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恒久北岳 相约厚道浑源
大同市浑源县委书记 高莹
浑源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历史久远,人文厚重,名山名寺名城名满天下,美景美食美芪独领风骚,四季总相宜,八方皆锦绣,是旅游康养绝佳目的地。
在历史长河的寻觅中走进浑源。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浑源居住繁衍,彩陶文化、青铜器文化见证了这里的远古文明,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舜帝北巡、北魏南迁、唐代李白书写“壮观”,数不胜数的文化烙印汇聚成浑源的岁月长歌,耐人寻味。
在北岳文化的品味中感受浑源。在浑源,北岳恒山享誉中外,恒峰耸峙,群山延绵,庙宇楼阁星罗棋布,碑刻墨迹比比皆是,人天北柱,镇守北方,彰显出恒山文化的绚丽多彩。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悬空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精妙绝伦,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礼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谐文化,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为“天下巨观”。浑源古城气度恢弘,古城内金代圆觉寺砖塔、元代永安寺名刹、元代扩建文庙等3处国宝,以及浑源州署、60多处明清大院和各类精巧细致的砖雕影壁,汇聚成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院,华彩绽放,光芒四射。
在美景美食的体验中畅游浑源。神溪国家湿地公园、“北魏皇家浴场”汤头温泉、净石等多个民俗度假村镶嵌其中。有森林、高山、草甸、湿地等多样地貌。是中国黄芪之乡,国家气象局授予的全国 37个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及山西省打造的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之一。浑源凉粉、浑源烧酒、恒山道茶等地方美味触动味蕾。景观荟萃,要素齐全,构筑起全境恒山、全景浑源的壮美文旅画卷。
浑源既有自然磅礴的浑厚,也有温约细腻的大气,充满真实和真诚、纯朴和野性的品质,欢迎四海宾朋来浑源出游度假、康养身心,热情好客的浑源人民一定会让快乐的人到浑源更健康,让健康的人到浑源更快乐。
有诗有画有远方 全域旅游好风光
——专访大同市浑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晓飞
悠游恒久北岳,相约厚道浑源。浑源钟灵毓秀、文化灿烂、底蕴浑厚、人才辈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经过千年历史的积淀,浑源已孕育形成了以北岳文化为主,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等共存的文化体系,大量宝贵的文化遗存为浑源县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熠熠光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浑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禀赋独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完美融合,浑源有底气有实力。
有诗有画有远方,全域旅游好风光。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对话浑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晓飞。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坐拥京津冀蒙地理中心
山西晚报:挖掘好文旅资源优势,才能做好文旅服务供给优化。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浑源有哪些资源禀赋的优势?
金晓飞:浑源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人文厚重,处处有风景、时时有风情。在浑源,以北岳恒山为代表的山岳自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深邃的古建大院文化令人叫绝,独特的黄芪文化引人入胜。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在浑源交相辉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在浑源相得益彰。
目前,浑源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项,不可移动文物488处。浑源县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全国避暑胜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千年古县”等多项殊荣。浑源县是晋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且地处京津冀蒙地理中心,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布局、承接周边地区客流群体上有着重要基础。
打造四张文化新名片擘画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山西晚报:“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浑源目前主打的文化新名片有哪些?
金晓飞:恒久北岳,厚道浑源。浑源县文化灿烂,底蕴深厚,举目为景,移步为秀,是恒山脚下一座山水秀丽、静谧祥和的美丽小城。遍布全县的自然人文景观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岳大地,形成了全境恒山、全景浑源的壮美画卷。
在如今旅游成为新时尚、新生活的背景下,为了让浑源文化更富活力、让浑源旅游更富魅力,浑源县正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地优化文旅布局,彰显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四张文化新名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张是避暑旅游胜地。今年,恒山景区被国家气象局授予“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称号,全县夏季平均气温20℃,非常凉爽。享誉中外的北岳恒山、悬空寺串联起龙蓬峪、东葫芦头、千佛岭、龙山、莲花山、五峰山等绝美自然景观,构成探岳之旅经典旅游线路。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北岳恒山奇险秀丽的自然风光,享受世外桃源、山水田园的凉爽宁静,收获洗尽铅华、天人合一的轻松惬意。
第二张是千年文化古城。浑源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浑源古城与恒山悬空寺南北照应,珠联璧合。古城内,金代圆觉寺砖塔、元代名刹永安寺、古文庙等3处国保护冠绝古今;浑源州署展示明清官府风华,气度恢弘,传承有序;麻家大院、栗家府大院、田家大院等60多处明清院落以及保存完整的古街古巷。游客来此可以探访时代印迹,触摸文化肌理,感受历史脉搏跳动,欣赏古城的古朴厚重、流光溢彩。
第三张就是休闲康养之都。浑源县内,名寺、古城、温泉、森林、高山、草甸、湿地等休闲旅游资源要素齐全,又是补气之长“道地黄芪”之乡,还有白酒、凉粉、老道茶、黄芪羊、野山蘑、沙棘汁、小杂粮等众多绿色无公害功能食品,游客可以在神溪国家湿地公园、汤头温泉康养度假区、恒宗禅修院、黄芪文化园以及无数的乡间民宿品茗悟道,静坐禅修,康养休闲,补足一生元气,洗去一世俗气,留下浩然正气。
第四张是研学体验乐园。全县境内有恒山古建筑群、悬空寺、永安寺、大云寺、律吕神祠、栗毓美墓等文物古迹,辽金、元、明、清的泥塑、碑刻、壁画、建筑保存完好,是研究建筑学、美学、历史学以及宗教文化、元气文化的经典,游学者可以全面体验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中华文化。
布局全域发展新格局创建国家级文旅康养度假区
山西晚报:浑源县文旅产业转型提质的战略是什么?如何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晓飞:近年来,浑源县在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文物的活化与利用、古城的保护与更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大同市乃至全省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下,浑源县正致力于推进“举文化生态牌、建特色休闲城、走旅游康养路”战略,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质发展,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施,将文旅资源连点成片,已初步构建以中部恒山、悬空寺和浑源古城为核心,北部神溪湿地为凤头,南部千佛岭、汤头温泉为凤尾,天峰岭—书简山—五峰山为东翼,翠屏山—龙山—凌云口为西翼,交通路网为筋骨,北岳文化为灵魂的“凤凰展翅腾飞”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浑源将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擦亮浑源文旅品牌,不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真正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浑源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浑源将继续舞好文旅龙头,唱响康养品牌,全力创建国家级文旅康养度假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浑源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史沿革
浑源县历史悠久,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我国人类最早的开发地区之一。
夏商时属冀州,西周时属并州,春秋时属代国,汉置崞县、繁峙县,俱属雁门郡。
东汉末二县俱废,晋复置二县,永嘉五年(311年)皆入于代。
北魏改崞县为崞山县,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属繁峙郡。同年繁峙县移往今繁峙县东。后周废崞山县。
隋为云内县地,唐为云中县地,后分置浑源县,属应州。
五代晋,县随州入辽仍为浑源县。金贞祐二年(1214年)置浑源州,元初改浑源县为恒阴县。
至元四年(1267年)并入浑源州,属大同路。
明清时俱为浑源州,均属大同府。
民国元年五月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南北山区均为我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属晋察冀边区政府察南雁北办事处。1940年至1945年,先后属晋察冀边区政府二、五、一专署。
1945年全县解放。
1947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重归山西省。属山西省雁北专署,后改山西省晋北专署、山西省雁北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属大同市辖县。
名山名芪誉满天下 古城古建新意涌动
山河视频
,赞143
规模宏大的恒山庙群。
恒久北岳气势雄,厚道浑源气象新。放眼如今的浑源县,北岳恒山提质升级,浑源古城人文焕发,黄芪产业聚业成势,研学热度持续升温,全县文旅产业尽显活力,景象喜人。
在浑源,如果喜欢登高望远,可以攀爬北岳恒山,领略“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新奇;如果钟情寻踪觅迹,可以漫步浑源古城,探访明清老街中的时代记忆,探寻散落其间的民间故事;如果想要犒劳味蕾,可以喝一碗酸爽可口的浑源凉粉,品一杯清香四溢的浑源黄芪药茶……
近年来,浑源县紧紧围绕“举文化生态牌、建特色休闲城、走旅游康养路”的战略,打造集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全景浑源、全境恒山大旅游格局,发力叫响避暑旅游胜地、千年文化古城、休闲康养之都、研学体验乐园四张文化新名片,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名片1避暑旅游胜地
浑源县自然风光数不胜数,大多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一域一景,景景生辉。浑源县夏季平均气温20℃,昼夜平均温差14℃,人居环境舒适。2022年,恒山风景名胜区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北岳恒山“迎客松”。
北岳清凉舒适 雄奇秀丽备受青睐
恒山山脉连绵起伏,浑河、唐河九曲迢迢,共同形成了浑源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恒山自古为华夷之限、中原屏障,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美誉。恒山以奇险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闻名天下,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恒山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等景点。恒山四季皆是景,这里春来山桃烂漫、姹紫嫣红,夏至松涛阵阵、云蒸霞蔚,秋到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冬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恒山庙群规模宏大,庙宇林立,清乾隆年间曾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的盛况。
夏日的北岳恒山,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翠绿的山峦连绵起伏,清澈的溪水潺潺而流,山花烂漫,草木葱茏,山风习习。“夏天的恒山景区自带‘空调模式’,和燥热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看山景、访古建、吹山风、享清凉,身心都熨贴得很。”游客张素平说。每年夏天,家住大同市区的张素平都会带家人前往恒山享受避暑之旅。
恒山景区管理中心岳宗旅行社总经理穆雁飞介绍,恒山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只有6.1℃,是夏天避暑的理想之地。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也是健身度假的康养之地。恒山屡屡登上“中国避暑名山榜”,2022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每年前来恒山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截至目前,景区今年接待人流量已经达到2019年的3倍以上。”穆雁飞介绍,恒山属于断层山,断层山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阴坡陡、阳坡缓,所以在恒山阳面山坡可以看到庙观楼阁、道佛仙踪等人文景观,在恒荫后山可以看到陡山坡立的断崖奇观。
近年来,恒山景区对照标准,扎实推进恒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同时,谋划实施恒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景观质量评审资料编制,持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全方位推动恒山文旅和县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名片2千年文化古城
近年来,浑源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推动设施修复完善、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精心布局文旅业态,让古城焕发新生机。
浑源州署全景。
古城绽放新颜 街巷蝶变文韵回响
恒山脚下,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浑源古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浑源古城经过保护与修缮,重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重的人文风情,古城风貌日新月异,古城夜色流光溢彩,城市“烟火气”越来越旺。
史料记载,唐朝始用浑源县名,五代后唐天成年间迁至恒山脚下这块龟背状的高地。建城时,按照八卦和龟形,城墙呈八边形,街巷逶迤曲折,对应北方玄武星象,如蛇行,故被称为“龟城蛇街”。
时光流淌,如今,浑源古城内街巷悠悠,庭院深深,文物古迹丰富集中,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夜幕降临,浑源古城灯火通明,游客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古街巷,看古城夜景、观传统演出,光阴慢煮,惬意安然。
浑源古城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历史建筑14处,古民居154处,是晋北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金代圆觉寺砖塔、元代永安寺名刹、元代扩建文庙胜景等历史文化财富历久弥新;浑源州署展示明清官府风华,气度恢弘,传承有序;麻家大院、栗家府大院、田家大院等60多处明清大院,以及纵横交错的古街古巷诉说着岁月沧桑,传递着历史温情。
圆觉寺。
近年来,浑源县立足“恒久北岳、厚道浑源”的形象特质,按照“文化链接、情感链接、传统链接、产业链接、生活链接”五个原则,把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作为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路径,遵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坚决摒弃大拆大建的建设模式,实施系列改造升级工程,有效地提升了浑源的城市品质。
浑源古城改造整体还原明清、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按照核心区、过渡区,对14处历史建筑物开展历史建筑认定、挂牌、建档工作;对沿街6处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加固;布置15个过街门口,并特请河北崔氏金属锻錾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崔宏生打造制作铜制楹联,悬挂于各街巷门楼两侧;实施古城内9条核心街巷的改造工程,改造地下管网,铺装复古石材;实施永安西街灯光装饰工程,采用红灯笼、实木红灯等装点古城夜景;在鼓楼北巷原址新建鼓楼、牌坊,在主干道及街巷将浑州八景、北岳真行图、忍冬纹、玄武神兽图等5000余幅文化符号通过公共服务设施、景观小品、步道铺装等形式展示出来,全面重现浑源历史文化街区风貌。
名片3休闲康养之都
浑源县是名贵中药材黄芪的集中产区,也是全国“正北芪”原产地,“中国黄芪之乡”是这座塞北古城的一顶亮丽桂冠。
中国恒山黄芪博物馆。
黄芪聚业成势 构筑全产业链体系
千古恒岳灵秀地,中华宝藏黄芪乡。恒岳之巅、浑河两岸,“正北芪”遗世独立,遐迩闻名。
黄芪被誉为“补药之长”,浑源恒山黄芪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采刨加工史,因品质优良广受业内推崇、大众青睐。2023年3月,浑源恒山黄芪专业镇入选首批大同市级专业镇。同年5月,浑源恒山黄芪栽培系统成功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浑源县立足资源禀赋,将发展黄芪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建设黄芪文化园,成立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搭建起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衍生出黄芪茶、黄芪酒等一大批产品,推动恒山黄芪“种、养、加、园、商、旅、研”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浑源黄芪文化园坐落在恒山脚下,内设黄芪博物馆、黄芪加工车间、恒山黄芪药茶生产车间、黄芪产品展销区、黄芪宴餐厅、文创产品展销区,集黄芪文化体验、黄芪生产加工、康养休闲、研学旅游、民俗体验于一体。
走进黄芪文化园,大家可以开启一场收获满满的“芪”遇之旅。在黄芪博物馆,了解浑源黄芪的前世今生、发展沿革、药食价值、涉芪古方等;在黄芪加工车间,体验黄芪生产、加工技艺;在黄芪产品展销区,选购琳琅满目的黄芪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创意场景、趣味化互动,感知博大精深的黄芪文化。
黄芪文化园黄芪博物馆负责人薄锐介绍,恒山黄芪早在北魏时期就有出产记载,清代以名贵特产进贡朝廷。恒山黄芪种植在海拔1250米至2000米的北岳恒山山脉南部大山,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营养元素钾和微量元素硒。恒山黄芪采用野生抚育方式,千百年来坚守“人种天养,天种人护”的传统,不施加化肥和农药,采刨周期6年以上,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浑源恒山黄芪的特殊秉性。
目前,浑源全县共有宜芪面积39.6万亩,有芪面积28万余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23万亩。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共有依法登记的从事黄芪种植加工的企业共435户。
近年来,浑源县秉持恒山黄芪的特、优品质,走好内涵、外延综合立体推进之路,紧紧围绕县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恒山黄芪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制定《恒山黄芪地方标准》,成功申报国家黄芪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县。
名片4研学体验乐园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浑源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浑源县依托悬空寺、永安寺等古建古迹,将全县打造成为研学体验的乐园。
悬空寺。
古建资源丰富 全域研学前景可期
今年,一批又一批的研学团队来到浑源,开启全域研学之旅。在浑源,大家不仅可以感受古建之美、壁画之奇,还可以品味书法之妙、雕塑之精。
浑源古建筑时代序列完整、类型多样,涵盖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现存道观、佛寺、佛塔、祠庙、陵墓等,且保存完好,是中国古建筑的浓厚缩影。建筑选址、构造独具匠心,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悬挂于翠屏峰的山崖峭壁之上,律吕神祠则坐落在神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一座孤石之上。浑源古建筑构件异常精美,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殿顶的五彩琉璃殿刹、鸱吻和圆觉寺砖塔候风仪铁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永安寺壁画。
浑源现存的古代壁画、彩画可以为研学团队研究元明清壁画、彩画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浑源多处古建筑绘有壁画,尤其以永安寺、大云寺、律吕神祠为著。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内满堂水陆壁画、建筑彩画均保存完好且异常精美;大云寺大雄宝殿东西两山和北壁现存十大明王壁画均为双层,十分罕见;律吕神祠殿内四壁是近70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笔工精细,逼真动人。
梵沙宫仿制壁画。
浑源古建筑现存摩崖题刻、匾牌、碑刻、条屏、榜书等书法作品,恒山景区的“恒宗”和悬空寺的“壮观”最为知名。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匾牌为元代大书法家雪菴大师李溥光所题。栗毓美墓园内,伫立着晚清“四朝文臣”“三代帝师”、著名书法家祁寯藻书写的《栗恭勤公神道碑铭》,保存有栗公书写的四条屏。永安寺传法正宗之殿、浑源州文庙均题有“榜书”,对于研究古代书法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浑源古建筑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为典型代表。栗毓美墓园内华表、石像生、石牌楼等汉白玉石雕刻画精美、样式繁多,是清代陵墓石刻精品。悬空寺内各类泥塑和浮雕体态丰满,比例适中,多姿多彩,活灵活现。
此外,悬空寺内的三教殿对于研究中国“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以及“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浑源州文庙对于研究地方儒学、礼仪、史学等具有重要意义。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彩云
摄影:马立明 寇宁
视频拍摄:张婷 高泽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