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高光谱蚀变信息与成矿地质环境分析矿床定位研究

KiCad 华秋发行版 new

供应链、设计、制造,一体成就未来

华秋PCB

高可靠多层板制造商

华秋SMT

高可靠一站式PCBA智造商

华秋商城

自营现货电子元器件商城

PCB Layout

高多层、高密度产品设计

钢网制造

专注高品质钢网制造

BOM配单

专业的一站式采购解决方案

华秋DFM

一键分析设计隐患

华秋认证

认证检测无可置疑

发资料

发帖

提问

发视频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0引言

机载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的前沿技术,通过高光谱成像所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包含光谱维信息融合为一体,即“图谱合一”。高光谱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在资源、环境、城市、生态、地质找矿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运用机载高光谱蚀变信息成矿分析和成矿地质环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省格尔木市小干沟金矿区为研究区域,建立机载高光谱矿床定位模型,这种方法是一种既符合成矿地质理论,又充分发挥遥感找矿特长的方法。该方法研究思路如下:1)蚀变信息是建立矿床定位模型的指示标志,通过对蚀变矿物的提取,推断成矿作用的温度及成矿过程。2)以成矿地质环境信息为基础,充分利用高光谱图谱合一的技术优势,通过蚀变信息提取的矿物反映在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要素的遥感图像上来分析,从中找出蚀变信息与成矿地质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1蚀变信息的提取及成矿分析

1.1数据获取与处理

数据获取分为CASI/SASI机载高光谱数据采集和地面光谱测量。研究区属干旱区,地表几乎没有植被,有利于二者的采集。CASI/SASI机载高光谱数据采集根据地形条件,选择理想飞行高度,获取的数据质量良好,雪和植被干扰相对较小;目的是确定可以进行光谱区分的矿物种类以及分析岩石光谱与岩性的关系。岩矿光谱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大气校正和光谱重建、数据降微、端元光谱提取、光谱识别等主要环节。光谱数据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反射率计算、噪声去除、光谱数据集汇总等方法。反射率转换:将野外测量得到的目标地物及其对应参考白板的辐照度测量数据进行比值运算,并乘以对应波长位置的参考白板定标参数,实现将光谱仪实测的辐照度数据转换为光谱反射率。噪声去除:采用多项式圆滑方法,对反射率曲线进行光滑处理,消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处理前后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

图1光谱数据预处理前后对比

本次研究采用ITRES标准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和ENVI、ERDAS软件对CASI/SASI机载高光谱数据进行系统的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光谱重建。机载高光谱地表物质成分信息识别的关键是光谱特征的识别,识别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基于光谱相似性的识别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识别方法。前者是通过计算端元光谱与获取的图像光谱之间的相似性,2个光谱之间的相似性越高,是同一种矿物的可能性越大。后者是首先计算图像光谱的吸收谷的吸收位置、吸收面积等特征参量,根据专家知识完成矿物的识别。植被、水体、阴影及冰雪为研究区内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主要干扰因素,所以在提取蚀变信息前先对其进行去除。

1.2蚀变信息提取

1.3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及成矿分析

图2小干沟金矿床蚀变信息提取结果

2成矿地质环境分析

各类矿床的形成取决于成矿地质环境的时空演化规律,因而成矿地质环境的研究对矿产资源勘查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标志性蚀变矿物的形成、成矿机理的发生都是在成矿环境,即成矿地质背景中实现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真正意义的矿床定位模型。将机载高光谱遥感影像与地质要素叠加起来可以看出(见图3),小干沟金矿床处于弧形展布的昆中断裂带(F1)南亚带。小干沟金矿床普查报告显示:该区受近EW向弧形展布的大干沟断裂(F2)控制,带内断层砾岩、碎裂岩、断层泥,构造扁豆较为发育,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导矿构造。NW—NWW向的f1、f2、f4剪切带及断裂构造也经过矿区,并呈近平行式分布,是主要的容矿构造。NWW向韧脆性剪切带是裂隙发育的部位,从而导致成矿流体活化及成矿物质的富集,再加上后期陆内造山作用,与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形成次的NW向剪切带及断裂系统,导致地壳深部的热液上涌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并与围岩发生反应形成成矿流体,在相对张性的脆性断裂部位沉淀富集,最终形成石英脉型金矿体。

图3小干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分析图

矿床出露的地层为上三叠统洪水川组(T3h),以向斜的形态产出,与下伏万保沟群呈断层接触,岩性为主要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石英砂岩层夹有石英杂砂岩及灰岩透镜体。石英砂岩层为区内主要的赋矿层位。从区域地层的含金性来看,矿区内地层含金性比外围正常沉积地层含金性高,地层中发育沉积-成岩期的硅质、砂质结核;化学分析显示结核中含金较高,可能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具有矿源层的意义。矿区目前发现的20条矿脉,均产于上三叠统石英砂岩中,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裂隙构造控制,产状为:(165°~210°)∠(35°~65°),小干沟金矿区仅1,2,11,16号4条主要矿脉圈定4个金矿体。

3矿床定位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矿区蚀变信息、成矿地质环境综合分析,构建矿床定位模型。小干沟金矿床矿床定位模型见表1。

表1小干沟金矿床定位模型

1)上三叠统石英砂岩为研究区金矿床的赋矿层位。2)近EW向大型剪切构造为矿区内主要控矿、导矿构造,NW—NWW向剪切带及断裂构造为矿区内主要容矿构造。金矿体严格受NWW向的断裂系统控制,因此NWW向断裂系统以及主断裂与次级断层交汇部位是寻找同类金矿床的重要标志。3)破碎蚀变带内石英脉与金矿化关系极为密切,裂隙发育。石英脉越发育,星点状、浸染状分布的金属硫化物含量越多的地段金越富集。4)矿区内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为矿区主要找矿标志,机载高光谱提取的富铝绢云母、中铝绢云母为找深部金矿床的地表标志,也是该区寻找同类矿床的重要指示标志之一。

4野外调查验证

4.1目标靶区圈定

小干沟金矿床经过多期构造剪切作用,并形成大型的剪切带群,其中北西向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所以寻找同类型金矿床的方向应沿该组断裂及与其平行的次级剪切带追索,追索过程可充分利用上述定位模型。结果发现该矿床向南沿断裂还有一处地段,该地段为NWW向f4断裂与近EW向F4断裂交汇部位(见图3),机载高光谱提取的主要蚀变均为富铝绢云母、中铝绢云母。岩性为上三叠统石英砂岩。经上述对比,认为该处地段与已知矿床有相似的蚀变矿物及组合特征和成矿地质环境,为值得重视的目标靶区,对目标靶区进行了野外调查验证分析。

4.2调查验证及结果分析

对目标靶区开展野外调查验证,样品采集地点分别为上三叠统和NNW向f4断裂构造带内,采集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构造蚀变岩及石英脉(见图4)。构造蚀变带内岩石极为破碎,多见断层泥、碎裂岩,原岩成分为石英砂岩、杂砂岩等,有些碎裂岩、糜棱岩、构造角砾岩的原岩成分均为板岩,岩石多发育糜棱岩化、褐铁矿化、黏土化、碳酸盐化,局部发育黄钾铁矾化,且黄钾铁矾化与金关系密切。

图4野外调查验证图片

石英砂岩中多见石英脉穿插分布,多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石英脉两侧的石英砂岩呈浅黄色,宽约5cm,石英脉及浅黄色石英砂岩中多见有金属硫化物存在,为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浅黄色石英砂岩外侧为灰红色石英砂岩,灰红色石英砂岩中则未见有金属硫化物存在。有些石英脉体中还发育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局部发育铜蓝。褐铁矿化多呈浸染状、团块状分布,表面多呈蜂窝状薄膜;孔雀石化多呈浸染状分布在石英脉中,孔雀石化强烈发育的区段,黄铜矿金属颗粒也相应增多;铜蓝多呈小团块状分布;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等金属矿化多呈星散状分布;自然金多呈星散状分布在多种蚀变叠加发育的地段。化学分析结果发现5种元素Au、Cu、Pb、Zn、V存在多处矿化线索(见表2),地表CZQH049-H1样品已达金工业品位,对比分析说明该地区是较为有利的金矿成矿有利地段,找矿方向为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以金矿为主其它多金属矿伴生的矿床。

表2目标靶区元素分析结果统计表

5结论本文对机载高光谱遥感矿床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小干沟金矿床模型找矿思路采取了从已知到未知的对比分析方法,强调蚀变矿物及组合的成矿信息分析及成矿地质环境分析为依据实现目标靶区的圈定。

2)利用CASI/SASI机载高光谱数据有效的提取了研究区多种蚀变矿物,且蚀变矿物主要沿两条剪切断裂带展布,有的见于多组断裂交汇区域,蚀变矿物的提取结果对于矿床定位模型的建立起指示作用。

3)利用机载高光谱蚀变信息与成矿环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的矿床定位模型在小干沟南部地区查证效果较好,提高了找矿效率,新发现了较好多金属矿化线索,为下一阶段地质找矿提供直接勘查区,值得在该区推广应用。

审核编辑 黄昊宇

浏览量

浏览量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路6号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2号厂房3层(0731-88081133)

THE END
0.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18)地质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是多方面的。成矿物质通过流体运动而迁移和富集,而流体运动则要借助于构造通道。根据控矿构造在矿液流动和矿质堆积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将控矿构造分为导矿构造、配矿构造和容矿构造三种类型。 2、导矿构造 导矿构造是指运送含矿流体介质(包括岩浆、热液和渗透入地下的大气降水等)进入矿化地带的构造通道。常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24?4341<92<7452e22:9;75;7:7xjvor
1.2022】煌斑岩揭示交代岩石圈地幔控制大规模金成矿的关键机制本文认为交代岩石圈地幔控制大规模金成矿的关键不在于地幔源区是否显著富集金属,而是地幔交代组份扮演着重要作用:它们促进Au从地幔源区有效释放,诱导含Au岩浆热液沿着构造薄弱带快速迁移演化,最终促成Au的大规模富集成矿(图5)。与之类似的,最近相关的其他研究也表明,促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幔源初始岩浆中金属元素含量的高低并不是那么的jvzquC41igudjnrkuvxz0lzi0gjv0ls1kplp1:5361782A3jvo
2.论成矿作用在构造岩浆活动中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4罗照华;李德东;刘翠;杨宗锋;程黎鹿;内生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响应[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黎诺;地液成矿作用问题讨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3年 6胡宝群;吕古贤;王方正;孙占学;李满根;水的相变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IMO3;;=1295322;/j}r
3.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机制——以中国若干典型矿床为例矿区主要构造为马坑背斜,马坑铁矿位于马坑背斜北西翼的南西端,断层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其中北东向断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与产状(图11)。矿区内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期花岗岩和辉绿岩。通过对矿化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建立了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Yanget al., 2017)。jvzquC41jvsm0{mj|0tfv8gori5ivvq142792<530jzn
4.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2)矿石运搬是指在矿块内把崩下的矿石运搬到阶段运输巷道,并装入矿车。运搬方法主要有重力运搬和机械运搬(电耙、装运机、汽车等)。 (3)地压管理是指在回采过程中或矿石采出后,为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对采场、矿柱、巷道及上下盘围岩所发生的变形、破坏、崩落等地压现象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控制地压和管理地压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b3<6726920qyon
5.郯庐断裂带南段继承性断裂构造控矿模式研究及其应用效果——以皖11陈树旺云开地区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J];贵金属地质;1994年01期 12徐增亮;断裂构造频率与层控[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6年S1期 13李小强;任青惠;闫启明;甘肃鹿儿坝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J];甘肃科技;2014年19期 14刘亚军湖南沃溪金矿断裂构造动力成矿研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ZN7242712:70jvs
6.控矿断裂构造成生发展过程剖析控矿断裂构造成生发展过程剖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动力成岩成矿实验室 | 申玉科 郭涛王晓民 张勋开通知网号 <正>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同尺度上形成原生或次生的结构面、矿物晶格缺陷及晶间界面等差异性结构。这些结构在各种营力作用下发展或联合,逐渐形成微小节理,再经多期、多阶段的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Eqplftnseg1Gsvrhng1`HF`72476:2962;84ivvq
7.青藏高原新生代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研究发现,尽管存在不同的分类体系,这些金矿均与大洋板块俯冲和陆块拼贴有关,产在汇聚板块边界变质地体内部或者边缘受韧-脆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流体主要含H2O-CO2-H2S,成矿深度在2~20km、温度在200~650℃及其相应的蚀变矿化组合随深度有较大变化(Gebre-Mariamet al., 1995;Groveset al., 1998,2003;KejvzquC41jvsm0{mj|0tfv8~uzd532;52728/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