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风险急剧上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搞竞合,争未来?谁来指南找北?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八大领域国际合作,是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中国答案”。在八大领域内,世界各国智库各显神通,仰观俯察,深思熟虑,出谋划策。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特开辟全球智点·全球发展倡议卡片专栏,以极简方式提炼要点,为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下各领域国际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欢迎读者循例投稿,形成全球智点·全球发展倡议的爆炸式扩散效应。
标签:#南亚/气候变化/气候韧性
观点:南亚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出潜力但需进一步提升气候韧性。
背景:南亚地区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1.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显著,但气候变化对其威胁巨大。南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洪水、干旱、飓风和极端热浪等风险对其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和民生构成严重威胁。
2.南亚正在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气候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从快速扩展的清洁能源市场到创新的适应策略,南亚地区已将自己置于全球气候行动的前沿。
图源:世界银行(World Bank)
内容:南亚地区通过创新策略和合作机制,正在将气候脆弱性转化为韧性。
1.南亚国家已有诸多创新适应策略的成功案例。孟加拉国通过社区主导的适应策略,如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韧性农业实践,显著降低了飓风造成的伤亡。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市在2010年热浪后制定了全面的《热浪行动计划》,成功预防了数千人死亡。尼泊尔通过社区管理的森林模式,不仅增加了森林覆盖率,还增强了社区的气候韧性。
2. 南亚正在成为气候融资的关键市场。巴基斯坦在2022年洪灾后推出了首个《国家气候融资战略》,孟加拉国则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气候与发展平台,推动气候项目的融资。此外,私营部门对韧性投资的兴趣也在增长,通过混合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工具吸引私人资本。
3. 南亚的气候行动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有力范例。印度发起的“灾害韧性基础设施联盟”(CDRI)已涵盖30多个国家,推动了技术转移和实际解决方案的共享。孟加拉国的社区适应模式在非洲和东南亚得到复制,并通过“气候脆弱论坛”在国际气候讨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议:南亚需进一步推动气候韧性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1. 加大气候融资力度。政府应通过政策激励和国际合作,吸引更多公共和私人资本投入气候适应和减缓项目。
2. 推广气候治理创新适应策略。将成功的社区主导模式和区域性解决方案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气候脆弱性较高的区域。
3. 强化全球合作机制。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推动技术转移、知识共享和资金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