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笔记之——影响材料弹性模量的因素

原子间作用力决定于金属原子本身和晶格类型,故弹性模量也主要取决于金属原子本性与晶格类型。溶质元素虽可以改变合金的晶格常数,但对于常用金属材料而言,合金元素对其晶格常数的改变不大,因而对弹性模量影响小。合金钢和碳钢的弹性模量数值相当接近,差值不大于12%[10]。

热处理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如晶粒大小对弹性模量无影响;第二相大小和分布对弹性模量影响也很小;淬火后弹性模量虽有所下降,但回火后又恢复到退火前的状态值[10]。但是,弹簧钢 (60Si2MnA) 在经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弹性模量变化不大,而不同的温度回火后,切变模量变化较明显,具体可参见文献[11,12]。设计中若对此不予以考虑,可能会造成一定误差。

对于60Si2MnA材料热处理虽然对E的影响很小,但是G却有明显变化,根据剪切模量、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关系:G=E/(2(1+υ)),可以得出是热处理会影响υ 值。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普适性还有待探讨。

若试件为塑性材料,被加载至塑性阶段后再卸载,则当材料返回平衡状态时,弹性应变消失,而塑性应变不会消失,结果材料出现永久变形,如图a所示。该过程称为应变强化或者冷作硬化。这样,虽然比例极限提高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塑性,增加了脆性[1-2,4]。从图a中可以看出,强化前后,曲线线性段的直线趋于平行,斜率相同,弹性模量相同。实际上,试件从A’点卸载,再加载至同一点会损失部分热量或能量,因而加载和卸载过程的曲线并不重合,如图b虚线所示,会存在一个机械滞回区。在选择振动结构或机械设备的阻尼器材料时,要重点考虑其机械滞回特性[4]。

材料强化过程示意图 (源于文献[4])

冷塑变形使弹性模量稍有降低,一般降低4%~6%,这与残余应力有关。当塑性变形量很大时,因产生形变使弹性模量出现各向异性,沿变形方向弹性模量最大[10]。文献[13]中指出,这种冷塑变形所造成的材料弹性模量变化,将会对精密零件的冷成型精度造成影响。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距增大,弹性模量降低。碳钢加热时,每升高100℃,弹性模量下降3%~5%,但在-50℃~50℃范围内,钢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10]。

文献[9]中指出:由于弹性形变是以声速在介质内传播,金属介质中的声速相当大,如在钢中为4982m/s;而普通的摆锤冲击试验时,绝对变形速率只有4~5.5m/s,即使高速冲击试验的变形速率也在10³m/s以内,在这样的冲击载荷下,弹性形变总能紧跟上冲击外力的变化,因而应变率对金属材料的弹性行为及弹性模量没有影响。

现代机器中,各种不同件的应变率范围为10-6~106s-1。如静拉伸试验的应变率为10-5~10-2s-1(称为准静态应变速率),冲击载荷的应变速率为102~104s-1,称为高应变速率。此外,还有应变速率处于10-2~102s-1的中等应变速率试验,如落锤、旋转飞轮等。实践表明,应变速率在10-4~10-2s-1内,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可按静载荷处理。当应变载荷速率大于10-2s-1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这就必须考虑到应变率增大而带来的力学性能一系列变化。

在塑性变形阶段,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变形的增长比较缓慢,因而当加载速率很快时,塑性变形来不及充分进行,这就表现为弹性极限,屈服强度等微量塑性变形抗力的提高。同时还发现,冲击载荷下塑性变形比较集中在某些局部区域,这反映了塑性变形是极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的情况也限制了塑性变形的发展,使塑性变形不能充分进行,导致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提高,且屈服强度提高得较多,抗拉强度提高得较少。

从以上文献对弹性模量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的介绍可以看出,当材料处于室温弹性阶段时,其弹性模量相对比较稳定,可以认为是常数;但对某些精密元件的设计,分析中仍需要考虑其变化对产品精度的影响;其次还需要看到,虽然材料的弹性模量比较稳定,但是切变模量却有可能有大的变化,由此来看材料的泊松比可能会是改变的。一般在线弹性分析范围内,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必须的参数,虽然弹性模量稳定,但若泊松比发生改变仍会影响计算精度。

参考文献:

[1] 俞茂宏编著材料力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2] 江晓禹等修订材料力学(第4版)[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

[3] 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4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5] W.A.纳什著,材料力学(第4版)[M] 赵志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

[6] 刘鸣放,刘胜新编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7] 马晓青编著冲击动力学[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7

[8] 闻邦春编著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第6卷[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9] 王洁会等编材料力学性能[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9

[10] 刘笑天编著 ANSYS Workbench结构工程高级应用[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1

[11] 沈学忠诌议弹簧钢的切变模量取值[J] 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8):43-45

[12] 沈学忠诌议弹簧钢的切变模量取值[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8(6):71-71

[13] 蒋定举等弹性模量损伤率对精密冷成型件精度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37(6)

THE END
0.金属材料屈服强度详解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386314=59B846a723B6232690|mvon
1.拉伸试验掌握屈服强度知识点科学指南针拉伸曲线中屈服强度怎么确定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jvzquC41dnuh0lxfp0tfv8Fnngtlz8ftvkimg8igvcomu86566856@=
2.6063T1型材屈服强度影响因素的探究试验【摘要】:本文针对某6063-T1铝合金汽车用型材,试验验证致使型材屈服强度偏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铸锭加热温度在450~480℃之间对6063-T1铝合金型材屈服强度影响较小,6063合金属淬火敏感性较低合金,淬火温度范围较宽,不同的淬火强度对型材屈服强度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个人查重>>个人AIGC检测>>文献综述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XTL723:622::0jvs
3.见证取样制度范文① 对承重结构用钢,应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力学性能试验和硫、磷等元素含量的化学分析; ②对焊接结构用钢,还要做碳含量和影响碳含量计算的锰、铬等元素的含量分析; ③对焊接承重结构用钢,还要做冷弯试验; ④对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用钢,还要做冲击性能试验。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5:67/j}rn
4.先进高强钢和铝合金弯曲变形的回弹预测研究表明,除了零件的几何形状之外,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包括流变应力和弹性模量。除此之外,卸载行为、塑性各向异性和包申格效应也是影响回弹的因素。因此,要精确预测回弹需要准确地测定材料的物性参数。 1.1流变应力曲线的影响 与传统钢铁材料相比,先进高强钢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匹配。先进高强钢因其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jvzq<84yyy4xq{qfogzbn|3eqo4dp8{kuest1kncplouwrokcp~jp€jp34=81;5392:1787629:20qyon
5.经验五金模具设计之预防弯曲件回弹的措施学习园地影响回弹的因素主要是板料的力学性能和弯曲变形的条件。 1、板料的力学性能:回弹值的大小与板料的屈服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 量成反比。 2、相对弯曲半径:弯曲制品的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的比值R/t愈小,弯曲变 形程度愈大,变形中的塑性变形成分愈大,回弹值愈小。 jvzquC41yy}/{|zi0eun1|ywf{529@740jznn
6.切削层与切削参数学习园地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上节对金属切削变形的特点作了介绍,这节将对影响金属切削变形的因素进行分 析。主要从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厚度和切削速度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1.工件材料 图2-10 材料强度对变形系数的影响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工件材料强度和切屑变形有密切的关系。图2-10显示了材料强度和切屑变形jvzquC41o0twp3eqo5tv~i{1397: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