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矿局所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积极组建完善海洋地质调查团队,近年来承担了10余个海洋地质调查项目,在海洋基础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工程地质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为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方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大力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自北向南相继完成了宁德三都澳地区至诏安湾地区多个相关项目,海域、陆域调查面积累计超过1.6万平方千米,系统掌握了海岸带地区基础地质特征、生态环境质量、工程地质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状况,为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翔实资料,支撑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完成了‘福建海域1:5万平海、浮叶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该项目为国家第一批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项目”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海洋地质调查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该所还参与了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陆域部分编图工作,获得广泛好评。
在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瞄准海洋砂矿资源,先后完成一批海砂资源调查项目,圈定和评估福建部分海域海砂资源、地热资源以及近海稀有、稀土金属砂矿资源分布概况和找矿潜力,为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近年在福州海域B6矿区、F矿区开展回填用海砂详查项目,累计提交控制和推断海砂原矿总资源量超过5700万立方米,已提交一处中型回填用海砂矿床,并通过“两权合一”公开出让。
此外,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还注重海洋矿产开发与保护的“堵疏结合”,积极运用调查成果为海洋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撑,配合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和有关海警局鉴定盗采海砂资源案件数百起,全力服务打击盗采海砂行动。
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完成“平海—南日岛海域环境地质调查”等项目,对相关海域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在福建首次建立了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展开评价,提出了开发保护的相关建议,对推动海洋地质成果转化与应用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2023年11月,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福建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在全省科学划定闽北闽西山地盆谷、中部中低山地、沿海丘陵平原、海洋等4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我们参与编制了规划中的海洋专题,深入开展分析研究与修复、任务部署、成果总结、汇报交流等工作。”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海洋地质调查所有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全省海洋生态问题识别及生态修复研究,梳理海岸带地区生态负面清单,提出生态保护修复及防灾减灾建议,有效支撑服务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及生态修复管理。
在海洋专项地质调查方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任务,扎实开展一批服务涉海工程有关项目——通过对海底沉积物力学性质、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结合海底浅层稳定性研究,查明工作区海域工程地质条件,为重大涉海工程的规划、选址及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还承担了海岸线修测、养殖用海调查等多个海洋、海岛测绘相关项目,取得较显著成果,其中“无人机倾斜摄影在海岛综合地质调查与开发利用的应用研究”项目,是福建省首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海岛地形地貌三维空间模型,在三维模型成果上开展综合地质调查研究,全方位了解岛屿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特征,为岛屿的开发利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开展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获得了一批具有应用性的成果。接下来,我们将不懈努力,为国家提供更深入、更实用的地质成果,更加有力地支撑服务自然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