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国土空间分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对整个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用海分区既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也面临着陆海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1983年以来海洋功能分区体系4次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指出海洋功能分区体系存在未覆盖海域全域,分区层级的尺度、分工、内容和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一致,分区方案未考虑用途管制的需求,以及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

通过分析海洋功能分区的纵向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发现现行海洋功能分区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从层级尺度来看,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分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而海洋功能区划只分国家、省、市县三级。这与行政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关系,以往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最低层级为县级,没有乡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海域勘界也只到县级,因此没有乡镇级海洋功能区划。在进一步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之前,这个差异将长期存在。

从层级结构来看,海洋功能分区的一级分区和二级分区不存在严格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大部分二级分区其实是一级分区的细分类型,而不是区域组成部分。如海洋保护区可细分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两种类型,但在同一个海洋保护区内一般不存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两个二级分区。对于存在包含关系的港口航运区,在划分二级区时也存在逻辑问题。区划实践中往往先划出航道区和锚地区,余下的空间全部划分为港口区。这样划出的港口区并不是每个区域都符合港口区的划区指标。分区层级结构的不统一也是导致本轮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未取得实效的原因。

海洋与陆域一部分功能区有对应性,在以往的规划中海陆单独划区,造成了功能区的重复、交叉和矛盾。如海洋的城镇用海区、农业围垦区分别与陆域的城镇功能区和农业功能区重复。海洋生态红线区与陆域生态红线区采用不同的分区标准,一方面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人为割裂,如海岸线两侧生态功能定位的突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红线管制体系的矛盾。

以海/地域功能的空间分异为依据进行划区,其分区类别往往较多,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密切相关。除海洋功能区划外,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也采用了这种分区。但与海洋功能区划将功能分区作为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更多地以管制分区和详细规划的用途分类作为用途管制的依据,功能分区主要发挥引导土地利用和指导详细规划编制的作用。

在市县级尺度,综合考虑区域开发保护的具体方向和用途管制的需求,建立融合功能与管制于一体的利用分区。以海洋资源作为连接点,建立功能与管制的对应矩阵。其基本逻辑是:海洋资源是提供海洋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海洋利用行为的客体和对象,用途管制的重要内容就是管控各种利用行为对海洋资源的占用和影响。例如,渔港利用的是深水岸线资源提供的交通运输功能,对其开展用途管制的实质是管控港口建设对深水岸线资源的利用强度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因此,从功能的角度,渔港兼具渔业和交通运输的功能,但是叠加用途管制的需求后,渔港应划为港口航运区。具体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海洋资源采用GB/T19834—2005《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的分类,利用行为采用开发、保留、保护的三分法。

在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大框架下对海陆分区重新统筹归类。如海洋保护区应与陆域保护区统一划入生态空间分区;海洋的城乡用海区和农林牧业用海区分别纳入城镇空间分区和农业空间分区;海岸带地区,部分海洋功能需依托陆域开展或与陆域有联动性,如“港口航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等,对于这些分区,建议打破海岸线的界限,将海洋与相邻的依托陆域联合划区,并在分区管制要求中分别针对海域和陆域使用提出针对性措施。此外,海洋的“旅游休闲娱乐区”“矿产与能源区”和陆域的“风景旅游用地区”“独立工矿区”可进一步探索在统一功能区内涵和管制要求的基础上,统一命名。

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主体功能区,在充分考虑海洋空间支撑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保障海产品供应、发挥海洋生态功能等方面的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统筹海陆主体功能,将各县域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并建立海洋产业保障区名录、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名录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名录。

THE END
0.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及沿岸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利用遥感、GIS技术对珠江口湾区1960~2012年海岸线以及海岸带土地利用进行监测,通过定量化、空间化方法监测海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探究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变迁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2年,珠江口湾区海岸线长度由1 134.95 km增至1 508.02 km,在此期间,湾区新增的陆地面积为878.11 km2;jvzq<84igqydkns0pgohcn3ce0io1LS1cdyutjhv1chtv{fev5>:6;3ujvsm
1.“双碳”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行动欧盟重视可持续发展、人民福祉和生活质量,并以团结为准则,通过共享工作或者多样化的财政支持来保证成员国间能源相互依存以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欧洲空间规划,增强欧洲一级的空间规划能力,有助于发展欧洲范围内的绿色基础设施,可以确保自然区域之间的必要联系,同时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增进生物多样性,加强运输和能源网络jvzq<84yyy4mkjsogpnv0lto1drpethjckt.5B>83/:
2.国土空间规划建议范文国土空间改革是国家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落实国家、省级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如何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是当前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现将此次参会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表看齐,理清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8258/j}rn
3.【专家视角】陆海统筹视角下滨海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路径与实践|生统筹视角下滨海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路径,并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探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滨海地区面向多目标、系统化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同时将工程项目细化到绩效指标层面,加强规划的传导性和对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旨在为滨海地区提供以陆海统筹为引领、以“格局—策略—单元—工程”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424:.2?2471jpe6npc|}xj~6987?497xjvor
4.厦门网直播:解读《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针对厦门岛近岸环以及岛外近岸带,严格执行海岸线分类管控制度,切实保障海岸线资源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同时,持续加强对无居民海岛的分类管控工作,倾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助力海洋空间可持续发展。 六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总规》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充分发挥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深度融入闽台融合jvzquC41nk|f0rpp0io1wjyu1mumslj1
5.筑牢国土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为促进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遵循客观规律,实现国土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匹配;点线面耦合协同,重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坚持点上开发和面上保护相结合,实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与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机统一;坚持陆海统筹,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jvzquC41yy}/e|tvg0usi7hp1zqku8lvfl5bt}442490c{ya4gif2?>37dhb6o56:48ehAi77d6gh>kc0jznn
6.李修颉等: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4种冲突现象、“陆海冲突”的3目前中国陆海空间规划在海岸线认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两者在规划范围上存在重叠。首先,地理意义上的海岸线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不仅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改变的影响,对其进行实地判别时还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自然界并不存在明确的“海岸线”。其次,中国陆海部门在进行海岸线划定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原国土部门依据《第二次jvzq<84cqe4pwl3gfw4dp87244517:61e;>33j8923?51yfigo4ivv
7.专访:解读国家最近批复的《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浙江,是什么样的?蓝图已就位。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这也是我省第一次实现“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面向2035年,《规划》提出,构建形成“一湾引领、四极辐射、山海互济、全域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紧密结合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处于长江经济带发jvzq<84yyy4nvl3|lw4ff~3ep1814=424470e><956g3:@=3:95qcpj0jvs
8.为城市国土空间治理提供规划支撑——聚焦国土空间城市总体规划深圳总体规划围绕现代海洋城市的性质,坚持陆海统筹,统一划定了全域国土空间一级、二级规划分区,构建了“一带、三区、十五段”海岸带空间结构,对海岸线实行差异化保护与利用,对海岸带地区实行精细化管控。在规划传导方面,深圳通过标准单元划定,实现了规划从市级到分区再到详规,涵盖规则、指标、功能等内容的精准传导体系jvzquC41yy}/uqfcpzohj7hp1i{jj~f1iwoiwj~cqyko1;5461681?;4:0yivvq
9.快速城市化生态系统服务格局分析与空间管控——以厦门市为例摘要: 快速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消极影响,科学识别二者的空间规律并进行管控对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开发意义重大。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影像、POI等多源数据,借助ArcGIS、InVEST平台分析厦门市六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及权衡协同格局,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模型定量识别城市化空间格局,通过决策矩阵提出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435238xvzd8149644:93;@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