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青陇头,古来羌笛声悠悠(记青海甘肃行)西北旅游攻略

饱餐一顿后,我们打算上街压马路。华东地区夏季日落时间大约晚上七点,云贵高原在八点半左右天黑,而我们来到西宁,发现直至晚上九点,天空还是处于月出东山而晚霞未散的状态。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却依旧觉得无比新奇,而这也奠定了接下来近十日的行程中我们晨昏错乱的基础。 在来西宁之前我也看了一些游记,其中提到在火车站附近游玩的地方无非两个:东关清真寺和马步芳公馆,勉强可以再加上一个莫家街。小鹏哥告诉我们马步芳公馆因为装修而关闭,莫家街上也并没有很地道的东西。然后我们瞅了眼天色,决定去清真大寺看看。    城东区是西宁市少数民族比较聚居的城区,其中以回族人的数量最多,于是穿街过巷时会看见各种戴着圆帽和披着头巾的穆斯林,还有规模不一的清真寺。这些寺形态大同小异,门面都是以白色为主基调,都有圆顶对称洋葱头。    我们三人中没有穆斯林,故而也不怎么了解伊斯兰教。然而这不妨碍我们觉得东关清真寺很有宗教艺术感和神秘感,或许这就是传说中不明觉厉的感觉吧。    天色昏暗,群燕乱飞,寺中游客不少,却并不吵闹。回到宾馆后,我接到第二天也就是集合日小伟哥要来的消息,小伟哥是我另一个大学同学,我们很高兴的约着继续一起逛西宁。前一天晚上下了场急雨,直到早上依旧飘着雨丝,天阴沉沉,气温也变得有些凉。然而这些并没有打击到我们的兴致。

我们在西宁定的宾馆在永昌大厦。房间设施挺齐全,我和小伙伴表示满意。我们回房间已近深夜,也错过了与走走的第一次见面。出于对第二天出行的一些疑问,我拨通了走走的电话。在打电话之前,我和鸽子还吐槽了一下这领队的名字起得忒敷衍。走,走,咱们走走去~鸽子一直期待领队是一枚大帅哥。燃鹅我很早打破了她的幻想,她为此不爽hin久。电话对面一开口,貌似是个东北菇凉,声音带三分笑意七分清脆,应该是个爽利的东北菇凉。直到第二天离开宾馆,我们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下着小雨,我们买了早餐正打算上车。这时,只听到有个声音喊了小鸽的名字,我们回头,看到一个小小的女生,瘦瘦的脸上眉目含笑,微卷的头发一半束成丸子样,另一半俏皮的披散下来。这应该便是走走了。简单见面寒暄后,我和鸽子一起上了车。7月11日上午7时37分,我们的青海之行正式开启。

夕阳西下,仰望蓝天白云朵朵,俯瞰大地色彩斑斓。那些横如波涛竖如锦缎的山石条纹,一层一层堆叠起伏,在西斜柔和的阳光里熠熠生辉。那是人们无法用语言笔触甚至镜头描述的美丽。他们厚重的仿佛静止,却又层次分明的的恍惚在跳动。朱红,赤色,鸭黄,黛青,乳白。。。这些色彩碰撞汇聚,凝合铺展。由点及线,由线及块,由块成面,层层叠叠,细腻却又充满野性力量。它们是大地的肌理。大自然向来是最神奇的魔术师和画家。

丹霞落日,美不胜收。我们在19:40左右赶到四号观景台,途中经过当年张艺谋导演拍三枪拍案惊奇的地方。人群拥挤,上栈道与下栈道以及一些干脆停在栈道上的人混合在一起,我们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当我们挪上半山腰,人潮已完全动弹不得。此时太阳被一小块云片遮挡,略刺目的光线从云边和云缝里透露出来。这云的形态,仿佛一片巨大的树叶。一叶障日,微露霞光。

接着云开始消散,太阳开始露出真颜,此时阳光依旧略刺眼。

太阳终于完全从云影里脱离出来,云也渐渐变成麒麟模样,一幅麒麟逐日图就此展开

落日短暂,仿佛就一眨眼,太阳在地平线上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不一会儿,云也渐渐消弭无踪。有几个游客迎着余晖爬上山体。不得不承认剪影十分灵动,但这份灵动着实令人羞愧。丹霞地貌形成原因复杂而形成速度缓慢。历经千百万年沧海桑田,最终演变的如此绚烂多姿。它是自然的馈赠。然而这些彩色土壤并不厚实,人为踩踏造成的哪怕分毫损耗都可能要用几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弥补。游客不应该因为想要触摸或占据自然的美丽而丧失自身素质。

“出国”的时间短暂,走走领我们大致走完一圈后,便宣布自由活动。我站在坡上,望着千里黄云下的戈壁。荒凉萧瑟,寸草不生。这时听到旁边一个跟着其他旅行社出来的妹子,对着电话里说:“哎呀导游只准我们在国外待十分钟。。。”听到这话,周围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笑出声来。沿原路往回走,上下马道,经过重重内城门。细看一点一点的发现城楼大气却不失精巧的布局。不管是主城楼,还是四角的敌楼和角楼,甚至上下城楼的马道和台阶都讲究对称,无论是主体的结构,还是整体的分布。对称结构向来是最经典的建筑结构,对称美也是最经典的建筑美。如此结构的大面积运用,显得整座关城凛然不可侵犯。站在城楼上,可以看到在绿洲与戈壁的分界处,赫赫然一道外城墙伸向远方。华夏九州,从不容外敌觊觎分毫。

沿着黑山的另一面下长城,沿路挂满同心锁。情侣们将自己的感情愿景寄托于这把小小的锁,并将它牢牢的挂在长城顶端。同心锁,锁铜芯,生生世世,永结同心。相比上山的陡峭,下山显得轻松了许多。我们和走走一路聊天一路欣赏蓝天白云,回程过得飞快。山脚下有一组人物雕像,玄奘,班超,霍去病,左宗棠。。。这些人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们步履蹒跚却坚定,踽踽独行却坚忍,无论为国为家亦或是为心中的信仰,从不曾犹豫后悔。天阔云低,更显群像高大,他们是丝绸之路的先驱者。斯人已逝,石雕无言,瞻仰其容,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执着和信念。长城前有一仿古城门,站台高筑,旌旗飘飘,楼上书二字,曰“水门”只是近期阳光甚烈,蒸发过多,水门下水流已几近干涸。

下车前走走给我们讲了个神奇的故事:相传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商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难以识途。有一次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失了方向。正在焦急万分之际,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它被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捡起,心地善良的小伙,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困境后再放生。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鸣叫:“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明白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落队,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喂给它。大雁吃饱后飞上天空,盘旋着带领商队走出“马迷途”,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仍旧在“马迷途”迷失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接着再次引着商队走出迷途。只有那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一块夜光墨绿玉值好几千两银子,老板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没想到商队第三次依旧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人畜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慌忙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商队于是再次得救。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此后每当夜幕降临,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曾迷失。长此以往,小方盘城逐渐改名为“玉门关”。这则故事,是从古至今盛传在方盘城的传说。事实上汉武帝时初建此关,目的是将其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由于经过的大部分货物是从西域运往和田的玉石,久而久之便称它为玉门关。我们的车缓缓停住,打开车门,天空地阔,白云游走,荒漠无垠,略生植被。缓步前行,见一方石碑,上刻六个大字:小方盘城遗址。

自古以来,玉门关就独得诗人们的“恩宠”——描写它的诗作数不胜数,以至垂髫小儿都可以不假思索的吟诵: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岑参)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昌浚)这意象在边塞诗中的占比有多重,我想象中的关城就有多气势磅礴。或许,在王昌龄写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时候,它雄伟恢弘,堂皇肃穆。也或许,在李白吟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时候,它碧瓦朱甍,矗立天地。然而那些景象注定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了。初见,的确略感意外和些许落差。我慢慢走近这座四四方方的“建筑”:整座遗址称得上是当年关城的“残存”——面积很小,绕着走一周,用时大约十分钟。城墙用黄土垒就,西面和北面各开一门。游客可从西门入内,门内除四面城墙和一堆半枯骆驼刺外,别无他物。在另一侧细看,可以惊奇地发现墙上纹理十分整齐,不论内外,皆是清晰平整的横条纹。它们是千年风沙的杰作。文青们总爱说“风过无痕,雁过留声”,现在想起这句话,我不由轻嗤。无痕风从不属于边塞。边塞的风沙是一把耐用的钝刀,在时间这座永不停止的转台上,一点一点将玉门关雕凿成如今模样。

残堡北门不远处,后人修建了一个高台。登高远眺,俯仰之间,一幅美丽的边塞画卷展现在眼前:脚下一片沼泽地,绿草茵茵,来自附近哈拉湖的一小块积水倒映出湛蓝天空。湿地被茫茫荒漠包围,黄沙蔓延处唯一能见的植物只有骆驼刺。再远处是绵延群山,山体与天空相接,看不到地平线的尽头。阳光相比正午已逐渐偏西,天空蓝的纯粹,白云如棉花糖般漂浮其间,若即若离。鸽子感慨颇多:“那些戍边的将领士兵,每天面对这样的景色,难怪会胸襟广阔,有满腔报国的热血壮志。”我默然,一路上见到的这些沙漠绿洲,远山戈壁,确实使人壮怀激烈。只是古往今来,名垂千古的将士,晚景大多悲凉。后汉书记载,班超久居西域,年老思故土。于是上疏给帝王: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全文很长,言辞恳切,尤其这十五字,字字泣血。在他心里,只要进入玉门关,就等于到家了。想当年投笔从戎,持旌西行时,他豪气干云,胸中沟壑万千,如今垂垂老矣,别无所求,惟愿一匹瘦马,载他归乡。后人感其遭遇,作诗叹云: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可怜班定远,出入玉门关。(令狐楚)叶落归根的执念,已经融入几乎所有炎黄子孙的骨血。“大概也因为每天面对这样的景色,所以相比其他羁旅异乡的游子,他们(边关战士)的乡愁要深沉隐忍许多吧。”我这样想。曾有骑行川藏、滇藏和青藏线的朋友对我唏嘘,说这三条进藏线路中,滇藏线秀美,川藏线旖丽,只有青藏线最为孤独。今夜不知宿何处,平沙万里绝人烟——一个人踽踽行走在如此空旷的荒芜里,怎能不觉孤独?我回头望向关城,残垣断壁,岿然耸立。数十甲子时光于它而言,短暂的仿佛一眨眼,又漫长的足够看尽无数仁人志士的一生。秦时明月,汉时关。

下栈台原路返回,我们将赶往汉长城。我一边走,一边漫不经心的看着路边的骆驼刺。忽然发现,丛丛针状苍翠中,透露出点点嫣红。骆驼刺开花了。骆驼刺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植物。也是这一片沙黄中最常见的绿色。百度百科上说它:属豆科、落叶草本,主要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 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十分发达,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因其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称骆驼剌。自然是一位令人拍案叫绝的调色师。他赐予漫天昏黄一抹青碧,又给予这青碧一点绯红。配色单看十分矛盾,组合碰撞却莫名适宜——环境愈是恶劣的地方,生命色彩愈显珍贵明艳。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听鼓鼙。——《水调歌》这场盛大的光影邂逅,来自百无聊赖时的蓦然回首。回程的前一个小时,车由景点处往东行驶,阳光从后向前贯穿整个车厢,我望向窗外,只看到满天羊羔似的白云和远处依稀洒落的云影。一室寂静,最顽皮的孩子也伏在他母亲肩头,小小的打着哈欠。身旁的鸽子已疲然入梦,我塞着耳机,昏昏欲睡。此时车子向左拐弯,行驶方向变为南北。时间下午八点半,阳光跃过窗帘跑进车中,我惺忪着睁开眼睛,扭头外望。惊鸿一瞥。只一眼,我就想,不能去雅丹的遗憾大约可以得到些许补偿了。

将落未落的夕阳,在茫茫大戈壁上。没有密集高楼的遮挡,没有巍巍大山的起伏,天地相交处是实实在在的“地”“平”“线”。太阳肆无忌惮地在层云中横冲直撞,光线被分割成一块一块,在深蓝色天空幕布上留下道道折痕。远处大大小小高压电塔沐浴着光痕,沉默多姿。

渐渐地,太阳越来越低,天边的色彩却丰富起来:浅蓝到深蓝渐变的天幕上,浮云折射反射出粉红、浅紫、靛青的斜阳余辉,它们与柔和的金黄色阳光一起,上演了一场融合光影的绝美舞蹈。

晚饭,我特意点了一碗臊子面。对于臊子面的最初印象,源于学生时代一次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选自雷抒雁先生的一篇文章——《麦天》。里面对夏日秦川地区食物有一段细致描述:“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答题时间紧张,我依旧将这段描写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在安静的只剩笔尖沙沙写字声的考场上,口舌生津,又馋又饿。。。如今一口下去,没有让我失望。相比文中家常的臊子面,普通饭馆里自然做不到那么精细:用精肉和着豆腐、酸萝卜等等做的臊子,配上鲜辣的汤汁,再浇上一勺醋,酸中带辣,辣里余香的滋味在口腔中爆裂开来,十分提神开胃,若是再嚼几下细软却韧性十足的面条,简直能让人满足得眯眼睛。

很快他为众人解答了疑惑:“中国古人作画讲究意境,西方绘画则讲究写实。运用三点透视方法,在平面上可以创造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可以说,没有这种透视方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西方画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被认为是此种透视法的经典之作,巨大的大堂顶部向内倾斜延伸,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一直被认为是三点透视科学透视法的发源地,但是这幅壁画打破了这个认知:此前提到,172窟开凿于盛唐时期,约为公元八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最早开始于14世纪,大致估算,中国运用三点透视的时间比西方至少提前六百年。”我恍然大悟,也满心羞愧,许多我们如今羡慕西方列国的艺术文化,其实在我国很早就存在。然而我们只顾着歆羡别人府上的浓墨重彩,却一次次忽略自己家中的瑰宝玉璧,任它们在漫长时光中堆满尘埃,这等做派背后该是怎样的自卑?我们着实不必自卑。华夏在崛起,它需要谦虚谨慎;需要韬光养晦;需要振作复兴。。。但真的,唯独不需要自卑!他将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大家可以仔细观察:画师绘制对正殿时采取仰视角度,正殿两旁回廊采用俯视角度,而在殿堂两侧,位于回廊两角各有一小阁楼,这两座阁楼的绘画视角则为平视。三种视角结合交替,俯仰之间,建筑群落的气势突显的淋漓尽致,释迦牟尼讲经的场面也更为恢弘大气。”手电光路随他的解说而轻移微晃,我的视线也随之左右顾盼,解说过后再看壁画,相比之前混沌模糊的震撼,竟又生出一种焕然一新之感。

他继续将光源上移,接下去半分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着光线从水平照射渐渐变换为从佛像头顶90°直射,佛像面部微笑弧度越来越明显,嘴唇从略有上扬到如新月般弯曲,最后光源停留在她头顶垂直照射时,我看到了一个具有东方佛韵的深深的、柔美的、含蓄的,却又发自内心极富感染力的笑容:无论半阖垂视的眼角还是柳叶般弯曲的眉梢,无不透露着纯粹的喜悦。我该如何描述这表情?又该如何描述当时看到这表情的自己?我不知道,只感觉仿佛心中被什么击中,脑海有瞬间空白,等回过神来,已经不由自主的跟着这佛像一样弯了唇角。直到他再次将手电放置回玻璃架台,我才发现整个窟内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久久无法回神。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如梦初醒,见已经演示完毕,都显得十分意犹未尽,于是强烈要求他“再来一遍”。他轻笑,似早就料到般:“行,那就快速的再来一遍。”然后我又一次见到这尊佛像由庄严肃穆到眉眼弯弯的全过程,众人依旧没有满足,他又一连展示了两次,我便有更多的时间仔细观察这尊塑像:这佛像相比96窟、148窟的“大家伙们”显然要迷你好几十个level,可能因为作于北魏时期,佛像本身不如唐代那么“富态”,但也显得十分圆润,脸庞和身体的线条饱满而流畅,十分具有“秀骨清像”的东方美。她盘腿而坐,两手交叠置于腹前,袈裟宽袖从坐台自然旁垂下,纹路疏密错落,轻盈质感。。。在众人惊叹声中他的解说还在继续:“我个人十分不认同将这座佛像称作‘东方的蒙娜丽莎’。这座佛像的塑造时间在公元5世纪末,蒙娜丽莎完成时间为16世纪初,四舍五入粗略的计算,禅定佛的创作时间比蒙娜丽莎早1000年,所以那些人是哪里来的勇气把这座塑像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我听了这话,默了一会儿,然后在心中附和:“没错没错,应该把蒙娜丽莎称作‘西方的禅定佛’!”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人的感觉与这尊佛像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两种全然不同的微笑,怎么能混为一谈呢?禅定佛独一无二,蒙娜丽莎也极具神秘魅力,故而根本不应该将这两者互相替代命名啊~!我正这么想着,他解说的语调突然轻快起来:“我最喜欢带外国游客来这个窟。”我能听到这声音里的隐隐笑意,“我喜欢把他们带到这里,关门、开手电,整个过程来一遍。然后在他们看到佛像微笑变化,各种amazing的时候再用英语告诉他们,虽然有不少人把这座佛像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但是她比蒙娜丽莎早10个世纪~!”这语气带着点小得意和小傲娇,我们听后不约而同的会心一笑,笑声中满满的自豪,为古人的匠心独运,也为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想必大家刚刚进来时就注意到这个窟中窟。”看完“沥粉堆金”,他引着我们来到入口处那个狭小洞窟的门前。“这个小窟最开始是洪辩僧人的禅室。洪辩在此俢禅直至圆寂后,弟子为了纪念他,在此窟内塑了一尊与洪辩等身的塑像,这尊塑像是较为罕见的唐代写实肖像泥塑之一。”17窟门框窄小,塑像的距离倒并不十分远,我站在栏杆前望着这位“洪辩和尚”,虽然觉得他打坐修行沉思冥想时确有宁静致远的恬淡感,在这静心沉性中却也隐隐透露出一股刚毅挺拔神采飞扬的锐利之气——只看塑像便已经感受到他真真是一位性格与生平皆复杂的“僧将”。“其实这洞窟被世人所知并不是因为洪辩其人,也不是因为16窟的挥金如土。”他见我们都望着那塑像和后面的菩提侍女壁画,悠悠开口,“17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藏经洞。”

事实证明这果然是一场完美的合作。我小心翼翼的跨坐在驼峰间的鞍座上,它匍匐在那儿,然后听着引路人的指示晃晃悠悠的站起来,慢吞吞跟着他前面的“小伙伴”一起深一脚浅一脚的出发了。于我而言,骑骆驼是一次新奇而愉快的体验。我排在整支队伍的最末端,前边儿是张灵和她的坐骑小白。和我沉稳老实的萌棕相比,小白活泼的过了头,一路上不是对着我的萌棕拉粑粑就是卯足了劲儿往前冲,总想赶上前面鸽子的傲娇灰(说它傲娇是因为我发现有关这货的照片它都要么闭着眼睛要么不给拍。。。)然后超越所有伙伴,领导整个驼队,甩掉鱼唇人类,迎娶美貌驼花,登上驼生巅峰。。。讲真,一只骆驼都有这么远大的理想,我们不得不反思:一直以来想给自己订的小目标去哪里了???!!!张灵对调皮的搭档无奈到不行,一路上听到最多的就是她在那里安抚这家伙:“亲,慢一点,淡定一点,诶你别这么快,淡定,淡定啊。。。”语气从一开始的一本正经到后来的唐僧念经。。。看得出她后来已不再挣扎,一脸生无可恋.jpg。这时候一首歌就显得特别应景,于是我忍不住哼起来“随它吧,随它吧,反正你也没有办法。。。”哼着哼着不知为什么我就想笑,然后就笑得不要不要的。。。哪知俗话说的好:得意不过三秒。没等我哈哈哈多久,萌棕居然也想跟着这个在前面对他拉粑粑的家伙一起冲,还开始甩吧甩吧,貌似快乐的在沙丘上蹦哒蹦哒,摇摆摇摆动次打次。。。我察觉到这个不妙的趋势,赶紧在它耳边念叨:“亲爱的你不要学它啊!你这么乖,不要兴奋哈!我辣么喜欢你,你一定要走稳一点啊啊啊!对对对,就酱紫慢慢走。。。”好不容易安抚平静萌棕,我再瞅瞅小白→_→无可救药不解释,张灵和引路人都已放弃对它的治疗,由着它“驼来疯”去了。

然而顺着月牙的外轮廓慢慢环绕,水面变得豁然开朗,对岸成片的芦苇林倒映水中,将微波荡漾的水面分成轮廓清晰的黄色和翠绿色两边,随着弧度增大,水域越加宽阔,黄绿界限层次也愈发分明。古人有描写夕阳江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如今稍加修改:“一岸修芦凝水中,半泉翡翠半泉淙。”,倒也颇值得玩味。

彼岸有一建筑群落,名月牙阁,其形因地势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在湛蓝天空暖黄沙丘和碧绿芦苇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色古香。

我再次将目光投向水面,忽然惊讶的发现:在靠近岸边芦苇丛中的浅滩,竟然还有大小各异的鱼儿嬉戏其间~!这些不足十厘米长的小家伙们摇头甩尾,你追我藏,悠然自乐。阳光透过水面照射在它们身上,似乎是透明的一般,小小灵动的身形又在水底砂石间投下浅浅阴影——这使它们进退间好似漂浮在半空中。。。

直到鸽子在远处喊我名字,我才如梦初醒,继续前行,当完全走过月牙型轮廓,来到泉眼上坡时,我回头望去,弯月形水面上暖黄和翡翠绿都已消失不见,水平如镜,一片纯净的明蓝取而代之——那是天空的影像。

原地转身,面对那座据说是方圆二十公里沙漠中最高的沙丘。阳光到底带了几分慵懒,斜斜散散只愿照亮山体半边,然后随手拉扯出一条平滑蜿蜒的s曲线,由着柔软倔强的沙丘在另一面投下巨大阴影。云彩轻薄,涂抹在深浅渐变的天空上,卷舒恣意。蓝色天幕虽显得失去几许纯粹澄净,但也额外增添了一丝调皮趣味。西边太阳还未落山,东方明月却已高悬。暖黄银白,日月同辉。

游侠客公众号

APP下单更优惠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THE END
0.乘专列游港澳(八)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也是道教发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古崖墓群,被誉为龙虎山景区“三绝”。 龙虎山,森林覆盖面积62%,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龙虎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15倍,中国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简介摘自《百度百科》文字有删减) 腾讯地图龙虎山景区截图jvzquC41yy}/onnrkct/ew46{l?knpf
1.走进青藏高原4:贵德的山、水、城《中新视频》在介绍贵德的丹霞地貌,视频来自百度百科,向作者致谢! 2000年8月17日,我们游览贵德的山、水、城。遵照从西宁出发的行进路线,先到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观赏丹霞山。 天下黄河贵德清 ——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 您在哪里看到过黄河? 老牛湾,壶口瀑布,三门峡,小浪底,东营黄河入海口,还有哪里? jvzquC41yy}/onnrkct/ew47;4vkpmi
2.华夏大西北的浪漫物语—西北风光蕴含的地理知识拥有美丽颜色的湖水,七彩的丹霞,望不到边的草原,远处肃穆的雪山,策马奔腾的游牧人民……都是西北的浪漫。 文字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上课笔记,航拍中国…… 图片来源:景宁澄照学校 钟银燕老师(是我初中老师的好朋友 也是我的老师 我的朋友 jvzquC41yy}/onnrkct/ew46wy~y|p{
3.丹霞山的解释|丹霞山的意思|汉典“丹霞山”词语的解释丹霞山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丹霞山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jvzquC41yy}/|mne0pku1qfpu1+F6.G:'D?&GB*;E'?F'N:'D3+C3
4.江西有那几座山?江西的山有哪些呢?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4、武夷山 jvzquC41yy}/zt~p0eun1wf1uhlgfjmgy0nuo
5.图向西向西向西!!!哈尔滨出发自驾敦煌(不断更新中)自驾游论坛故被誉为“中国一绝”。以上是百度百科对镇北堡的介绍,我在此引用一下。jvzquC41en{c0jzvqjung7hqo0io1kgu1vnsgjiqypks1Age5dj9emjhf8h4d8:985>73?230jznn
6.踩踏丹霞地貌网红成“旅游推广大使”?本人深夜回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丹霞地貌,光从图片上看,就很美很壮观。这种地貌景观形成需要上亿年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并且,这种地貌极为脆弱,游客的一个脚印要6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能恢复原貌。 之所以今天给大家介绍这种自然景观,是因为前几天,网红博主“冒险雷探长”了个微博,表示他被陕西省榆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448?22=d322;34?:;70nuou
7.武夷山的解释|武夷山的意思|汉典“武夷山”词语的解释百度百科 武夷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jvzquC41yy}/|mne0pku1qfpu1+F8.FF'C<&G>*C6'H8'N:'D3+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