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谷丛楠(左)和团队成员在一处废弃矿洞实地踏勘。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这是一群向山而去、向险而行的人
在深达100多米的洞穴里
谷丛楠和团队成员
用灯光点亮黑暗
我们的镜头一路跟随他们走到洞口
那一刻
阳光如水泻般涌进来
他们的身影有了清晰的轮廓
面对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滑坡
这群地质"医生”
与地质灾害赛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最后一个撤出
钻草丛、爬岩壁、走陡坡
用足迹丈量祖国土地
如今他们走在治理修复矿山的前线
步履不停
为大地把脉,为山川正骨
只为重现大地的那一抹绿
为什么选择采访这样一个群体?
镜头是最直白的,当我真正跟随这群地质工作者在矿山现场工作时,才切实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定只有亲历者才能共情,也激发了自己要记录下这些默默无闻又闪闪发光的普通劳动者的热情。
采访拍摄过程中,你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和感触?
你接触到的谷丛楠工程师身上有什么特质?
孙凡越:谷丛楠是地质勘探队里少有的女性,她与其他地质队员一样,安全帽、工作服和登山鞋等装备齐全。因为长期踏勘废弃坑洞,谷丛楠一直戴着变色眼镜,使她在光比大的环境里,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她说有一次正在记录数据,差点被山上滚下的巨石砸中,吓出一身冷汗,但职业精神给了她继续向险而行的勇气。谷丛楠代表着一群很纯粹的地质工作者,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尊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