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露天开采及常用名词术语
采掘工业是加工工业的基础。工业发展的快慢,决定因素之一是原料工业和能源工业
的发展。工业原料和矿物燃料,归根到底取之于自然。采掘工业就是要从自然界索取矿物
燃料、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等矿产,供应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保证社建设
的高速发展。
一、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是在敞露的地表把有用矿物开采出来。
1、露开开采的优缺点:
(1)矿山生产规模大。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年产原煤20.00Mt/a、准格尔、霍林
河、元宝山和伊敏河露天煤矿的规模为5.00—15.00mt/a。国外已有规模达50.00mt/a。
(2)劳动效率高。1996年霍林河南露天煤矿原煤全员效率达19t/工;平朔安太堡露
天煤矿全员效率36.6t/工,目前效率更高。
(3)生产成本低。露天开采成本的高低与所选择的工艺,煤岩运距、开采单位煤量所
剥离的土岩数量等有关。但与地采相比是低的,世界露天采煤成本约为地下开采采煤成本
的二分之一。
(4)资源采出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还可对伴生矿产综合开发。
(5)作业空间不受限制。露天矿由于开采后形成的是敞露空间,可以选用大型或特大
型的设备,因而开采强度较大。
(6)木材、电力消耗少。
(7)建设速度快,产量有保证,生产安全,劳动条件较好。
(9)受气候影响大。严寒、酷暑、风雪、暴雨等影响生产。
(10)对矿床赋存条件要求严格。露天开采范围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因此覆盖层太厚
或埋藏较深的煤层尚不能用露天开采法。
2、露天开采的一般程序
露天开采的必要前提是有适宜的矿床。矿床是否适于露天开采,最好在地质勘探的初
期就作出评价。适宜露天开采的矿床,经过进一步勘探提出了满足露天矿设计要求的地质
报告,经批准后,才可由设计部门进行设计。
露天矿经过详细设计,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此后的露天矿
建设和生产的一般步骤如下:
(1)地面准备,通水、通电、通讯、道路建设及场地平整。
(2)矿区隔水和疏干。截断通过开采地区的河流或把它改道,疏干地下水,使水位低
于要求的水平。
(3)矿山基建工程,包括开掘沟道,建立地面到开采水平的道路,建立工作线,进行
基建剥离以揭露开采的矿体;建立运输线、排土场、桥梁等;建设地面工业广场。
(4)日常生产。矿山基建工程在开辟了必要的采剥工作线,保证达到一定采矿能力后
定进行复土造田。
露天矿区的建设和生产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为了缩短工期,节约资金,全面、周
密的统筹,十分必要。
前,需作出详尽的设计研究,并有效地组织实施。
3、露天开采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露天开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开采各类矿石的露天矿
约有1500个,年产在70万t以上的露天煤矿约近30个,重点铁矿40个,重点有色金属
矿12个,重点化工原料矿7个及众多建筑材料矿等。上世纪80年代露天开采出的有用矿
物占总量的百分比为:铁矿石86%;化工原料矿石70%;黑色冶金辅助原料矿石90%;有色
金属矿石50%;建筑材料约100%;煤炭占4%。国外露天采煤比重较大。据中国煤炭工业年
鉴1996年资料显示,世界主要产煤国在1994年,露天采煤量占总量比重为:美国占61%,
俄罗斯56%,澳大利亚70%,原东德100%,原西德64%,印度74%,加拿大88%。
上世纪50年代,新建和改建的海州、新邱、抚顺等露天煤矿,采用3-4m单斗挖掘机、
80t及150t准轨电机车或蒸汽机车运输,生产能力为1.50-4.00Mt/a。60年代起,建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