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计算基础

上2篇文章介绍了二向应力状态和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圆,且都在ANSYS中进行了复现。那么,在有限元理论中又是怎么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的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先介绍两个概念:应力矩阵和应力向量。

ANSYS对于一点的应力,一般采用向量标记:

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会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应力分量的含义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ANSYS帮助文档),6个分量会随着参考坐标系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2.一点应力状态的矩阵描述

假设有两个坐标系O(X Y Z)和O’(X’ Y’ Z’),对于同一点的应力状态,在这两个坐标下的应力分别为 σ 和 σ’,记:

则有:

这个公式就是应力圆的矩阵方程。特别的,对于二向应力状态,有:

其中,β 即为转角。

可以将变换矩阵[T]写成一个2×2矩阵,如下:

对应的[σ]和[σ’]也可以写为一个2×2矩阵:

这样,便得到了二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圆的矩阵方程。

3.回顾与小结

对于一点的应力状态,笔者所写的“应力圆”三篇文章,算是回答了“是什么”这个最基础的问题。第一篇介绍了二向应力圆,第二篇介绍了三向应力圆,本篇又简单的介绍了应力圆的矩阵方程。由表及里,也算是一个完整的“圆”。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讨论,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文章的最后,再补充一点自己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一个一般的三向应力状态,如果用画二向应力圆的方法,会得到什么?在“应力球”中,当只改变一个转角时,轨迹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还是圆,这里就不验证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实验。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在第二篇文章中的计算结果基础上,添加如下命令流:

/POST1

ALLS

SET,LAST

*DIM,STRE,ARR4,36,36,36,4

*DO,K,1,36

*DO,J,1,36

*DO,I,1,36

LOCAL,11,0,0,0,0,5*I,5*J,5*K

RSYS,11

*GET,STRE(I,J,K,1),NODE,1,S,X

*GET,STRE(I,J,K,2),NODE,1,S,XY

*GET,STRE(I,J,K,3),NODE,1,S,XZ

*ENDDO

*ENDDO

*ENDDO

/PREP7

CSYS,0

LDELE,ALL

N=0

*DO,K,1,36

*DO,J,1,36

*DO,I,1,36

N=N+1

K,N,STRE(I,J,K,1),STRE(I,J,K,2),STRE(I,J,K,3)

STRE(I,J,K,4)=N

*ENDDO

*ENDDO

*ENDDO

N=0

*DO,I,9,36,9

*DO,J,9,36,9

LSEL,NONE

N=N+1

*DO,K,1,35

L,STRE(I,J,K,4),STRE(I,J,K+1,4)

*ENDDO

CM,LINE%N%,LINE

*ENDDO

*ENDDO

ALLS

上述代码的含义是,对整体坐标系O,以某角度存在的参考坐标系O’,绕O’的Y轴转动O’,记录参考坐标系下的SX、SXY、SXZ,并描绘出其在应力球中的轨迹。每个相对O初始角度不同的O’,在绕O’的Y轴转动时,应力表现在应力球中,会出现一条不同的轨迹,如下图所示:

为了方便显示每条轨迹,这里做了线的分组,前9条轨迹显示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每条轨迹在XZ平面上的投影都是一个圆。

THE END
0.python怎么画应力云图mob649e8168f1bb的技术博客python怎么画应力云图 Python绘制应力云图的方案 引言 应力云图广泛应用于工程和材料科学中,用于可视化材料在负载条件下的应力分布。Python提供了强大的科学计算和可视化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创建应力云图。本文将逐步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绘制应力云图,示范一个具体的例子,并提供相应的代码。jvzquC41dnuh0>6evq4dqv4wa3<29>:3:1738A>;2:
1.c#绘制应力分布云图的方法Y,Z]=griddata(x,y,z,linspace(min1,max1,100)',linspace(min2,max2,100),'v4')绘制应力分布jvzquC41ddy/e|ip0pku1}trkey05B6;99;92
2.使用Python实现二维应力云图python画二维云图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的numpy和matplotlib.pyplot库生成并绘制应力分布云图,通过计算和可视化展示X轴和Y轴方向的应力值。 要画应力分布云图,可以使用Python中的科学计算和可视化库来实现 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linspace(0,10,100)# X轴数据范围 jvzquC41dnuh0lxfp0tfv8Rgvcr21jwvkerf1mjvckrt1:8494934:
3.ANSYS12.0Workbench热分析教程第5章ANSYS12.0热分析用于3D分析和2D平面应力及轴对称分析 ,对流通过与流体接触面发生对流换热,只能施加到表面上, 对流使“环境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关。 图5-5 对流 q=QA=h(Ts?Tf) (5-10) 对流热通量q 与对流换热系数h、表面积A、表面温度Ts及环境温度Tf有关,如图5-5。 对流换热系数h 可以是常量或温度的变量,与温度相关的对jvzquC41yy}/tnxjglo/exr1hcth|qjplkyiw8Fpu{y.Huzgpv57;<3jvor
4.材料力学组合梁实验报告图表绘制)叠梁应变分布图(1)(实验时本人所测量的)叠梁和楔块梁的实验应力值(表格化),对应力-高度进行线性拟合(给出线性相关系数); (2)推导叠梁、楔块梁的理论应力公式,计算测点理论应力,画出理论应力沿梁高的分布曲线; 理想成果: 个人分析:我尝试把此类问题初步界定为单一图表多曲线问题。我应该去学习折线图绘制的相关内容,然后尝试jvzquC41dnuh0lxfp0tfv8gtkeqnqjtnk{0c{ykenk0fnyckny03<5892::;
5.第07章壳单元工字钢结构节点拓扑与不共节点的深入学习与探讨打开后处理模块,添加应力分布图 后处理:位移图。可以看到每个节点上的数据都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情况2 不共节点 不共节点就简单了,就是刚才的1情况,三个body,是类似于三个零件的装配体。网格单独划分。 可以看到没有了当作一个几何体处理(共节点),就出现了数据的不连续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872?;231gsvrhng1jfvjnnu17239:;63?
6.matlab应力云图Matlab绘制二维应力云图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Matlab绘制二维应力云图,通过fill函数结合具体坐标和应力值,展示四边形应力分布。通过循环遍历有限元计算的节点数据,对每个子单元进行应力云图绘制,最终形成整体区域的应力分布图。 自己研究了下用Matlab绘制二维应力云图的方法,三维应力云图的绘制可以以此类推。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782;8ftvkimg8igvcomu86356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