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的绿色守护果洛州阿坝州青海省久治县藏族

(原标题:黄河源头的绿色守护)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22万各族群众守护着这片江河之源,怀着对草木山水的敬畏,把生态守护融入了日常。在这里,绿色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存在,是雪山倒映在湖面的清晰轮廓,是牧民巡护时脚步掠过草尖的自然声响,是黄河水流向远方时,始终保持的那股清润而持久的生命力……

联建共治,织密流域守护网

清晨的阳光掠过阿尼玛卿雪山,金色的光芒洒在鄂陵湖的水面上。一群斑头雁掠过湛蓝的湖面,翅尖划开的波纹里,倒映着岸边返青的草场,这是黄河源头果洛州夏日的清晨。

“你看这水,捧起来就能喝。”在黄河果洛段出境断面,玛多县黄河乡生态保护管理站负责人加羊多杰掬起一捧河水,清澈的水流从指缝间滑落。据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这里的水质持续稳定在Ⅰ类,全州14个国、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作为黄河源头,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汪清水,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加羊多杰的话语里透着源头环保人的坚定。

黄河蜿蜒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九省区,流域生态保护涉及多方权责。过去,因跨区协同不足,曾出现“上游治理、下游污染”“此岸修复、彼岸破坏”的难题。

为破此局,果洛州主动牵头,几经磋商,与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签订《共同推进果洛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四川省阿坝州签订《毗邻地区环境隐患联合排查整治暨执法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同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昌都市,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签署《跨区域流域河湖长制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通过一系列协调机制的建立,打破地域壁垒,强化流域区域联动和生态环境共治共管,形成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强大合力。

“现在效率大不一样。”果洛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李海峰说。前不久,阿坝州阿坝县、壤塘县和果洛州班玛县、久治县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对青川跨省沿长江流域涉果洛州境内的玛柯河和阿珂河水环境安全情况进行了逐一查看,并就长江、黄河分水岭自然环境、河流分布、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这种“协同作战”处置效率提升了六成,实实在在为黄河源头的保护凝聚起坚实力量。

守绿护绿,全民共绘生态画卷

“让牧民从过去利用草原、靠草原谋生,转变为既守护草原生态,又能从保护中获得收益,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好好相处、共生共荣。” 加羊多杰的这番话道出了黄河源头生态保护的核心思路——唯有让牧民在守护中得实惠,才能让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扎根草原。

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章达村的生态管护员昂多,巡护时总是背着台旧相机,镜头里藏着这片土地最生动的变化。多年来踏遍巡护路线上的每片草场、每条溪流,他对草色枯荣、水流消长、兽迹鸟影早已了如指掌。“以前总琢磨着多养几头牛羊,现在才咂摸出味道,草长得旺、水看得清,山里的‘邻居’来得勤,我们的日子才能扎下根。”从只盯着畜群膘情,到用心守护脚下的草木溪流,昂多的巡护路,恰是黄河源头人与自然关系悄然转身的缩影。

这样的转变正在蔓延。去年冬天,甘德县的生态管护员和牧民自发组织起来,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寒风,沿黄河支流清理了30多公里河岸的塑料垃圾;达日县牧民卓玛拉措给自家孩子办起“草原小课堂”,教孩子们辨认鸟兽草木,告诉他们哪些花草是高原精灵的“口粮”……

从“被动守护”到“主动呵护”,每一片草场、每一条溪流都有了最亲近的守护者,生态保护的种子在高原深处扎下了根。目前,果洛州累计修复草原面积276.35万公顷,生态环境得到治理恢复。数万牧民搬离三江源核心区迁入生态移民村,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50多亿元。1万余名牧民成了生态管护员、吃上了“生态饭”,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铁腕强基,筑牢绿色安全线

生态保护既要靠群众主动参与,也离不开制度刚性约束。在“共建共享”的同时,一张覆盖全域的执法防护网正越织越密。

2024年7月,果洛州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在督导检查期间,发现达日县智慧牧场存在粪污随意倾倒堆存、环评批复及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发现问题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下达整改通知,责令责任人立即停止违规行为,限期15日内完成整改。

不久前,果洛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去了玛沁、班玛、甘德、久治四个县,开展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核查及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检查。

检查组一边到现场看,一边查资料,从全州43个生态环境问题里抽了22个来检查整改进度。他们进污水处理厂、医院、屠宰场、砂石料场等地一个个核实整改情况,保证效果实打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像这样的检查,果洛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年要开展几十次。近年来,果洛州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40余次,查处违法案件48起,处罚金额262万元,扎实筑牢全州生态安全屏障,在守好三江源绿水青山和黄河安澜中,切实发挥了环保铁军作用。

铁腕治理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今,果洛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以上,无土壤污染地块,2012年到2024年,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玛多境内的湖泊数量达到5849个,绿波荡漾的千湖美景得以再现。今年,果洛州创新的工作模式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锚定黄河源头,保障生态安全屏障”被生态环境部列入《2024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为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

从制度创新到生态修复,从跨区协作到民生共赢,果洛州以“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在7.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生态文明的答卷。正如加羊多杰所说:“守护黄河源头,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水塔。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THE END
0.青海省玛多县突降暴雪,百余辆汽车被困记者从青海省玛多县委宣传部获悉,5月6日晚,青海省果洛州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突降暴雪,导致辖区道路出现严重积雪结冰现象,造成过往车辆通行困难。 玛多县花石峡派出所全体民辅警进行道路隐患排查工作后发现,在共玉高速370余公里处了积压大型货车60余辆,小型轿车40余辆。其中还有几辆车中乘客的是前往玉树州方向和果洛州方向参加事业单位 jvzquC41pg}t0|npc0io1;545/66/9<1fgzbku2ko{yy|qx46269;@3f0jznn
1.玛多县卫星地图玛查里 花石峡 黄河 扎陵湖玛多简介: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在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属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包含县。玛多县,它北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近邻,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四川省jvzquC41o0sfg}>;0eun1vfr/ogewx3jvor
2.2020年山东省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题(三)2020年山东省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题(三)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 A.李白和杜牧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 D.李商隐和杜甫 2.下面选项中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霜明棵俊 B.功贡衷月 C.警材晨冻 D.崩看上旦 jvzquC41uf4iwjyw0eun1;542164394327=84:3jvor
3.央秀白玛说青海情暖高原:黄河源头的北京专家号  位于青海省南部、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是青海省最艰苦的地区之一。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以下。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拉驿村的老人恰什杰患有腰疼和风湿性关节炎。曾经,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想要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她只能跑到300多公里外的玉树市。 jvzq<84yyy4djrscz{pky7hqo1xx|o4739:/j}rn
4.青海省人口总量最少县完成机构整合试点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7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2日从青海省玛多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机构整合试点成功。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1957年12月建政。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生态地位突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玛多县总面积约2.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jvzq<84yyy4rj7hjkpgog€x0eqs/ew4sjij0pn|u1463586329524992:0nuou
5.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桥通天下,牌聚知音。7月10日—12日,2024年陕西省老年人桥牌邀请赛在陕西省旬邑县隆重举行。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陕西省老体协主席郭大为出席开幕式并宣布2024年陕西省老年人桥牌邀请赛开赛。 本届赛事由陕西省体育总会指导,陕西省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心、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陕西省桥牌协会、咸阳市体育总会jvzq<84yyy4tzusvz0ipo86679925B87:8=448724652486213=45@>96:;:2>;80jznn
6.果洛,无人打扰的神之领域——青海省果洛州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订版)在西藏旅游变得越来越喧嚣的时候,青海省果洛州为寻求心灵平静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个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的藏族自治州,山河壮丽,风景优美,同时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单纯原始的人文自然环境,格萨尔王的传说仍在四处传唱。 同为自治州,果洛相比玉树和黄南,显得尤为质朴。州内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藏jvzq<84yyy4mktjhct4dqv4tqwzf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