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财商,朋友的眼神似乎在狐疑,“这是不是推荐理财产品的节奏?”
然后和朋友说,很多一二线大城市的小学、中学到大学近几年也开始常设关于财经素养,或者叫财商的公益课程,朋友却侃侃而谈自己在股市中的遭遇。
对财商的认知懵懵懂懂,觉得自己大概知道是啥,但又不太讲得出个所以然,这种情况对于很多身处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成年人是司空见惯的。
本期一起来看看经合组织(OECD,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最新发表的《2020国际成年人财经素养调查》,再次了解财商。
财经素养既是一种能力,也关乎品格
中文的“财商”,或者英文的FQ, 即Financial Quotient,因其借鉴了智商(IQ)或者情商(EQ),通俗易懂而被广泛使用。
但时至今日,更准确的和金融以及教育行业认可的说法是 Financial Literacy,对应的翻译是财经素养。
早在2009年,经合组织就开始倡导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理念,并不断促进各国实施对应的教育计划。根据经合组织的在“财经教育与年轻人”主题中提出:
财经素养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核心生活能力。
Financial literacy is a core life skill for participating in modern society.
其内涵指的是一种确立和实施明智财务决策的能力。
不过,如果仅仅把财经素养看成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或者技能就偏颇了。
在2018年中国第一份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各大高校牵头定制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就提出需要让人们意识到,财经素养教育不只是技能,更关乎品格。
同样的,在这次经合组织的调查中也涉及了人们对财务规划的态度,例如储蓄与挥霍。
除了态度,经合组织的调查也涵盖了另外两个维度,即金融和财经知识以及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通过向经合组织来自三大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26个成员国家和经济体的人们发出问卷调查,并使用新的2018年经合组织/INFE(财经教育国际网络)工具包收集交叉可比数据,再次体现了财经素养的立体维度。
调查揭示1:财经素养的所有维度都有很大提高空间
根据经合组织的对财经素养的衡量标准,21分为最高分,意味着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对财经概念的基本理解,并在他们的财经交易中应用了一些谨慎的原则。
本次调查整体样本平均分数是12.7,可以说是刚刚及格。
最高分是中国香港的14.8,而最低分是意大利的11.1。
知识的维度:只有26%的人正确回答了关于单利和复利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直接影响现金管理和储蓄积累的关键概念。
约有17%的受访成年人认为自己的财经知识水平较高,53%的人认为一般,26%的人认为较低。
行为的维度:平均得分是5.3,满分9分。 行为调查的关键概念包括储蓄、长期规划、监控自己的财务状况。
比较触目惊心的是,只有约49%的受访者得到最低目标行为得分。
对比起70%的人认为自己的财经知识水平一般到较高,例如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分数高,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真的买了金融产品,说明真正做出相应的行动了。
态度的维度:平均得分为3分,满分5分。
因为调查的方向是关于长期财务规划,受访者被要求同意或者反对一些观点,例如“为今天而活,让明天自理”,“花钱比长期存钱更令人满足”,“钱就是拿来花的”。
这些观点背后是关于“延迟满足”的原理,更多参考可见《经济学小知识:心理学的棉花糖实验与经济学的“一鸟在手”理论》。
调查揭示2:财务韧性普遍较差、财富幸福感偏低
财务韧性(financial resilience)是指承受影响个人收入和/或资产的生活事件的能力。一些经济压力事件,如失业、离婚、残疾和健康问题都会影响到个人的财务状况。
(同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常听到的“银行接受压力测试”等等,其实就是看看金融机构的财务韧性的强弱。)
在整个样本中,约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失去了主要收入,则只有一周左右的缓冲。
有25%的受访者可以撑1个月,只有18%的人说自己可以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撑6个月。
有14%的受访者的回答是“不知道”,意思就是没有想过怎么准备或者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财务压力是常见的现象。42%的人表示他们为日常生活开支担心,37%表示自己只是在财务上勉强度日。
报告指出,虽然这些回答可能反映了个人的主观看法、偏见和文化特征,但它们确实表明,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经济压力,并持续担心资金问题。
自然而然的,受访者的平均财富幸福感只有不到10分。
受访者普遍对自己的财务缺乏安全感,对自己未来承受金融冲击的能力信心不足,更倾向于认同自己的财务状况限制了人生选择,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长期财务计划。
调查揭示3:受访者人群画像不一
调查并未显示男性比女性有更好的财经素养,从行为和态度的调查数据来看,女性似乎更好。
年轻人(18-29岁)的财务素养和财务态度得分始终显著低于其他样本。
他们的金融知识往往较低,财务行为也不那么谨慎,而幸福感则在国与国之间显得分参差不齐,例如格鲁吉亚,秘鲁,摩尔多瓦幸福感高,但金融高度发达的中国香港则幸福感奇低。
中年组(30-59岁)的整体财经素养得分显著较高。
几乎所有老年人(60岁及以上)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幸福感都较低,只有极少数例外,例如奥地利和德国。
意外的是,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财务行为其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谨慎。
另外,使用数字设备和移动服务的受访者在金融知识、知识、行为和幸福感方面的得分始终显著提高。反过来理解,无法有效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人群则很难得益。
总的说来,这次经合组织的财经素养调查刚好碰上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调查结果突显出大批民众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金融韧性,无法有效应对日常金融和财务管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经合组织官网找来看看,报告的完整题目是 OECD/INFE 2020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Adult Financial Literacy。
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参与国和经济体有:奥地利、保加利亚、哥伦比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法国;格鲁吉亚;德国;中国香港;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马耳他;摩尔多瓦;黑山;秘鲁;波兰;葡萄牙;北马其顿共和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和泰国。
参加调查的经合组织成员国有:奥地利、哥伦比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韩国、波兰、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亚。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