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画卷这样绘就!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总书记的话,句句说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让我们跟着卫星视角,看这些年我国各地的生态之变。

【总书记这样说】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数据看变化】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新时代十年来,治污攻坚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中国成为全球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到1%以内。

【地方生态之变】

↑2023年跟2012年相比,在济钢总厂旧址上,翠绿的中央森林公园代替了旧厂房。

2017年,山钢集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原济南钢铁总厂)关停全部钢铁产线。随着济钢等企业的绿色转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济南渐渐摆脱雾霾困扰,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总书记这样说】

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数据看变化】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变了模样。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9%。

【地方生态之变】

↑2023年跟2013年相比,太湖蓝藻面积明显变少。

新时代十年,太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4条达到Ⅱ类。2022年,太湖蓝藻发生次数、面积、密度均为2016年以来第二低值,异常水体发生次数为近10年来最少。

【总书记这样说】

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数据看变化】

2019年,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多年来,我国建成涵盖8万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源头整治”与“安全利用”双管齐下,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

【地方生态之变】

↑2023年跟2015年相比,贵州毕节金沙县白坪村周边山体植被更丰富,森林覆盖率提高。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白坪村,30年前遍布大大小小硫磺厂,一些土地含硫指标严重超标,周围农民种的庄稼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3年以来,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白坪村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75%,发展了8000亩中药材种植,“硫磺矿区”逐渐实现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基调”,从“矿区伤疤”到“中药材园区”的转变。

【总书记这样说】

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数据看变化】

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2022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各地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地方生态之变】

↑2022年跟2013年相比,在河流弯曲处不少平房变小楼,下姜村村容村貌改善。

得益于“千万工程”的指引,这些年来,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从“穷山沟”变身“绿富美”,走在村里,但见远山含黛、溪水潺潺,石板路一尘不染,一栋栋小楼参差错落。目前,下姜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0%,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希望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只一次这样深情讲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THE END
0.蓝天碧水青山一组数据看我国绿色生态成绩单主要用水区域水环境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2023年监测的889个断面中,有96.5%全年均达标,主要超标指标为锰、铁和氟化物,主要是天然背景值较高所致。 南水北调(东线)长江取水口水质良好,三峡库区主要支流水质为优。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明显提高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25;?15=8999:59?<68
1.天更蓝水更清一组数据看美丽中国建设背后的“华丽变身”89.4%,这是2023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与2022年相比,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好于“十四五”目标4.4个百分点。过去一年,绿水长流是全国各大流域的主旋律。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全国地下水I— 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549:87><63883:=5683,utjhmakj>FB85FGGE/<845/:89B2C77K.8JK598H67<7Ea988:>;4;;756
2.生态环境部:2022年地表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7.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生态环境部今日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10—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指出,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 总体情况 第四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6/4;5eql2ko{iwv{y26;736;3ujvsm
3.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为85%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新闻直播间]《2023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为85% 选集 更多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5:00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4:00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3:00 《新闻直播间》 20251105 02:00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39;381;:6>j;7cl6hn945f?73khdh5k53k7ded5jpmjz0unuou
4.美丽中国什么样?怎么建?“三个阶段+七大重点领域”擘画美好未来《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要下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以下,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jvzquC41yy}/eww0ep5og€xegpzft8scvk|f1pi142852:641v814=5334e64?:77;9:0|mvon
5.2021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出台完善重点海域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相关政策标准。持续推进入河(海)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修订《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2021年全省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为优,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92.2%、99.77%。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出台海南省危 jvzquC41yy}/jjnpcprjn~s0eqs0|qtpifobppfkig5ewxlwkjkzk8724451886213?1;<3ujvsm
6.广东上半年环境质量通报:汕尾“气质”最佳,肇庆水质最好7月1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2022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今年上半年,汕尾市是全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市,最差的是东莞;城市水质指数最低的地市是肇庆,最高的是揭阳。2022年春季,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49<1425d8@5692
7.生态环境部:13月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1%央视网消息: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23日公布2023年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3月,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68751CXUK`v6gC\pl`~zDywtytNph4916;8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