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图,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晓声教师讲坛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用地图,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你可能读不了万卷书,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到达万里之外,但是地理可以带你领略大千世界,去看千万里之外的地方。”地理给予人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头顶星空、双脚丈量大地的恢弘话题。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可以让课堂呈现更加开阔、丰富的内容,去打开学生的眼界,去领略地理学的魅力。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地图最常见的工具之一。但在学生眼中,它可能仅仅是课本上面那些色彩斑斓、线条交错的插页。然而,地图绝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更是一把钥匙,一扇窗口,一座桥梁。它能够为学生开启一个远比他们想象中更为广阔、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世界。

一、 地图:不仅仅是地点的索引,更是世界的骨架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世界在他们心中开始构建宏大的轮廓。地图,恰恰提供了这个轮廓的骨架。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这一基础章节为例,我们教会学生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看似是简单的技能传授,实则是在帮助他们建立最基本的空间参照系。当我们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再找到家乡常州,并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时,“千里之外”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一个可以通过度量来理解的空间实体。这种空间感的建立,是学生理解一切宏观现象的基础。

再比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一张世界地图铺展开来。我们指着亚欧大陆广袤的土地,讲述季风如何塑造了东岸的农耕文明。此时,地图不再是静态的符号集合,而是动态历史的舞台、多样文明的摇篮。学生通过地图,第一次直观地认识到,人类所有的活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都发生在这个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自然环境的舞台上。这张地图,就是他们脑海中世界格局的初始骨架。

二、 地图中的综合思维:揭示“地”与“理”的深刻联系

地理学的精髓在于“综合性”。它研究的不只是“在哪里”,更是“为什么在那里”以及“那里怎么样”。地图,正是呈现这种综合性的最佳载体。它能将自然要素与人文现象叠加起来,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联。

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一节。教材中提供了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水土流失景观图以及治理措施示意图。如果我们仅仅让学生记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这个结论,那么知识是僵化的。但当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叠加阅读”时,综合性思维便得以训练:

首先,我们对照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和海拔特征,理解其处于第二级阶梯,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是 “地”之基。

接着,我们叠加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发现,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处于由湿润向干旱过渡的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这解释了流水侵蚀力强的自然原因。这里,已经与气象气候学的知识产生了联系。

然后,我们引入历史图层。通过史料或历史地图,学生了解到,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之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但长期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地表植被。这便将历史学中的人地关系变迁引入了课堂。

最后,我们回到治理措施图。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这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综合了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后提出的解决方案。这其中,又蕴含着工程学、生态学的初步思想。

通过这样一套“地图组合拳”,学生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水土流失现象,而是一个由自然基底、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历史、当代治理技术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他们理解到,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综合思维的训练,其价值远超地理学科本身,它培养的是一种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的世界观。

三、 地图的跨学科魅力:连接知识的孤岛

现代教育强调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需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地图,天生就是一位卓越的“跨界协作者”。

与历史的交融:以《丝绸之路》为例。 历史教材中会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而我们的地理地图,则能让这段历史“落地生根”。我们可以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绘制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翻越帕米尔高原,一路向西。这时,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跨学科问题:为什么路线要如此选择?(避开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利用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的绿洲)沿途经过了哪些气候带、地形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何影响了沿线商品(如丝绸、瓷器、葡萄、胡桃)的产地和运输?这样,历史事件不再是书本上孤立的文字,而是在地理空间中被赋予了生命力和逻辑性。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发展,总是在特定的地理舞台上上演。

与语文的共鸣:诗词中的山河。 语文诗词中充满了壮丽山河的描绘,也拥有很多地理背景知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描绘的是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典型景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生动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风力强劲的特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我国夏季风无法到达西北地区,体现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少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垂直分布规律,说明山地气候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明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崎岖闭塞,交通极为不便,体现古代地理隔离现象。当我们在地图上定位这些诗词所描述的地点,并对照该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时,抽象的文学意象就与具体的地理特征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也更深刻地感知到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对人们情感世界的深刻影响。这是美学与科学的对话。

与数学的联手:比例尺与区域认知。 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是数学技能在地理中的直接体现。计算实际距离、比较区域面积大小,这些都需要扎实的数学计算能力。更进一步,在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计算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面积比例,或者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陆地国界线长度,并尝试分析这种空间尺度上的差异可能带来的经济、人口分布上的影响。这便将数学的逻辑严谨与地理的空间分析紧密结合。

与生物的联动: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节中,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与自然景观的对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着如此茂密且物种丰富的雨林?(终年高温多雨)为什么热带草原气候区是斑马、长颈鹿等动物的家园?(干湿季分明,草类生长茂盛)为什么企鹅生活在冰原气候的南极,而不在热带?(适应严寒环境)。这张气候-植被-动物分布关联图,完美诠释了生物学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核心概念。

通过这些跨学科的案例,地图成为了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纽带。它帮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同一个世界。这种认知,对于培养他们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四、 地图之外:培养胸怀天下的情感与格局

我们使用地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当我们在讲述《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时,一张三级阶梯分布图,不仅展示了西高东低的地势,更暗含着大江大河“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隐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东流入海的开拓精神。当我们分析《中国的疆域》时,那漫长的陆上国界线和海岸线,不仅是地理界线,更是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的生动教材。地图上的每一个岛屿、每一条界河,都承载着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同样,一张世界地图,可以引导我们关注全球性问题。从《人口》分布图中,我们看到稠密与稀疏的差异,进而探讨资源分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世界的气候》变化趋势图中,我们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变暖的严峻性,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培养他们的国际理解力和社会责任感。地图,就这样将学生的视野从个人、家庭、学校,引向家乡、祖国,乃至整个地球,在他们心中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种子。

各位同仁,地图这扇窗,需要我们共同为学生推开。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责无旁贷,要更深入、更生动、更创造性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我也希望,我们能携手合作。在讲述一个伟大文明的兴衰时,不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它的踪迹;在赏析一首边塞诗时,不妨与学生一起探究其背后的地理风貌;在探讨国际关系或区域发展时,一张精准的地图或许能带来最直观的论据……

我们用地图,为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让他们透过这扇窗,看见山河的壮丽,理解万物的联系,感知时代的脉搏,最终,成长为胸怀广阔、富有智慧、勇于担当的下一代!

THE END
0.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12篇(全文)概括的说, 地图是我们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合理、正确的在课堂中使用各种教学地图, 是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技能。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 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怎样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学地图以及合理使用教学地图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等三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地 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9{gk7xt:0jvsm
1.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jvzquC41yy}/srpcpenjpj3eqo5ujnxku1|jg€44:6878?
2.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示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苏联彼得罗夫斯基曾说:“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 jvzquC41yy}/{sg{u0ipo8g{ny5mww|gphgoyns153>147mvon
3.“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研究及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mckzjdjticq532:634281:>927a=38::20jznn
4.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价值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的重要意义 2.1地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具有抽象性,而地图归根到底是图片的一种,所以较之文字,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此外,地图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解析转化为形象的地形地貌图像,具有直观性与客观性[1]。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jvzquC41yy}/dj~ycvii0ls1lkgp{~qwpyko1lmw|juoimnnkn{oyns137<23>3jvor
5.巧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7篇(全文)地图可以表现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对空间概念模糊的高中生来说十分有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见,地图作为学习地理的一门工具,掌握了有关地图的阅读方法,对学习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zu;j9:o50jvsm
6.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日常地理教学和中高考考察侧重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联系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最终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念。将地图应用与地理教学过程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并且地图教学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s}|vn}0fuozny532:;231<289;80jznn
7.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用性3篇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用性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地图空间认知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引入 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至关重要,这就自然离不开知识点的引入,而地图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以图幅和色jvzquC41yy}/dj~ycvii0ls1lkgp{~qwpyko1mnnklobqzgnwtxgw4593;50qyon
8.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浅析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更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jvzquC41yy}/{sg{u0ipo8g{ny5mww|gphgoyns154?:27mvon
9.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策略探究4.结合身边地理实际,应用地图技能 地图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读图技巧的指导,也需要教师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它不等于学生学习的全部。因此学生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找寻地理知识,思考地理问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在地图上找家乡”的jvzq<84yyy4rktfp0eun0ls1ctzjeuj1il€i496;25:40qyon
10.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策略的研究虽然这些地图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但它们在地理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地图的使用主要涉及理解、描述和尝试绘制地图。 1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意义 地图在地理课中的使用是因为地图和地理是相互沉积、不可分割的。首先,地理教育是以地图为基础划分区域的。没有地图,地理就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次,地图不仅仅是一张jvzq<84yyy4rktfp0eun0ls1ctzjeuj1mn~{497343>10qyon
11.高中地理教学作用(10篇)通过地图,学生可以非常清楚明了地接收大量地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善于利用地图来教导学生,锻炼其认图技巧,最终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善于思考钻研的好习惯。 三、地图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1.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首先,只有对地图有一个全面地认识,才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jvzquC41yy}/dj~ycvii0ls1lkgp{~qwpyko1mnnklobqzgnwtxgw4:25;30qyon
12.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布者:林凯发布时间:2019-08-18 17:40:31举报 阅读1206最新评论(0) 没有更多了回复 jvzq<84uvwjjq7sdugjv0lto1kteg3rjrEs?|ywfkuxglmcv1vpu}4xkg}'kmB396:26:+ukfC28@8(uv{ekxnf?3<85
13.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地图是一种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它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恰当而准确地运用地图,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ekun1427:2:542:6:2>d3:5:94A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