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闭这件事上,莫高窟一以贯之的随时而果断。毕竟是文化瑰宝,保护第一,开放第N。
关闭无论出于疫情,还是保护,我都是举双手赞成的。即便以后开放,我也建议大家别扎堆儿去凑热闹。
中国佛窟其实挺多,但唯有莫高窟,近年火的一塌糊涂。甚至在有些人眼中,去了莫高窟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谈资,仿佛是很有逼格的事。
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旺季时人多到恐怖,作为一项宗教文化艺术遗存,本是小众群体的去处,现在每年却有这么多人到访,其实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作为中国四大名窟之首,莫高窟以无与伦比的佛教壁画、塑像的艺术魅力和文献考古价值著称于世。不过莫高窟虽好,却不是谁都适合去,莫高窟本身也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是景区”。
为什么这么说?佛教壁画和塑像,除了少数的学者、修行之人、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坦率讲中国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只是看个热闹,更不用说孩子了。
莫高窟作为宗教文化遗存,极其珍贵且容易受到损害,有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身也不希望太多人到来。大量游客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参观,会使莫高窟洞窟内的温度、湿度迅速蹿升,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对脆弱的石窟壁画和彩塑的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专家已经预估整个敦煌宝库将会在未来50年到100年内消失。
而且,大部分人打开莫高窟的方式不对,属于花钱找罪受,只想打卡不考虑实际收获。
大多数人选择购买的是四个窟的票,我理解这样选择的缘由:盛名之下得打卡,看不太懂,所以不用看太多,见识一下就可,来一趟落一心里踏实,性价比还高。亦或者时间紧张,简单看看就走。
正是因为太多人这么想,所以旺季人多到排队进场时间就要1-3个小时,进了场后每个窟还得排队至少半个小时以上,进入窟中只能“巡礼式参观”5分钟就出来,再到下一个窟排队。
小孩子来讲,大部分时间只能看到排队中别人的腰,以及窟中头上黑漆漆的窟顶,即便被父母托举起来能够看到,那又能有多少收获呢?什么是经变、本生、无量、梵天、涅槃、力士?什么又是半跪坐式、影窟、供养人、北魏风格、西藏密宗?显然,这些生僻的词汇在孩子耳中无异于天书。
排这么久的队,就算你能忍受得了,小孩子这种神兽可耐不住,听又听不懂,何苦呢?
所以,我有几个建议:
一是尽量不带幼童去莫高窟。到莫高窟至少需要有较大的识字量和较强的理解能力,能看文字介绍,能听懂解说,这样去了也能有所收获。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去的意义不大,长大些再去也不迟,不去扎堆儿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莫高窟。
二是带孩子去之前做好充分预习。事先熟悉和莫高窟有关的字词、历史、文化、艺术等基本知识,可以先读一些面向青少年的少儿读物,也可看一些相关动画片,以激发孩子去了解的兴趣。
三是选择8个窟的全票或者去特窟。8个窟的票,人会少一些;如果额外再花上数百两银子看几个特窟,那就是VIP的待遇了,可以放慢节奏仔细观赏学习。当然,此项只适合不差儿钱或者真正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朋友。
四是参加专业游学团体。目前社会上有关敦煌的青少年游学项目不少,但是需要甄别,选择具有专业师资和资源的项目;
如果孩子年龄合适,也没有参加游学,那么我以莫高窟为例,为您规划一下如何去莫高窟,以及如何进行相关教育。基本体现了我的一些旅行教育理念,包括:短时间高频主题内容输入、多感官沉浸式体验、行前预习和行后复习等,供您参考借鉴:
莫高窟亲子旅行规划和教育参考
1、字词预学:
*说明:此部分均为行程中将要接触的高频词,行前用一个晚上教导娃认知,这样在后续的参观体验中会不断接触到相关词汇,加深理解和记忆。下述词语仅为示例和参考,可结合实际行程具体拟定所需字词。识字的过程查找相关图片配合说明,效果会更好。
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泥质彩塑、佛龛、释迦牟尼、修行、经变、本生、功德无量、善业、梵天、涅槃、弥勒、菩萨、比丘尼、金刚、天王、力士、乐伎、飞天、反弹琵琶、影窟、半跪坐式、袈裟、供养人、北魏、西夏、隋唐、回鹘、西藏密宗、藏经洞、文物盗贼、浩劫;
2、人文与科学预讲
*说明:此部分在去目的地前可以选择几项简略地讲给孩子,表达注意故事性,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带着期待和问题去游览。如是低年级的孩子,挑选重点内容即可,不需详细解读,避免枯燥讲授。相关预讲需要父母提前预习了解,部分内容可参考本规划中“辅助理解资源”部分。
1)莫高窟是什么
2)古人为什么要修建佛窟
3)莫高窟是如何被发现的
4)为什么莫高窟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文献考古价值
5)莫高窟壁画中的故事
6)为什么洞窟中要禁止拍照和限制人数
7)泥质塑像是如何塑造的
3、行程规划
【提前预定或参加研学】:旺季至少提前一个月在微信小程序“莫高窟参观预约”预约莫高窟A类门票(八个窟+数字展示中心),或报名参加研学课程;
【参观“敦煌博物馆”总览历史全貌】,敦煌历史上曾经鼎盛辉煌一时,莫高窟不过是其一隅,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历史的全貌,了解到莫高窟的发现始末和主要内容;
【参观莫高窟】,当日先到“数字展示中心”看《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再乘大巴去看洞窟,出来后参观“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里边原样复制了一些洞窟,弥补了有些正牌洞窟看不到的遗憾;再到“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了藏经洞封闭、发现和文物流散的历史,以及藏经洞文物的内容及其珍贵价值;晚上可观看沉浸式的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敦煌附近瓜州县的“榆林窟”等,也是莫高窟的一部分,游人不多,确有兴趣也可一看;
【到“敦煌画院”体验敦煌艺术】,到敦煌的人很多,但来到这里的人却不多,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敦煌壁画等艺术作品,还可体验敦煌壁画古法临摹、制作敦煌夜光杯、品尝清莲素食等,亲子到此可直接入住画院的敦煌画院沙舍酒店;
【其他目的地】,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鸣沙山和月牙泉”、“雅丹魔鬼城”、“玉门关”、“阳关”、“大地之子”戈壁雕塑(下图)、“千佛洞”(东、西)等,可根据自己的行程加以选择;具体敦煌旅行参考,请详见我的新书《走,去上旅行课》中“甘肃省亲子旅行规划和辅导参考”。
4、辅助理解资料
少儿读物:《漫画丝绸之路:敦煌壁画故事》、《敦煌壁画故事》(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故事中国图画书:敦煌莫高窟》、《丝路大冒险:敦煌之遗落的壁画》、《少年冒险王:莫高窟古墓探险》;
父母读物:《敦煌本纪》、《敦煌壁画故事大观》、《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文化苦旅》(“莫高窟”一文);
动画片:《九色鹿》(动画形象来源于敦煌壁画)、《敦煌传奇》、《降魔成道》(敦煌)、《莫高霞光》(玄奘取经敦煌段)、《丝路传奇》;
纪录片:《敦煌伎乐天》、《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
“云游敦煌”小程序:从“敦煌研究院”公众号,可进入“云游敦煌动画剧”小程序,观看动画剧,并参与互动剧目,为敦煌壁画动画剧故事《神鹿与告密者》、《太子出海寻珠记》、《谁才是乐队C位》等配音;还可了解有关敦煌莫高窟的所有知识、观看线上课堂;景区智慧导览;报名参与研学体验等;
5、旅行作业:
*说明:以下仅为示例,请根据旅行实际情况任选其中一项或几项,或自行拟定。
图文小报《我眼中的莫高窟》
给爸妈讲一个莫高窟壁画故事
体验古法临摹壁画
做一只敦煌夜光杯
以上规划和参考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补充。(完)
《走,去上旅行课》
中国青年出版社
郎叔/著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游记,而是旅行教育指导书。系统阐述旅行教育理念、方法和实践。
涉及的旅行实践,不是简单的讲述亲子旅行经历,有专门制作的详细辅助课件,有系统的思想方法,目的地很多都不是所谓的"景点",而是博物馆、实验室、手工作坊、工厂车间、发射基地、地下矿井、航空母舰、种植大棚、非遗工作室、民族村寨等,带动孩子以"浸入式"的方式学习体验当地人文活动、风土人情、手工制作、地理探索、科学实验等。对以"教育"为目的的亲子旅行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读者一书在手,可以了解亲子旅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按书索骥,选择亲子旅行目的地,参考指导手册进行旅行教育。
全书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亲子旅行教育的思想方法,包括旅行教育目的地选择、旅行教育课件的制作、旅行中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等;二是此次环中国旅行教育实践的代表性经历;三是全国主要省份详细的旅行教育课件,供读者参考使用。
400天环中国亲子旅行教育者
《走,去上旅行课》作者
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
本科应用心理学科班出身
新华社等签约摄影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