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十年治水天津交出亮眼“答卷”水质海河

全市地表水优良水体断面比例

由14.5%提高至58.3%;

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

金秋的海河河北区段水面波光粼粼,一群海鸥时而展翅盘旋、时而迅猛俯冲、时而悠然浮水,呈现出一副水鸟和谐的灵动自然景象。

海河是天津市的母亲河,河北区是天津市的发祥地和中心城区之一。早在洋务运动时期,这里就逐步聚集起大量的工业企业,人口密集、商业发达,沿街商铺的污水直排,让这里的河段曾一度充斥着垃圾、杂物。加之20世纪海河中上游大规模取水作业和流域内城市污水排放,导致海河干流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每逢夏季极易暴发蓝藻。特别是2012年、2013年,海河局部河段藻密度超过18亿个/L,水中的溶解氧在极端情况下小于0.2mg/L,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

十年来,为有效改善海河水质,河北区痛下决心,狠抓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减污增容综合治理,实现了由“十二五”期间劣Ⅴ类水质到目前稳定保持优良水质的飞跃。2021年,海河河北区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美丽河湖,实现了从“差生”到“优等生”的华丽转身。

海河河北区段水质的改善,只是天津市久久为功、持续治水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开展清水河道行动、碧水保卫战等专项行动,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市地表水优良水体断面比例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目前的58.3%,增加了约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由最高时的65%,至今已全部消除;12条入海河流水质从十年前的全部为劣到2020年的全部消劣,再到2021年11条达到Ⅳ类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从2012年的2.6%提高到74.4%。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强化顶层设计

不断健全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十年治水.天津

“三位一体”河湖管护机制

天津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指挥部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领衔挂帅,压实责任,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指导。构建市、区、乡镇(街道)、村4级河长责任体系,分级分段设立河湖长,形成了管理、治理、保护“三位一体”的河湖管护机制。

坚持规划引领。十年间,先后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水河道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2018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一河一策”、分区分案,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打出一套碧水攻坚“组合拳”,累计完成3100余项治理工程,项目化、工程化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严管严治组合拳。十年间,充分利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手段,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强化法治约束,严格排放标准,2015年起,陆续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国家标准收严40%。强化考核督察,建成涵盖国考、市考等断面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考核。加强科技支撑,市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从5个增加至81个,实现入境、跨区、入海断面全覆盖,实现一个平台管水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95%以上的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现水质实时监控。实施经济奖惩,做到日预警、月排名通报、月奖惩、月会商、月公开,创新实施每月水环境区域补偿, “靠后区”补偿“排前区”,倒逼上下游各区共同护河治河。

02

减少污染存量

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治水.天津

深化污染治理

十年来,天津市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按照“限一批、关一批、治一批”原则,推进工业治污减排。要求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从源头上解决工业企业分布散乱的问题;大幅收严园区外直排企业排水标准,分类整治2.2万家“散、乱、污”企业,倒逼现有工业企业入园;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园区污水全部集中处理。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补齐城镇水环境治理设施短板。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建成东郊、津沽、咸阳路、张贵庄等一批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296万吨提高到2021年的409万吨,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由50%提高至99%以上。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470公里,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空白区135.99平方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12年的88%提升至96%。强化汛期污染防治,针对降雨后建成区水质变差问题,完成4000余个雨污管网串接混接点改造,疏通排水管道约2.4万公里,掏挖检雨井约260万座(次)。

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2209个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从“严重不足”到“全部覆盖”的跨越。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升。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采取养殖清退、尾水治理、建设人工湿地等多项措施,综合治理河道两侧水产养殖20余万亩,大幅削减养殖尾水污染。

03

推动生态扩容

让生态美景永驻津沽大地

十年治水.天津

提升水生态保护能力

十年来,在有效减少污染存量的同时,天津市不断扩大环境容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93平方公里,将入海河流、河堤岸线等9.91%的陆海面积划入其中,依法保护海洋、水库、湖泊、河道等水体,有效提升水生态保护能力。

全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成海河—独流减河、海河—永定新河南北两大地表水循环系统;打通南北生态调水通道,累计通过湿地向七里海、北大港、南北运河等重要河湖补水40多亿吨;中心城区河道实现全面贯通、循环流动;建成新开河、先锋河地下调蓄池,试点推动初期雨水进厂处理,实现水体“蓄起来、活起来、清起来”。

大力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河道综合治理,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建立主要河流垃圾打捞收集转运体系,大力推进入海河流河道滩地人工湿地建设。保护修复天然湿地,制定实施天津市湿地“1+4”规划,即1个全市总规划和4个湿地(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湖)专项保护规划,对875平方公里的湿地进行升级保护,全力守护好“华北之肾”。随着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好转,径流水质改善、涵养水源等作用逐步显现。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对153公里海岸线实施分类保护,将10%的海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实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9-2035)》,确保自然岸线保有量不低于18公里。强化人工湿地和生态岸堤建设,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31.9公顷、岸线4.8公里。持续推进生物资源恢复,大神堂牡蛎礁群得到逐步恢复。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十三五”以来,海洋捕捞量减少25%,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近85亿单位。

步入新阶段,迈上新征程,天津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加快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做好治水“答卷”,努力建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美丽天津,让“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的生态美景永驻津沽大地。

THE END
0.蓝天碧水青山一组数据看我国绿色生态成绩单主要用水区域水环境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2023年监测的889个断面中,有96.5%全年均达标,主要超标指标为锰、铁和氟化物,主要是天然背景值较高所致。 南水北调(东线)长江取水口水质良好,三峡库区主要支流水质为优。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明显提高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25;?15=8999:59?<68
1.天更蓝水更清一组数据看美丽中国建设背后的“华丽变身”89.4%,这是2023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与2022年相比,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好于“十四五”目标4.4个百分点。过去一年,绿水长流是全国各大流域的主旋律。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全国地下水I— 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549:87><63883:=5683,utjhmakj>FB85FGGE/<845/:89B2C77K.8JK598H67<7Ea988:>;4;;756
2.生态环境部:2022年地表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7.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生态环境部今日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10—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指出,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 总体情况 第四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6/4;5eql2ko{iwv{y26;736;3ujvsm
3.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为85%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新闻直播间]《2023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为85% 选集 更多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5:00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4:00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3:00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2:00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39;381;:6>j;7cl6hn945f?73khdh5k53k7ded5jpmjz0unuou
4.美丽中国什么样?怎么建?“三个阶段+七大重点领域”擘画美好未来《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要下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以下,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jvzquC41yy}/eww0ep5og€xegpzft8scvk|f1pi142852:641v814=5334e64?:77;9:0|mvon
5.2021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出台完善重点海域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相关政策标准。持续推进入河(海)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修订《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2021年全省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为优,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92.2%、99.77%。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出台海南省危 jvzquC41yy}/jjnpcprjn~s0eqs0|qtpifobppfkig5ewxlwkjkzk8724451886213?1;<3ujvsm
6.广东上半年环境质量通报:汕尾“气质”最佳,肇庆水质最好7月1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2022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今年上半年,汕尾市是全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市,最差的是东莞;城市水质指数最低的地市是肇庆,最高的是揭阳。2022年春季,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49<1425d8@5692
7.生态环境部:13月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1%央视网消息: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23日公布2023年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3月,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68751CXUK`v6gC\pl`~zDywtytNph4916;8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