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海岸带新技术

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于2022年8月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主管,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为创新中心依托单位,联合武汉大学、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创新中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面向南海资源精细化科学管控、海洋环境安全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围绕南海区海岛海岸带监测、地形地貌测量、海洋权益维护、珊瑚礁及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调查与预警监测等领域,推进遥感测绘装备、技术、应用在海洋领域协同创新发展。主要研发方向包括新型遥感测绘一体化装备研制与测试、海洋遥感测绘协同数据融合与智能处理、南海资源监管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技术,以及南海资源环境遥感测绘协同监测应用。

依据《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暂行)》,并结合创新中心实际需求,现发布《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基本情况

2024年开放基金课题分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两个层面组织实施,一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重点课题研究期限为两年。拟资助一般课题8~10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4万元;拟资助重点课题3~4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5万元。重点支持可业务化运行的项目。

二、申请要求

开放基金课题面向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并需联合创新中心依托单位科技人员共同申请。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科研人员,需两名海洋遥感测绘领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本年度申请人只能牵头申请1项开放基金课题。

获批立项的开放基金申请人,须在开放基金研究期间创新中心依托单位至少开展1次学术交流活动。

三、主要支持方向

(一)重点课题方向

1.多源航空遥感集成监测与应用示范

利用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飞机平台,开展多类型航空载荷在飞机平台上的一体化集成、测试与验证,研究海岸带海岛多源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方案及应用实践,并选取南海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示范。

技术指标:海岛海岸带多源航空遥感集成监测方案1份;海洋领域多源航空遥感应用示范1次和应用案例1套;多源航空遥感数据1套。

2.海岛海岸带多源遥感智能监测

研究不同类型要素在多/高光谱、SAR、激光点云、实景三维等多源遥感数据上的特征表达差异,开展海岛/海岸带重点关注要素的遥感智能提取和立体可视分析方法研究,形成海岛/海岸带重点要素实用可行的智能信息提取模型,探索高精度、多维度、立体化的信息提取和分析方法。

3.典型海洋场景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面向岛礁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典型场景,研究其数字孪生场景设计与应用,并研究某典型场景下数字孪生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实现对试点区域的动态感知和应用场景呈现。

4.珊瑚礁实景三维建模

面向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周边礁盘,针对不同类型珊瑚、底质和海底地形,研究珊瑚礁水下实景三维建模方法,形成规范数据采集流程,选取典型区域开展数据采集试验和实景三维建模,并在珊瑚礁底质分类、生态系统预警监测等方面开展应用示范。

技术指标:珊瑚礁水下实景三维建模数据采集标准或专利1项;三维建模数据和成果1套;应用示范报告1份。

(二)一般课题方向

(包括并不限于以下研究领域,可针对海洋遥感测绘领域内的关键难点问题自主选题。)

1.高光谱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和海洋领域应用

3.激光测深数据处理和海洋领域应用

4.夜光遥感数据处理和海洋领域应用

5.海岛海岸带水上水下多源遥感测绘数据融合处理技术

6.海洋灾害遥感应急监测技术方法

7.海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8.海上目标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9.珊瑚礁沙洲动态演变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10.蓝碳生态系统遥感调查监测与碳储量评估技术

11.水下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

四、成果和署名

1.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成果归创新中心和课题负责人或其所在单位共享,报送内参、发表论文、提交研究报告、出版著作等须注明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资助字样并附课题编号,排序时基金须排第一。

2.重点课题须发表SCI或EI检索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以创新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论文不少于1篇),或授权发明专利(需与创新中心研究人员联合署名)不少于2篇(项);一般课题须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以创新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或登记完成软件著作权(专利或软件著作权需与创新中心研究人员联合署名)不少于1篇(项)。

4.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应按照申报书和合同书的要求,按期向创新中心提交中期进展和结题报告等研究成果。

五、申请和管理

1.开放基金课题申请必须符合《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

3.本指南与《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暂行)》暂不一致处,以本指南为准。本指南由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申请人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咨询。

六、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53号,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邮编:510310

联系人:杨老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高清版)DB3702∕T382023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规范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利用已有的地形数据、地球物理探测数据、钻探 数据等,构建青岛市不同尺度、陆海一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地质实物时空展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表 达,提升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可读性和适用性。 本文件可以有效指导青岛市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实现规范构建、应用与共享。规范的三维地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8861A5632672962297157xjvo
1.瓦登海沉船苔藓地貌3D模型下载渲染器:VR海岛山体村落海岸沿海3D模型 沙滩河滩等场景3D模型 现代地形山脊3D模型 地脉地形山脉等3D模型 水下沉船残骸3D模型 古代遗址废墟写实3D模型 地脉地形地貌山脉山地3D模型 山地地形地貌3D模型 岩石标本巨石大石块岩层3D模型 地脉地形山脉等3D模型 地形地貌山体3D模型 现代河道湾流弯道河床3D模型 小区/社区/街区3D建模3D模型 现代地形地 jvzquC41o09e8?3eqo5sgufvkqt0TV5yNi4ivvq
2.自然资源领域“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十大亮点成果突破多场景海岸侵蚀防护难题,研发地貌与生态相融合的岸滩防护关键技术,形成后滨沙丘、前滨岸滩、近滨生物礁体、海堤生态化等多场景海岸生态修复技术方法,首次提出了多系统、多时空尺度耦合的“综合活力海岸”,创新性发展了活力海岸的构建方法,实现了从百米尺度防护能力到千米尺度生态活力再到10千米尺度的经济活力的综合jvzquC41yy}/rnhopt4dp8sgyu4ivvqAckj>7=8:5::
3.南京大学2015年考研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03 海岸地貌与海岸过程 04 海洋地球物理 05 海洋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06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质过程 07 热带/亚热带区域海洋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3 自然地理学 或 816 海洋科学导论 或 817 地球科学导论 复试科目:2701 笔试:专业综合加专业英语;2702 面试:英语口语与听力加专业jvzq<84yyy463vjkuj{/exr1jvsm1;53636288=9:8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