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文化考古学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

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

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

材料二:

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

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

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些“祖先”白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

(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

C.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

D.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的划分既体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特征,也表明相对应的基因谱系存在着由强到弱的分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

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

C.国家社会的出现,必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都呈扩展趋势。

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其价值已初步显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B.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设想,小心地求证”。

C.陶铸指出:“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

D.达·芬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洒古城湿我心

刘克邦

黔城,是美的。

一走进古城,古风古韵,满目庄雅,让人神清气爽,步履也轻盈起来,仿佛穿越了时空,飘浮在悠远的情境与梦幻之中。此时,细雨濛濛,连绵不断,似万千水线在缝缀天幕;雨珠打在潺水上、清 江里,浪花朵朵,晶莹剔透,为古镇的初夏更添了一份鲜活的生气和迷人的色彩。

我到过许多集镇,大多店铺林立,人声嘈杂,喧嚣躁动不安,而眼前的古镇却是另一副面相:门户少见大开,街上行人稀少,空旷、清幽、庄肃,呈现出矜持稳重略带一丝羞答答的姿态。我想,古镇虽然清静了一点,但经过保护,不再受干扰,不再被损伤,倒是一件好事。

提起黔城,土生土长的老陈如数家珍。古镇位于沅水上游,三面环水,素有“湘西第一古镇”之称。古城格局保存完整,全是明清时期的古街巷、古弄堂,共有九街十八巷,街巷交接处没有一处是十字路口,全是丁字型。黔城原有五座城门,因战乱破坏与风雨摧残,保存完好的只有中正门了。中正门分上下三层,底层由城墙与拱门构成,古人就地取材,从附近的丹霞地貌层开采大块红色砂砾石来垒砌,既结实牢固,又美观大气。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悉心观察,发现墙体石块风化侵蚀严重,但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砌缝却保持原状,横的、直的,一线线、一堆堆高高凸出在石块之上。老陈告诉我,这是古代匠人的智慧,为确保墙体牢靠,砌墙的灰浆用糯米、石灰、桐油和麻纤维等原料调制而成,随着时间的延长,灰浆结构钙化,质地愈发坚硬,最终形成石块本体风化、灰浆毫发无损的奇特现象。

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轻一阵重一阵地在伞顶上奏起了美妙的乐曲。我们怀着好奇,左折右拐,在深巷的雨林中穿行。脚下,一块接一块泛着青光载着厚重的青石板铺满了街巷,前呼后拥亲密无间地向纵深延伸;两旁,一家又一家古朴大气的民宅、商铺、客栈、祠堂、寺院接踵而至,其间的朱门、褐檐、粉墙、黛瓦虽经岁月搓揉、风雨剥蚀,斑驳陆离,但仍风骨峥峥,气质不凡。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停留在深宅大院密布的西正街,还是漫步在商业店铺林立的南正街,明清时期遗存下来富有浓烈民俗特色的窨子屋比比皆是。窨子屋不论大小,四周均高墙环护,屋顶从四周向院子中心倾斜,木质结构的屋子从大门开始,一进一进向里延伸,中间为甬道或厅堂,两边为厢房,门楣、廊柱、窗棂上的雕花精致生动。杨家大院、张家老屋、邓氏宗祠等民宅古迹都是窨子屋格局。

到了黔城,不可不去芙蓉楼。芙蓉,喜光,耐阴,好湿润,生命力极强,它象征着高洁、吉祥。古人在黔城西北角建楼,命名为“芙蓉楼”。芙蓉楼,俯临湃水,紧偎城垣,为古建筑园林。这里,古树参天,楼亭错落,集古朴、精致、清幽、典雅、秀丽于一身,是历代文人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处。

来到芙蓉楼,一道门坊高竖眼前,两旁八字墙护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门坊正中,赫然显目的“龙标胜迹”四个繁体大字,更添了门坊的气魄与威仪。我登上芙蓉楼,倚扶栏杆,映入眼帘的是,云遮雾绕,峦隐峰现,水开波折。山水城阜在静恬、隐忍之下,蕴含着坚韧毅力与勃勃生机。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昌龄,他因傲骨凛然,疏与权贵为伍,被贬至此任龙标县尉,虽深陷孤独,无比惆怅,但矢志不移,清明高洁,在此依依不舍送别好友辛渐。我不由得吟诵起那篇千古绝唱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在细雨飘飞绿荫如盖的芙蓉楼园林中,漫步蜿蜒曲折湿漉漉的小径,走走停停,疑惑地猜度着芙蓉池的怪石山上为何长出茂盛的石榴树,诧异地打探着三角亭为何靠石壁而建没有完整通透的亭身,虔诚拾掇碑廊石刻上名人手迹的稳重与洒脱,潜心捕捉铸铁大钟上“国泰民安”的分量与代价。当我走到一片修竹前,看到一支支破土而出拔节上长的竹笋时,豁然间脑洞大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任何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向上的进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 向前的,是有内在规律和外界适应性的。它们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有声的,又是无声的。有形的与无形的,有声的与无声的,相互交织,融合一体,呈现出无尽的力量与不绝的永恒。难道不是吗 ?

雨,还在继续地下,湿了古镇,也湿了我躁动的心房。我爱这片古老的土地,我爱这方美丽的山水,我爱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爱这里勤劳智慧的父老乡亲!

黔城古镇,古貌不变,古风不减,古韵犹存,在新的时期赋予新的使命与新的担当,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新的活力!

(有删改)

A.“美”是黔城的特点,黔城的“美”表现在秀丽的山水、古朴的建筑,以及人民的智慧、浓郁的人文气息等方面。

B.作者将黔城和自己到过的许多集镇作对比,突出黔城“清静”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黔城保护古镇行为的称赞。

D.“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生动地表明了作者进园后惊奇、欣喜、躁动的内心,突出强调芙蓉楼景观设计的匠心。

A.标题充满诗意,不仅交代游览的地点和当时的环境,还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受。

B.文中紧扣标题多次写雨,“雨”增添黔城的魅力和游览的情趣,也平静了作者的内心。

C.“湿”字意在突出作者在游览时想到王昌龄的不幸遭遇,思想发生转变,灵魂受到洗礼。

D.标题从触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拟写,新颖独特,富有韵味,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8.《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名篇,请结合本文分析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6分)

9.建筑是无声的历史。本文描写黔城,主要围绕建筑展开,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睢[2]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缗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注】昭睢,楚国的将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

寡A人B愿C与D君E王F会G武H关I面J相K约L结M盟N而O去P寡Q人R之S愿T也。

A.谢,指道歉,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意思不同。

B.见,表被动,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中的“见”用法相同。

C.亢礼,即“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时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D.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土、谷是立国之本和立政之基。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太子与秦国的大夫斗殴,杀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发兵攻楚,楚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解。

B.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想不去,内心犹豫不决。

C.昭睢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还是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会见秦昭王,结果被秦国扣留。

D.昭睢不同意楚国大臣另立怀王庶子为王的议策,就派人到齐国迎回当人质的太子横,立太子横为君,封他为顷襄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2)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14.鲁迅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亭晚望

赵 嘏[注]

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余。

秋馆池亭荷叶歇,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注】赵嘏,晚唐诗人,一说此诗作者为李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凉冷”“雁疏”渲染了晚望的氛围,“思有余”总写诗人晚望时的感受。

B.中间两联将“野人”的辛劳与自身的处境进行对比,表达诗人超然的人生态度。

C.尾联“香稻熟”暗写诗人听到故园讯息时的欣喜,并由此触发归乡的急切心情。

D.前四句重写景,后四句重抒情,用语不事雕琢,意象朴素清幽,情感深厚真挚。

16.诗题“江亭晚望”又作“江亭晚秋”,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 ▲ , ▲ ”句,魏征用对比的手法劝谏唐太宗要竭诚待人。

(2)古人善于借“雨”来描写音乐,如《李凭箜引》中“ ▲ ”句以“雨”烘托箜箜声的高亢嘹亮,又如《琵琶行》中“ ▲ ”句用“雨”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

(3)古诗词中,作者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寓情感。其中,三国人物故事就经常被引用,如唐诗中“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 ① ,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送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 ② 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 ③ 。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另选一位古人,仿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其文化人格。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同样有高频充电需求的电动车而言,是否也可以使人们获得这样流畅的体验呢?

无线充电可以节省充电时间、减少等待焦虑,甚至不需要搭载大容量电池。 ① ,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式等。当前,静态无线充电在国内外一些电动汽车上已经实现,但是, ② ,各国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

相比静态无线充电而言,动态无线充电有更多技术难题需要突破:从效率上看,由于电磁感应式的传输距离较短,行车过程中即便产生厘米级的偏差,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③ ,在室外环境下,为保障埋于地下能量发射端线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条动态无线充电公路的造价可能会达到普通高速公路的10倍,后续维护成本也较高……

比其他技术路线更复杂、大规模普及还很遥远的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始终让人充满期待。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三月,王安忆、余华对谈活动在上海举办。在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写作者提出新挑战这个话题时,余华认为,ChatGPT只能写出看似完美但本质还是平庸的小说,而事实上,文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世间一切大抵如此。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D

2.(3分)C

3.(3分)B

4.(4分)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族属谱系,再通过婚姻、交往等扩大范围;②统治者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将其族属认同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5.(4分)①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完善对三星堆遗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②要以三星堆遗存的历史背景为旨归,探究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③要能灵活运用“谱系法”理论,多角度全方位提炼三星堆遗存的各种信息,作出科学解释。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D

7.(3分)C

8.(6分)①王昌龄被贬龙标,孤独寂寞;②朋友离别,内心惆怅;③黔城品格与诗人心志相融。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6分)①建筑见证了黔城的兴衰;②建筑蕴含着黔城厚重的人文气息;③建筑体现了黔城人千百年来的勤劳智慧;④作者借助建筑表达对千年古城的热爱,并启示人们要继续保护好古城。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I,L,P

11.(3分)A

12.(3分)D

13.(1)(4分)大王不要去,而要派军队守卫自己(的边境)。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它有吞并诸侯的野心。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自守”“并”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4分)大王与太子都被困在诸侯国,如今(我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另立大王的庶子,那是不合适的。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倍”“宜”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困”可译为被动句,也可不译。

14.(3分)①真实地记载了秦楚之争的历史,具有史学性;②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秦昭王、楚怀王等人物,形象具体丰满,具有文学性。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

16.(6分)示例:“江亭晚望”这个题目更好。①“晚”蕴涵丰富,既可指时节“晚秋”,也可指时间“傍晚”、人生“晚年”;②“望”包含诗人的动作,能统摄全诗,不仅写所望之景,而且暗含所望之感。而“晚秋”只指明时节。

评分建议:观点1分,理由4分,比较1分;意思对即可。如说“江亭晚秋”,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石破天惊逗秋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

(3)示例: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①脱颖而出②宠辱不惊③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9.(4分)示例:杜甫虽“艰难苦恨繁霜鬓”,但一生始终抱有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评分建议:内容2分,形式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0.(4分)①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②使苏东坡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6分)①无线充电方式多样 ②动态无线充电存在难题 ③从成本上看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2.(3分)动态无线充电比其他路线的技术更复杂,它大规模普及还很遥远,但它始终让人充满期待。评分建议:一句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根据2022年全国卷新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赋分

一、审题

1.作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要求围绕“优点与缺点”展开思考的思辨型作文题。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材料背景,来源于今年三月王安忆和余华在上海华东师大的对谈活动。第二句话前半部分,是具体话题的引子,在二者的谈话中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写作者提出新挑战的话题,余华认为作为人工智能,ChatGPT或许可以利用算法把小说写得很完美,但又可能因为过于完美而失去个性,变得平庸;后半部分指出“文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并引申出“世间一切大抵如此”,本文题的核心概念应是“缺点”与“优点”,重点写“缺点”与“优点”的辩证关系。关于“缺点”与“优点”的例子,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如断臂维纳斯,断臂是其缺点,但断臂又给人想象的空间,缺点转化为优点;再如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家庭生活的优渥,是人成长的优势,而人过于沉浸其中,丧失进取之心,优势又转变为劣势等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优点”解释为“好处,长处”,“缺点”解释为“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在《词典》中,特别注明“优点”与“缺点”相对,由此可见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与思辨性。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的说法强调普遍性。材料末尾,“世间一切也大抵如此”则将“优点”与“缺点”并存这一特质演绎至更宽广的领域,旨在引导考生在写作时,不应只注重写文学作品中的“优点”与“缺点”,更应在广阔的领域认识并揭示出“优点”与“缺点”的辩证关系。

写作任务中的“我们”,再次肯定材料中反映的哲理对多数人具有启发意义,而“你”则提醒考生在行文时要凸显自己的身份意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是证明材料,简单演绎文题。

写作要求中强调“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这意味着写作的角度和立意并不是唯一的,考生在行文时可以自选角度,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写得深入透彻。

2.写作注意点

材料中虽然设置了科技与文学的情境,但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的却是“优点”与“缺点”的关系。考生可以从“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出发,确定自己的立意。但不管是何种立意,都不应偏离“优点”与“缺点”这个核心,更不可将二者割裂开来。

考生必须要根据材料的提示深挖“优点”与“缺点”的内涵和关系,不能只围绕着“优点”与“缺点”泛泛而谈,更不能举一大堆“优点”与“缺点”的事例,没有重点,没有剖析。只有理解了内涵才能理解材料的本意,才有可能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从对概念与关系的探讨转向对生活现实的思考。

明确文体体现出对文本意识的强化。这意味着考生虽然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最擅长的写作形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均应符合相应的文体特征;若选择应用性文体,应充分体现具体交际情境,并能完成交际目的。

二、评分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综合衡量,精准量分。

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形式、内容均恰当,要敢打高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一等卷

48~60分

一等上

54分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侧重议论的,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侧重叙述的感情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素材,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独特,语言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一等下48~53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二等卷36~47分

二等上42~47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侧重议论的,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侧重叙述的,有生活气息,主旨明确,叙事完整。

二等下36~41分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侧重叙述的,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卷24~35分

三等上30~35分

审题不够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未能完全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 侧重叙述的,基本符合生活真实,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下24~29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

四等卷

0~23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材料和写作要求,写作水平差。

(三)评分提示

1.考生能结合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围绕“优点”与“缺点”的关系行文,即不低于36分。

2.考生能正确领会材料的意义,正确理解“优点”与“缺点”的内涵,适当阐述“优点”与“缺点”的辩证关系,则赋分不低于42分。

3.考生不仅能正确分析“优点”与“缺点”,而且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则赋分不低于45分。

4.考生无视材料,另起炉灶,不能体现“优点”与“缺点”所包含的内涵,则赋分不高于30分。

5.对角度精当、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结构精巧、有文采、有意蕴的作文,应敢打高分。

7.考生如果只围绕“完美与平庸”作文,审题欠精当,可降一等级赋分。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考试、游戏人生、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THE END
0.《开封诗词》微刊2024.09期游张掖七彩丹霞地貌 丹霞七彩架长天,彩笔涂红张掖川。 千里江山图再现,身临其境恍如仙。 游天空之境 ——茶卡盐湖 飞车穿越碧蓝湖,水静云低伴旅途。 盐路盐雕盐世界,银镶玉塑美河图。 王国守 七律·新疆游 入伏西迋土和金,子母相生益魄神。 喀纳湖中寻水圣,天山仙界拜尊身。 jvzquC41yy}/onnrkct/ew477itjgl}
1.丹霞光影密码:裸眼3D解读大地调色盘的亿年情书板块运动的光影渐稳,丹霞主峰 “亮起” 丝绸之路的商队剪影。3D Mapping 让岩壁的某道红色山脊 “变” 成商队的路线图,光影中的骆驼从东向西行进,每到一处显著的丹霞地貌(如 “神龟问天”“睡美人”),就会 “停下” 调整方向,与历史记载的商队行进路线一致。 jvzquC41yy}/lrfpuj{/exr1r1:28j7;47;f2k
2.旅游活动策划(精选15篇)拥有恢弘的瀑布,喀斯特地貌的石林,雅丹地貌的五彩湾,丹霞地貌的大峡谷,几乎可乱真的地质奇观,震撼壮美;古生物化石、侏罗纪恐龙骨骼园中设计景观中有多个创下国内乃至世界之最,如国内最大的人造榕树景观可同时容纳100多人休闲观景,目前国内首创的采用声光电高科技技术的仿真火山等。jvzq<84yyy4rwwqw0ipo8mwqfuoiljjwc569?6430nuou
3.解读新三板挂牌企业“张掖丹霞”,挂牌时间202410张掖丹霞地处甘肃省,其主要竞争对手为省、市内旅游景区及国内其他丹霞地貌景区,具体情况如下: 来源:公开转让说明书 六、股权 公司控股股东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65%股权;实际控制人为甘肃省国资委,合计控制张掖丹霞82.00%的股份。 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5B7669;567xjvor
4.【资料一】丹霞地貌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资料一】丹霞地貌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丹霞地貌”是已故著名地质学家、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先生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并在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地貌类型,被称为的“jvzquC41yy}/fr~kgt4og}4zwg~jvrpw1;7:9A<144>:4=>:0jznn
5.廖文波、凡强团队等提出解释“山地植物区系聚集的地质岩性假说第4组, 花岗岩、丹霞区系, 主要有Poales、Rosales、Lamiales和Ericales; 其中丹霞的禾本目更丰富, 花岗岩的Ericales更丰富) 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地貌区系(landform flora)”概念和“地质-岩性植物区系假说(floristic geo-lithology hypothesis)”,以解释山地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分化。认为山地植物区系的形成jvzquC41tgyfc{hj0utw7jfw0io1jwvkerf1;73;
6.彩霞的意思彩霞的拼音怎么读解释霞组词 林青霞 栖霞 晚霞 紫霞 徐霞客 丹霞 丹霞地貌 朝霞 其他相关 字母C开头的词语caixia名词 上一篇:雾隐 下一篇:马前 相关汉字解释:彩 霞 热门推荐 婉蓉 伏案疾书 正能量 网络舆论 虚以委蛇 嘉平月 丧茶 厅局级 熠熠闪光 契柯夫 实用工具 英文缩写大全 机场三字代码 世界港口查询 航空公司大全 人jvzquC41ekjjcw3ilenb0lto17L7;B<3G0nuou
7.旅游活动策划书(通用19篇)西沙河地质公园是目前新疆最大一处人文景观。拥有恢弘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雅丹地貌五彩湾,丹霞地貌大峡谷,几乎可乱真地质奇观,震撼壮美;古生物化石、侏罗纪恐龙骨骼园中设计景观中有多个创下国内乃至世界之最,如国内最大人造榕树景观可同时容纳100多人休闲观景,目前国内首创采用声光电高科技技术仿真火山等。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8:4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