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洋蓝遇到生态绿

泉港后龙湾生态修复后重现“五里海沙”。

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海岸带修复前后对比。

泉州湾晋江入海口红树林修复前后对比。

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湿地吸引大量鸟类停留、觅食。

近日,泉州观鸟爱好者在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湿地拍到天鹅、黑脸琵鹭等。陈庆煌 摄

核心提示

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关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更直接关系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久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十大“2024年海洋生态修护典型案例”,“泉州市晋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成为我省唯一入选案例。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度498公里。如何因地制宜谋划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以点带面提升生态质量,整体性、系统性推进泉州市海洋生态提质增效,不断擦亮“山水品牌”?近日,记者走访泉州三个湾区,亲身感受海洋生态修复的不同模式。

鹭横芳浦,人海相亲“鸟浪”奔涌

隆冬时节,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晋江入海口,一派生机。

记者登上形似鸟蛋的鸟类监测塔,向东望去,海风、海浪间,一片片红树林如绿浪起伏,各种鸥鹭不时在林间闪现,滩涂间蜿蜒的潮沟延伸向海中。

俯瞰整个入海口,广阔的红树林、潮沟和光滩,构成了恢宏的景观。

18日上午10时许,记者邂逅了观鸟爱好者陈庆煌。他背着“长枪短炮”,正等候中午涨潮时鸟类出动的盛景。

“昨天有人在这里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卷羽鹈鹕,我今天也来碰碰运气。”老陈非常兴奋,这种体型巨大的水鸟,是生态修复后第一次在泉州湾出现。

晋江入海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候鸟迁徙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转站,迁徙季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换羽、越冬和繁殖。“近年来,珍稀候鸟身影频频出现。”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林业资源监测中心主任吴锟福介绍说,白鹤、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都有现身,壮观的“鸟浪”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曾经,这片鸟类的乐园是海滨的“边角地”,堆满废旧渔具、海漂垃圾,互花米草肆意蔓延,鸟类失去栖息和觅食空间,沿海防护林老化退化,只有硬质的堤坝对抗着海浪。

2020年,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启动,互花米草清理、红树林营造、鸟类栖息地恢复和海岸生态化改造等四大工程相继开启。

首先,晋江将历史围垦养殖清退,拆除围堰22196米,全面实现“退养还滩”,为生态修复腾出空间。

清除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的互花米草,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通过机械绞割、深翻深埋、水淹防控及人工刈割等物理手段,清除这生命力极强的外来入侵植物。”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蔡晓旭介绍说,结合红树林替代种植的“物理+生物”等综合治理方式,将335.07公顷互花米草全部清除。

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堡垒。红树林种植修复,系统营造红树林消浪带,对原有的砌石硬质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在生态防护带种植抗风、耐盐、耐旱的植物,构建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我们在其中适当留白,为鸟类留下了觅食和高潮时的栖息地。”项目设计方负责人、厦门市政设计院的陈丽敏说,在提高红树林植被覆盖水平的同时,也要顾及其他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合理保留潮沟、光滩等,保证海水交换、鸟类栖息和底栖生物等需要,维护生物多样性。

“用翅膀投票”的往来鸟类,证明了生态变化。“2023年10月是工程养护一周年,与2022年11月项目施工完成期相比,观测到鸟类的数量同比增长了1.98倍,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增长十分显著。”吴锟福说。

沿着蜿蜒的海岸线一路向北,记者一路遇见的栖生园、沙趣园、野趣园、绿趣园等4个“生态斑块”,已被打造成市民亲近自然的滨海生态空间。

在鸟类科普基地栖生园,游客可以触摸智能设备,聆听不同鸟类的叫声,观看鸟类图谱,每周末还有研学活动。

在以“陈埭蛏”为IP的沙趣园,沙滩边是一片马鞍藤、狗牙根、天人菊等草花组合和各种半红树(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组成的树林,不时遇到支起户外椅晒太阳看海的市民。

在绿趣园中,朴树、苦郎树、粉花腊肠树等乡土树种与背后的晋江大桥组成了海滨城市景观……

敢于创新的晋江人还结合海洋碳汇、海洋科普等产业,不断激活红树林生态、经济价值。

2023年5月,全国首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在泉州晋江市试点落地,为晋江全市25万亩生物栖息湿地植被及自然保护区等提供风险保障,借助保险杠杆作用,为湿地穿上一层“保护衣”。

今年8月,全国首只县域林业生态保护基金——“美丽晋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设立,开启建立生态基金保护治理的新模式。

“基金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晋江市开展绿色低碳行动计划、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生态多样性保护修复等公益项目。”吴锟福介绍说,在线上,基金通过天猫、淘宝公益宝贝进行捐赠,支持“美丽晋江”生态保护公益项目,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也能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人认知海湾、保护海湾,增强环保意识”。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设计之初,我们就希望这片海域能像苏轼的这句诗一样,充满自然野趣,让市民可以亲海爱海。”陈丽敏说,如今每次回访都欣喜地看到,这片蓝色海湾离设计蓝图越来越近。

重塑沙滩,“五里海沙”浪漫回归

18日,记者来到泉州市泉港区后龙湾沙滩,眼前浪柔沙细、鸥鸟翔集,远处碧海蓝天连成一线。这让人不禁感叹,真不愧“五里海沙”的故名。

没想到,这片泉州市北部岸线最长、面积最大的海滩才刚刚回归。今年9月底,历时两年建设、总投资4.5亿元的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五里海沙”,顾名思义,可知沙滩之长。东起峰尾码头,北至后龙港口,沙滩几近半圆弧,如一条金色环带镶缀在泉港东部。

曾经,这里环绕着大片茂密的防护林,风光迷人,有“泉港的北戴河”之称。20世纪90年代起,受滨海植被破坏、近海采砂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加之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侵袭,砂质海岸受侵蚀、退化,滩面萎缩,黄金海岸失去了往日风采。

2021年,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启动。

“总长3.6公里的沙滩一共补沙130万立方米,滩肩以上的滩面平均宽度不小于35米。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创新了工法,对底层乱石予以整理后,铺上无纺土工布,继而是机制砂层,最后覆盖海沙层。”项目设计方负责人、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刘涛说道。

漫步后龙湾,翠绿草坪和沙滩步道沿着海岸蜿蜒交错,一派浪漫的海滨景象。

除了棕榈等,还有一种少见树种。刘涛告诉记者,那是柽柳。作为后滨植被带的沙滩景观树种,它们有着强大的泌盐能力和发达的根系。“业界有‘南红北柳’的说法,我们实验性种植了3000平方米的柽柳,期待有良好表现。”

“项目不仅仅是沙滩和植被的恢复。”刘涛说,通过新建贝藻礁、整治修复海岸沙滩、后滨沙地植被修复等多措并举,团队由海向陆构建起贝藻礁、宽缓沙滩、滨海植被群落组成的“三防一体”生态减灾空间体系。

“在渔港外部,我们投放了8280米的线轴型贝藻礁,模拟珊瑚礁作用,为鱼类、藻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增强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促进海域生态功能恢复。”他说,贝藻礁还可以作为防浪屏障,减缓海浪对岸线的侵蚀作用,对保护天然沙滩、岸线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岸上有柽柳,水下有贝藻礁,通过水岸联动,项目构建出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优化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受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换代,以及潮汐、洋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海漂垃圾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部分海漂垃圾会随着海水重新堆积到岸上,让美丽洁净的海滩成为‘垃圾场’。”为此,400米的海滩垃圾拦截和收集系统试验段成为“净滩”秘密武器。刘涛介绍说:“这个装置向外海呈鸭嘴形布置,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利用波浪和海流动力驱动,耙爪机械手会自动抓取近岸海域的海漂垃圾,顺着链式传输带收集在网兜中。”

随着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后龙镇旅游业发展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在后龙湾踩着金黄的细沙,欣赏辽阔的碧海,听树林‘歌唱’,还能在美食休闲区品尝泉港特色美食。”后龙镇党委负责人说,当前,镇里积极融入泉港区“全域旅游”规划建设,进一步保护、挖掘、开发和利用本土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观光和商贸的深度融合,辅以人居环境持续整治提升,打造一个“看得见乡愁”的文旅新城镇。

陆海共治,成就最美滨海赛道

提起南安市水头镇,大多人的老印象是石头多,但环境并不宜人。

当记者站在水头镇的安海湾生态修复公园,却有耳目一新之感。

彩色休闲道蜿蜒向前,浅滩中红树林摇曳生姿,安海湾跨海大桥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一个集生态环境、文化展示和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城市空间跃然眼前。

南安市自然资源局海域海岛管理科科长潘祖泽介绍说,10年前,这里是杂乱的石材荒料场,污泥淤积、臭气冲天,无法亲近。

要发展更要保护,2020年,安海湾(水头段)综合整治项目启动,一场清海行动拉开帷幕。

在产业密集的城镇中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退陆还海,关停、搬迁落后产能,截断污染源头;在湾区内清淤泥、挖废土,转移污染固废……这些工程措施在污染物指标控制中立竿见影。

但恢复环湾的生机,还需要科学的生态修复。

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原则,海湾内原本的围填海地块开始了生态修复——除治360亩互花米草,采用堆岛方式种植约500亩红树林;实施3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提升,3公里栈桥平台工程、2.46公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等,还原自然风貌。

从海岸线的修复到湿地的重建,曾经黑乱臭的内湾蜕变成一段诗画般的水线明珠,成为国内围填海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海湾的环境问题,源头往往在陆上。”潘祖泽说道,生态环境之变不仅得益于生态修复,更依赖于陆海统筹的整体治理。

安海湾水头段也是大盈溪的入海口,附近是著名的五里桥文化公园。

走进公园,满眼皆景。大盈溪上,长虹卧波,芦苇荡中,鸟鸣不绝……十几年前,这里却是“黑水绕桥,淤积严重,气味难闻”,变化得益于五里桥水域环境保护治理。

从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南安将水生态治理的“战线”从海岸拓展到河岸之上。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14.5公里,实施五里桥头排污口截污工程,实现入溪污染源纳管应纳尽纳;开展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不断恢复大盈溪基本功能、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文化景观……一系列污染整治举措之下,大盈溪水质稳步提升,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Ⅲ类。

如今,五里桥畔休闲慢道、大盈溪寿溪整治工程、安海湾生态修复公园串联成景,一条长达18公里的滨海产业、生态、城市连绵景观带魅力绽放,成为南安最美的滨海赛道,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潘祖泽告诉记者,为了巩固生态修复成果,他们建立生态景观保护与巡查机制,聘请18名专职管护员,通过“网格管理+无人机监察”,每日分三班开展海域、岸线等重点区域巡查。

同时,南安市与自然资源部厦门海洋中心合作建立“立体智慧自然资源监管平台”,定期开展围填海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评估跟踪监测、近岸海域专项海洋环境监测、近岸海域应急监测与预警,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多维立体全面感知,全面加强海洋生态资源管理风险防控。

今年9月,在南安水头海域滩涂搁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成功回归海洋。这不仅是福建省首例救助的白海豚,在全国也属罕见。

消失近10年的白海豚重新回归,与红树林共同绘就了泉州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不仅描绘出海洋生态文明的美丽图景,更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2024年,泉州获得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颁发的ICM(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二级证书,成为全国第三个获得ICM二级证书的中国区成员,标志着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获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2019年以来,福建实施15个重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投资41.5亿元,修复滨海湿地4万亩、修复岸线71千米,有效提升实施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泉州晋江项目纳入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福州滨海新城、厦门下潭尾等2个项目入选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向全球推广。宁德、平潭、厦门等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入选2025年中央资金支持范围,预计获补助10亿元。(记者 张颖 陈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THE END
0.守护蔚蓝“陆海联动”的系统治理如何让海湾重获新生?海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些年沿海11个省(区、市)做了哪些探索?又取得了什么进展?让我们沿着四大近海海域,从太空俯瞰,见证各地交出的答卷。 卫星视角看治理海湾守护水清滩净 在中国绵延的大陆海岸线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如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平洋西岸。 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vuda|y{ngejfFkggfy`fnkcwnz'k}joakj>3;>9;:=43@=773695<:8(enbpwjnKfC23:>
1.修复平潭海岸沿线海岛风光更靓丽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包括君山沿线海岛侵蚀海岸带生态修复、大澳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以及裕藩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三个子项目,其中君山沿线海岛侵蚀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已经完成97%,驿站、管理房、观景盒子、观景廊等建筑已经完工。 据悉,大澳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修复岸线长度约804米,施工主要内容为砾质海滩生jvzquC41yy}/hsyx0pku1v4hljqf8kqnfks:?<:14635656/3906A<6288/j}rn
2.平潭综合实验区贯彻落实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报告整改(2)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君山沿岸海岸整治修复子工程已于5月底进场施工,力争大澳湾海岸带生态修复子工程、裕藩湾海岸带生态修复子工程6月底前确定施工单位。挂图作战,加快施工进度,力争今年年底完成整个项目。 24.风电开发利用有待规范。长江澳海上风电、大练海上风电、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风电等3个海 jvzquC41yy}/r}sgv0io1j44248.2A42;1ipp}jpva814?8320nuou
3.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此后,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平潭由南向北有序推进东部海域海岸带的保护修复,先后开展竹屿湾和坛南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大屿岸线修复及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整治修复岸线长度约54.7公里、海域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 这段时间,刘顺桂总往君山片区跑,涉及大澳湾、裕藩湾、君山环岛路沿线等约9公里海岸带的君山片区海洋jvzq<84yyy4djrscpg}t0lto1it04974137.3@4;:;<2493ujvsm
4.保护海洋生态打造“和美海岛”平潭样板2023年,实验区持续扎实推进海岛保护修复,积极推进“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工作。君山沿线、裕藩湾、大澳湾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修复效果逐步显现,海坛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管理处负责人陈财表示,将以海坛岛入选“和美海岛”为契机,坚决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真宝贝”,持续推进jvzquC41yy}/r}sgv0io1€fr1euovnsv1463665412=0exsvgpz`49<286
5.平潭:守护蔚蓝奔涌向前——写在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防灾减灾近日,在裕藩湾海岸带整治修复水系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施工作业,争分夺秒抢工期。此前,受台风及大潮侵袭的影响,裕藩海堤大澳段形成了长约80米的缺口,经过整治修复后,防灾减灾功能显著提升。 “裕藩湾海堤修复工作是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子项目之一,不仅能提升海岸带生态景观质量,还能jvzquC41yy}/r}sgv0io1€fr1euovnsv1463566312>0exsvgpz`49;6348/j}rn
6.河北省秦皇岛市:岸绿滩净,守护蔚蓝海湾秦皇岛市新浪财经“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和海岸带保护修复等多个项目,有效缓解了海滩侵蚀后退情况。”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四级调研员姜集伟说。 实施河海联动治理 海洋污染是造成岸滩侵蚀后退的原因之一。海洋污染的发生,会使近岸鱼类因缺氧死亡,近海水域发臭,导致沿岸沙滩被污染、“沙滩泥化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96/385eql2kpgldttm975:43:3ujvsm
7.敏视角|海岸线“整容记”“当时这里植被受损,卫生条件极差,还散发刺鼻气味,而且沙滩退化,岸线低洼,每逢天文大潮或台风,沿线居民就难免遭受水患。”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裕藩湾海岸带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回忆道。 2021年,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应势而生。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于君山沿线、裕藩湾、大澳湾三个区域同步开展生态修jvzquC41yy}/hsickn/exr1crv0exsvgpz04977/2903?4eqpzfp}d538>53<3jvor
8.平潭海岸线“整容记”“当时这里植被受损,卫生条件极差,还散发刺鼻气味,而且沙滩退化,岸线低洼,每逢天文大潮或台风,沿线居民就难免遭受水患。”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裕藩湾海岸带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回忆道。 2012年,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应势而生。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于君山沿线、裕藩湾、大澳湾三个区域同步开展生态修jvzq<84hlrzr0€jpokth0ls1yoik1}u142862<4v42862<69a:>66=>;0unuou
9.平潭交出亮眼“两山”转化答卷俯瞰君山片区裕藩村的依山依汐滨海度假区 依山依汐滨海度假区的频频出圈,离不开2021年启动的裕藩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表示:“项目投资1.86亿元,通过沙滩补沙等举措,使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处工作人员陈嘉杰表示,近年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原则,jvzquC41yy}/r}sgv0io1j4424;.2A4261ipp}jpva822@=540nuou
10.平潭交出亮眼“两山”转化答卷依山依汐滨海度假区的频频出圈,离不开2021年启动的裕藩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表示:“项目投资1.86亿元,通过沙滩补沙等举措,使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处工作人员陈嘉杰表示,近年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原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序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jvzquC41o0l{pn|u0eun0ls1pqjf1;694;532;:2:2:03@:648?::99670yivvq
11.平潭交出亮眼“两山”转化答卷依山依汐滨海度假区的频频出圈,离不开2021年启动的裕藩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表示:“项目投资1.86亿元,通过沙滩补沙等举措,使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处工作人员陈嘉杰表示,近年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原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序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jvzq<84o0otx0ls1pg}t1ynpivgo1<5563950qyon
12.护碧海青山聚人气产业筑宜居家园——平潭交出亮眼“两山”转化依山依汐滨海度假区的频频出圈,离不开2021年启动的裕藩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表示:“项目投资1.86亿元,通过沙滩补沙等举措,使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处工作人员陈嘉杰表示,近年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原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序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jvzquC41yy}/hsickn/exr1crv0exsvgpz04977/2>02=4eqpzfp}d568>:;A3jvor
13.平潭浪涌丨海岛生态upup!平潭交出“两山”转化亮眼答卷|平潭​依山依汐滨海度假区的频频出圈,离不开2021年启动的裕藩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王晨华表示:“项目投资1.86亿元,通过沙滩补沙等举措,使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海域海岛处工作人员陈嘉杰表示,近年来,实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原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序实施海岸带保护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86?3;@9a8e:69kfg24=13thj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