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非遗数字说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中国作为文化古国,非遗资源丰富。而其中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黄河流域,亦是中国非遗资源丰富的宝地之一。2019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黄河流域各省非遗数量分布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和自治区,非遗总数达到4581项,平均每省509项。

图2:中国七大流域非遗数量排名

通过统计,黄河流域在中国七大流域中非遗项目总数排名第二,流域内每省非遗项目平均数量排名第三。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整体的非遗申报成果在全国位于较前列。

黄河流域各省种类差异性不明显,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图3:黄河流域整体非遗种类占比

根据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发现黄河流域整体种类占比排名前三为: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美术。

图4:黄河流域非遗项目名称词云

经过对黄河流域非遗项目的词频统计,酿造、剪纸、秧歌和疗法等为高频词。

图5:黄河流域各省种类数量(山西 四川 陕西)

图6:黄河流域各省种类数量(内蒙古 河南 山东)

图7:黄河流域各省种类数量(甘肃 青海 宁夏)

从种类占比来看,传统技艺数量最多,而且各省的种类分布整体较为接近。其中山东、河南、陕西种类相对比较均衡,内蒙古民俗数量相对较多,山西传统戏剧数量在黄河流域整体中较为突出,主要是秧歌戏、梆子、晋剧和道情戏。但从具体种类和省份来看,仍存在一定差异性。

图8:黄河流域非遗传统技艺子类目占比

传统技艺中,饮食制作与保存技艺数量最多占比40.87%(377项),其中占比最多依次分别为陕西(87项)、山西(77项)和四川(68项)。

内蒙古的出行交通技艺、马鞍具和缰绳的制作技艺较多,这与内蒙古游牧民族的流动特性有关。

河南曲艺非遗数量较为突出,多项制作技艺也都为乐器制作且为河南省独有的制作技艺,如:阮、笙等。

冶锻烧造技艺主要集中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这四个省份。这主要是因为该技艺依赖原产地且产业难迁移。张鉴模 《 从中国矿业看金属矿产的分布 》中提到,黄河流域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朝地台——河淮凹陷、山西褶皱带、淮阳地盾、鲁中突起和渭南古陆等地质构造带,与非遗项目分布具有相似性。

图9:黄河流域非遗传统美术子类目占比

传统美术中,绘画和雕刻占比最高,其次是编织、剪纸和刺绣。绘画和雕刻形式众多、材质不一,各省表现较为平均,其中唐卡作为少数民族绘画形式,非遗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青海,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

剪纸作为黄河流域的世界级非遗之一,得到了较早的传承保护,黄河流域各个省份都有剪纸非遗的项目,山西最多、陕西次之。其中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部分剪纸项目申报没有特色,惟有剪纸二字,过于依赖世界级非遗的名号,缺乏创新性探索。

图10:黄河流域非遗民俗子类目占比

在黄河流域的民俗中,祭祀、庙会、节日和婚俗占比较高。

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长期的互动交流,黄河流域各省之间的非遗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和共通性。如:河灯,古代交通不便,在黄河边跑水上运输的人翻船溺水的事时有发生。为了祈求出行平安,处于晋、陕、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区的河曲县逐渐形成了祭拜大禹、放河灯的习俗。久而久之逐渐在实践中传播开来,如今山西、青海、河南和甘肃都有河灯的非遗项目。

图11: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河灯

从具体类目来看,黄河流域各省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各省也应注意省份间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而发掘本省特色,探索出更具有代表意义的非遗项目。

汉族成压倒性占比,少数民族整体在民俗方面表现突出

经调查数据统计,黄河流域内汉族非遗项目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仅占17%。而少数民族中非遗项目数量排名前三为:蒙古族,藏族,彝族。

图12:黄河流域汉族非遗与少数民族非遗占比

图13:黄河流域非遗少数民族分布:

流域内共有七个省份的21个少数民族申报了非遗项目,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共443项,数量最多。四川省囊括9个少数民族,民族多样化最高。

图14::黄河流域少数民族非遗种类占比

在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中,种类占比最多的是传统技艺(127项)和民俗(107项)。

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传统建筑技艺:部分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的居住特色,相比于汉族,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技艺数量较多且更为突出(如:蒙古包、羌族碉楼等)。2.工具制作技艺采用的材质上也与汉族有所区别,少数民族制作技艺多为皮毛、金银、玉石和漆器,而汉族多采取木制、漆器和石器。3.纺织印染技艺:少数民族受限于纺织材料的单一性(皮革、动物毛),少数民族纺织多采取擀毡和编织技艺,与汉族纺织技艺数量和形式都有较大差异。

在民俗方面,少数民族表现突出,相比于汉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拥有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信仰、仪式、民族节日和表演活动,与汉族差异较大,民俗丰富度也更高。其中婚俗和服饰的差异性较为明显。

黄河流域各省非遗数字化网站建设滞后

为了宣传非遗,完整便捷的非遗信息查询渠道十分重要。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黄河流域九省中,各省非遗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多数省份在这方面表现堪忧。我们按照以下五点对九省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了统计:建立专项门户网站;专项网站更新及时;官网数据(政府、文化厅)公开完整;开设APP/小程序/公众号渠道;设置非遗项目简介。

图15:黄河流域九省新媒体数字化建设现状

经过统计,黄河流域九个省中,仅有陕西,内蒙古,四川三个省的新媒体渠道建设比较完整,甘肃稍次。河南,山东,山西,青海四个省份的新媒体渠道建设缺失较为严重,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新媒体渠道建设则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

这种新媒体渠道建设不足的状况应当引起各省政府的关注。而各省政府首先应确保政府官网可以查询到该省所有非遗数据,保证信息公开。其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建立非遗专项门户网站。网站应注重日常维护,做到及时更新数据,完善非遗项目简介。

抖音平台政府账号影响力大,企业、个人账号潜力待挖掘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火热,越来越多的民众习惯于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与此同时,不少官方媒体也纷纷开设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作为自身新媒体宣传的重要窗口,此处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抖音官网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山东省通过抖音认证的与非遗相关的账号数为49个,排名第一。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非遗相关账号主体的企业占比也最高。这也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山东省的企业较其他省更重视非遗身份的影响力。

抖音平台的视频点赞量级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该话题视频的热度,而四川省的非遗相关认证账号视频总点赞量为2亿多,在黄河流域九省中排名第一,青海省则仅有157.7万点赞量,排名最末。因此,在新媒体非遗宣传上,四川的影响力最高,效果最佳。

图17:黄河流域整体抖音认证账号主体数量

图18:黄河流域抖音认证账号点赞量

除此之外,按照账号主体对账号数和点赞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虽然账号数量较少,但点赞量遥遥领先。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官方账号本身粉丝基数大,以及视频质量相对较高的原因。综合来看,政府在非遗新媒体宣传的影响力目前位于第一。

而企业认证号数量最多,个人点赞量仅次于政府。这意味着在各省新媒体宣传的过程中:企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宣传面;个人号极有可能用较少的成本产生较大的kol影响力。

同时,企业和个人的宣传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政府在非遗新媒体宣传中财政、人力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各省政府对非遗承办企业、非遗传承人应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多加鼓励,在政策方面给予部分支持,更大限度地发挥出企业和个人在非遗传承保护中的力量。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特征。因此,为更有效的保护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要重视黄河流域非遗的数字化建设和新媒体渠道传播,努力探索当今社会下更适合非遗传承的方式。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陕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3.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 四川省情网:《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6. 四川省情网:《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7. 四川省情网:《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8. 四川省情网:《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 四川省情网:《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0. 法搜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1. 法搜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 法搜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3. 法搜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 青海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青海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5. 青海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青海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6. 青海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青海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7. 青海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8. 青海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青海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9. 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0. 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1. 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2. 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3. 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库网站:《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4. “甘肃非遗”网站

45. 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

46.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47.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48.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

49.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

5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

51. 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网

52.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3. 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

54. 山西人民政府官网

55.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56.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57.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58. 陕西省文化旅游厅

59.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60. 抖音网站搜索引擎

61. 姚伟钧,于洪铃.中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06):69-72.

62. 王燕妮.中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02):115-120.

63. 郭声波.历代黄河流域铁冶点的地理布局及其演变[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3):49-57.

THE END
0.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滔滔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黄河文明轴心带的核心区,千百年来,黄河在河南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地标。 10月31日,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在位于黄河之滨的黄河交通学院隆重举行。 此次黄河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黄河交通学院、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焦作市武陟jvzquC41jgtbp7hjkpg/exr1pg}t1qtv1463386323537<54388337mvon
1.黄河何以从险在河南到岁岁安澜(新闻发布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10月16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旭临自豪地发布黄河安澜的“成绩单”: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实现伏秋大汛不决口,“地上悬河”不抬高,连续25年不断流…jvzq<84jgpgo0yjqrnk/exr0ep5o487246522:=1e5;28<=/63623B860jznn
2.我家就在黄河边丨河南:绘就幸福河的壮美画卷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数字河、建设幸福河上持续发力。大美黄河,日新月异,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正在演绎,古老黄河终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jvzq<84pgyy/jww0ep5tp|1ctzjeuj131769=:644775;<:65>53
3.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滔滔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黄河文明轴心带的核心区,千百年来,黄河在河南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地标。 10月31日,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在位于黄河之滨的黄河交通学院隆重举行。 此次黄河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黄河交通学院、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焦作市武陟jvzquC41pg}t0ƒovw0kew7hp1euovnsv1|~cf87243711:;2294ivvq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1)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2021年11月20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1)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小礼堂隆重举行jvzquC41{titf7mgpw4ff~3ep1oohx4327>08<8;0jzn
5.“豫见黄河传承中国”报道组走进濮阳,黄河从这里流入山东9月12日,由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日报社作为指导单位、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主办、大河报执行的“豫见黄河 传承中国”大型策划报道正式开始,从第一站——三门峡“黄河入豫第一村”开始,穿越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7座城市,9月23日,来到此次报道的最后一站濮阳,这里是711公里黄河在豫流域的终点,也是jvzquC41yy}/jnscp3610lto1pkxu87245523@78:74tj}rn
6.河南濮阳: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新闻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新闻 新华视频 2021(上) 00:00/00:00 自动 倍速 河南濮阳: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 节目简介jvzquC41yy}/opyx0eun1k4579:7;86464:82:3jvor
7.“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在河南开封启动新闻频道10月12日上午,“母亲河畔的中国——溯源黄河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省开封市举行。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王娟、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启雄、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等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委网信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228641CXUK_WykjJzmUgi~[p{gYz4722:70ujznn
8.黄河溯源·河南篇丨兰考:九曲黄河U字形黄河水流,U形出现。 河南是采风的第二个省。 兰考,也是在河南段黄河溯源的第一站。 黄河流经兰考地域最明显的标识是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而且呈U字形状,为黄河最后一道湾。 当站在兰考县东坝头黄河湾,一下子被眼前的黄河所陶醉:那U字形的水流汹涌澎湃,涛声四起,浪花飞溅,好一派气壮山河的动画大片!那U字形的jvzq<84ygd4dol3jgdzw0lto1est1{rv2597aqyon17:1:>lu1{is433374:<50ujznn
9.神奇动物在哪里?河南的博物馆里寻踪迹神奇动物在哪里?河南的博物馆里寻踪迹 大河网讯 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厅里,有一件被网友称作“奶凶奶凶”的文物,它双翅并拢,昂首挺胸,可爱又威武,它就是——妇好鸮尊。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古代青铜器上装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动物形象,还有把青铜器整体铸造成动物形状的,比如妇好鸮尊。青铜器作为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记事耀功的礼器,制作者 jvzq<84yyy433h0eqs0exsvgpz04976255258h738?5;7mvon
10.河南十大露营基地河南野营地点推荐河南哪里可以露营过夜→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带着心爱的人一起去露营看星星,晨起迎接一场唯美的日出,那么,河南适合露营的地方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河南十大露营基地,包括老君山、嵩山、白云山、焦作云台山、老界岭景区、鸡公山、黛眉山云顶草原、万仙山、大别山露营公园等河南露营好去处,一去来看看河南野营好地。河南jvzquC41yy}/ojniqq4dqv4vqr553B:9;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