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原理》教案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通过对书中以及ppt课件中的插图、图片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对基因工程原理及应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大致过程。

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能把人的基因“嫁接”到细菌上吗?你能推测出,这种基因的“嫁接”是怎么实现的吗?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与你的生活关系密切的例子吗?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的概念。

2.类比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

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教师指导,得出所用工具为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基因的运载体。

3.以EcoR I为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

教师交代清楚EcoR I是限制性内切酶,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并且在DNA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TTC”这样的序列,剪切G和A之间的链接。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DNA片断其末端可以用连接酶来缝合。这样“剪切拼接”就可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

将学生分成4个人一组,发给所需材料,提出问题:

(1)在制作模型时用到的工具(剪刀和不干胶)各代表什么?比较剪切后的DNA片断的末端切片,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呢?

(2)回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和所用到的工具以及形成的“产品”,你对重组DNA的操作有什么新的理解?

4.通过图片或课件展示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了解运载体及其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重组后的DNA分子还需要特殊的搬运工具运载到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动植物细胞)中。

教师用图片或课件动画展示质粒的结构及特点。学生观看图片或课件,了解质粒的特点及其运载体的功能。

(三)巩固提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或与教科书插图6-6类似的示意图,师生共同归纳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大致过程。

设计活动:“我是解说员”。学生边操作基因工程动画边讲解步骤。

启发学生思考:想像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这一操作的精确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及其价值的资料;搜集有关基因工程技术安全性方面的报道、法规等的资料。

THE END
0.基因工程技术B 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jvzquC41dcolg7xqiq{/exr1ngsnc8XjqyOopnwNkpq/j}rAngsncRi?97?52A8
1.基因工程技术原理综述二、基因工程的本质 1.‌物质操作层面‌ 本质是对‌DNA分子的定向改造‌,通过人工剪切、拼接、重组不同来源的DNA片段,实现对生物遗传特性的精确调控。 2.‌遗传学原理层面‌ 核心是‌基因重组‌,即在分子水平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跨物种转移并表达,形成新的遗传组合。此过程不创造新基因,而是重组jvzquC41kfkb0lfu0et0mxf1ktgq87247567;8:30nuou
2.魏县第九中学高中生物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后提能训练含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关于目的基因获取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法可合成未知序列的任意大小的DNA片段 B.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均可从基因文库中提取 C.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一般不从cDNA文库中提取 D.若可设计出特定引物,利用PCR方法也可获取目的基因答案 A解析 人工合成双链DNA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3=4744624=6232654960ujzn
3.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概念发展历程与挑战人工化学合成基因的限制:1.不能合成太长的基因。2.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使选择密码子困难。3.费用高。 基因工程制药思考题 1、简述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一般程序,其中上游和下游分别包括哪些过程? 2、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下游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3、生物制药的菌种获得途径主要有哪些?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847::631gsvrhng1jfvjnnu1736;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