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是( )
高(台)地
洼地中的局部高(台)地
低(洼)地
高(台)地中的局部洼地
根据材料“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可知,在高台地上,流水携带氮磷等营养元素汇聚于局部洼地以供内部水生植物生长,之后这些植物因分解不彻底而形成泥炭,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雨养型泥炭湿地主要补给水源为( )
地下水
大气降水
河流水
冰川融水
由于该泥炭湿地为“雨养型”,因此其主要的补给水源应是大气降水,B正确;由于洼地深度较小,基本不受地下水补给,A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该地区有河流和冰川融水注入,CD错误。故选B。
与典型泥炭湿地相比,雨养型泥炭湿地中含量很低的物质是( )
泥沙
藓类植物残体
腐殖质
藓类植物
由于雨养型泥炭湿地主要靠降水形成的少量地表径流汇聚而形成,因此其搬运能力较弱,带来的泥沙数量少,而典型泥炭湿地多与外界水系相连,补给稳定,其泥沙含量较大,A正确;由于雨养型泥炭湿地内部生长有较多喜湿的水生植物,因此其内部应该适合藓类植物生长,又由于其分布在相对寒冷的地带,微生物不活跃,分解作用较弱,藓类植物分解不彻底,又较多的藓类植物残体和腐殖质分布,与典型泥炭湿地差异较小,BC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