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在教育学这个学科当中,主要将其分为宏观教育学、中观教育学以及微观教育学三个部分。宏观教育学主要对应的教育学的第一和第二章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以及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脉络这个部分。中观教育学主要对应的是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以及课程这个部分。微观教育学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对应的是教学、德育、班级管理、学生和教师这个部分。那么进行主要是对中观教育学的第一个内容教育目的进行剖析。
首先,先明确一下这部分的考情,主要常考的内容是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以及教育目的地功能和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那么其中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重要的考点。通常情况下考的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的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给你例子让你反选是层次结构当中的哪一个,我们一定要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一、教育目的地层次结构大体上由宏观的教育目的,中观的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和微观的教学目标所构成,但有的版本给的是四个层次结构,多了一个课程目标介于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所以这个顺序一定要屡清楚,切记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从上到下依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指的是针对全体学校的全部教育对象来说的,主要是对培养人的总要求,结合当前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没有具体的培养要求。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主要指的是各级各类的学校根据教育目的的宏观指导,并结合特点学校的特点和面对的特定学生而制定出来的具体要求。例如职业教育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和掌握相应的劳动技术知识。课程目标主要指的是某一个学科在实施了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围绕的是某一个学科。教学目标是教师经过了大的学期或学段的教学之后,希望学生所发生的预期变化。那么从上述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是针对所有人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是针对部分人的,具体要求。课程目标围绕某一个学科。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或教学。所以在例子反选题我们很容易抓住本质,选对题。
三、从上述四个层次结构可以看出,越往下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施,所以越往下越具体,越往上范畴越大,所以越抽象。而且其中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人来说的,而培养目标只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现在我们就通过几道题再来强化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标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主要包括了四个层次,顺序依次是教育目的,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以选项D错误。
2、教师在一节课实施了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 )
A 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当中每一层次的理解,在题干当中很容易判断出来的主体是教师,而且手段是教学,那么很容易确定选项是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及区分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
概念: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举例:我国的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所有人的总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概念: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举例: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但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种学习氛围的长期熏陶来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甚至使学生在个性专长方面尽早发掘出潜力,对高中学生将来做出合理的学业、职业规划,找到自身的成长点非常关键等。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课程目标
概念: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举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等,而数学课程的目标则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等。
4.教师的教学目标
概念: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举例:英语老师在一节课内的目标是:学3个新单词,2个短语;数学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一周内学会如何使用勾股定理。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目的不能测量。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它们落实在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上。教学目标有次序的渐进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
表格对比:
练一练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2.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3.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
答案:
1.【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答案】C。
3.【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