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改革开放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开放()A.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场大革命B.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 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 使中国走上了封建主义道路答案:A2.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的伟大决策。

A. 进行文化大革命B.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C.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答案:C3. 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 上海B. 北京C. 深圳D. 广州答案:C4.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答案:A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A.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了改革开放C. 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包括()A.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D.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答案:ABCD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答案:ABC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包括()A. 建立经济特区B. 开放沿海城市C. 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D. 实行“走出去”战略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案:√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专题四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是(A)。

A、能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能否建立和发展民主C、能否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D、能否提高综合国力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A、生产力综合国力的增强B、综合国力的增强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整个社会的发展3、改革的重点是(A)。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4、中国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放在(A)。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5、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实行特殊的(D)。

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文化制度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6、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

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7、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学说C、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我们要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B、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相结合C、国内技术和国外技术相结合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9.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C)。

A.与时俱进B.开拓创新C.改革开放D.快速发展10.要坚持把(D)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

A.全面提高开放水平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大力发展生产力D.改善人民生活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辩证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DE)。

A、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目的B、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的前提C、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D、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改革的基础E、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2、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ABC)。

高中改革开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开始时间是:A. 1978年B. 1979年C. 1980年D. 1981年答案:A2. 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先在哪些地区设立了经济特区?A. 上海、天津B.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C. 北京、广州D. 杭州、苏州答案:B3.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江泽民答案:A二、填空题4.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______年代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政策。

答案:705.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______。

答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6. 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步建立起______经济体制。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简答题7. 简述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它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改革开放政策中,“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实现的?答案:“一国两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得到实践。

通过“一国两制”政策,中国政府允许香港和澳门在回归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享有高度自治权,同时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9.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再次,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如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合作平台,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命题正确。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新”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之所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首先,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其次,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第一次革命”有重大区别:第一,改革的条件不同;第二,改革的内容和对象不同;第三,改革的形势和手段不同。

(3)不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深刻的转变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

2.实行对外开放就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命题错误。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3)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初三改革开放试题及答案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1.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其中,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其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多项选择题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ABCD)A.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B.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C.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D.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其中,以下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ABCD)A.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B.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C. 国防实力不断增强D. 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改革开放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2.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C. 实行了“四个坚持”的基本路线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答案:C3. 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

A. 1978年B. 1980年C. 1982年D. 1992年答案:A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实行人民公社制度C. 实行农业集体化D. 实行土地国有化答案:A5. 改革开放后,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 上海B. 深圳C. 厦门D. 珠海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包括()。

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内地答案:ABCD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C.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D.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答案:ABCD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

A. 推进依法治国B.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推进政治协商制度D.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答案:ABCD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

A.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B.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C. 推进文化对外开放D. 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答案:ABCD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

A.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B.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C. 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D. 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A3 D4 B5 D6 A7 D8 A9 D 10 C 11 C 12 C 13 D 14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ABC3 ACD4 ABC5 AB6 ABC7 ABD8 BCD三、辨析题1.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这个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四、简答题1.答:第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第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第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四,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答:(1)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论述题答: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题一、单选题1. 实行对外开放是()A. 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C. 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 发达社会主义的政策2.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改革C. 阶级斗争D. 无产阶级专政3.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根本上说是()A. 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C.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D. 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4. 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 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5. 我国改革()A. 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 中心是发展生产力D. 前提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6. 我们要把()作为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

A. 改善人民生活B. 政策的稳定C. 改革的力度D. 对外开放的政策7. 我们的对外开放是()A. 只对发达国家开放B. 只对发展中国家开放C. 只对欧美开放D. 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8.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依靠外援C. 开放我国市场D.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9. 邓小平在()作出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A. 党的十二大B. 党的十三大C. 党的十四大D. 1992年南方讲话10.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B. 实用主义的标准C. 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D. 判断经济工作的标准二、多选题1.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A. 改革是动力B. 发展是目的C. 稳定是前提D. 发展是手段E. 稳定是目的2. 我国的改革是()A.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B.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改变原有的社会形态E. 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改良3. 我们的改革()A. 对象是具体体制B. 目的是解放生产力C. 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 方法是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E. 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 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共同富裕C. 发展非公有制D. 一部分人富起来E.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5. 改革的作用在于()A. 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B. 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C. 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D. 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E. 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6. 1994年江泽民提出()A. 抓住机遇B. 深化改革C. 扩大开放D. 促进发展E. 保持稳定7. 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 “引进来”B. “走出去”C. 生产加工D. 转口贸易E. 劳务输出8. 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A. 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要求的、本来就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的东西加以拒绝B. 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要求的、本来无所谓姓“社”姓“资”,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的东西加以排斥C. 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要求,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D. 一概不问姓“社”姓“资”E. 姓“社”姓“资”可以截然分开9. 从()看,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A.条件不同B.形式和手段不同C.目的不同D.内容和对象不同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段话表明:(ABCD)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B.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指(ABCD)A.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B.改革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进行的根本性改革D.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其优越性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正确认识,这些认识包括 (ABCD)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立性的,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适应的特点D.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6.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原则是 (ACD)A.主动性原则B.独立性原则C.可控性原则D.渐进性原则7、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哪些重要经验(ABCD)A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B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 坚持以人为本。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E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B 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C 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 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简答题1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第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简述当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

答: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第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试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4、简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思想。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辨析题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案】(1)这种说法正确。

(2)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的目的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生产率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和落后。

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改革不是对原有体质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从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广泛变化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第三,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案要点:(1)这种说法正确。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5分)但改革又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决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论述题1、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答案】(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因为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

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答案要点:(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THE END
0.第三届【省三等奖】以居民衣食住行变化探索改革开放后时期的问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外部环境供需状况的改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多重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本报告拟通过对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查,探索改革jvzq<84zue4owoj0gf{/ew4kphu03:9218;7;7mvo
1.高校邦形势与政策答案201719、【单选题】我国发展道路中的“左右之争”中的“左”是指? A 封闭僵化的老路 20、【多选题】“两个互不否定”内容是什么? A 不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C 不以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 21、【单选题】“两个互不否定”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D 总书记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yjkzwt06<93:84ivvq
2.管理学基础期末论文范文导语:在管理学基础期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管理学;综合性全程考试;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559:27mvon
3.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69、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确立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___ 70、单选题 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之一。冻土是由固体矿物颗粒、未冻水、jvzq<84yyy4:3n}co0usi8x{fy~h1;>9/4?8587;956:97mvon
4.事业单位公基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邓小平理论公主岭华图(2)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四)发展阶段 1.时间: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 2.重要事件: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例题】 1. (单选题)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 jvzquC41ln4iwjyw0eun1;5441632@442;?1;<3jvor
5.2023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测试题(精选7篇)7.党的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A. 规划 B. 毛泽东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8.党的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___。 A. 社会主义初jvzquC41yy}/fr~khctxgw3eqo5ecwlvwct0eqjpiz{039>:45740qyon
6.北京大学初党练习题(个人制作,非权威)【判断题】张静老师在《漫谈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中谈到:课题研究的问题从读书而来。(). A、正确B、错误 【单选题】《小窗幽记》中讲说,读书不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还可以涵养人的(). A、精神B、毅力C、素质D、道德 钱穆先生说倡导新史家要有具体以下哪几个条件?(). jvzquC41yy}/ys}0ep5y|87429>27B>0cuvy
7.案件防控考试题(精选6篇)一是积极预防职务犯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经不起来自各方面物质利益的诱惑、糖衣炮弹的攻击而沦为阶下囚的事例屡见不鲜。作为基层农发行员工必须警钟长鸣。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jvzquC41yy}/5?5ygpsj0lto1h5gkuj7iel7eom0jvsm
8.在线课程论文范文三、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试卷与平时成绩综合得分,但这一评价方法与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并不匹配。笔者采用综合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得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效果较好。将课程的最终成绩与平时的学习、实验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64ivvq
9.2026年广东省考考试大纲新大纲内容(一)政治理论。本部分试题包含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学习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 【例题1】(判断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答案:正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jvzquC41jglfk7mwcv{/exr1|v5hfp|{mujh1
10.供应链实训总结优选九篇但是案例是概念的、文字化的学习素材,对于高职学生所拥有的高度实践热情的学习特点是不够有效的,因此引入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的效果。本文通过《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近5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与效果展开研究,提出以“可触摸式的”敏捷型教学方法提高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jvzquC41yy}/{ofdkcu/exr1jcuxgw4465950qyon
11.属性:名称(name)和特征(feature)方法:(1)无参构造方法(默认初始【其它】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提交一份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 教学设计方案。 (30.0分) 【单选题】课堂上,当教师需要大量拷贝重复图案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 )功能。(3.6分) 【简答题】 【多选题】通过Thread类创建线程时要() 【简答题】以“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为题目创作一副书画作品。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443>:48ftvkimg8igvcomu8636:>22>9
12.2021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6.22)三支一扶招聘考试网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并选错误项。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中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 jvzquC41yy}/j~fvw0ipo8x|{h532;6284804;726:6/j}rn
13.沟通协调能力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沟通协调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沟通协调能力 jvzquC41lupbs7}wgunv0lto1jgpyns158;587mvon
14.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练习·第10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一、单选题 1.( )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符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前提下,它能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促成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 A.文化优势 B.制度优势 C.地理优势 D.经济优势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jvzquC41u{jx0qzcvw4dqv4424703;7514:62<>8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