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
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传统的建筑”或者说”现代建筑“对于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已经造成过多的负担。
欧盟各国一半的能源消费都与建筑有关,同时还造成农业用地损失,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问题(BrianEdwards,1999)。因而需要通过设计与建造的方式的改变,应对21世纪的环境问题。
因此,大卫和鲁希尔·帕卡德基金会曾经给出过一个直白的定义:“任何一座建筑,如果其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传统的建筑”,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之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在不同国家的称谓有所区别:
日本称为“环境共生建筑”,欧洲常称为“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Building),我国台湾地区则称之为“永续建筑”。
·细致区分的话,三者也有区别:
绿色建筑的概念较为宽泛,只要是有环保效益,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建筑,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绿色建筑。各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向我们暗示,绿色建筑是可以分等级的,也就是说,建筑的“绿“可以是不同的。
生态建筑是一种参考生态系统的理念与规律来进行设计的建筑。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观念就是一种自我循环的稳定状态,而生态建筑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能在小范围内达到自我循环,而不对环境造成负担。
可持续建筑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关,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发展方式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既可以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下一代满足他们需要和渴望的能力(布朗特兰德委员会德定义)。保障下一代使用资源的权利的基础是合理的使用资源:在不可再生资源部分,需要”优化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的效率”;而对于可再生资源,则需要让其被使用的速度低于自然更新速度的速率。而可持续性建筑就是按照这一理念所设计的建筑。;
1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
1.1绿色建筑文化
1.2绿色伦理
1.3绿色建筑发展史
2绿色建筑基础理论
2.1建筑环境心理学
2.2建筑环境物理学
2.2.1建筑光学
2.2.2建筑声学
2.2.3建筑热工学
2.3建筑气候学;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3绿色建筑技术知识
3.1绿色建筑材料
3.2绿色建筑构造
3.3绿色建筑结构工程
3.4绿色建筑设备工程
3.4.1给水排水工程
3.4.2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3.4.3供电与照明工程
3.4.4通讯与网络工程;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4绿色建筑分析
4.1需求分析
4.1.1需求定义:限制,边界,外部,内部
4.1.2需求的层级:需要,目标,用户需求,环境需求,人文及美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