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学地理时,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来。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西岸。这样,我们就容易一下子推断出:它是地中海式气候。
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没有长久的冰冻,生长着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于游览等等。
上述是仅就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谈谈地图运用的效能。地图对学好地理的作用当然不局限于此。有人曾说:离开地图,便不是地理课。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更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地形地貌、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体系。
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们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时,教师可能会指着地图上的山脉、平原、高原等地形特征,逐一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运用好地图的另一个做法是要把《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自己学习上得心应手的辅助工具。这两本地图册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与教材紧密配合的。而且色调鲜艳悦目,内容生动活泼。
例如,《中国地图册》中《地球》一图,只要看一眼,便会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结论,而且会掌握大陆分布的基本形势。《地球五带》一图,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颜色显示地带温差,配合以动植物画面,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
具体来说,当你翻开《中国地图册》,可以看到中国各个省份的详细地图,每个省份的地图都标注了主要城市、河流、山脉等地理要素。通过这些地图,你可以了解到各个省份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例如,当你看到长江流域的地图时,可以发现这条大河贯穿了多个省份,滋养了广大的土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同样,《世界地图册》也提供了世界各地的详细地图,帮助你了解全球的地理分布和人文特点。
运用好地图的最后一个做法是不要忽视地理作业填充图的作用,一定要按教师的要求和布置认真做好填充图作业。填充图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填空题,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你巩固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能会要求你在地图上标出某个国家的主要城市、河流、山脉等地理要素。
通过这样的练习,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能提高你的空间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除了在学习地理课程中使用地图外,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当我们外出旅行时,地图可以帮助我们规划路线,找到目的地。无论是纸质地图还是电子地图,都能为我们提供详细的地理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此外,地图还可以用于导航系统,帮助我们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方向。
地图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质学家通过地图可以研究地壳运动、地震分布等地质现象;气象学家通过地图可以分析气候变化、天气预报等气象数据;生态学家通过地图可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分布等生态问题。地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科学手段,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地图在历史文化研究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家通过古代地图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分布、城市的发展变迁等历史信息。例如,通过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帝国的疆域范围、重要城市的位置等。这些地图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生活、科研和历史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提高我们的地理素养。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地图这一强大的工具,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