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古贤,男,1949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籍贯山东省黄县,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矿田构造研究室主任。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吕古贤,是著名的地质力学专家,提出“构造物理化学”和“矿田地质学”的研究新方向,为加强基础研究,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不懈努力。
40多年来,以胶东金矿作为研究基地,坚持野外地质调查和井下现场考察,一个一个矿山的研究,发挥科技工作服务生产和示范引领作用,提出地下 “构造力复合重力的岩石压力模型”,建立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新方法,开展构造变形岩相填图的深部外围找矿勘查,在焦家金矿和玲珑金矿(1992)预测“深部第二富集带”,率先在预测靶区钻探发现隐伏矿脉(1997),为胶东从危机矿山频发区迅速勘探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做出了开拓性重要贡献。
1、提出 “构造力复合重力的岩石压力模型”,是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在构造成矿勘查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中,吕古贤发现经典深部“静流体压力模型”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地下压力仅源自于上覆岩石重力的认识,不符合实际。岩石力学、地应力测量和地球物理探测现代资料表明,地壳岩石显示固体性质、压力非均匀性和流动变形构造特征,而地下岩石处于“重力和构造力复合的压力状态”。
吕古贤等开展“应力转化为压力”研究,提出地壳岩石受到的构造力或重力都是一种定向外力, 而定向压力使固体产生变形,变形的偏应力场可以分解为差应力与各向等正应力两个部分。构造应力场的各向等正压应力状态即静水压力,被称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研究,推动“构造力能否影响化学平衡”难题的解决,提出“构造力通过改变物理化学条件影响化学过程”新思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批准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长安大学成立了“构造物理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协主办“2023年重大科学问题”征集与评选活动,本研究提议,位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入选6个问题的第一位。
2、研究提出地块、结构面和构造体系的新认识,为地质力学发展贡献力量。
地块,是指相邻岩石构造不同而划分的地质区块,用以研究地壳结构和物质的非均一性质。地块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带状延伸构造褶皱地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而长-宽相近区域是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的凹陷盆地。地块三维分析发现,构造地块盆地的地壳减薄,而构造带的地壳增厚。两者在地下岩石结构、力学性质和岩石圈地幔界面分布与变化方面,也明显不同。这一地壳三维结构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地下“构造力复合重力的岩石压力模式”的具体表达。
结构面,表达岩石的形态、变形性质和几何方位的面状构造要素。结构面的挤压性、引张性和剪切性质的分类、鉴定和分析,是地质力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结构面有分划性结构面和标志性结构面两类。分划性结构面,指将岩石划分为大小块、显示任何形式的组合和结合的断裂面、褶皱面等不连续界面,或间断结构面,可以通过野外实际观测加以研究。标志性结构面,是指示岩石构造的性质、几何形态、排列方位的具有地理坐标涵义的标准面、标誌面或定位面,往往表现为连续性结构面。标志性结构面不能完全依靠野外观察,需要观测透入性的具有变形特点的地质体,还要结合岩石应变观测或应力分析等数据,建立应力-应变椭球体才能进行研究,能够更严格准确认识力学性质、结构面分布等规律。结构面的构造应力场,不仅显示变形岩石的差应力特征,而且通过各向等应力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反映岩石的体积变化,进而通过压力、温度、氧逸度、元素活度等物理化学条件,控制地球化学平衡。
构造体系,是具有地壳规模与动力学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组合,表现为不同形态、性质、级别和序次的具有力学联系的构造带和构造地块的组合。构造体系大致相当于地壳规模的二级区划单元,其他低级别、派生和次级序构造形迹的组合,可以称为构造形式或样式。应该说,构造体系是达到地壳规模的,由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级别和不同序次,且有力学成生联系的构造带与构造地块组合。一般来说,构造体系的地块表现出隆起构造带和拆离构造盆地的横向间隔,而纵向为平行的延长。构造体系的结构面显示“米字型”分布特征,喻示先后形成的剪切-挤压-引张阶段的的构造运动过程。
3、发展“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大大提高深部外围找矿效果。
在地质找矿工作,出现2个勘查难题,一是地表浅部矿脉已经被采空了,如何“就矿找矿”?遇到了难题,二有构造不一定有矿,目前尚未形成构造结和建造的地质工作方法。
吕古贤继承李四光“构造形质”构想和涂光炽“构造岩相带”研究工作,提出“构造变形岩相”的概念和填图找矿方法。“构造变形岩相”,泛指构造作用影响的(沉积、岩浆和变质地质作用的)那部分岩相,亦表达为构造变形岩相。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分布,又包含物理化学形成条件,适于开展“构造结合建造”的观测和分析。
该方法把矿体和围岩矿化地质体都作为识别标志,显著提高了预测能力。在焦家金矿深部预测、平度金矿深部找矿、玲珑复杂矿区的预测勘查、玲珑东部采空区深部预测、海南抱伦金矿和赤峰柴胡栏子金矿找矿预测,均取得显著找矿效果,在赣南钨矿、豫西栾川钼矿、新疆和内蒙铁铜矿区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显著的找矿突破。在新一轮找矿突破计划中,“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是深部外围找矿的有效地质方法。
4、率先揭露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为全球第三大矿区的勘探作出开拓性贡献。
胶东金矿储量和产量长期占全国1/4左右。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多数矿山可供开采的浅部矿越来越少,面临关闭,引起了严重的危机矿山社会问题。胶东普遍在地下300m标高上下出现100~150m的无矿段,无矿带深部是否有矿没有信心和依据。
成矿深度是预测的基础。吕古贤提出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方法,测算玲珑和焦家金矿的成矿深度仅为1-3.5Km, 而不是前人测算的深度达4-6Km, 再根据物化探勘查、勘探工程和剥蚀深度测算,提出金矿无矿带以下存在“深部第二富集带”的预测(1992-1996),圈定多个矿山深部的新靶区。山东地质六院1998年验证了项目在焦家金矿的预测靶区,在-600—-700m揭露矿体,圈定新矿体4个,探求E级储量2172kg。这是胶东首次依据“深部第二富集带”理论和靶区揭露的隐伏矿体,由此开启了胶东深部找矿的广泛勘查活动。
山东地质六队等勘探工作也已证实;焦家金矿、新城金矿、三山岛金矿、夏甸金矿、台上金矿和阜山金矿等矿山,都在无矿带以下揭露新的富厚金矿带。地质队和矿山应用“深部第二富集带”理论方法,提交金资源/储量2118吨,占全国同期新增的45%,为胶东从危机矿山频发区迅速变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5、吕古贤还在其他诸多方面,广有建树。
1)开展危机矿山战略调查,为我国危机矿山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
建立危机矿山的概念、评价指标和判别方法,为“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计划(2004~2010)”的编写、申报和高层决策会议,提供了关键材料。他为解决我国危机矿山这一经济社会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土资源部勘查司,2004)。
2)他提出 “矿田地质学”新概念,提高了矿田层次的勘查效果
强调综合研究矿田建造、矿田构造和矿田成矿的矿田勘查单元的方向,弥补了Ⅴ级成矿区划单元--矿田的薄弱环节。他承担《矿田地质勘查工作指南研究》,划分了31种构造岩相矿田类型。该项目成果,被翟裕生和裴荣富院士等评审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14)。
3)他提出大别超高压变质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为大别地区超高压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通过消除构造附加压力再测算深度,发现大别超高压变质在30~55公里深处形成,而不是前人(用重力/比重)认为的100多公里和“深俯冲-折返模式”。几十年来,大别超高压变质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为超高压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他是超高压变质岩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观点的标志性人物(张本仁等,2009)。
4)编制 “中国构造体系图(2018)” ,覆盖全国陆地和海洋的疆域
编制“中国构造体系图(2018)” ,表述了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体系,强调了蒙古弧构造体系,首次提出南海构造体系;揭示构造体系地块的构造隆起带-拆离凹陷地块的形式和特征,分析构造体系结构面的剪切、挤压和引张分阶段演化的"米"字型样式,发展了地质力学理论方法(李廷栋、任纪舜、张国伟,2014-2018)。
5)完成内蒙古鄂济纳旗“敦德乌苏等四幅1:5万矿调”项目,为区域地质调查做出贡献
在无人居住的荒漠发现了代表板块缝合线的玄武辉橄岩脉带,对于乔伦恩格斯巨型岩体的成矿系统给予了客观评价,开展含铜镍硫化物矿区的大比例尺填图和勘查,圈定了钨矿预测区。项目成果突出,得到地质单位、勘探部门和矿业公司的应用和开发(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办公室,2008)。
吕古贤出版科学著作8部,发表论文25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黄金科学技术奖6项,获1995年陈国达地洼学说奖二等奖,获2017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9年,天津三中,高中毕业。
1969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知青。
1973年,在成都地质学院,区域地质调查及普查找矿专业,大学生。
1976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历任实习员、助研、副研、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1982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矿田构造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被破格晋升副研究员。
198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地质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4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98年,在地质力学研究所任矿田研究室主任,为博士生指导导师。
1996年开始,受聘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长安大学教授和中科院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在长安大学,为特聘教授。
2009年,长安大学成立“构造物理化学研究所”。
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批准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学术兼职:
2004.06-;李四光研究会,理事。
1995.12-;“地质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2.12-;“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0-2004;“矿床地质”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9-2005;“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6.10-;“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主任。
2009.;长安大学构造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组织学术活动:
1.牵头组建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1996)。
2.牵头组织召开 “构造作用下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研讨会”(1996)。
出版论文专辑(1998,地球学报,主题“构造应力场转化与流体成矿”)。
3.牵头组织召开“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2000,北京)。
出版论文专辑(2000,地质力学学报,主题“地壳异常压力研讨”)。
4.牵头组织召开“构造动力学体制转化与成岩成矿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研讨会”(2002)。
出版论文专集(2002,地球学报)。
5.牵头组织召开“地壳深部压力与地质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北京)。
6.牵头组织 “我国主要金属矿山资源开发和资源潜力研究”项目(2004)。
出版论文专集(2004,资源.产业)。
7.牵头组织“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2010)。
出版4本会议论文专辑:1)2010增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主题“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2)2011,第4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主题“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专辑”;3)2011,第4期,地质通报,主题“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论文专辑”;4)2015,第4期,地学前缘,主题“矿田地质学和深部外围找矿实践”。
8. 牵头组织“陆内造山带形成演化与动力学机制学术研讨会”(2015,合肥)。出版会议论文专辑(2017,第2期, 地学前缘,主题“陆内造山带形成演化与动力学机制”)。
9.牵头组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9,北京)。
出版会议论文专辑(2021,第4期, 地质力学学报,主题“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
10.牵头组织“第一届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2021,海南)。
出版会议专辑(2020 ,第11期,地质通报。主题“地质调查新方法:构造变形岩相的观测、填图和研究专辑”)。
11.牵头组织“第二届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2022,西安-北京)。
出版会议专栏(2023,第4期, 地质通报,主题“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研究’”)。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区域成矿学。
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胶西北金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与构造成矿” ,2010-2012,项目负责人,50万。
2、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基地结构和导矿控矿要素研究,2008-2010年,项目负责人,360万。
3、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科技创新项目,山东三山岛-苍上金矿带控矿规律研究及深部外围成矿预测,2007-2009年,60万元负责。
4、国家危机矿山找矿办公室,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山东新城玲珑深部预测新技术示范研究,2008-2010年,项目负责人, 60万元。
5、山东黄金集团玲珑金矿,山东省科技创新项目,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田成矿规律和深部外围预测研究,2006-2008年,60万。
6、山东黄金集团玲珑金矿,地质找矿科研课题,玲珑金矿田东山矿床九曲北东段大比例尺成矿定位预测,2005-2007年,20万。
7、国家危机矿山找矿办公室,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预测项目,山西省阳高县堡子湾金矿矿产预测,2006-2008年,项目负责人, 100万元。
8、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敦德乌苏1:5万(4幅)矿项目负责人, 180万元。
9、山东黄金集团玲珑金矿,地质找矿科研课题,平度大庄子金矿田成矿规律及构造流体成矿预测,2005-2007年,23.8万。
10、国土资源部,重点基础项目,“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超高压岩石形成研究”(2002201,2002-2005),项目负责人,完成。
11、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危机矿山资源潜力战略调查与评价(2001-2003),项目负责人,完成,优秀。
12、973 项目研究专题,隐伏大矿定位预测方法(199914),专题负责,完成。
13、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伏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JG947110 ; 1994-1997);项目负责人。
14、国家科委,基础研究特别支持项目:岩(矿)体形成深度测算新理论新方法(1994-1997). 项目负责人。
15、地方企业资助项目:山东金岭金矿构造控矿与两翼隐伏矿床预测(1999-2002),项目负责人。
16、地方企业资助项目:招平断裂带隐伏金矿体研究和空间定位预测(1999-2002),项目负责人。
17、国家黄金局,95科技项目:山东省焦家金矿深部资源构造物化探预测与构造物理化学研究(1994-1997);项目负责人。
19、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企业共同资助项目:胶东西北部典型金矿带、金矿田构造控岩控矿与成岩成矿地质特征研究(1986-1991);项目负责人。
20、危机矿山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起迄时间:2001-04,(负责人)。
21、地壳深部压力与超高压岩石形成研究,项目来源国土资源部科技司重点项目,起迄时间:2002-05,(负责人)。
科研成果:
1.提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新概念,改进沿袭至今的地质深度深度测算方法
考虑重力对压力的影响是前人的成果。在北京石槽铜矿区研究(1979-1982)构造与岩浆岩时,发现水平构造也对压力有叠加作用,建立构造附加静压力的新概念,对 “静水压力值等于上覆岩石重力值”的研究提出质疑,获得“地壳中一点的静水压力是由构造力和重力两者复合而成,并不仅仅来源于重力”新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982,1987,1995),促进地壳非均一性理论,如“地壳异常压力”的研究。
把古应力计和变形测量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恢复构造附加压力的方法(1991);且先从总压力中消除掉构造附加压力之后,再估算形成深度,对沿袭至今的地质作用深度的“压力/比重”估算方法提出了改革方案。
2.建立“构造物理化学”新概念,提出地学理论新认识
在李四光构造控矿和杨开庆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研究基础上,注重构造作用与物理化学环境相结合(1982,1987),特别通过负责完成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科研项目实践,进一步深入分析、系统研究并逐步完善,提出“构造力通过改变压力和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而影响地球化学平衡过程”的认识(1991,1993),建立“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理论新认识;牵头组建中国地质学会三级学科组织,“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中国地质学会会议通知,1992;第三届构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1993;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决议,1996)。
3.提出并完善玲珑-焦家式金矿类型,促进金矿地质研究的深化
胶东是中国的最主要的金矿集中产地。主要的金矿工业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构造剪切带蚀变岩脉状金矿。经研究(1987,1991)提出,这两类金矿床属于同一矿床类型,提出 “玲珑—焦家式金矿”——“黄铁矿石英脉-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质蚀变岩脉型金矿类型,由于不同构造控制形成不同矿床类别,表现出同样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研究类型与找矿模型在胶东得到较广泛引用,对于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获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的新数据,提出超高压岩石演化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据石榴子石的塑性变形和应力恢复测量,通过构造校正测算出大别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为32km左右(1998),提出构造增压壳内成因的认识。它不同于用压力/比重方法推算的100多公里深和俯冲-折返模式,为地壳深部构造环境和超高压岩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中国科学钻探工程研究发现苏鲁变质带榴辉岩、片麻岩、蓝片岩和大理岩都含有柯石英,为构造叠加促成超高压矿物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证据。
5.开展危机矿山研究,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宏观规划的实现
找矿理论方法及应用:
1 探索隐伏矿床的定位预测方法
1) 建立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提高研究与测算精度
对“静水压力等于上覆岩石重力”的地质体形成深度认识提出了校正方法,即先从总压力中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根据侧向约束理论估测上覆岩石厚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1988,1991,1996),对目前国内外仍广为采用的“压力/比重”方法提出了改革方案,提高了成矿深度研究程度和测算精度。
2) 提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观念及其填图方法
依据李四光“结构要素需要结合岩相大大地加以补充”及“形质”的构想,提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新概念,通过1/2000-1/5万不同比例尺变形岩相形迹野外研究性填图及室内研究,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初步填图方法(1993,1997,1998,1999),是地质力学方法的新发展。
3) 建立矿源岩系概念,促进不同层次的成矿预测
建立胶东金矿矿源岩演化系(序)列(1993)。根据我国地质演化特点,提出初始矿源岩、中间(衍生)矿源岩和直接矿源岩系的识别标志,指导推动不同层次的地质找矿工作。
4)分析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探讨金矿床找矿定量预测的途径
把构造和物理化学参量作为热液金矿隐伏矿找矿预测的一类标志。通过金矿区及其外围1/2000-1/5万不同比例尺变形岩相形迹野外研究性填图及室内研究发现,构造变形、应力、温度、压力和成矿流体成分及其活度逸度等构造物理化学参量变化区段,例如K、Na和CO2等参量在高强值区向低弱值区转变过渡界面地带,有利于金的成矿(1993,1999)。
2 预测深部资源远景和隐伏金矿,取得初步验证效果
1) 预测胶东金矿存在第二富集带获初步证实
根据构造校正测算方法,结合其它地质物化探资料研究,获得胶东几个重要大型矿床为≤3.5km的成矿深度数据,较早提出胶东金矿发育第二富集带的科学依据。近十几年,生产单位通过地质探矿,逐步揭露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且对于东部地区开展隐伏矿预测有重大意义(地质矿产部部办公厅,1999)。
2) 在玲珑矿田及深部预测并获验证
提出开采矿脉属于浅成矿的意见(山东冶金四队,孙景运,1994),与招远金矿合作,根据三个矿区带的成矿深度、成矿年代和其它地质勘察证据,指出资源赋存深度和五个预测靶区。“玲珑金矿山和山东地质、冶金系统等在‘八五’期间已在局部地段-500米标高以上提交部分地质报告,共批准黄金储量170余吨”。“证明研究成果符合玲珑矿田实际情况”(玲珑黄金矿业公司, 1994,2000)。
矿山1994-2003年投资验证工程费1100万元,探获批准矿量160.68万吨,,金金属量13941公斤,价值9.99686亿元,新增利税3079.9万元(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玲珑金矿,2003)。
3)在焦家金矿隐伏空白区预测并获验证
与焦家金矿和山东地勘局二队合作,通过中段构造岩相形迹填图研究并经过物化探实测,依据矿床、矿体和富矿依次受构造走向、侧伏和侧列三级控制特点,提出5个预测区。经过矿山地质队实施1099.58万元的探矿工程对其中四个预测区加以验证(山东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1998);,主要在96线以北原空白区获得新增工业储量金金属量8.26吨,合经济效益5.56亿元,延长矿山服务年限5年(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2002)。
4)在平度大庄子-吉戈庄矿带预测新类型获中型矿以上新增工业储量
对于“区域断裂构造导矿不成矿”的经验认识提出了新的问题。在该区建立“胶东变质岩区大规模剪切带蚀变岩金矿”(吕古贤等,1997,地质论评,43卷)的新类型,提出“区域断裂带导矿且控矿”的新观点。研究胶东大庄子-吉戈庄金矿带及典型矿床,开展600平方公里土壤化探,提出预测区,经矿山企业探矿验证,仅大庄子金矿已经成为大型金矿,近年发现并提交新增储量24吨。该矿带位于郯庐断裂带中,是郯庐断裂带的莒县东断裂向北延伸段控矿。平行该带的次级区域断裂,五十里铺-杨础断裂带南段由六队勘查提交5.8吨金矿,也是变质岩区大规模剪切带蚀变岩金矿。
山东黄金集团平度黄金有限公司1995-2003年对于研究预测靶区进行勘查探矿,投资1100万元,获新增金金属量17.704吨,合经济效益12.66323亿元,新增产值3846万元,新增利税1129万元,延长矿山服务年限40年(山东黄金集团平度黄金有限公司,2003)
认定成果:
1 华北古陆南缘河南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聚集区矿田构造岩相与成矿系列研究 张天义;吕古贤;秦正;祝朝辉;杜春彦;时永志;刘淑霞;邱蓓蓓;胡晓;王宗永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2013
2 玲珑金矿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找矿方法和预测 庄文广 吕古贤郭涛武际春申玉科王照亚吕承训韩云松任宏刘维民胡宝群兰海波杨兴科吴海庆于清军黄绍华张迎春郑光高宁生元张迅与山东黄金矿业2011
3 危机矿山资源潜力战略调查与评价 吕古贤;郑大瑜;朱裕生;郭涛;曾绍金;曹新元;杨璐;黄力军;常玉刚;程志中;董法宪;韦昌山;陈仁义;严光生;舒斌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05
4 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伏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 吕古贤;邓军;倪师军;李晓波;曹志敏;林文蔚;武际春;张均;张炳旭;赖旭龙;王义强;文锦明;王红才;殷秀兰;孙之夫;郭涛 中国地质大学 2003
5 地质流体作用及其成矿效应研究 刘丛强;陈衍景;郑永飞;侯增谦;王焰新;马东生;王汝成;徐义刚;邓军;解习农;王世杰;党志;倪师军;黄智龙;张毅刚;林畅松;张荣华;李和平;刘建明;李建平;吕古贤;胡云中;周永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2
论文专著:
主要著作:
[1] 吕古贤,孔庆存. 1993. 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地质. 北京:科学出版社;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