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课件

认证主体:吉**(实名认证)

IP属地:贵州

下载本文档

绿色建筑概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教研室绿色建筑概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绪论四绿色建筑的概念一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三研究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特征: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保护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其他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实现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其他概念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围护结构保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建筑。不仅关注“环境—生态—资源”,也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了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面,内涵和外延更深刻、丰富、宽广绿色建筑其他概念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的指设计原则:1、资源利用3R原则:

1)减量:减少资源消耗与排放

2)重用:再利用

3)循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重用Reusing循环Recycling减量Reducing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重用循环减量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2、环境友好原则:1)室内环境品质:满足功能要求,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2)室外环境品质: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空间

3)周围环境影响:减少环境污染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原则:3、地域性原则: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经验

2)注意与地域自然环境的结合3)当地材料的使用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1、“集成设计”的过程:不同学科的专家合作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管理环境能源结构经济集成设计建筑规划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2、生命周期设计: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使用拆除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3、参与式设计:鼓励建筑的管理者、使用者、投资者及相关利益团体、周边邻里单位参与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公众参与完全参与象征参与无参与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三、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环境学心理学建筑文化与历史建筑设计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评价运营管理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内容相关学科相关学科:三、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建筑构造环境学建筑文化与历史建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结合气候与改善室内热环境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及自然材料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现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结合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现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生态建筑理念的引导:社会要求实践发展1999年UIA大会提出建筑设计的三个趋势: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新技术与建筑设计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生态建筑理念的引导: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此阶段的绿色建筑以试点为主,有技术堆砌现象,增量成本较高,部分带有试点性质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达到500-2000元/m2。在这一阶段,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绿色建筑数量多。到2008年末,中国仅有的10个绿色建筑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以及北京,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由于此时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尚未普及,而LEED评价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因此LEED评价体系应用较多,截止2008年底,国内有10个绿标项目,23个LEED项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此阶段的绿色建筑以试点为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此阶段绿色理念已经开始深入设计过程,因地制宜的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开始注重运行实效。1、在深绿阶段前期,因地制宜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人员开始注重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引入传统的建筑节能理念。如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结合重庆地区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典范,充分展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2、部分绿色建筑是将旧厂房改建为绿色办公建筑。如招商地产南海意库、苏州市建筑设计院办公楼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改造,展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理念升级,成为地区节能示范项目。3、在普通建筑中构建生态技术体系。如世博沪上生态家项目,通过整合里弄、山墙、老虎窗、石库门等上海地域传统元素,针对江南气候特征,结合上海气候,打造高密度城市住宅生态示范。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此阶段绿色理念已经开始深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4、设计标识多,全过程标识少。截止2011年2月,全国总计140个绿色建筑(含公示),其中129个为设计标识,11个位全过程的运营标识。其中绿色建筑开始增加多重认证。2010年起,全国绿色建筑增长极快,中、西部地区开始迅速增长。5、技术体系相似度高,被动技术少。这一阶段的绿色建筑缺乏特点,除少量优秀项目外相似度极高,并且主动节能技术使用较多,被动节能技术采用较少。6、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不断下降。在深绿阶段,随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技术体系应用的不断成熟,建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呈下降趋势,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设备价格开始逐步下降,太阳能热水系统开始广泛强制使用,减少了技术过度运用。

7、绿色建筑种类不断增多。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种类从早期的住宅和办公楼拓展至医院、商业超高层建筑、科技馆、酒店、学校、公园等多种类型。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4、设计标识多,全过程标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城市发展,开始以全寿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社会普遍接受绿色理念。1、生态(低碳)城市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目前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城市数量已经超过200个,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2、绿色标准体系不断细化。对不同类型的功能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准则将进行针对性的变更。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学校建筑和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已在编制中,将于近期出台;绿色医院建筑、绿色商场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绿色超高层建筑的体系研究已经启动。3、房地产行业全面启动绿色建筑。万科集团计划2011年完成220万方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2020年全面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绿地集团准备2011年实现80%以上新开发项目达到65%节能标准或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招商地产、朗诗地产和万达地产要求2011年所有新建建筑全部实现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城市发展趋势:(一)保障性住宅绿色技术体系得到重视(二)运行实效及碳排放计量(三)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基本要求(四)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和低碳研究逐步开展(五)发展适合国情的低能耗高舒适住宅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发展趋势: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

气候要素一城市气候二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三

绿化设计四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气候要素一城市气候二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一、气候要素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对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等。

一、气候要素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

自然的微气候

空气温度

有效天空温度

空气湿度

风降水自然的微气候二、城市气候小区风场城市热岛建筑布局与日照二、城市气候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温和地区三、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选择或改善三、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热环境四、绿化设计1、总体规划2、室外微环境改善3、建筑立体绿化四、绿化设计1、总体规划

种植隔热的原理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载培介质隔热及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和遮挡阳光的双重功效来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顶层房间可降低2℃

。种植隔热屋面

种植隔热的原理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载培介质北京2008奥运会中国石油奥林匹克展示厅北京2008奥运会中国石油奥林匹克展示厅

室内声环境一室内光环境二室内热湿环境三

室内空气品质四室内环境及其控制技术室内声环境一室内光环境二室内热湿环境一、室内声环境

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艺过程要求

录音棚、演播室高保真音乐厅一、室内声环境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40≤45≤50起居室≤45≤50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40--一般教室-≤50-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55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民用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学校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卧室、书房(或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40≤45≤50门诊室≤55≤60手术室≤45≤50听力测听室≤25≤30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dB)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客房≤35≤40≤45≤55会议室≤40≤45≤50多用途大厅≤40≤45≤50-办公室≤45≤50≤55餐厅、宴会厅≤50≤55≤60-医院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旅馆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民用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病房、医护人员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规定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最高。对于住宅建筑规定空气声与撞击声隔声标准。围护结构部位计权隔声量(dBA)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墙及楼板大于等于50大于等于45大于等于40空气声隔声标准楼板部位计权隔声量(dBA)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层间楼板小于等于65小于等于75小于等于75撞击声隔声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规噪声控制措施远离噪声源

—建筑设计的方法降低噪声源噪声噪声源的控制、减振传播途径降低噪声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掩蔽主动加入掩蔽噪声噪声控制措施远离噪声源光环境控制的意义减少视觉疲劳,保证视觉健康和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人工照明能耗空调能耗二、室内光环境光环境控制的意义减少视觉疲劳,保证视觉健康和身心健康二、室眩光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的光时,使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这种现象成为眩光。在眩光下,瞳孔会缩小,以提高视野的适应亮度,也就降低了眼睛的视觉敏感度。视力降低眩光:如白天眼睛正视太阳,太阳光直射工作面、夜间眼睛正视迎面而来的汽车灯光。不舒适眩光:一个很大的高亮度光源在接近视线的高度上,虽不会降低视力,但会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如看阳光下的积雪等。眩光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的光时,使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这眩光产生的原因不恰当的自然采光口,不合理的光亮度,不恰当的强光方向,都会在室内造成眩光现象。可能产生眩光的地方玻璃办公桌面局部照明的展板不恰当的工作面照明黄种人眼睛的黑色素较白种人的多,对眩光的忍受力比白种人强。白种人比黄种人的耐暗程度强。眩光产生的原因不恰当的自然采光口,不合理的光亮度,不恰当的绿色建筑课件天然采光

天然采光特点

节能:104lm/W

视觉效果好,不易导致视觉疲劳健康,连续的单峰值光谱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难度大,受光气候条件和建筑设计制约采光与遮阳有矛盾天然采光天然采光特点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仅靠门窗天然采光的局限天然采光受建筑设计制约过强的光照导致不舒适控制天然采光的方法百页控制光电玻璃控制反射镜控制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联合控制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仅靠门窗天然采光的局限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是建筑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成因是外扰和内扰的影响和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内扰: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三、室内热湿环境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是建筑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三、室内四、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应是一个能为大多数室内成员认可的舒适的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新鲜宜人、激发活力并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高品质空气,以满足人体和健康的需要。

四、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

墙体保温一玻璃幕墙二节能门窗三

遮阳设计四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围护结构墙体保温一玻璃幕墙二节能门窗三一、墙体保温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已有了较长一段时间,其造价低,施工方便,技术相对成熟,但存在不少缺点,减少了住户的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易出现结现象,保温隔热效果差;容易出现内保温面层的开裂;影响住户的二次装修;装修过程中对保温层的破坏大,产生新一轮的建筑垃圾;夹芯保温:造价低,抗震性能差外墙外保温体系是将憎水性、低收缩率的保温材料通过粘结或锚固牢固地置于建筑物墙体外侧,并在其外侧施工装饰层的方法。一、墙体保温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夹心保温施工夹心保温施工挤塑板外保温施工挤塑板外保温施工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自保温砌块

酚醛树脂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自保温砌块酚醛树脂

玻璃幕墙建筑是能量漏洞,冬天大量热能通过玻璃而流失,夏季则使室内温度过热,使用大量空调设备,增加建筑能耗。而镜面反射玻璃虽然在建筑节能上有所改观,然而却对周围建筑造成较严重的光污染。

目前国内外用作幕墙的玻璃主要有镀膜玻璃,低辐射(low-e)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防火玻璃和太阳能控制玻璃等。

二、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建筑是能量漏洞,冬天大量热能通过玻璃而流失,双层外墙:采用双外墙壁,即在建筑的玻璃外墙外侧的一定距离上,加一层玻璃,称为第二层外墙,它改善了外墙的条件:热缓冲;挡风雨、遮阳设施及开口设置;隔音;空气流动;设备安装空间和安全问题等。双层外墙玻璃的外层玻璃既是防御风雨的保护层,还是玻璃立面的热缓冲,同时还形成内外空气流通的过度区。

双层外墙:采用双外墙壁,即在建筑的玻璃外墙外侧的一定距离上,绿色建筑课件控制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外墙表面积三、节能门窗三、节能门窗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我国的有关标准规定,在窗两侧空气压差为10Pa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的允许标准如下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应不大于4.0m3/(m·h)

在中、高层建筑中应不大于2.5m3/(m·h)如果窗本身的气密性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采取密封措施。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改善窗框保温性能将实腹型材改为空心型材,内部形成封闭空气层开发塑料构件用保温砂浆、泡沫塑料等填充密封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改善窗玻璃部分保温能力增加窗扇层数,形成的空气层加大了窗的热阻安装双层玻璃,空气层厚度以2~3cm为最好;采用普通双层窗时,内层应尽可能做的严密一些,而外层的窗扇与窗框之间,则不宜过分严密。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透明中空玻璃与单片玻璃相比,此种玻璃的传热系数U明显降低,通过温差传热而损失的热能至少降低了约40%,明显改善了对冬季暖气的阻挡效果。由于这种玻璃的表面没有镀膜,它的遮阳系数Sc改善不大。透明中空玻璃适用于以暖气能耗为主的北方寒冷地区民宅,不适用中央暖通系统的公建中。在南方地区使用此种玻璃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类地区全年能耗中,温差能耗只占15%的份额,另外85%的能耗来自太阳辐射传热,而透明中空玻璃不能限制这部分传热。透明中空玻璃着色中空玻璃着色中空玻璃将着色玻璃的隔热性和中空玻璃保温性结合起来,它的隔热性能优于透明中空玻璃和单片玻璃,但保温性能与中空玻璃相差不大。这种玻璃节能性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价格比较合适,所以还是比较适合民宅使用的。着色中空玻璃单片热反射镀膜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的作用是限制太阳热辐射直接进入室内,它除有亮丽的外观装饰效果外,可明显降低冷气设备的运行费用。在夏季的白天和光照强的地区,热反射玻璃的隔热性能十分明显,可有效的限制进入室内的热能。尤其在建筑物西立面,它可极大的削弱西晒阳光的强度,使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不会明显热感。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北方极寒冷地区使用这种玻璃的唯一理由是其具有装饰性。热反射镀膜玻璃的隔热性和保温性均优于着色玻璃。这种玻璃的缺点是限制阳光热辐射的同时,也限制了进入室内的可见光,这会影响到室内的自然采光。单片热反射镀膜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中空玻璃集镀膜玻璃和中空玻璃的优点于一身,即不但对太阳辐射有所控制,同时也更有效的控制了温差传热损失。它的综合节能效果优于着色中空玻璃15%以上,应当说这种玻璃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配置,几乎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但是这种玻璃在极寒冷地区利用的时候会限制一部分有利于室内采暖的阳光。它的综合节能效果和LOW-E玻璃比较起来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LOW-E玻璃的膜层首先是反射远红外热辐射、有效降低玻璃的传热系数U值,其次是反射太阳中的热辐射,有选择的降低遮阳系数。LOW-E中空玻璃则具有更低的传热系数U值,更大的遮阳系数Sc,因此其功能已经覆盖了热反射镀膜玻璃。与热反射镀膜玻璃相比,LOW-E玻璃能够阻挡同样数量的太阳热能而不过多限制可见光的进入,换句话说,太阳光经LOW-E玻璃后就成了“冷光源”,对建筑物采光是非常有利的。使用中应注意在不同地区应选择不同的LOW-E玻璃品种以达到最佳效果。LOW-E中空玻璃一般房屋建筑,当室内气温在29℃以上;太阳辐射强度大于240kcal/㎡·h;阳光照射室内时间超过1h;照射深度超过0.5m时,应采取遮阳措施。标准较高的建筑只要具备前两条即应考虑设置遮阳。四、遮阳设计四、遮阳设计遮阳形式水平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射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和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的北向窗口。垂直遮阳能够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口两侧斜射来的阳光。适用于东西向、东北向、西北向和北向的窗口。遮阳形式五国使馆是五栋建筑,围着共同的广场而建,也显示了这北欧五国的唇齿相依又互不干扰的关系。外部的蓝绿色铜制百页遮阳板,可自动调节开启角度,建筑采用了不少的玻璃,让外人对使馆的内部一览无遗。五国使馆是五栋建筑,围着共同的广场而建,也显示绿色建筑课件格栅式遮阳格栅式遮阳兼有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优点,对于各种朝向和高度角的阳光都比较有效。百叶、布幔和帘式遮阳能够最有效的遮挡整个窗户部分的阳光,为了兼顾采光和通风,这种遮阳板往往需要移动和开启,进行适当的调节。格栅式遮阳竖向金属格栅遮阳竖向金属格栅遮阳清华大学学生公寓清华大学学生公寓轻巧的铝膜遮阳板轻巧的铝膜遮阳板与水平成60°角的遮阳板与水平成60°角的遮阳板最简单的遮阳方式——遮阳篷最简单的遮阳方式——遮阳篷绿色建筑课件绿物遮阳一种天然的遮阳手段,树木或攀援植物可以用来遮挡阳光,形成阴影,降低墙体表面的温度,由此可见,植物遮阳对于防止太阳辐射、影响室内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物遮阳

太阳能一地源热泵二风能三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新能源的利用太阳能一地源热泵二风能三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能达到4kw.h/㎡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7kw.h/㎡,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优越的多。一、太阳能的应用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能达太阳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充分利用太阳能。无论庙宇、宫殿.还是官邸、民宅,都尽可能坐北朝南布置,以增加采光和得热。这些传统建筑可以说是最原始、最朴素的太阳房。

(一)太阳能建筑设计概述太阳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一)太阳能建筑设计概述发展阶段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大体可分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被动式太阳房,它是一种完全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利用太阳热能的建筑。北京大兴县义和庄太阳能样板房发展阶段北京大兴县义和庄太阳能样板房

第二阶段:主动式太阳房,它是一种以太阳集热器、管道、风机或泵,散热器及贮热装置组成的太阳能采暖或制冷的建筑。主动式太阳房——日本太阳能咖啡屋第二阶段:主动式太阳房——日本太阳能咖啡屋第三阶段:“零能房屋”近几年来在发达国家已有相当发展水平的“零能房屋”,即完全由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提供建筑物所需要的全部能源消耗,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都制定了21世纪太阳能在国家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应超过20%,对“零能房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第三阶段:(二)规划设计要求一、设计原则1、冬季争取日照从建筑基地的选择到建筑群体布局、日照间距、朝向以及地形的利用等方面,都应遵循争取冬季最大日照的原则,为建筑利用太阳能采暖提供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太阳能技术的使用。2、改善夏季微气候通过对建筑周边自然环境的改造,尤其是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和水资源,结合人工植被,有效改善建筑周边的微气候,加强夏季通风和遮阳,为建筑提供较为舒适的夏季环境。3、减少建筑冷热负荷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季风风向,合理进行基地选择和建筑布局,在建筑周边形成良好的风环境,既能为建筑遮挡凛冽的冬季季风,在夏季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内外表面温度。(二)规划设计要求一、设计原则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地规划1)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形场地中,基地中的沟槽应处理得当。2)建筑组团相对位置合理布局,取得良好日照,利用建筑阴影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二、设计要点低洼处宜形成霜洞效应(a)错落布置,利用山墙间隙增加日照时间(b)板式、点式建筑结合布置,改善日照效果(c)L形平面不同布置方式的日照效果比较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地规划二、设计要点低洼处宜形成霜洞效应2、确定建筑物的朝向朝向的选择应能充分考虑到冬季利用太阳能采暖并有效防止冷风侵袭,夏季利用阴影和空气流动降低建筑物表面和室内温度。不同方向的太阳辐射量2、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不同方向的太阳辐射量3、日照间距设计合理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建筑之间,为保证后排建筑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建筑间距。集热面底边在首层室内地面标高集热面底边在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以上集热面底边在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以下3、日照间距设计合理集热面底边在首层室内地面标高集热面底边在4、设置防风屏障,减少热能损失1)建筑物布局紧凑,建筑间距控制在1:2的范围内,使后排建筑避开寒风侵袭。2)组团中将较高建筑背向冬季寒风,减少冷风对低矮建筑和庭院的侵袭。4、设置防风屏障,5、利用自然环境调节微气候改造和利用现有地形及自然条件,能够调节场地中的微气候。提高绿化率减少硬地面积,利用落叶乔木和合理的水环境,都能够改变建筑的外部热环境。5、利用自然环境(三)建筑设计要求一、设计原则1、合理的建筑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采暖、降温、采光等多方面的要求。2、适宜的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形状越凹凸,形体越复杂,建筑外表面积越大,能耗损失越多。3、热工性能良好的围护结构设计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这是现代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三)建筑设计要求一、设计原则1、合理的门窗设计1)增加窗户的气密性2)减少传热量3)设置遮阳构件4)控制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确定门窗的最佳位置、尺寸和形式5)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门斗二、设计要点多种门斗的形式1、合理的门窗设计二、设计要点多种门斗的形式2、外墙外保温隔热设计1)保护主体结构,延长使用寿命2)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3)保温效果明显4)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5)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6)增加房屋使用面积2、外墙外保温隔热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屋面保温层不宜选择松散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也不宜选择吸水率大的材料。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4、活动保温装置南向设有太阳能集热构件,当受到阳光照射时是得热构件,当无阳光照射时是失热构件,因此,在集热构件上架设活动保温装置,其是在夜晚使用可有效降低室内热损失。4、活动保温装置5、利用日照环境,进行构造设计向阳部分,结合建筑造型利用垂直绿化遮阳;背阴部分,则应该有效降低能耗,改善环境。建筑内部,应设置风口,加强热压通风或风压通风,实现夏季降温。5、利用日照环境,进行构造设计(四)太阳能建筑采暖设计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无需利用机械方式获取太阳能主动式太阳能采暖——需要利用机械方式获取太阳能太阳能采暖技术分类被动式主动式(四)太阳能建筑采暖设计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无需利用机械方被动式采暖系统一、被动式太阳房的采暖原理1、原理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分布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在冬季能集取、保持、储存、分布太阳热能,从而解决建筑物的采暖问题。2、设计原则有效的绝热外壳足够大的集热表面尽可能多的蓄热体房间平面合理布置被动式采暖系统二、被动式太阳房的分类1、按照传热过程直接受益式——阳光直接进入采暖房间间接受益式——阳光首先照射在集热部件上2、按照集热形式直接受益式

集热蓄热墙式

附加阳光间式

蓄热屋顶池式

对流环路式

二、被动式太阳房的分类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三、被动式采暖基本集热方式的类型及特点1、直接受益式阳光透过南窗入射转化为热量,直接加热室内。在直接受益式被动太阳能系统中,直接受益窗面积应该控制在总建筑面积7%-12%。要注意防止漫无目的的扩大窗户面积。三、被动式采暖基本集热方式的类型及特点在直接受益式被动太阳2、集热蓄热墙式

阳光透过玻璃盖层照射在集热墙上,墙外表面涂有吸收率高的涂层,其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通风孔,并设有可开启活门。透过透明盖板的阳光照射在集热墙上,墙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热量通过三种途径:通过透明盖层向外损失加热夹层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而形成自然对流,将热空气送进室内通过集热蓄热墙体向室内辐射热量,同时加热墙内表面空气,通过对流使室内升温

2、集热蓄热墙式白天,在设有通风口的集热蓄热墙体上,热量可以通过自然空气对流进入到临近的房间中。

夜间,热量通过设有通风口的集热蓄热墙体排出室外。要注意冷空气倒灌。白天,在设有通风口的集热蓄夜间,热量通过设有通风口的3、附加阳光间式

也称“太阳房”设置在房屋南部直接获取太阳辐射热,在提供采暖和部分生活空间。阳光穿透南向玻璃后转换为热量被室内表面吸收,一部分加热阳光间,一部分传递到室内。3、附加阳光间式4、蓄热屋顶池式

功能:冬季采暖夏季降温适用:冬季不太寒冷、夏季较热的地区。蓄热物质放在屋顶上,通常是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贮水塑料袋或相变材料,其上设可开闭的隔热盖板,冬夏兼顾。4、蓄热屋顶池式5、对流环路式构成:太阳能集热器(通常为空气集热器)

蓄热物质(通常为卵石地床)安装时,集热器位置一般要低于蓄热物质的位置,在太阳房南墙下方设置空气集热器,以风道与采暖房间及蓄热卵石床相通。集热器内被加热的空气,借助于温差产生的热压直接送入采暖房间,也可送入卵石床蓄存,在需要时向房间供热。5、对流环路式五种方式的比较系统优点缺点直接受益式景观好,费用低,效率高,形式很灵活有利于自然采光适合学校、小型办公室等易引起眩光可能发生过热现象

温度波动大集热蓄热墙热舒适程度高,温度波动小,易于旧建筑改造,费用适中,大采暖负荷时效果很好与直接受益式结合限制照度级效果很好,适合于学校、住宅、医院等玻璃窗较少,不便观景和自然采光,阴天时效果不好附加阳光间作为起居空间有很强的舒适性和很好的景观性,适合居住用房、休息室、饭店等可作温室使用维护费用较高对夏季降温要求很高

效率低蓄热屋顶池式集热和蓄热量大,且蓄热体位置合理,能获得较好的室内温度环境较适用于东继续采暖,夏季需降温的湿热地区,可大大提高设施的利用率构造复杂造价很高对流环路式集热和蓄热量大,且蓄热体位置合理,能获得较好的室内温度环境。适用于有一定高差的南向坡地构造复杂造价较高五种方式的比较系统优点缺点景观好,费用低,效率高,形式很灵活四、应用实例雷根斯堡住宅四、应用实例主动式采暖系统一、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概述利用集热器、蓄热器、管道、风机及泵等设备收集、蓄存及输配太阳能,各部分均可控制达到需要的室温。能较好地满足生活要求,保证室内采暖和供热水的要求,甚至可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设备投资高,需要消耗辅助能源,而且所有的热水集热系统都需要有防冻措施主动式采暖系统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先送至蓄热槽中,再经三通阀将蓄热槽和锅炉的热水混合,然后送到室内暖风机组给房间供热。这种太阳房可全年供热水。除了上述热水集热、热水供暖的主动式太阳房外,还有热水集热、热风供暖太阳房以及热风集热、热风供暖太阳房。1-太阳能集热器2-供热管道3-散热设备4-贮热器5-辅助热源6-风机或泵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先送至蓄1-太阳能集热器2-供热管道二、空气集热器式在建筑的向阳面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用风机将空气送入建筑物内,并与辅助热源配合。空气的比热小,从集热器内表面传给空气的传热系数低,所以需要大面积的集热器,该形式热效率较低。

二、空气集热器式三、集热屋面式

把集热器放在坡屋面、用混凝土地板作为蓄热体的系统。日本OM阳光住宅体系三、集热屋面式日本OM阳光住宅体系四、窗户集热板式

系统由玻璃盒子单元、百叶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风管等组合而成。

窗户集热板系统示意四、窗户集热板式窗户集热板系统示意五、太阳墙采暖新风技术太阳墙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由集热和气流输送两部分系统组成,房间是蓄热器。集热系统包括垂直墙板、遮雨板和支撑框架。气流输送系统包括风机和管道。

五、太阳墙采暖新风技术辅助热源设计一、辅助热源的概念由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太阳能建筑一般不能单纯依靠太阳能满足采暖需求,需要采用某些形式的辅助采暖系统,以满足不利气候状况下的舒适度要求。辅助热源的选择要以最佳安装和高效运行为目的。辅助热源设计二、辅助热源的分类燃(油)锅炉燃煤(锅)炉电加热系统燃(气)锅炉热泵系统燃(木)锅炉辅助热源二、辅助热源的分类燃(油)锅炉燃煤(锅)炉电加热系统燃(气)(五)太阳能光伏系统

1、光电系统的优点:简单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无环境污染、噪音,几乎没有物质资源的损耗。(五)太阳能光伏系统1、光电系统的优点2、近年来光电系统的应用实例2、近年来光电系统的应用实例ConceptConceptconcept非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Conceptconcept薄膜晶体硅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电池ConceptConceptconcept非结晶硅太阳能电池二、地热能的应用——地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以大地为冷、热源,介质在大地中封闭环路中循环流动,实现与大地进行热量交换的目的,进而向建筑物供冷或供热。

风机盘管地板采暖控制器热泵水泵水平地埋管竖直地埋管二、地热能的应用——地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风机地板控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组成及型式用户末端环路;制冷剂环路;地热换热器环路生活热水环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组成及型式用户末端环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突出优点冷暖兼用,可供热水,废除锅炉房,有利环保、节省初投资节能:节省运行费用25-50%分区控制,安静,不影响建筑物外观均衡用电负荷易维护:热泵寿命20年,换热器寿命40年,维护量小,技术要求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突出优点冷暖兼用,可供热水,废除锅炉房,有三、风能的应用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3、风压与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4、利用风能发电

三、风能的应用

绿色建筑概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教研室绿色建筑概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绪论四绿色建筑的概念一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三研究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特征: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保护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其他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实现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其他概念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围护结构保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建筑。不仅关注“环境—生态—资源”,也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了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面,内涵和外延更深刻、丰富、宽广绿色建筑其他概念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原则的指设计原则:1、资源利用3R原则:

1)减量:减少资源消耗与排放

2)重用:再利用

3)循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重用Reusing循环Recycling减量Reducing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重用循环减量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2、环境友好原则:1)室内环境品质:满足功能要求,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2)室外环境品质: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空间

3)周围环境影响:减少环境污染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原则:3、地域性原则: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经验

2)注意与地域自然环境的结合3)当地材料的使用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1、“集成设计”的过程:不同学科的专家合作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管理环境能源结构经济集成设计建筑规划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2、生命周期设计: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使用拆除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方法与过程:3、参与式设计:鼓励建筑的管理者、使用者、投资者及相关利益团体、周边邻里单位参与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公众参与完全参与象征参与无参与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三、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环境学心理学建筑文化与历史建筑设计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评价运营管理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内容相关学科相关学科:三、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建筑构造环境学建筑文化与历史建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结合气候与改善室内热环境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及自然材料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现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结合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现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生态建筑理念的引导:社会要求实践发展1999年UIA大会提出建筑设计的三个趋势: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新技术与建筑设计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生态建筑理念的引导: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此阶段的绿色建筑以试点为主,有技术堆砌现象,增量成本较高,部分带有试点性质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达到500-2000元/m2。在这一阶段,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绿色建筑数量多。到2008年末,中国仅有的10个绿色建筑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以及北京,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由于此时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尚未普及,而LEED评价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因此LEED评价体系应用较多,截止2008年底,国内有10个绿标项目,23个LEED项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此阶段的绿色建筑以试点为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此阶段绿色理念已经开始深入设计过程,因地制宜的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开始注重运行实效。1、在深绿阶段前期,因地制宜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人员开始注重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引入传统的建筑节能理念。如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结合重庆地区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典范,充分展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2、部分绿色建筑是将旧厂房改建为绿色办公建筑。如招商地产南海意库、苏州市建筑设计院办公楼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改造,展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理念升级,成为地区节能示范项目。3、在普通建筑中构建生态技术体系。如世博沪上生态家项目,通过整合里弄、山墙、老虎窗、石库门等上海地域传统元素,针对江南气候特征,结合上海气候,打造高密度城市住宅生态示范。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此阶段绿色理念已经开始深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4、设计标识多,全过程标识少。截止2011年2月,全国总计140个绿色建筑(含公示),其中129个为设计标识,11个位全过程的运营标识。其中绿色建筑开始增加多重认证。2010年起,全国绿色建筑增长极快,中、西部地区开始迅速增长。5、技术体系相似度高,被动技术少。这一阶段的绿色建筑缺乏特点,除少量优秀项目外相似度极高,并且主动节能技术使用较多,被动节能技术采用较少。6、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不断下降。在深绿阶段,随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技术体系应用的不断成熟,建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呈下降趋势,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设备价格开始逐步下降,太阳能热水系统开始广泛强制使用,减少了技术过度运用。

7、绿色建筑种类不断增多。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种类从早期的住宅和办公楼拓展至医院、商业超高层建筑、科技馆、酒店、学校、公园等多种类型。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4、设计标识多,全过程标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

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

泛绿阶段(2011年起)

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城市发展,开始以全寿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社会普遍接受绿色理念。1、生态(低碳)城市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目前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城市数量已经超过200个,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2、绿色标准体系不断细化。对不同类型的功能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准则将进行针对性的变更。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学校建筑和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已在编制中,将于近期出台;绿色医院建筑、绿色商场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绿色超高层建筑的体系研究已经启动。3、房地产行业全面启动绿色建筑。万科集团计划2011年完成220万方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2020年全面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绿地集团准备2011年实现80%以上新开发项目达到65%节能标准或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招商地产、朗诗地产和万达地产要求2011年所有新建建筑全部实现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城市发展趋势:(一)保障性住宅绿色技术体系得到重视(二)运行实效及碳排放计量(三)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基本要求(四)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和低碳研究逐步开展(五)发展适合国情的低能耗高舒适住宅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发展趋势: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

气候要素一城市气候二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三

绿化设计四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气候要素一城市气候二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一、气候要素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对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等。

一、气候要素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

自然的微气候

空气温度

有效天空温度

空气湿度

风降水自然的微气候二、城市气候小区风场城市热岛建筑布局与日照二、城市气候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温和地区三、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选择或改善三、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热环境四、绿化设计1、总体规划2、室外微环境改善3、建筑立体绿化四、绿化设计1、总体规划

种植隔热的原理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载培介质隔热及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和遮挡阳光的双重功效来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顶层房间可降低2℃

。种植隔热屋面

种植隔热的原理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载培介质北京2008奥运会中国石油奥林匹克展示厅北京2008奥运会中国石油奥林匹克展示厅

室内声环境一室内光环境二室内热湿环境三

室内空气品质四室内环境及其控制技术室内声环境一室内光环境二室内热湿环境一、室内声环境

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艺过程要求

录音棚、演播室高保真音乐厅一、室内声环境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40≤45≤50起居室≤45≤50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40--一般教室-≤50-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55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民用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学校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卧室、书房(或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40≤45≤50门诊室≤55≤60手术室≤45≤50听力测听室≤25≤30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dB)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客房≤35≤40≤45≤55会议室≤40≤45≤50多用途大厅≤40≤45≤50-办公室≤45≤50≤55餐厅、宴会厅≤50≤55≤60-医院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旅馆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民用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病房、医护人员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规定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最高。对于住宅建筑规定空气声与撞击声隔声标准。围护结构部位计权隔声量(dBA)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墙及楼板大于等于50大于等于45大于等于40空气声隔声标准楼板部位计权隔声量(dBA)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层间楼板小于等于65小于等于75小于等于75撞击声隔声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规噪声控制措施远离噪声源

—建筑设计的方法降低噪声源噪声噪声源的控制、减振传播途径降低噪声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掩蔽主动加入掩蔽噪声噪声控制措施远离噪声源光环境控制的意义减少视觉疲劳,保证视觉健康和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人工照明能耗空调能耗二、室内光环境光环境控制的意义减少视觉疲劳,保证视觉健康和身心健康二、室眩光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的光时,使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这种现象成为眩光。在眩光下,瞳孔会缩小,以提高视野的适应亮度,也就降低了眼睛的视觉敏感度。视力降低眩光:如白天眼睛正视太阳,太阳光直射工作面、夜间眼睛正视迎面而来的汽车灯光。不舒适眩光:一个很大的高亮度光源在接近视线的高度上,虽不会降低视力,但会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如看阳光下的积雪等。眩光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的光时,使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这眩光产生的原因不恰当的自然采光口,不合理的光亮度,不恰当的强光方向,都会在室内造成眩光现象。可能产生眩光的地方玻璃办公桌面局部照明的展板不恰当的工作面照明黄种人眼睛的黑色素较白种人的多,对眩光的忍受力比白种人强。白种人比黄种人的耐暗程度强。眩光产生的原因不恰当的自然采光口,不合理的光亮度,不恰当的绿色建筑课件天然采光

天然采光特点

节能:104lm/W

视觉效果好,不易导致视觉疲劳健康,连续的单峰值光谱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难度大,受光气候条件和建筑设计制约采光与遮阳有矛盾天然采光天然采光特点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仅靠门窗天然采光的局限天然采光受建筑设计制约过强的光照导致不舒适控制天然采光的方法百页控制光电玻璃控制反射镜控制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联合控制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仅靠门窗天然采光的局限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是建筑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成因是外扰和内扰的影响和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内扰: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三、室内热湿环境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是建筑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三、室内四、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应是一个能为大多数室内成员认可的舒适的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新鲜宜人、激发活力并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高品质空气,以满足人体和健康的需要。

四、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

墙体保温一玻璃幕墙二节能门窗三

遮阳设计四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围护结构墙体保温一玻璃幕墙二节能门窗三一、墙体保温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已有了较长一段时间,其造价低,施工方便,技术相对成熟,但存在不少缺点,减少了住户的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易出现结现象,保温隔热效果差;容易出现内保温面层的开裂;影响住户的二次装修;装修过程中对保温层的破坏大,产生新一轮的建筑垃圾;夹芯保温:造价低,抗震性能差外墙外保温体系是将憎水性、低收缩率的保温材料通过粘结或锚固牢固地置于建筑物墙体外侧,并在其外侧施工装饰层的方法。一、墙体保温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夹心保温施工夹心保温施工挤塑板外保温施工挤塑板外保温施工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自保温砌块

酚醛树脂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自保温砌块酚醛树脂

玻璃幕墙建筑是能量漏洞,冬天大量热能通过玻璃而流失,夏季则使室内温度过热,使用大量空调设备,增加建筑能耗。而镜面反射玻璃虽然在建筑节能上有所改观,然而却对周围建筑造成较严重的光污染。

目前国内外用作幕墙的玻璃主要有镀膜玻璃,低辐射(low-e)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防火玻璃和太阳能控制玻璃等。

二、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建筑是能量漏洞,冬天大量热能通过玻璃而流失,双层外墙:采用双外墙壁,即在建筑的玻璃外墙外侧的一定距离上,加一层玻璃,称为第二层外墙,它改善了外墙的条件:热缓冲;挡风雨、遮阳设施及开口设置;隔音;空气流动;设备安装空间和安全问题等。双层外墙玻璃的外层玻璃既是防御风雨的保护层,还是玻璃立面的热缓冲,同时还形成内外空气流通的过度区。

双层外墙:采用双外墙壁,即在建筑的玻璃外墙外侧的一定距离上,绿色建筑课件控制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外墙表面积三、节能门窗三、节能门窗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我国的有关标准规定,在窗两侧空气压差为10Pa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的允许标准如下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应不大于4.0m3/(m·h)

在中、高层建筑中应不大于2.5m3/(m·h)如果窗本身的气密性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采取密封措施。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改善窗框保温性能将实腹型材改为空心型材,内部形成封闭空气层开发塑料构件用保温砂浆、泡沫塑料等填充密封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改善窗玻璃部分保温能力增加窗扇层数,形成的空气层加大了窗的热阻安装双层玻璃,空气层厚度以2~3cm为最好;采用普通双层窗时,内层应尽可能做的严密一些,而外层的窗扇与窗框之间,则不宜过分严密。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透明中空玻璃与单片玻璃相比,此种玻璃的传热系数U明显降低,通过温差传热而损失的热能至少降低了约40%,明显改善了对冬季暖气的阻挡效果。由于这种玻璃的表面没有镀膜,它的遮阳系数Sc改善不大。透明中空玻璃适用于以暖气能耗为主的北方寒冷地区民宅,不适用中央暖通系统的公建中。在南方地区使用此种玻璃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类地区全年能耗中,温差能耗只占15%的份额,另外85%的能耗来自太阳辐射传热,而透明中空玻璃不能限制这部分传热。透明中空玻璃着色中空玻璃着色中空玻璃将着色玻璃的隔热性和中空玻璃保温性结合起来,它的隔热性能优于透明中空玻璃和单片玻璃,但保温性能与中空玻璃相差不大。这种玻璃节能性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价格比较合适,所以还是比较适合民宅使用的。着色中空玻璃单片热反射镀膜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的作用是限制太阳热辐射直接进入室内,它除有亮丽的外观装饰效果外,可明显降低冷气设备的运行费用。在夏季的白天和光照强的地区,热反射玻璃的隔热性能十分明显,可有效的限制进入室内的热能。尤其在建筑物西立面,它可极大的削弱西晒阳光的强度,使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不会明显热感。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北方极寒冷地区使用这种玻璃的唯一理由是其具有装饰性。热反射镀膜玻璃的隔热性和保温性均优于着色玻璃。这种玻璃的缺点是限制阳光热辐射的同时,也限制了进入室内的可见光,这会影响到室内的自然采光。单片热反射镀膜玻璃热反射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中空玻璃集镀膜玻璃和中空玻璃的优点于一身,即不但对太阳辐射有所控制,同时也更有效的控制了温差传热损失。它的综合节能效果优于着色中空玻璃15%以上,应当说这种玻璃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配置,几乎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但是这种玻璃在极寒冷地区利用的时候会限制一部分有利于室内采暖的阳光。它的综合节能效果和LOW-E玻璃比较起来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热反射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LOW-E玻璃的膜层首先是反射远红外热辐射、有效降低玻璃的传热系数U值,其次是反射太阳中的热辐射,有选择的降低遮阳系数。LOW-E中空玻璃则具有更低的传热系数U值,更大的遮阳系数Sc,因此其功能已经覆盖了热反射镀膜玻璃。与热反射镀膜玻璃相比,LOW-E玻璃能够阻挡同样数量的太阳热能而不过多限制可见光的进入,换句话说,太阳光经LOW-E玻璃后就成了“冷光源”,对建筑物采光是非常有利的。使用中应注意在不同地区应选择不同的LOW-E玻璃品种以达到最佳效果。LOW-E中空玻璃一般房屋建筑,当室内气温在29℃以上;太阳辐射强度大于240kcal/㎡·h;阳光照射室内时间超过1h;照射深度超过0.5m时,应采取遮阳措施。标准较高的建筑只要具备前两条即应考虑设置遮阳。四、遮阳设计四、遮阳设计遮阳形式水平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射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和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的北向窗口。垂直遮阳能够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口两侧斜射来的阳光。适用于东西向、东北向、西北向和北向的窗口。遮阳形式五国使馆是五栋建筑,围着共同的广场而建,也显示了这北欧五国的唇齿相依又互不干扰的关系。外部的蓝绿色铜制百页遮阳板,可自动调节开启角度,建筑采用了不少的玻璃,让外人对使馆的内部一览无遗。五国使馆是五栋建筑,围着共同的广场而建,也显示绿色建筑课件格栅式遮阳格栅式遮阳兼有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优点,对于各种朝向和高度角的阳光都比较有效。百叶、布幔和帘式遮阳能够最有效的遮挡整个窗户部分的阳光,为了兼顾采光和通风,这种遮阳板往往需要移动和开启,进行适当的调节。格栅式遮阳竖向金属格栅遮阳竖向金属格栅遮阳清华大学学生公寓清华大学学生公寓轻巧的铝膜遮阳板轻巧的铝膜遮阳板与水平成60°角的遮阳板与水平成60°角的遮阳板最简单的遮阳方式——遮阳篷最简单的遮阳方式——遮阳篷绿色建筑课件绿物遮阳一种天然的遮阳手段,树木或攀援植物可以用来遮挡阳光,形成阴影,降低墙体表面的温度,由此可见,植物遮阳对于防止太阳辐射、影响室内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物遮阳

太阳能一地源热泵二风能三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新能源的利用太阳能一地源热泵二风能三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能达到4kw.h/㎡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7kw.h/㎡,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优越的多。一、太阳能的应用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能达太阳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充分利用太阳能。无论庙宇、宫殿.还是官邸、民宅,都尽可能坐北朝南布置,以增加采光和得热。这些传统建筑可以说是最原始、最朴素的太阳房。

(一)太阳能建筑设计概述太阳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一)太阳能建筑设计概述发展阶段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大体可分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被动式太阳房,它是一种完全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利用太阳热能的建筑。北京大兴县义和庄太阳能样板房发展阶段北京大兴县义和庄太阳能样板房

第二阶段:主动式太阳房,它是一种以太阳集热器、管道、风机或泵,散热器及贮热装置组成的太阳能采暖或制冷的建筑。主动式太阳房——日本太阳能咖啡屋第二阶段:主动式太阳房——日本太阳能咖啡屋第三阶段:“零能房屋”近几年来在发达国家已有相当发展水平的“零能房屋”,即完全由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提供建筑物所需要的全部能源消耗,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都制定了21世纪太阳能在国家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应超过20%,对“零能房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第三阶段:(二)规划设计要求一、设计原则1、冬季争取日照从建筑基地的选择到建筑群体布局、日照间距、朝向以及地形的利用等方面,都应遵循争取冬季最大日照的原则,为建筑利用太阳能采暖提供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太阳能技术的使用。2、改善夏季微气候通过对建筑周边自然环境的改造,尤其是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和水资源,结合人工植被,有效改善建筑周边的微气候,加强夏季通风和遮阳,为建筑提供较为舒适的夏季环境。3、减少建筑冷热负荷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季风风向,合理进行基地选择和建筑布局,在建筑周边形成良好的风环境,既能为建筑遮挡凛冽的冬季季风,在夏季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内外表面温度。(二)规划设计要求一、设计原则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地规划1)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形场地中,基地中的沟槽应处理得当。2)建筑组团相对位置合理布局,取得良好日照,利用建筑阴影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二、设计要点低洼处宜形成霜洞效应(a)错落布置,利用山墙间隙增加日照时间(b)板式、点式建筑结合布置,改善日照效果(c)L形平面不同布置方式的日照效果比较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公共政策学论文通用12篇以上的分析表明,近6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研究在研究者覆盖范围、涉及的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内在的危机:理论体系缺乏创新;研究内容有待丰富;研究方法亟待改进;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反映在上面针对性的统计分析中,表现为:概念化的研究停留在问题描述阶段;研究方法滞后单一导致知识的积累性不强;jvzquC41o|m0zguj{/exr1jcuxgw4:67790qyon
1.绿色建筑的要求范文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上充分挖掘,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舒适、温馨而又节能的工作环境,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当前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向。而新世纪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通过节源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6237/j}rn
2.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范文导语:在绿色建筑概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 一般建筑 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589837mvon
3.IIGF观点|房地产企业发展绿色建筑的市场分析与展望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继1990年英国制定全球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之后,各国相继出台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极大地丰富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世界绿色建筑协会提出,“绿色”建筑是指在其设计、建造或运营过程中,能够减少或消除对气候和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产生积极影响的建筑。 jvzquC41kkmg0lzhg0kew7hp1ktgq862345559<0jvs
4.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精选5篇)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并得到推广,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慢慢地应用到建设中,国家也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为应对环境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国首次把绿色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577610qyon
5.中北大学科技创新基地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告二、项目征集内容 中北大学科技创新基地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要考虑基地前瞻性发展,以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重要高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产教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为目标,并体现学术氛围、现代科技、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智慧校园、海绵jvzquC41yy}/p~h0gf{/ew4kphu0396615648>3jvo
6.【概念】绿色建筑,不仅仅是“绿色”的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一)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jvzquC41yy}/ik|kpfuxu7sgv1tfy|4;834ivvq
7.低碳建筑设计标准8篇总之,普及低碳生活,需要从建筑节能设计入手,加强设计人员低碳节能理念,不断学习低碳节能专业知识,增强节能设计社会责任感,研究低碳节能新技术,创新建筑环保新材料。低碳建筑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是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低碳建筑节电、节水、环保、低污染,将会给人们带来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 jvzquC41yy}/kofdkcu/exr1jcuxgw4667>20qyon
8.零碳建筑概念及关键技术梳理绿色建筑零碳建筑概念及关键技术梳理 作者: 沈玥,王龙 ,俞超 ,鲍光青,金敬飞 ,顾景景 ,汪东辉 摘要: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零碳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零碳建筑的定义和全生命周期评估出发,对零碳建筑领域的现有状况进行梳理,归纳现有的3 种关键技术 :能源效率措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能源管理与优化系统,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278787mvon
9.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住宅的部件尺寸和功能标准有固定的体系。只要厂家是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构配件,在装配建筑物时都是通用的。日本创立了优良住宅部品认定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对住宅部品的质量、安全性、耐久性等诸多内容,进行综合审查。 从1968年,“住宅产业”的概念在日本出现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住宅生产IVjvzq<84yyy4{l‚uz|z4dqv4e14634654/4906B<:634tj}rn
10.绿色建筑概念与关键技术及案例简析摘要: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jvzquC41yy}/ekn5824og}4j{lj0497424711;:33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