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田开发区的区分断层上下盘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解释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区的区分断层上下盘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区分断层上下盘是落实构造非常重要的环节,地震资料解释者用于区分断层断点的资料主要来自于是地震数据体及钻井分层数据,钻井分层数据是比较单纯的ASCII数据,不能直观的分辨断层断点,现有技术识别地质断层的上盘和下盘更多的依靠地震资料,需要基于地震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断点进行精确的刻画。现在的技术更多的依靠地震属性,如相干技术、蚂蚁体技术、方差体技术、倾角分析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辅助断层的识别,但是复杂断裂带往往是地震成像差的区域,这就给地震属性提取带来不确定性,也制约了断层识别的正确性。特别是逆断层的上下盘由于有地层的重复现象,加上地震成像的效果较差,往往难以区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区的区分断层的上下盘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有井区ASCII格式的钻井分层数据应用于区分断层上下盘的断点,同时无井区结合地震资料,学习有井区地震断点的地震反射特征,井震结合,区分断层,该方法简单直观,其相比于现有技术在保证了准确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尤其适用于复杂断裂带地震成像不好的区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油田开发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区的区分断层上下盘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钻井分层数据,所述钻井分层数据表示在有井区内钻井钻遇某一地层的分层数据,其中该地层被断层所切割;在该断层为逆断层的情况下,根据以下步骤区分该断层的上盘和下盘:基于所述钻井分层数据创建上盘数据文件和下盘数据文件,其中上盘数据文件包含仅钻遇该地层一次的分层数据,以及钻遇该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中深度较浅一次的分层数据;下盘数据文件包含仅钻遇该地层一次的分层数据,以及钻遇该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中深度较深一次的分层数据;将上盘数据文件中的分层数据投影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并用不同的标识来表示分层数据的不同深度,根据标识来判断分层数据的深度发生突变的位置,作为与所述断层的上盘对应的断点位置;将下盘数据文件中的分层数据投影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并用不同的标识来表示分层数据的不同深度,根据标识来判断分层数据的深度发生突变的位置,作为与所述断层的下盘对应的断点位置;以及根据在所述有井区识别出的断点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无井区的地震数据中寻找类似的反射,以确定无井区断层的断点,从而区分所述无井区的断层的上盘和下盘。

本公开的各方面不依赖于复杂的地震数据提取,通过钻井钻遇地层的位置即可准确地判断有井区断点位置范围,并利用钻井分层投影直观准确地识别出上下盘,无井区应用地震资料学习有井区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断点区分,井震结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在保证判断准确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判断复杂度,其尤其适用于复杂断裂带地震成像不好的区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油田开发服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区分断层上下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针对逆断层的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区分出的某油田开发区X断层的y层的下盘断点平面图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区的区分断层上下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钻井分层数据,钻井分层数据表示在有井区内钻井钻遇某一地层的分层数据,其中该地层被断层所切割;

步骤102,在该断层为逆断层的情况下,根据以下步骤区分该断层的上盘和下盘:

步骤1021,基于钻井分层数据创建上盘数据文件和下盘数据文件,其中上盘数据文件包含仅钻遇该地层一次的分层数据,以及钻遇该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中深度较浅一次的分层数据;下盘数据文件包含仅钻遇该地层一次的分层数据,以及钻遇该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中深度较深一次的分层数据;

步骤1022,将上盘数据文件中的分层数据投影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并用不同的标识来表示分层数据的不同深度,根据标识来判断分层数据的深度发生突变的位置,作为与断层的上盘对应的断点位置;

步骤1023,将下盘数据文件中的分层数据投影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并用不同的标识来表示分层数据的不同深度,根据标识来判断分层数据的深度发生突变的位置,作为与断层的下盘对应的断点位置;以及

步骤1024,根据在有井区识别出的断点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无井区的地震数据中寻找类似的反射,以确定无井区断层的断点,从而区分无井区的断层的上盘和下盘。

本公开的各方面不依赖于复杂的地震数据提取,通过钻井钻遇地层的位置即可准确地判断有井区断点位置范围,并利用钻井分层投影直观准确地识别出上下盘,无井区应用地震资料学习有井区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断点区分,井震结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在保证判断准确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判断复杂度,其尤其适用于复杂断裂带地震成像不好的区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油田开发服务

图2示出了针对逆断层的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示意图。其中,K1表示地层,D表示断层的下盘,U表示断层的上盘。这里以a、b、c三口钻井作为有井区中钻井的代表来描述该方案的原理,b、c钻井代表仅钻遇地层K1一次的钻井,其中b钻井分层为b1,c钻井分层为c1;a钻井代表钻遇地层K1两次的钻井,其中a钻井分层中深度较浅的为a1,深度较深的为a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画出三个钻井仅为了便于说明原理,实际上在目标区域中,与a、b、c同类型的钻井的数量不限于图中所示的一个,相反,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每种类型的钻井数量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以上。

根据如图2所示的逆断层的结构特点,在与上盘对应的断点A附近,分层a1,b1由于均对应于上盘,其深度必然相近,而c1对应于下盘,其深度与a1,b1的区别较大,且断点A必然位于c1和a1之间。基于这样的原理,可将c1,a1,b1分层数据放入上盘数据文件中,通过向解释系统投影的方式,可找到深度突变的位置或位置范围,即可认为是断点A的位置或位置范围。

同理,在与下盘对应的断点B附近,分层c1,a2的数据必然相近,而与b1的深度区别较大,且断点B必然位于a2和b1之间。基于这样的原理,可将c1,a2,b1数据放入下盘数据文件中,通过向解释系统投影的方式,可找到深度突变的位置或位置范围,即可认为是断点B的位置或位置范围。

基于断点A和断点B的位置或位置范围,即可区分断层的上盘和下盘。

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断层为正断层的情况下,可根据分层数据的深度差异来确定断层的上盘(上升盘)和下盘(下降盘)。正断层的情况相对于逆断层来说比较简单,上升盘和下降盘的分层数据的深度会有较显著的差异,因此仅根据分层数据的深度差异,即可确定断层的上升盘和下降盘。

断层为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其经验,采用任何方式来判断。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判断所述断层是逆断层还是正断层:根据钻井分层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钻遇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如果存在,则认为该断层为逆断层,否则,认为该断层为正断层。这种方式的原理是基于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结构特点,如图2所示,如果断层为逆断层,则会存在钻井a这样的钻遇地层两次的钻井,而正断层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钻井。这种判断方式一般建立在钻井够深的情况下,且一般要同时结合地质分析进行判断。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判断是否存在钻遇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如果某一钻井的分层数据包含深度相差超过阈值的两组分层数据,则认为该钻井的分层数据是钻遇地层两次的分层数据。其中可将两组分层数据中深度较深的一组保存于下盘数据文件中,深度较浅的一组保存于上盘数据文件中。从图2可以看出这种判断方式的原理,即钻遇两个地层的钻井a的分层数据中,会包含深度相差较大的两组分层数据,即a1分层的数据和a2分层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能够选择的任何地震资料解释系统。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系统的不同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可以采用任意标识来表示分层数据的深度,举例来说,标识可以是颜色、符号或灰度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可以方便且准确地区分断点的准确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根据有井区的断点位置获得有井区的断层地震断点特征;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将断点投影到有井区域的地震剖面上来实现。基于上述有井区域的断层地震断点特征,可以在无井区域的地震数据中学习有井区的断 层地震断点特征,来识别无井区的断点,从而区分无井区域的断层的上盘和下盘,实现井震结合精确识别断层上下盘的目的。其中,断层地震断点特征可以为波组特征、反射现象等。

应用示例的效果示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以下给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的效果示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图3示出了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区分出的某油田开发区X断层的K1层的下盘断点平面图的一个示例。

该区X断层为逆断层,断层附近地震成像非常差,钻井很多,但是对于上下盘的准确位置难以识别,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从图上根据灰度差异较准确地区分上下盘,比原来的断层的刻画要准确得多。

图上的每个点都是钻井钻遇K1层的分层数据在平面上投影,其中以灰度表示分层数据的不同深度,与原来的断层相比,断面呈现不光滑的特点,但是较原来的断点更加真实、准确。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 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THE END
0.到地震地质灾害与财产人口损失风险——以鲜水河研究结果为活动断层资料在地震地质灾害与财产人口损失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也为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准备提供科学路径. 导读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具有很高的地震危险性. 文章通过滑动速率约束下的断层分段和级联破裂预测模型, 给出11个潜在单独破裂和级联破裂危险段, 评估潜在强震引起的居民房屋损失、人口伤亡和滑坡jvzquC41yy}/ulngpioog7hqo1YTVn4fqk522765825TU]j/4283/97:2
1.以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为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06期机构: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复合链生自然灾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领域: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关键词: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断层分段;级联破裂;滑坡概率分布;财产损失; 格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 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LFZQ32;8282740qyon
2.地质断层的成因和类型在地质学中,断层是指当构造力超过岩石的阻力时,地球表面岩石(深达200公里)断裂形成的不连续面。换言之,断层就是地壳中的一条裂缝。断裂带有一个通常定义良好的表面 称为断层面,其形成伴随着与该平面相切的岩石滑动。 引起错位的运动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垂直、水平或两者兼而有之。在因断层而上升的山区,运动位移可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287518=7:;7a33879<:2444tj}rn
3.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断层交会部位的应力分布特征【摘要】: 根据构造活动特性对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进行分段,利用多地震的断层面解和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分析不同断层交会区的局部应力场和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北段的断裂呈"入"字形交会,具备应力高度集中的局部条件,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偏大,震源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S7242652960jvs
4.利用高清蚂蚁体精细解释复杂断裂带将新的方差数据体沿目标区T15反射界面(馆陶组顶面)提取并显示,在此基础上人工组合断层124条。由沿层方差体与断层组合图可见(图3),受层位解释密度及成图精度的影响,沿层显示方差体效果较差,仅能体现大断层特征,不能清晰地显示复杂断裂带内部细节,特别是小断层交切关系极为模糊(图3a)。因此需要引入对断层更为敏jvzquC41jvsm0{mj|0tfv8x{fs}mm}4423?.366:40nuo
5.走滑断裂系对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河油田两个走滑断裂带(图1),精细解剖断裂系统特征、演化及成因机制,包括断层的产状(走向与倾角)、剖面主次断裂的组合特征(构造样式)、平面组合特征及其横向变化(分段性)、断层的性质、演化历史和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断裂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控制和影响作用特征和规律,建立走滑断裂系统对溶蚀作用的控制作用模式。jvzquC41koghg7mcpuvvd7tti1nuou4;/3=82>57a4864;3jvo
6.利用高清蚂蚁体精细解释复杂断裂带期刊蚂蚁追踪属性复杂断裂带断层组合渤中凹陷 分类号: P631(天文学、地球科学) 资助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4-002)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346) 在线出版日期: 201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9(182-190) 参考文献 (20) 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u{jryupv427: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