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地理教学

目前,素养教学迈入了培养关键能力的新时期,这些能力已成为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支点。在中学阶段地理课上,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地理学的基本素养,比如人文与地理的关系理念、多角度综合分析能力、对不同地域环境的认识以及实地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核心素养为主线的原则进行教学,并打造出积极健康的师生互动地理教学环境。

一、良性互动与人地观念

在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中,“人地观念”是核心的核心,灵魂的灵魂。地理学探讨的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有效的师生交流不应局限于学生与地理课本内字符的相互作用,而应在人地和谐理念的引领之下,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如:当探讨“气候和天气”的话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识读天气预报图,提升他们通过观察云彩来预知天气变化的能力,并学习根据本地天气或气候条件来调节其生活方式及合理规划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真实、有用的地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二、良性互动与综合思维

授课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当充分发挥地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质,增进学生与大自然、社会环境、同伴之间以及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思维技能的发展。

案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哪里?"这是在笔者的一次《西北地区》的教学过程中,讲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哪里?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只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质疑:"老师,酒泉不是在甘肃省吗?你说错了!"全班哄堂大笑,"哦!老师最喜欢你的质疑精神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哦!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够推动我们不断探寻,追求真理!"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了。“说说看你认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甘肃有什么证据吗?”笔者鼓舞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错误时抓住机遇向他们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性质疑,以此推动他们进入全新的知识领域。笔者告诉学生:“当提起酒泉发射场,人们普遍误以为它就坐落在酒泉市内。事实上,它实际位于内蒙古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与酒泉市的实际直线距离接近三百公里。关于发射中心名字的来历,一方面源于当时全球范围内的导弹及卫星发射基地通常不以真实地点命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隐蔽具体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发射点四周被无垠的戈壁荒漠所环绕,周边缺少可用于命名的著名地标,故选用了邻近且有一定名气的城市——酒泉的名字。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额济纳旗在早期是属于甘肃省,直到1979年才归入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管辖范围之内。“教师顺势结合教学内容转化成新的课程资源,重新建构知识,以卫星发射的高新技术和基地命名展开了爱国主义教育。当堂课落幕而学子们毫无疑惑,这或许亦成了一段遗憾。反之,若是学生课后纷纷追至讲堂之外,向教师提出疑问或者分享见解,这便证明了教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深思之动力。若拥有了探索真理的动力与渴望,又有何能够阻止他们探索知识的步伐呢?

三、良性互动与区域认知

地理课程突出地域特征,其研究重点包括:位置在何处?外观如何?存在的理由?何时出现?有哪些影响?如何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福?等关键议题。例如“青藏高原”的教学,提供背景情境:位于海拔五千一百米高度的念青唐古拉山区,设立了一处用于提取冰川矿泉水的加工厂。“5100矿泉水”的水源来自天降雨水和山巅冰雪的融化,这些水质通过数年的地下深度流转,最终在地壳裂缝中自上而下汇聚,自然涌流至地表。其独有的富含锂、锶、偏硅酸等珍稀矿物及微量元素,使其成为全球少有的高品质奢华矿泉水。以“5100矿泉水”切入主题,涉及的知识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理特征,属于教材的重要内容。立足此点,笔者将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上,诸如“探究5100矿泉水品质上乘的根本因素”“制造5100矿泉水在地理条件上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需要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设计电视广告”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充分感知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后,能丰富学生的区域认知,明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较脆弱,开发利用资源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形成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良性互动与地理实践力

卢梭持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学习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当其需求知识时能够探索获得知识的途径,而非仅仅是知识内容本身。他曾如是表达:“比较一下你的学生和我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吧!你的学生只是在学习如何看地图,而我的学生却在亲手绘制地图。”这表明,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制图技术等,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操。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传授符号化的知识。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洋溢着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度参与知识和逻辑思维的构建,并满足了学生展现自我特色的需求。

总之,在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课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加强合作学习以及注重评价与反馈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END
0.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品(七篇)中就应构建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概括性的地理概念,扩展到学习具体的学科思想与运用方法,以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出发,在为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知识联系与内在结构进程中,指引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探究、解决知识问题,进而为其培养地理学科独有的空间观念、人地联系意识等,进而从地理知识学习角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vzquC41yy}/jjtvqwmbq7hqo1nbq€jp15>33=3jvor
1.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核心素养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必须构建科学的初中地理教育体系,适应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地理jvzq<84grcvft7ougpkxu7hqo1Gsvrhng1oofn}1ckj09@77486/j}rn
2.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所获得的共同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扎实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渗 jvzquC41tgge0lsmk0tfv8|gd1Ppw{scn1Gsvrhng1WTLS723;735@:0jvsm
3.依托生活化情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依托生活化情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程建强 高考地理越来越重视学生地理素质的考查,生活化情境试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jvzquC41rcvft7i|yy}/exr1f|xc1ltpvgtu1;54638258Ftvkifn::228SU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