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究朱志刚名师工作室

摘要:初中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而综合思维作为其中的核心要素,对学生的学科认知和跨学科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的挑战。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晰其中综合思维的内涵,并探讨相应的培养路径,为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水平和综合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培养路径

前言:

综合思维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跨学科能力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地理教育的目标出发,明确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分析其中的综合思维要素,并深入挖掘在教学实践中培养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新的见解,希望为初中地理教育提供可行的培养路径,以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高素质要求。

一、引导学生做综合思考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关键目标之一。其中,综合思维的培养成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整体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探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路径[1]。

通过引导学生对地形和地势进行全面的思考,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挖掘地理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地图解读、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如何塑造地势,并探究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形成对地形和地势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在课堂中引入多元素的学科知识,如地质学、气象学等,拓展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认识。通过交叉学科的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质,形成对地理知识的系统掌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地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提升了学科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问题解决,例如设计城市规划、应对自然灾害等任务。通过这种任务型学习,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地理知识,而是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2]。以“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课为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与综合思维的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直观的自然资源案例和图表。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例如分布、利用方式等。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并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征,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小型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多角度思考和讨论的元素。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在集体思考中形成独立见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挥综合思维的能力。以“交通运输”为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通过分析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劣势,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形成对交通运输问题的独特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交通运输对社会、环境、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本地交通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汇聚思维,形成更为全面和创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交通运输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范畴,还涉及到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入相关的知识点,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总结: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不仅仅关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本文中,深入研究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探讨了综合思维的培养途径。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问题导向教学、跨学科融合、实践性教学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这仅仅是初步探索,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不断完善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2]张小丽,常根宝.初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23,(22):22-27.

THE END
0.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品(七篇)中就应构建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概括性的地理概念,扩展到学习具体的学科思想与运用方法,以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出发,在为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知识联系与内在结构进程中,指引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探究、解决知识问题,进而为其培养地理学科独有的空间观念、人地联系意识等,进而从地理知识学习角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vzquC41yy}/jjtvqwmbq7hqo1nbq€jp15>33=3jvor
1.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核心素养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必须构建科学的初中地理教育体系,适应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地理jvzq<84grcvft7ougpkxu7hqo1Gsvrhng1oofn}1ckj09@77486/j}rn
2.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所获得的共同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扎实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渗 jvzquC41tgge0lsmk0tfv8|gd1Ppw{scn1Gsvrhng1WTLS723;735@:0jvsm
3.依托生活化情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依托生活化情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程建强 高考地理越来越重视学生地理素质的考查,生活化情境试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jvzquC41rcvft7i|yy}/exr1f|xc1ltpvgtu1;54638258Ftvkifn::228SU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