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81分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科目发生了变化。面对高中生物学科“选修+选择性必修”的课程设置,教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呢?请提交一篇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科目发生了变化。面对高中生物学科“选修+选择性必修”的课程设置,教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呢?请提交一篇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提交人:王平涛提交时间:Mon Aug 15 17:37:11 CST 2022作业格式:2

一、教材分析“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是高中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既是对必修二基因工程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本章其他内容的基础。转基因技术是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其应用也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基因工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已经详细学习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等内容,为该部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基因工程属于分子水平范畴,内容较抽象,若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并使用简易材料对分子水平的工具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模拟操作,将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化、宏观化,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简述 DNA 重组技术的三种工具;2.通过模拟利用三种基本工具构建重组DNA分子的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的具体操作过程,促进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3.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四、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基于该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任务群,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限制酶的切割、重组DNA分子模型的构建,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深刻感知重组DNA技术三种基本工具的具体作用,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六、教学反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设计突破了基因工程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展开教学,借助两次模拟操作和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限制酶的切割、重组质粒的构建过程,解决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提升思维能力。

THE END
0.基因工程技术B 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jvzquC41dcolg7xqiq{/exr1ngsnc8XjqyOopnwNkpq/j}rAngsncRi?97?52A8
1.基因工程技术原理综述二、基因工程的本质 1.‌物质操作层面‌ 本质是对‌DNA分子的定向改造‌,通过人工剪切、拼接、重组不同来源的DNA片段,实现对生物遗传特性的精确调控。 2.‌遗传学原理层面‌ 核心是‌基因重组‌,即在分子水平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跨物种转移并表达,形成新的遗传组合。此过程不创造新基因,而是重组jvzquC41kfkb0lfu0et0mxf1ktgq87247567;8:30nuou
2.魏县第九中学高中生物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后提能训练含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关于目的基因获取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法可合成未知序列的任意大小的DNA片段 B.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均可从基因文库中提取 C.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一般不从cDNA文库中提取 D.若可设计出特定引物,利用PCR方法也可获取目的基因答案 A解析 人工合成双链DNA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3=4744624=6232654960ujzn
3.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概念发展历程与挑战人工化学合成基因的限制:1.不能合成太长的基因。2.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使选择密码子困难。3.费用高。 基因工程制药思考题 1、简述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一般程序,其中上游和下游分别包括哪些过程? 2、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下游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3、生物制药的菌种获得途径主要有哪些?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847::631gsvrhng1jfvjnnu1736;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