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七: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规划使命生态保护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生态委主任委员许重光,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闫水玉、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赵宏宇、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露、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李迪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支部书记宫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博敏、东莞市土地储备中心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杨景胜、江西省人居环境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易桂秀、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李咏华等生态委委员出席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张泉发表讲话,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生态委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马向明受邀作主题报告,生态委副秘书长、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叶兴平主持会议,来自全国的十五位论文作者受邀在会上进行论文宣读。交流涉及城市生态网络、生态安全格局、蓝绿基础设施、近零碳社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热点议题,为大家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现场

参会委员合影

讲 话

张 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泉指出,当前城市规划行业的核心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基于对新政策的理解和行业现状的思考,张泉提出了五点重要建议:

第一,关注“绿与非绿”的辩证关系。“城市的‘绿’存在于大量的‘非绿’之中”,规划必须突破传统绿地思维,采用更加整体性的视角推进生态建设。

第三,关注“生态与碳”的深度融合。“双碳”目标是国家重大战略,碳是生态的本质问题。必须将生态规划与碳减排紧密结合,避免出现生态建设效果优但造价高昂、反而增加碳排放的悖论,确保实现真正的生态效益。

第四,关注“生态与生理、社会生态”的有机联系。要关注气候变暖背景下人的生理感受变化,高度重视社会生态和生态公平问题。他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社会使用习惯对生态效果的影响,强调将社会使用因素纳入生态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第五,关注生态技术的关键作用。张泉指出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规划行业重视发展理念和战略,对技术支撑关注不足。生态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技术支持,必须将生态技术与生态规划有机结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特邀主题报告

马向明

大湾区之韧性:来自岭南水乡的启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生态委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马向明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化与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面临的韧性挑战及本土化解决方案。报告指出,湾区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生态敏感的城市化地区,正面临极端气候频发、海平面上升、洪涝风险加剧等系统性威胁,亟需探索兼顾安全与发展的适应性路径。

报告通过对比研究国际案例与岭南水乡本土经验,提出大湾区韧性发展的创新路径。一方面,借鉴荷兰三角洲“还地于河”(Room for the River)的生态缓冲策略、英国伦敦泰晤士水闸的动态联控模式及新加坡的社区雨洪分流策略,强调工程技术与生态适应性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挖掘岭南水乡传统“外江内河协同联控”的治理智慧,强调通过堤围系统构建多层次、分单元的韧性共同体,依循“高地高用、低地低用”原则实现空间资源的差异化利用,形成与水患共生的可持续人居形态。

基于深入研究,马向明提出四点关键建议:一是识别区域韧性发展的条件,构建多样韧性共同体;二是推动韧性共同体内部差异化的空间利用策略;三是依据功能发展的需要,对现有联围进行分置,引入海洋功能;四是通过分时联控形成合围,彰显可控下的城市水个性。通过国际经验与本土智慧的结合,在构建多样韧性共同体的同时,能够丰富城市功能和社区生活,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01

武汉市生态网络空间特征识别及规划策略研究

哈思杰(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哈思杰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识别出武汉市"一心两翼、三环六廊"的生态网络结构。研究提出通过生态修复关键点、优化生态廊道连通性、构建多尺度生态网络等规划策略,为超大城市的生态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韧性优化 ——以晋中市为例

潘宇奇(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潘宇奇的论文聚焦资源型城市生态脆弱性问题。研究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晋中市关键的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通过生态韧性评价,得出晋中市整体生态韧性格局呈现由西向东递增的异质性特征;综合生态韧性与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性分析,提出了生态保护、廊道优化、资源协同开发等韧性优化路径,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

03

基于职能与效能的城市公园体系专项体检探索与实践——以淄博市为例

李现超(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李现超的论文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城市公园体系"职能-效能"双维评价模型,从服务职能、生态职能、文化职能三个维度评估职能完备性,从使用效率、生态效能、社会效能三个维度评估效能实现度。针对淄博市公园体系存在的结构不均衡问题,提出了"职能补短板、效能促提升"的优化策略。

04

城市公园体系时空演变与政策驱动因素研究

许卓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许卓亚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空间分析方法,重建了北京中心城区2000-2020年公园体系时空演变过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政策驱动机制。研究发现该城市公园体系经历了"点状散布-轴线扩展-网络形成"的演变历程,生态城市建设政策、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财政投入力度是关键驱动因素。

05

不同栖息偏好鸟类对景观连通性的多尺度响应

陈宇(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陈宇以深圳市为研究区,选择森林偏好型、湿地偏好型和城市适应型三类鸟类,运用电路理论模型分析景观连通性的多尺度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不同栖息偏好鸟类响应尺度存在显著差异,为城市生态规划中确定景观连通性保护尺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06

鸟类多样性对蓝绿基础设施的响应及协同策略——以杭州市为例

李欣然(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李欣然以杭州市为例,分析蓝绿基础设施与鸟类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蓝绿基础设施的规模、形态、格局、社会属性等因素影响鸟类多样性,提出优化蓝绿基础设施布局、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等协同策略,实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一。

07

城镇化后期的西部高原城市绿地规划逻辑转变探讨

关学国(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学国深入分析了西部高原城市在城镇化后期面临的特殊挑战:人地矛盾尖锐,生态敏感性强,传统平原城市的绿地规划方法难以适应其特殊需求。报告提出了平行带型布局、消极边界利用、三维空间分析、适用于西部高原城市指标体系的探索等高原城市绿地规划新逻辑,为类似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08

西北地区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

徐婧(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徐婧构建了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西北地区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建议,西北地区应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09

西安市水系空间调节服务功能多层级优化路径

李湛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李湛晨创新性地提出了"四维水系连通性"修复框架,从纵向、横向、垂直和时间四个维度系统提升水系生态功能。研究针对西安市水系空间的结构性退化和功能性失调问题,提出了城市级结构修复、组团级功能适配和社区级韧性细胞的多层级优化策略,为高密度城市水系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10

太湖流域生态质量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高千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高千婷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构建、Sen+Mann Kendall显著性趋势检验、Hurst指数未来趋势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分析了太湖流域2000-2020年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太湖流域生态质量呈现"核心城市群较差-城乡过渡带中等-西南屏障区优良"的三层递进式空间格局,人类活动影响已从空间扩张主导阶段进入经济发展模式与人口压力共同驱动的新阶段。研究为太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11

近零碳社区构建:新建社区可实施性低碳规划路径探索

黄昕彤(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黄昕彤的论文分享重点围绕新建社区近零碳规划,分析当前面临的堵点,如降碳目标量化困难、低碳理念融入法定规划难题、效益平衡难等。以宜昌市近零碳示范社区为例,提出“目标协同—控规优化—效益权衡”的规划路径,包括构建指标库、评估控规地毯适应性、计算效益与成本等,为新建社区近零碳建设提供可操作方法。

12

局地气候分区视角下的南京市热岛效应研究

吴奕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吴奕亭运用局地气候分区(LCZ)方法,分析南京市2014 - 2024年热岛效应。通过绘制LCZ图,研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基于“5D理论”的NPE模型,量化建成环境要素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找出影响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以为热岛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寒地滨海城市气溶胶时空分布与影响机制研究——以大连为例

刘代云(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刘代云以大连为例,分享了寒地滨海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区域AOD的分布特征,通过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气象、人类活动等因素对AOD的影响机制,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14

黄河滩区周边城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梯度特征与多情景预测:以河南段为例

冯君明(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冯君明研究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区周边城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绿色空间演变差异和生态功能演变特征,发现生态功能有所下降。通过构建综合生态功能分区,提出针对性的绿色空间优化策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功能。

15

城市边缘区农业公园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优化——以重庆市巴南区云林天乡农业公园为例

张忆君(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忆君以云林天乡农业公园为案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感知因子评价、支付意愿法等多种方法分析游客对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ES)的感知和评价,研究发现游客对部分服务满意度较低,同时游客有一定支付意愿。研究针对性的提出强化农业文化内涵、优化交通、灵活定价、衍生产业链、村民参与等提升策略,促进农业公园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生态价值提升。

颁发论文宣读证书

嘉宾点评

宫 媛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支部书记

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生态委委员宫媛、李迪华对十五篇宣读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宫媛指出,当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态规划理论,行业应当坚定信心;希望研究者持续优化现有研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李迪华语重心长地强调,研究必须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纸上谈兵;论文要追求“与众不同”,要有创新性和独特性;避免使用模糊词汇,提高研究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叶兴平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叶兴平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成果丰富,集中展示了城市生态规划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思考。他希望规划同仁们在生态规划的广度、深度、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持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规划支撑。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

年会官网

年会官方小程序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年会专题

年会官网

年会小程序

年会专题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学术报告 | 沈清基:美丽中国视野下城市生态规划转型的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全国生态日×学术笔谈 | 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委会“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并进途径”主题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长春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韩自强教授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近日,科技部正式公布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立项名单,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韩自强教授牵头申报的“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韧性建设研究”项目成功获批立项,研究周期为3年。 该项目聚焦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治理挑战,紧扣金砖国家间jvzquC41yy}/sm}s0ujv0niw0et0kwkq13>368:;;8?/j}r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9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韧性建设研究”项目年度总结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三层业务平台举行。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组织。 jvzquC41yy}/sm}s0ujv0niw0et0kwkq13>378;4356/j}r
2.专项“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韧性建设研究2025年5月30日至6月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韧性建设研究”项目研讨会暨启动会在中国青岛成功召开。会议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中方项目牵头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韩自强、冷安丽、郄子君、杜青岳、Lois、殷辉、李英jvzquC41yy}/sm}s0ujv0niw0et0kwkq13>378;344?/j}r
3.专项“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韧性建设研究5月30日至6月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巴南沿海地区气候风险治理、适应和多层次韧性建设研究”项目研讨会暨启动会在中国青岛成功召开。会议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中方项目牵头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韩自强、冷安丽、郄子君、杜青岳、Lois、殷辉、李英祥等参加。来 jvzquC41egs/sm3ufw4ff~3ep1oohx4346709?550jzn
4.dba导师|mba导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dba研究生导师|mba法国商业研究与商业行为学院 面授 高级工商管理 近期了解最多 高级健康管理博士(EHm.D)学位 马来西亚和立大学学院 《奇门遁甲:上古智慧的传承(下)》 最近更新 本次课程将直击“如何用”的核心。我们将结合真实案例,拆解断事的实战逻辑!无论是事业决策中的趋势预判,还是生活规划里的时机把握,你都能学到jvzq<84pjkkew7hp1vkbeqjtu/:.2650jvsm
5.你品你细品!读懂中心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亮点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中科广能、吉芯科技等高端研发机构加速发展,抓好西太深海量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市西部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研发平台体系。jvzquC41yy}/ezhd0eun1qtv1463365;/2>06=8655;`rl3jvor
6.大城之治丨重庆:“山水之城”焕发“智治之美”去年,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与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重庆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学院,这对于探索培养适应于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的综合型人才,赋能重庆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杨新民看来,交通是超大城市治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他带领团队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应急车道智慧管理系jvzquC41ycv/ezhd0eun1|mcpipwhsgyu5Og€xFgvgjnHhncuyJfF6233<'pn|uKfC69@=36:
7.深市上市公司公告(1月22日)刘天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未达到或超过50%,上述质押股份不存在负担重大资产重组等业绩补偿义务,其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良好的资金偿还能力,质押风险可控,不存在平仓风险,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公司治理等产生影响,也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将持续关注股东股份质押的后续进展jvzq<84pgyy/39osmc4dqv3ep1814>53445d8?:867;69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