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名胜区》
马鞍山《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
《采石矶》风景区大门。
因山水风光,绝壁矶石而名闻天下,列为长江三矶之首。
还有一说,南京“燕子矶”是长江三矶之首。🤓🤓🤓
《采石矶风景区》以“采石矶”为主体,以长江为纽带,以诗人李白生平活动贯穿其中的名胜区。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翠螺山上的“三台阁”。
“三台阁”海拔131米。今天要登顶一睹“三台阁”真容。
马鞍山《采石矶》离南京很近,约40公里。但是没有来此游览过,一直以此为撼。
“采石矶”三个字是郭沫若的题字。
和学友陈同学相约,到此一游。
《太白楼》背连翠螺山,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
《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初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距今1100余年历史。
谪的意思是指“贬”。这里指李白贬官。
“太白楼”匾额是郭沫若书写。
“谪仙楼”匾额是张恺帆书写。
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太白楼”,亦称做“唐李公青莲祠”。
“太白楼”高18米,主楼三层。一楼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
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
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太白楼”内有历代文人名士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提起李白,就有四字为他定制叫“仙风道骨”。
这幅浮雕画,诗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追思,以及报国无门的无奈。
“太白楼”园区有亭台楼阁建筑。
“青涟轩”。
满满江南庭园的韵味。
“清风亭”。
“清风亭”内挂联。
小桥流水,没人家。😃😃😃
和苏州园林没二样。
庭院小径深许许……
“吟香馆”外候佳人……
神来奇想笔走龙蛇,
肺出豪情气贯乾坤。
李白纪念馆前厅
唐代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忘年交”。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诗句: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高处留墨宝:千载独步。
“松云居”。
“同风阁”。
“太白堂”。
“李白纪念馆”入口。
占地四万余平米,收藏古籍1800余册,文物珍宝、艺术精品5000余件。
有宋庆龄,陈云,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题咏100多副。
有石涛,仇英,祝枝山,杨愼,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大家力作近千副。历史名人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110余幅。
“江涛涌雪”。
“山势凌雪”。
“谪仙胜迹”。
园内景观。
李白诗《赠汪伦》
写意雕塑。
什么字?
“桃花榭”?
“翠螺轩”。
“怀谢亭”。
终于找到了“李白衣冠冢”。
一条山道,并不显眼,绿荫环绕,按路标指引,爬坡200多级。
真正的“李白墓”迁建在丹阳《李白墓园》。
但是历史上名人雅士来此追思李白并咏唱,故选址在此又建了“李白衣冠冢”。
“唐诗人李白衣冠冢”。
书法家林散之题写。
原墓为宋嘉泰元年(1201)道士秦德智募建于神霄宫。现墓是1972年采石矶公园迁建于此。供游人瞻仰凭吊。
“广济寺”西边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
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
以及今人的题刻。
《蛾眉亭》据险而临江,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
走在“江边栈道上”看《望江亭》。
何为矶?
突出江边的岩石或石头山为“矶”。是因为水流冲走泥土后而裸露的石头或山丘。
不妨就在此拍一张“采石矶”的照片吧!
很符合“矶”的景观。
“望江楼”也很符合“矶”的概念。
突兀江中。
栈道长800米。
走在“江边栈道”上。
“三元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
石洞伴山临江,嵌在崖壁间。
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
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炫目。
《广济寺》离“太白楼”不远。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𡉏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
内供观音菩萨像。
《广济寺》匾额是赵朴初的墨宝。
紧邻广济寺”左侧有《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赤乌井”是有典故的,这里不多说了。
赤乌井是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时掘成的,故名。
还有故事说,赤乌井是通长江的……
采石矶《三台阁》在景区最高处翠螺山上,有3000平米的平台,《三台阁》巍峨挺立。
历史上的记载,有明崇祯年和清康熙年的“阁记”。
证明历史上是有阁的。后来毁没。
今天的《三台阁》是1999年在原址上修建的。
阁有五层,高30米,呈方形。琉璃覆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山以诗秀,水以诗丽,物以诗华,景以诗名。
顶上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
《三台阁》供奉“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星宿仙人。
壁画反映的是唐代妇女吹拉弹唱的情景。
登上阁楼最高层,视野开阔,眼界升华……
山川河流尽收眼底。
还期载酒醉台阁,卧听江声携仙游。
楚江一道成终古,犹有孤帆在日边。
四野烟霞迎五州宾客,九畹来风仰天海清澄。
走到“万竹坞”,虽然天气炎热,心中由然清凉。
游《采石矶》结束语:“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也。”
“采石镇”牌楼。
公园门票68元,65岁半票34元,70岁免门票。
再见《马鞍山》!
再见《采石矶》!
南京南站乘高铁至马鞍山15分钟15.5元,马鞍山东站出,紧邻公交中转站,公交4路2元投币直达《采石矶公园》。没去游览过的朋友,建议去玩玩。有历史、有文化,有文物,有典故,还有风景,有庭院。可揽胜,可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