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角看长津湖战役和大湖效应,附中国进入五大战区时代,回顾建国后消失的军区盖马高原

《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电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地理位置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

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上,北纬40°29′ ~40.483°之间,与我们首都北京的地理纬度大致相当,其北部为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河与我国的吉林、辽宁相望,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

地理环境特点

盖马高原是上图中深棕色范围,整个高原面为玄武岩台地,海拔1300米左右,向北延伸到我国吉林省,可以看到有3座火山喷发,呈三角形分布排列,至今保存着非常完整的火山地貌——长白山天池,南部还有两座破火山口,从卫星图上辨认的非常清楚。

而朝鲜境内的火山活动并不剧烈,但会有熔岩流喷发出来,形成了面积非常广大的盖马高原。从地质构造来看,我国的吉林省长白山与盖马高原同属于新构造运动期间的产物,山同脉,水同流向鸭绿江,属于同一区域地理环境。

长津湖属于河谷型湖泊,南部是赴战岭山脉隆起断陷形成的河谷,从盖马高原上可以看到除长津湖外,还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湖泊,长津湖只是其中之一。

长津湖地势低洼,地形起伏较大,横亘在南部有一条海拔2000多米的赴战岭山脉,南北向穿过通道可以直达日本海岸边的城市——咸兴。当年美国陆战一师就是从这个港口登陆,沿着这条通道北上,就可以直达长津湖,再穿过盖马高原就到了鸭绿江边,也就是抗美援朝中的东线线路。

从水系发育来看,长津湖是长津江向北流动截流形成的,在中部与赴战江汇合后,向北注入鸭绿江,是鸭绿江的一条支流,属于鸭绿江水系。长津湖距离中朝边境不远,所以第九兵团在没有后勤服务情况下步行就能到达长津湖区潜伏。

长津湖,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关系来看,很难想象会这么冷,1950年长津湖战役恰逢60年来极端严寒天气,当时零下40多度,即使当年没有极端气候,长津湖也是一个严寒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便会入冬,入冬特别早,11月下旬可达-27℃。年平均气温才1~2度,这样的气候环境农业生产会受到极大影响。

北京的纬度位置在39.5~41”01之间,很少有零下20度的天气,今年1月初最猛烈的寒潮爆发,早晨才零下20度,朋友圈内一片哗然,纷纷晒出当时的气温,这已经是罕见的低温了。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两地1月17号上午8.00气温,相差非常大,长津湖-21.3°C,而北京才-8.6°C。(数据来自于美国NOAA)

如果用体感温度来比较的话差别更大,北京零下11.6度,长津湖达到了零下30多度。

老战士刘伯清曾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就掉了,一点都没得知觉喽!”

脚冻得像冰块一样,耳朵肿得像土豆,有的士兵靴子冻僵,为了保住脚,不得不把靴子的前部砍掉,而脚趾也一起被砍掉。

长津湖为什么这么冷,而且还多暴雪?

这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海陆位置关系造成的。

从地貌上来看,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上,高原这种地貌海拔较高,有1300多米,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1000米气温要下降6度左右。其次高原蓄热能力差,比四周高,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后,热量容易随风散失掉,夜晚地面辐射降温,使得气温进一步下降。

而盆地这种地貌能够蓄热,热量散失的慢,如四川盆地,渭河河谷盆地,相比高原来说天气要暖和。盖马高原与我国内蒙古高原寒冷程度接近,但降雪要多。

如果从地形条件来看,盖马高原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四周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北面恰恰是黑龙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北部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势低洼,呈南北向分布,北部是敞开的鄂霍次克海,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寒潮南下,直冲盖马高原。

00:57

一般来说河流谷地往往隔断山脉连续,成为水汽或风的通道,例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通向林芝地区的一条水汽通道,才使藏南地区成为“江南鱼米之乡”。而黑龙江谷地也成为寒潮南下的通道,盖马高原虽然纬度位置不高,可处于风口之上,才让这里的冬季非常寒冷。

寒潮爆发南下时,有西、中、东三条路径,而东北平原及朝鲜半岛正处于东部南下的通道上,盖马高原受蒙古冷高压反气旋系统影响,风向偏转为东北风,风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吹来,携带着大量水汽登陆,受到盖马高原抬升,就形成了降雪。

其次,冬季日本海相对于陆地而言,水汽活跃,当寒潮爆发南下时,冷暖气团相遇也会形成降雪,我们国家烟台、威海冬季有一种冷流雪,成为当地的雪窝子,盖马高原也有类似的降雪类型,所以盖马高原冬季常常出现暴风雪,雪非常大。

而同纬度北京要暖和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受北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的拱卫,阻挡了寒潮南下,相比于盖马高原气候显得要暖和得多。

这样一来,长津湖的冬天本来就很冷,但1950年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度深寒天气,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长津湖地区降到了-30~-40℃,由于风寒效应,体感温度更低。这一年的冬天有什么特别呢?据气象专家考证,原来在1950年1月至1951年2月,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效应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它在西班牙语中是“小女孩”或“圣女”的意思,与厄尔尼诺现象刚好相对,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当拉尼娜现象来临时,会造成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对我国及朝鲜半岛来说,经常会造成冬季低温和频繁的寒潮大风。

1950年以来发生的拉尼娜现象

例如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的雪灾,就与拉尼娜现象有很大关系。根据观测,今年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也比较大,这也是不少媒体文章预测今年冬天会是冷冬的原因。

1950年的冬天,正是由于拉尼娜现象,使得本就十分寒冷的盖马高原更加苦寒,史上罕见。身着单衣的志愿军战士在这种条件下,与物资充裕、火力强大、保暖衣物和装具充足的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殊死搏斗,并将对方打得一路狂奔逃命,借助强大的运输和工程能力才得以逃脱,实在是一个奇迹。而志愿军因此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令人泪目。

1950年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零下40度严寒的条件下,以超出常人的意志,苦战20天,击败了美军王牌师,冻死冻伤3万人。而美军也好不到哪儿去,陆战1师逃到咸兴的时候,随行的汽车装满昏迷不醒的重伤员,有的人干脆被绑到汽车散热器上,冻得像一块块坚硬的木板,身上满是未凝固就冻成一团的粉红色血块,冻死伤也达7000多人。

盖马高原是一块苦寒之地,人类的生存面临着挑战。至今长津湖还是人烟稀少,经济发展落后的一片荒凉之地。

回望历史,“军区”在国人的记忆中曾经那么近,又似乎很遥远。

除了我们熟知的七大军区,建国后我军还曾经有过哪些军区?且看军网编辑为你一一列举。

先来了解什么是军区。

军区,亦称大军区,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队一级组织,是战略区域内的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一般以领导机关所在地、辖区、地理方位或序数命名。军区战时负责领导和指挥本战略区和战略方向的一切武装力量,平时领导和指导本辖区内各军兵种合同作战的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是我军的最高一级的主兵种合成领导机关。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初期的6个大军区时期;1955年—1985年从12个大军区逐步调整为11个大军区时期;1985年百万大裁军改为7个大军区。

建国初期:6个大军区

抗美援朝期间,东北军区后勤部前方指挥所筹集调运朝鲜前线的物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共设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6大军区,与当时中央局和6大行政区的划分一致。这一体制仅实行了5年多。

解放战争后期,为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其中军区分为一级军区(即大军区)、二级军区、三级军区和军分区,实行四级军区体制,各级军区均以所在区域的地区或地点命名。

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的一级军区共5个,即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华中军区、西北军区。1950年1月,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2月,西南军区成立。至1950年7月,全国共有6个一级军区,即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6大军区。

东北军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野战军机关与军区机关分离,东北军区机关驻沈阳。东北军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后勤保障,全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华北军区

华北军区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

华东军区

1947年2月,华东地区的人民解放军统一整编,撤销新四军兼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和山东军区番号,成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由陈毅任司令员。1949年6月,华东军区机关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保留各自番号),统一指挥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军区机关驻南京。

中南军区

1949年5月,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在河南开封与中原军区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1952年6月,中南军区领导机关移驻广州市;同时撤销华南军区,其机关一部组成广东武装工作部,连同广西、海南军区直接归中南军区领导。

西北军区

1949年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1949年11月,贺龙率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和第18兵团等部进军四川,后并入西南军区。同月,西北军区与第一野战军合并,称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军区机关驻西安。

西南军区

1950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西南军区领导成员,成立西南军区。以第二野战军机关为基础,同率领第18兵团入川的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合并,组成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领导机关。贺龙任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军区机关驻重庆,后移驻成都。

1955年:6大军区改为12个大军区

西藏军区张国华中将(图左),新疆军区何家产少将(图右) ,他们指挥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1955年2月,国务院和国防部根据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设置情况,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全国战略区的重新划分,决定将全国的6个大军区,即东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和西南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这12个大军区大部分是以所在区的大城市命名的,计有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1956年又增设福州军区。

这时,全国共13个大军区。沈阳军区1955年3月成立,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周桓。指挥所属陆、海、空军部队,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今分属河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省军区和防空军、公安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及工程兵等部队。军区机关驻沈阳市。11月,热河省军区随热河省同时撤销。

沈阳军区曾领导了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时的对苏作战。

北京军区

济南军区

1955年5月成立,司令员杨得志(1957年到职),第一政治委员谭启龙,第二政治委员王新亭,司令员由王新亭代职。指挥所属陆、海、空军部队,担负山东省以及江苏省徐州至连云港地区的防务。军区机关驻济南市。

南京军区

1955年4月成立,由华东军区改编,许世友任司令员,唐亮任政治委员。下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军区和防空军、公安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及工程兵等部队。军区机关驻南京市。

广州军区

1955年4月成立,司令员李天佑(代),政治委员陶铸,下辖:湖南、广东、广西军区,海南军区和防空军、公安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及工程兵等部队。军区机关仍驻广州市。

武汉军区

1955年3月成立(兼湖北军区),陈再道任司令员,王任重兼政治委员。负责统一领导指挥河南、湖北两省军区和驻两省境内的陆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军区机关驻武汉市。

成都军区

1955年4月成立,以四川军区为基础组成。贺炳炎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下辖西康(旧省名,今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各一部)军区和四川省各军分区及公安部队等,军区机关驻成都市。1968年12月,西藏军区由大军区降格为省级军区,归成都军区建制。

西藏军区

1955年5月成立,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下辖西藏地区的步兵、骑兵、工兵、炮兵、公安部队以及驻四川办事处。军区机关驻拉萨市。

昆明军区

1955年4月成立,以云南军区为基础组建,并兼云南军区,谢富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贵州、云南和驻两省的陆军、公安部队等。军区机关驻昆明市。

兰州军区

1955年5月成立,司令员张达志,政治委员冼恒汉,下辖:陕西、青海军区,甘肃、宁夏两省(区)的各军分区和步兵、炮兵、骑兵、公安部队,以及步兵、炮兵等学校。军区机关驻兰州市。

新疆军区

1955年5月成立,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恩茂。下辖:南疆军区、伊犁军区以及陆军部队。1979年改称乌鲁木齐军区。

内蒙古军区

1955年于4月成立,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下辖: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察哈尔等军分区和1个骑兵师。1967年5月,该军区降格为省级军区,归北京军区领导。

福州军区

1956年7月成立,由福建军区改成。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福建军区、江西军区和步兵、炮兵、工程兵、公安军及特种兵等部队,军区机关驻福州市。

大军区机关的设立,由于各军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担负的任务和领导部队的数量不同,其领导机构的设置和编制人数也不一样。各军区领导机关都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后方勤务部、财务部、军械部和军训处、防化学处、军事法院。有的军区领导机关还根据所辖兵种部队的多少,分别设有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空部队、公安部队等领导机构或业务部门。这样,军区领导机关在体制编制上基本实现了诸军兵种的合成,初步成为合成军队的战役指挥机构。

1985年:改为7大军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军队怎么办?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这些深刻的问题渐渐出现在了决策者们的案头。国际上,各军事强国已经开始了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人力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党中央下决心裁军一百万,主要是精简多余的领导机构。

邓小平在1985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裁军100万。

大军区的重新组合标志着新中国建立后,我军调整力度大、减员多、牵动面广的百万大裁军正式拉开帷幕。这次整编将兰州军区与乌鲁木齐军区合并,统一编为兰州军区,军区机关设在兰州市,下辖甘肃省军区、宁夏军区、青海省军区、新疆军区(新疆军区为副大军区级)、南疆军区和若干集团军。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统一编为成都军区,军区机关设在成都市,下辖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

将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统一编为南京军区,军区机关设在南京市,下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军区,上海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将武汉军区合并至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济南军区机关设在济南市,下辖山东省军区、河南省军区、青岛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广州军区机关设在广州市,下辖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省军区,后又成立海南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北京军区未做合并调整。军区机关仍设在北京市,下辖河北、山西、内蒙古军区,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现在的各大军区部队已进行了高度合成。图为正在开进中的北京军区99式主战坦克群。沈阳军区未做合并调整。军区机关仍设在沈阳市,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

今天,它们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为了新的使命而变,变革涅槃再出发!大变革,大阵痛,大新生。摘下熟悉的“××军区”臂章,依依惜别,但所有的历史和荣光、血脉和基因,都将打进行囊,伴着我们一同前行。

THE END
0.云南雨崩两男子拍照时脚下冰川断裂掉下冰湖,10多名游客拉绳救起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云南雨崩两男子拍照时脚下冰川断裂掉下冰湖,10多名游客拉绳救起 发布于:江西省 2025.09.29 00:00 云南雨崩两男子拍照时脚下冰川断裂掉下冰湖,10多名游客拉绳救起 +1 首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jvzquC41yy}/uxmw0eun1j4;5;=:2A>4a3613:93;7
1.千湖之省话湖泊CCTV.com有的指出,"南东湖是断裂湖,北 东湖即为壅塞湖"。吴保禄:《东湖的成因》,《武汉晚报》,1963年3月25日第3 版。蔡述明先生在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东湖是一个壅塞湖。蔡述明:《武 汉东湖湖泊(第四纪)研究》,载《古云梦泽研究》。 燕山运动时,由于受到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使湖区古、中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形成东西 jvzquC41yy}/elyx0eun1pjqitgqj‚4urgijcu4ejcthlrfpi1812=5829522:8:60yivvq
2.黑龙江/“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镜泊湖山脉位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与老爷岭过渡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镜泊湖景区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地质构造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 镜泊湖属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第四纪晚期,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 jvzquC41yy}/onnrkct/ew46|c|{sph
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界边坝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界边坝-洛隆断裂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docx 13页内容提供方:罗伯特之技术屋 大小:8.31 MB 字数:约6.56千字 发布时间:2022-09-07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12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界边坝-洛隆断裂全新世活动的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661A5282=12;72267477xjvo
4.云南雨崩两男子拍照时脚下冰川断裂掉下冰湖,10多名游客拉绳救起|7月2日,在云南迪庆雨崩景区附近的梅里雪山脚下,两名游客拍照时脚下冰川突然断裂,两人掉落到冰湖下面,幸被现场10多名游客合力救起。 7月3日,参与救援的游客成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事发于2日中午12时左右,当时有许多游客在梅里雪山脚下一处冰湖游玩。有两名男子走到冰湖边一处冰川上拍照时,冰川的冰块突然断裂了jvzq<84yyy4dvmxd0pku1l6698e32;:291859>5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