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 down 45
2019考研政治的复习,需要考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文都考研政治老师万磊老师整理了考研政治史纲的核心知识点与高频考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考研政治史纲,同时小编根据利用思维导图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洽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
最后,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些新的特点: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