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守护冰川雪山呵护高原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米堆冰川。记者徐驭尧摄

核心阅读

冰川雪山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强对冰川雪山资源的保护,强化管理水平,并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力争以更科学的方式守护雪域高原。

冰川雪山不仅是美丽风景,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西藏大力开展冰川雪山保护工作,力争以更科学的方式守护雪域高原。

冰川雪山——

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普若岗日冰川位于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在6000米至6800米之间,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

在通向普若岗日冰川的路上,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阿木管理站负责人白玛桑培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当地暂停各类旅游接待服务,目前冰川周边的草场正在不断恢复。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为知名的雪山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珠峰周边区域生态日渐向好。日前,今年5月开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发布了一批初步研究成果。科考专家们认为,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状况整体改善,特别是2010年以后,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且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植被改善程度优于实验区及周邻地区。

据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估算,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常年积雪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从储量上看,该区域冰川的冰储量约为8850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约8万亿立方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海峰常年关注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周边树种的关系。“冰川的变化,对周边树木生长产生着深刻影响。长期的冰川进退,也让冰川末端的植被类型发生着变化。”朱海峰介绍。

保护——

多种措施守护高原生态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告诉记者,1976—2010年,青藏高原中部江湖源的色林错、纳木错等6个湖泊面积扩张了20.2%;其中,受冰川融水补给的色林错、纳木错和蓬错湖泊水位较非冰川补给湖泊上涨更明显。据介绍,在冰川融水的影响下,曾经是西藏第二大湖泊的色林错面积快速增长,如今已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

冰川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但也受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位于拉萨北部的廓琼岗日冰川出现冰川消融引起的空洞、断裂以及裂隙,表面有表碛覆盖。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拉巴卓玛介绍,冰川在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叫作冰碛,又称冰川沉积物。随着一部分冰川的消融,这些碎屑暴露于冰川表面就会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表碛覆盖会加速冰川的消融,而部分表碛的产生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也应减少冰川区的人类活动。”拉巴卓玛说。

在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守护坐落于他们辖区内的岗布冰川。

2021年9月,为更好保护岗布冰川,当地相关部门发布公告,宣布岗布冰川“除科考、资源调查等工作需要外,禁止一切旅游活动”。在通向岗布冰川的道路上,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设下哨卡,对希望去冰川旅游的游客开展劝返工作。

除了旅游,登山活动也被严格管控。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与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开展登山活动的公告,明确指出,在西藏5000米以上独立山峰进行登山活动,应在活动实施前1个月向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申请。该公告明确,登山组织方和登山者还应同时遵守相关规定,保护山峰生态环境。凡登山组织方和登山者违法违规登山,自治区体育局将予以通报和行政处罚。

科研——

不断加强观测研究

在廓琼岗日冰川末端矗立着一座30米高的监测塔——拉萨河一号河谷冰川立体监测平台。除了监测塔,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员还架设了冰面自动气象站、冰温与位移监测仪。

自2020年监测塔等设施建成后,姚檀栋带领的研究团队也在持续推进拉萨河一号廓琼岗日冰川保护站建设。据介绍,对廓琼岗日冰川的观测将揭示不同气候模态下的冰川变化特征及机理,厘清融水径流对出山口径流的补给过程及贡献。

“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有16个科考小组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涉及5项核心任务,均与珠峰区域独特的地理特征有关——以更科学方式保护珠峰,正是这轮科考的重要目的之一。

监测冰川不仅仅是为了增进人们对冰川的认识,进而更好地保护冰雪资源,也是为了监测潜在的灾害,尽可能避免冰川变化引发的次生灾害。

在藏东南山区绵延的山岭中,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华勇正开展科学观测。在冰川末端形成的一个个巨大冰湖,对游客来说或许是美丽风景,但陈华勇知道,很多冰湖也可能意味着风险。“冰川变化以十年为尺度,但很多灾害的发生就在一瞬间。短时间持续高温引起冰川消融和超强降雨是诱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原因。”陈华勇告诉记者。

因此,加强监测非常重要。很多年前,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一般采取现场观察的方式判断冰川的变化,以此评估灾害情况。如今,科学设备不断进步,陈华勇等人也得以更科学、高效地开展灾害预警相关工作。

“在天上,我们有高清遥感、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无人机;在地面,我们架设接触式警报器、地声警报器、超声波泥位报警仪设备,它们共同组成了空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切实监测着冰川的微小变化。”陈华勇说。

THE END
0.我国科考队通过多方配合监测冰川变化共谋美丽生态家园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川监测站长 何晓波:我们过来利用科学上的手段,然后结合他们15年以来的数据,希望能做一下至少15年的我们背后这一条冰川的变化,也能给当地的居民说清楚这条冰川是为什么变化,怎么变化,我们如何保护这一块的东西。 jvzquC41pg}t0‚hyd0ipo872453158671euovnsva77949=7:0nuo
1.中国科学家多元探索保护冰川杜文涛告诉记者,在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量下,人工增雪可有效保护冰川。今年,研究团队还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优化高山区人工增雪立体作业方案,努力提升保护效果,扩大保护范围;同时积极引入新手段,持续做好冰川监测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为科学保护奠定基础。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iuoi‚n142862>591dhd4kh5846e4=896cg7gk>6e:86enf981i/j}rn
2.我校与中科院西北院成功研发冰川实时综合监测系统新闻网讯(通讯员吴江龙、徐永芳)日前,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观测研究站(简称“玉龙雪山站”),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套冰川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可极大地减轻高海拔冰川人工监测的工作强度及潜在风险,同时提升数据采集的连续性、精确性、时效性及在线可视化。jvzquC41pg}t0€mw0gjv0ls1kplp1:5371<69:50jvs
3.冰川学(冰川学)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学科。冰川学的外文原意为冰学。冰川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冰川学除研究冰川、冰盖的形成、特征、变化和作用过程外,还研究地表积雪、雪崩、风吹雪、季节结冰、海冰、河冰、湖冰、地下冰等一切冰体;现代冰川学研究内容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冰川物理、冰川水文与冰川气候、冰川地质jvzq<84okr4mwxmgfcthcx3eqo5mwxmgfcthcx4;45933?>2::>:4>8420nuou
4.珠峰“新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除了用于监测与研究外,珠峰测量的结果与普通公众关系大吗?蒋涛认为,除了获取重要地理信息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珠峰高程的变化能典型地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据其介绍,除了珠峰高程测量,这次任务还包括对珠峰及其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监测、地壳变化的监测等。 jvzquC41pg}t0sxvx0ipo8f142813;6213<19><33;?4;>3ujvsm
5.研究称每年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涨影响甚微每年融化的冰川体积相当于150万个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但对全球海平面上涨的影响甚微。 据《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揭示,实际上每年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涨的影响极其微小,大约为49微米,仅为一根人体头发的宽度大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冰川融化危及人类生存小。 专家估计,全球变暖每年融化的冰川体积相当于150万个撞沉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5:=6/2
6.“巅峰使命”珠峰科考:记者探访珠峰绒布冰川融水径流与水质监测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邬光剑表示,珠峰地区的水-气界面的二氧化碳交换速率大,意味着二氧化碳在水-气界面的交换过程强烈,这对于深入认识冰川消融的气候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得数据,今年,科考分队还在珠峰绒布冰川融水径流观测点新增了水文测流船,对河道流量流速进行测量测绘。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7/841@=6:;<30|mvon
7.AWS物联网连接的数据记录器在冰川环境中的性能比较:CampbellCR1000X与本文研究了在冰川环境中用于天气监测的商业和开源数据记录器的开发与实施。通过对比Campbell CR1000X和基于ESP32的开源数据记录器,展示了在高山地区部署物联网网络的实用性。商业数据记录器根据制造商指南配置,与AWS IoTCore建立安全的MQTT通信;开源数据记录器则需在Arduino IDE中开发自定义脚本,克服网络重连和数据完整性jvzquC41dnuh0lxfp0tfv8gkvasjmn4ctvodnn4fgvgjn|4367846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