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注:采石矶美篇共两篇:
(上)主要介绍是“太白楼”、“李白纪念馆”、“谪仙园”。
(下)主要介绍是“三台阁”、“三元洞”、“圆梦园”。
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李白,生前极爱采石矶这个地方,曾经多次来此登临,并在此留下了《夜泊牛诸怀古》、《望天门》、《牛诸矶》、《横江词六首》、《临路歌》等著名诗篇。传说其晚年醉酒捞月的故事就发生在采石矶,这里也是谪仙人忠骨栖息之地。这些凄冷而又荒凉的传说让采石矶闻名遐迩,成为世人凭吊怀古的绝佳之处。可以说李白成就了采石矶,采石矶也宽慰了李白。
太白楼
李白纪念馆
谪仙园
离开了太白楼,游览完谪仙园。沿着石阶路向翠螺峰前行,奔向下一个景点“三台阁”。
天又下起了小雨,给游玩增加了不便。为了观光,为了揽景,就不能停止,为了游玩,为了探秘,就不怕困难,顶着细雨、怀着激情上山……。
沿着石阶路向翠螺峰前行
路边怀谢亭
经过一段艰苦的跋涉,终于登上顶峰一一“翠螺峰”。大诗人李白誉其为“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伏间,回波自成浪。”山以诗秀,水以诗丽,物以诗华,景以诗名。
翠螺峰顶是一片平坦之地,建有三台阁及其它亭、台、楼、廊等建筑。
“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重建。眼前的三台阁五层,高约30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台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
“三台阁”匾额是由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
“文昌帝君”一一又名“文曲星”,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三台阁一层供奉文昌帝君雕像,高2.5米,背后是云彩和北斗星座图。供此像就是为保佑当地文运昌盛。
厅内摆放采石矶景盘模型
四周墙壁上挂有铜雕画及名人书法
毛泽东书李白诗《夜泊牛诸怀古》
登临顶楼观望,平的可见滚滚长江、翠木蒼林,可惜今天雾气蒙蒙,江面白茫茫一片,无一所见。
沿江边栈道前行,去观“三元洞”
“三元洞”是采石矶风景区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这座依山傍水的石洞,亦名“中元水府”、“定江神祠”,习称“妙远阁”或“三官洞”。从三元洞名称的演变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它所经历的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
三元洞又称三官洞、三观殿。“三官”传说为道教供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元、三官为一义,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灵。
此洞系康熙年间僧人定如在原来的基础上整理修缮,并在洞中置石床、石灶、石几、石凳和石龛,并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以祀之。三元洞由此而得名。
三元洞
关于三元洞,民间还有另一个传说,说湖南有三个秀才进京会考,经过采石矶,忽然遇到了狂风暴雨,经仙人指点,进此洞避难,大难不死的三个秀才在殿试中包揽前三甲,做了高官。为了感谢神灵护祐之恩,特在此处营建庙宇奉祀,故名“三元洞”,又叫“三官洞”。
三元洞内的浮雕壁画,其内容就是三位秀才在采石矶受神灵指点,尔后进京赶考,包揽三甲的描述。
三秀才遇雨在洞中读书
仙人保佑,进京会考
三秀才殿试受皇封的浮雕壁画
三元洞内左侧展厅,再现古时科举考试的情景。三秀才考场应试
监考官
考生
三元洞内贡奉的“石矶娘娘”,传说是三国时期(公元192~222年)的孙尚香,她是孙坚之女,孙策、孙权之妹,刘备之妻。因孙夫人在采石矶燃犀亭下建有行宫,后人为纪念她建了一座“水母庙”,供其像于庙中,奉为采石矶的水母娘娘。后将孙夫人塑像移至此洞中供奉,俗称“石矶娘娘”。
石矶娘娘
走出三元洞,洞外走道旁有幅大型浮雕,是三秀才金榜题名后,身着官服重返采石矶的情景。
如今三元洞,飞檐峭壁,雕梁画栋,琉璃屋顶,光彩熠熠。凭栏远眺,江天一色,偶有鸥鸟飞过,也有渔舟畅游,更有浪击水面的惊涛声。凝眸定睛,还有细碎的阳光金霞般铺洒在江面。三元洞不愧为江南美景胜地。
“蛾眉亭”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太平知州张瑰创建。背山面水,为长方形,亭檐正中上悬“蛾眉亭”额匾,亭内有五块约六尺高的古刻石碑,尤为珍贵。郭沫若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1987年五块石碑移至李白纪念堂收藏,同年,重刻五块置于亭内。
“燃犀亭”位于采石矶临江处。亭为长形,四角擎以石柱,托起飞翘的亭顶,简朴而素雅。四周青石栏杆,可供游人憇坐。亭额题为“江天一览”,亭内有一块石碑,镌刻“燃犀亭”三字,系清光绪年间,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书写。
还传说,这里因是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用燃犀角照金牛水怪而得名。
采石矶道旁有一尊不锈钢李白塑像,李白呈大鹏展翅飞腾状,既是李白跳江捉月的写照,也反映了其内心振翅高飞的远大抱负。因为造型独特,成了游客来采石矶的“打卡点”,纷纷在此拍照留影。
雕塑由著名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先生创作。
雕像底座刻有李白诗《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沿盘山石阶扶链而上,可见一块巨石悬空横出,突兀江面,巨石边沿有一只约一尺八寸长的大脚印深嵌其中。相传这是明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首次登矶用力过猛踏出来的,后脚跟处岩石还踩掉了一块。如今这个巨大的脚印,依然给人势不可挡的气势。
大平桥
沿着江边栈道回到山下,进入“圆梦园”游览。
圆梦园是仿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梦溪园”而建造的,于1997年初步建成,占地约6公顷。是一个以徽派建筑为特征的园林景点。
'园内石雕天女散花
园内还有柱础100多座,大多为清代作品,雕刻精美、造型别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古建筑艺术信息。
林散之艺术馆
“三亭桥”横跨梦溪湖,(梦溪二字取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亭,中间是双层四角亭,三亭之间有短廊连接,远远望去有点像杨州瘦西湖的五亭桥。
三亭桥
“博采桥”岸边栏板蜿蜒盘旋,拱桥倒影犹如一轮明月,甚是美哉。
“万竹坞”以竹类为主体,种植有全国名地120多种竹子,好似一个竹子博物馆。
采石矶景区内还有许多名式各样的亭、台、楼、榭等建筑,为景区升华了风情,为游玩增添了乐趣。
三公亭
影香亭
醉月齋
游览完毕,雨中走出景区
这次游览采石矶,因时而有雨,山路湿滑,再加上落叶覆盖,石阶很滑,不太好走,下山时我还被滑倒。整个游览过程,虽然有时在雨中观看、走马观花,但眼界大开、收获颇丰,增添了知识。这是一次很好的游程。
再见了采石矶,再见了翠螺峰,晚上要好好休整,明天游览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