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双峰拉尼娜会带来冷冬吗厄尔尼诺寒潮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冬季的气候情况,何时降温、降幅多大、何时来第一场雪、冷冬还是暖冬等问题都会被热议。而今年在双峰拉尼娜现象的背景下,冬天会不会出现极端寒冷的情况,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气候中心最新的消息,从11月4日开始,一股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陆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预计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由于此次寒潮来临之前,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高,这很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5℃的情况。

随着降温而来的就是降雨降雪的天气,此次来袭的冷空气是“全能型”的,大风、雨雪和降温一个都少不了。

很多人都会把两者联系到一起,而且去年冬天的四次大寒潮还记忆犹新,难道今年又要遭遇冷冬?不是说正在全球变暖吗,怎么感觉冬天反而会越来越冷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相关的问题。

1、双峰拉尼娜形成,今年冷冬是否成定局?

很多人对拉尼娜现象可能比较陌生,但厄尔尼诺就比较熟悉了,拉尼娜就是与厄尔尼诺相对的情况,是太平洋海域海温持续变冷的现象,也叫反厄尔尼诺。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了近60公分,西部海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气压下降,潮湿的空气积累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由于太平洋东部表面的海水被吹走了,底部温度较低的海水开始上翻,导致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进而影响海洋表面大气层的温度。

具体的标准是,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低于均值0.5℃持续六个月,拉尼娜现象就形成了。如果海水温度高于均值0.5℃,则是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本就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可为什么今年受到这么高的关注呢?这是因为今年出现了罕见的双峰拉尼娜,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也是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三月份,也就是说2021年一年里,出现了两次拉尼娜现象,也就是双峰拉尼娜。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出现的年份,我国冬季气温会偏冷,而一年之中出现两次拉尼娜,就不得不让人担忧今年冬季的气温情况了。

那么会不会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冷冬呢?答案是不会的,气象专家早就表示过,此次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比较弱的,而且拉尼娜和冷冬是不能划等号的。

从1951年至今,一共出现过15次拉尼娜现象,其中10个拉尼娜年份我国冬季是冷冬,而另外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是暖冬。也就是说拉尼娜确实会增大冬季偏冷的概率,但不是所有拉尼娜现象都会导致冷冬。

一方面是因为除了拉尼娜,我国冬季气温还会受到北极海冰、中高纬度环流以及其他大洋海温等因素的影响,拉尼娜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跟“冷冬”的定义有关,拉尼娜可能会造成某个时间段的极端寒冷天气,会引起大寒潮,但这些不能决定该年份是否冷冬,因为冷冬指的是某年冬季三个月平均温度低于近30年该季节均值0.5℃,判断是否冷冬看的是平均温度。

就比如去年冬季,我国经历了四场大寒潮,大家也明显感觉到了寒冷,但是去年冬季是暖冬。别忘了今年2月份也属于去年冬季,一场全国范围的回暖,硬生生把冬季气温的均值给拉高了。

所以说,在双峰拉尼娜形成的背景下,今年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会更大,也可能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但无法确定今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不过大家还是要做好御寒的准备,毕竟第一波降温马上要来了。

2、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何感觉冬天反而变冷了?

去年冬季经历了几场大寒潮,今年冬天又有可能面临偏冷的气候,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不是说全球气温正在变暖吗,怎么感觉冬天越来越冷呢?

今年冬天有多冷还不清楚,但是相信大家对去年冬季的情况,还是有些印象的。去年12月1号到今年的1月5号,全国平均气温是零下4.5℃,而同一时期的的常年均值是零下3.8℃,低了0.7℃。

0.7℃的变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察觉的,但这是均值,这0.7℃的变化是局部地区贡献的。也就是说去年冬季的那个时段,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大幅降温的情况,一旦这种天气持续几天,就会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今年冬天真的很冷!

前面我都已经介绍,去年冬天是暖冬,整个冬季均值上来看,温度是略有升高的,只是几次大寒潮令人们印象深刻,觉得去年冬天很冷。

如果把时间尺度再拉长,统计我国1961年~2019年冬季的气温变化情况会发现,总体趋势是升高的,升高的幅度在3℃左右,也就是说几十年前的冬天要比这两年的冬天冷的多。

1961年~2019年我国全国冬季平均气温

所以说这类短期内的起起伏伏,说冬天更冷了或者更暖和了好像都没错,但从长期的数据来看,全球气温无疑是变暖了。

那么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冬天还会出现大寒潮的现象呢?原因是这样的:

地球上绝大部分陆地都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冷空气又主要来自北极,而北极的冷空气又跟冰面的面积有关。当北极有1500万平方公里的冰面时,冰面上会形成气旋,让冷空气原地打转。而当北极冰面只有1200万平方公里时,很多原地打转的冷空气就会随着全球大气向南方流动,这让极地以外的大陆反而变得更加寒冷。

比如去年的大寒潮就跟北极冰面面积减少有关,2020年9月,北极海冰的规模降到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二少,极地气旋南下的较多,造成去年冬天气候偏冷。

还有今年年初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大寒潮,造成大面积停电,数十人死亡等事故,也跟极地漩涡的变化有关。而接下来我国要面临的大幅降温,也是受到了极地寒冷气流南下的影响。

所以说恰恰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进而使得极地气旋南下,造成我国冬季发生大寒潮。而且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时候,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短期内的偏低气温会让人觉得异常寒冷。

3、全球变暖带来的连锁反应

全球变暖引起的不仅仅是北极海冰规模减少,类似的大转变还有好几个,比如冰川融化、冻土层融化等。

中科院对珠穆朗玛峰冰芯的研究显示,最近50年来,珠峰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升温的3倍,差不多每10年就升温0.33℃。

升温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冰川减少,201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冰川面积,比40年前的1970年减少了28.4%,冰川融化后,冰湖数量随之增加,这也让从前是白茫茫为主要色调的珠峰变得更绿了。

冰川融化的同时,冻土层也会跟着融化,很多深埋冻土层的古生物遗迹被科学家们发现,这对古生物学家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但是冰川变湖泊、冻土层融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机盎然,还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封存在冻土层几万年的微生物和病毒,很可能会苏醒,这对生活在冻土层的人们和动物来说,很可能是一场灾难。

2016年时西伯利亚爆发了炭疽热,导致俄罗斯几十人住院,还造成了2300多头驯鹿感染致死。对那次感染溯源之后发现,是一具在冻土层封存了几百年的驯鹿尸体,在土层融化后感染了其他驯鹿,后来又感染了与驯鹿接触的人。

所以全球变暖造成的冻土层融化,会让很多封存地下的动物尸体、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菌、病毒重见天日,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灾难和变数。

4、结语

全球正在变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尤其2000年以来,地球气候正处于农业文明以来最暖的时期。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碳活动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从短期来看,人们可能会觉得冬天越来越冷,尤其今年双峰拉尼娜形成,不得不让人们担忧今年冬季的气温。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这两年冬季气温并不低,比起几十年前要暖和的多。

不管怎样,今年冬季气温偏冷的概率会更大,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也会更多,大家还是要做好抵御寒冬的准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立冬后,我国不仅不冷反而暖和!今年冬天会更暖还是更冷?只能说,气候变化之下,越来越多的极端性气候在呈现,无论是冬季,还是其他的季节,大家应该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点,就算是没有这些预警,其实也知道极端性的气候波动较多。 所以,归根结底而言,是地球的气候变化出现了,全球变暖也是这些气候变化之下的重要因子,如果持续这样下去,未来的极端性气候波动可能会更多,不仅是冷,热等jvzquC41mct/eqnpc0ipo8ftvkimg8:7;;944h:0jvsm
1.2023年冬天冷吗?今年冬天是寒冬还是冷东?但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增暖更为明显,与赤道间的温度梯度减弱,导致西风带减弱,极地涡旋变得不稳定,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寒潮就能大举南侵。所以,虽然全球温度在升高,我们冬天感受到的寒潮反而更强。全球变暖与极冷天气不冲突,缘由在此。 更可怕的还在后边。结满了冰的北极本来像面大镜子,能把照射来的绝大部jvzq<84yyy4np€3ep1tfy|4ujgnvk87:6;<93670jvsm
2.说好的全球变暖,为啥冬天越来越冷?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怎么冬天越来越冷? 专家又表示: 全球变暖不等于冬天变热。 全球变暖的意思是, 全球升温导致北极的冰块快融化完了。 冰川融化的现象改变了全球风的方向和速度, 干扰了四季的变化。 全球变暖, 使得我们天气变化的幅度明显增强, 暖的时候更暖, jvzquC41o0zigyfrgt4dp8sgyuJfvjnnahusyjwfa3;46A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