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幅赏析(六)

251、收获的十月 哈格伯格 1852―1925年 瑞典 画布油画 290.80×193厘米    哈格伯格是19世纪末旅法的瑞典画家,在这幅画里,哈格伯格重拾法国19世纪中叶著名农民题材画家米勒的创作思路,描绘了农民收获马铃薯的场面。通过这一画面,画家颂扬了为法国的工业化建立基础的农民和小农场主。他以一个普通的农田劳作为题,赋予以崇高、浪漫的形象,展示了现实主义绘画手法的强大力量。哈格伯格把一个农民放在了巨幅画卷的中央,眼睛并不看着观众,在一个略显孤寂的环境里,只看到远处有一个人的身影。这幅画的原景地很可能是法国的格雷斯地区,因为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们喜欢聚集在那个地区作画。

奥古斯特·威廉·尼古拉斯·哈格伯格(August Wilhelm Nikolaus Hagborg,1852―1925年),是19世纪末旅法的瑞典画家,他很快便在风俗主义绘画上取得了成就,但又很快放弃了这一流派,投身到了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中,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幅。

252、第二次收获 朱利安·杜普荷 法国 1879年 画布油画 100×127.50厘米    如果说,是米勒最先继承了巴比松画派的遗风,朱利安·杜普荷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传统题材的创作中。在描绘农民生活和四季农活的过程中,杜普荷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幅田园诗般的图画,以怀念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这幅画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

朱利安·杜普荷(Julien Dupre,1851―1910年),法国画家。杜普荷的学画生涯分别是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三个画室完成的。成为画家后,1876至1889年间,他定期在巴黎的画廊参加画展,并于1892年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

253、圣佩尔山的割麦人 莱尔米特 法国 1883年 画布油画 76.80×97.20厘米    1880年后,画家用几张大幅描绘家乡圣佩尔山乡亲们生活和劳作的画作参展并大获成功,其中就有这幅《圣佩尔山的割麦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莱尔米特几次将同样的人物画进作品里,几幅画里的面孔完全可以辨识。这幅画的割麦人就是一个名叫喀什米·德罕的农夫,沉重的劳作后正在休息,对身旁两位粗壮农妇的交谈不理不睬。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Leon Augustin LHermitte,1844-1925),出生在法国皮卡第大区的埃纳省,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这正是他眷恋农村生活,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用来描绘农事劳作的原因。1874年在法国沙龙取得成功之前,他一直往返于法国和英国之间,靠卖画为生。1880年后,他用几张大幅描绘家乡圣佩尔山乡亲们生活和劳作的画作参展并大获成功,其中就有这幅《圣佩尔山的割麦人》。

254、人生三阶段 热拉尔 法国 1806年 画布油画 110.50×144.80厘米 墨西哥西蒙基金会藏    这幅《人生三阶段》是热拉尔的代表作。热拉尔通过具体形象表现出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历经两百多年而依然生动。在田园诗般的风景里,正中间有一个稚嫩的孩子蜷缩在母亲怀抱中甜美地酣睡,他代表的是人类的童年;右边那位英俊的男子,强健的体魄充满阳刚之气,炯炯的目光里蕴含着坚毅,这正是朝气勃发的壮年;而象征人类暮年的是左边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眼神茫然而空洞,却闪烁着智慧的余光。画面中心这个头戴花环的女人温和慈爱,不仅给孩子以温暖的怀抱,左手还与男子的手紧紧相握,右手正轻搭在老人的肩上,给予他们以支持和抚慰,正是她把人生的三个阶段串联在一起,串联起人生的百般境界,万般滋味。据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1773-1850)是第一个收藏这幅画的人。

弗朗索瓦·热拉尔 (Francois Gerard,1770-1837年),又名弗朗索瓦·帕斯卡尔·西蒙,他是大卫的高足和继承人,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出生于罗马,当时他的父亲是法国驻罗马的大使。最初他师从于雕刻家奥古斯特·巴仟学习艺术,16岁时转入大卫的画室,19岁获得大奖赛第二名,由于父亲过世,只得自立为生。20岁时赴意大利学习,恐怖时期重又回到法国,直到帝国时期才以肖像画家著名于世,从那时起全欧洲的知名人士,上至皇帝、将军,下到学者、贵妇都希望他能为自己画像。

255、扭打 布格罗 法国 1864年 布面油画 83.9x105.5cm 墨西哥西蒙基金会藏    布格罗的这幅画描绘的是两个小天使争抢一个苹果的情景。两个小天使扭打在一起,左边一个面朝正面坐着,左手撑在地上,右手回身顶着另一个小天使的下巴,眉头皱着,眼睛瞪得分明,头发也被对手揪住。要抢苹果的这个小天使半跪在地,左手使劲抓向苹果,右手抓在对方的头上,身体却被顶在脸上的手推得仰向后面。这幅画作于1864年,灵感来自罗马诗人奥维德(公元前48-公元17年)讲述了“爱神的节日”的故事。金苹果的形象画得十分完美,代表了小天使和爱神间的纯真的爱。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布格罗的画作里,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妇女,仙女和农村姑娘等人物。其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宁逸静谧,温馨妩媚,活色生香,略带一丝淡淡哀愁的气氛和情调。他笔下的孩子们天真纯洁,可爱至极。他精致细腻的画风和完美无瑕的技巧深受世人的青睐。

256、王子回来了 科尔托纳 意大利 布面油画 1643年 265x251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又称《罗慕路斯和勒莫斯得到浮士德勒的庇护》,情节来自耳熟能详的罗马与母狼的传说,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莫斯(或雷穆斯)被篡位的国王扔到台伯河中,被一头母狼救活(罗马街头随处可见的母狼与小孩的雕像),后又被牧羊人浮士德勒发现并当做自己的孩子养大,兄弟两长大报了仇,并建立了城市罗马,但因为城市名称争斗,罗慕路斯杀死了勒莫斯,所有城市叫做“罗马”。虽然是传说,但罗慕路斯被史学家认为是罗马的第一任国王(公元前753年也被认为是罗马的始年)。比较奇怪的是画中的牧羊人浮士德勒为什么只抱了一个男婴,不过仔细看,顺着牧羊人手指的方向,河边(应该是台伯河)的树下还有一个婴儿似乎还在吃着母狼的奶。意思是说那边还有一个呢,我一会儿再去抱来(这都是猜的)。画中的女人是浮士德勒的妻子阿卡.劳伦缇雅(Acca Larentia)。此画1794年进入卢浮宫。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原名贝尔勒基尼Pietro BERRETTINI,1596-1669),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出生于托斯卡纳的科尔托纳镇。他是意大利巴洛克鼎盛时期的奠基人之一。他还是罗马巴洛克建筑的重要设计师之一,还擅长建筑内部装璜设计。罗马的新堂(Santa Maria in Vallicella)和佛罗伦萨的皮蒂宫都留有他的作品。他的才华不在卡拉瓦乔和贝尼尼之下,但现在的名气却远不如他们。    罗马神话故事:伊尼阿斯和拉丁努斯的后代在拉丁人的首城世袭沿替至第十五代,王位传至努米托和阿穆略两兄弟。遗产有两份:一份是王国,另一份则是从特洛伊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努米托选择了王国,阿穆略则占有财富。阿穆略利用手中的财富变得比努米托更有权势,轻易地从他长兄手中夺走了王国。努米托的儿子都被杀死,唯有一个女儿西尔维亚因为有阿穆略的女儿安托求情才活了下来。阿穆略把西尔维亚送去做维斯塔贞女祭司,使她不能婚嫁,以免有后代王位之争。传说战神马尔斯爱上了西尔维亚,并让她怀上了一对双胞胎。阿穆略闻信又恨又怕,幽禁了西尔维亚,待她分娩之后,便命仆人把两个婴儿装到篮子里扔到台伯河里去。但台伯河水却把篮子冲到荒凉的河岸,搁浅在岸边一颗无花果树旁,一只母狼趋前给他们喂奶,还有一只啄木鸟也来帮忙喂食,守护他们。这些生物是用来祭祀战神的,拉丁人对啄木鸟特别崇敬,因此,当孪生子的母亲宣称婴儿的父亲是战神时,人们就非常相信她。且说一个叫做浮斯图卢斯的牧人恰巧经过这里,看到如此奇景,大为惊讶,便把两个婴儿带回家交与妻子抚养。两个婴儿在养父母的照料下逐渐长大,一个取名罗穆卢斯,又译罗慕路斯,一个取名雷穆斯,又译勒莫斯,弟兄俩都生得体格健壮,胆气豪迈,有着一股无所畏惧的勇气。在努米托和阿穆略的牧人之间发生了一场冲突,勒莫斯被抓至努米托处。浮斯图卢斯听说勒莫斯被人抓走交给了努米托,便立即将他们兄弟的出身原委告诉了罗慕路斯,让他前去搭救自己的兄弟。浮斯图卢斯带着木盆去见努米托,证明勒莫斯乃是西尔维亚的儿子。罗慕路斯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集合许多痛恨和不满阿穆略的公民发动了起义。勒莫斯也在城内煽动公民反叛,同时罗慕路斯在城外发起进攻,暴君阿穆略陷于混乱困境,俯首就擒,被处以死刑。阿穆略死后,城中已趋安定,兄弟一人将阿尔巴龙加的王位交还给外祖父努米托,而两兄弟决定在他们被牧人发现的地方建立一个新城。两兄弟刚着手建城,就在城址一事上发生了争论:罗慕路斯在帕拉丁建筑了罗马广场,因此希望城市建于此,而勒莫斯却在阿芬丁山上选了一片坚固的地区。关于这场争执,古典作家有不同的记述,现仅选比较流行的说法。由于兄弟孪生不分长幼,所以决定采用秃鹜占卜来解决纷争,二人分开两处,各自坐在地上观望,并各有一群从者作为证人。据说勒莫斯看见天空飞过六只秃鹜,他的追随者立即祝贺他为王,并飞报罗慕路斯。正当消息传来之时,罗慕路斯所观察的天空出现了12只秃鹜,他的从者也立即祝贺他为王。双方发生了争执:一方是吉兆在先,另一方是秃鹜数目加倍,各不相让,发生了一场混战,勒莫斯在混战中被杀,罗慕路斯因此得以独自称王,城址也便选为帕拉丁,这城便以罗慕路斯的名字命名为“罗马”。

257、列昂妮拉公主的肖像 温特哈尔特 德国 1843年 布面油画 142.2x212.1cm 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温特哈尔特的肖像画,每一幅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幅《列昂妮拉公主的肖像》(Princess of Portrait of Leonilla),虽然不是他最为著名的画作,却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列昂妮拉是俄国公主,1816年出生于莫斯科,后来嫁给了Sayn-Wittgenstein-Sayn王子。Sayn是一位德国伯爵的称号:当时德国由“上百个大小公国统治”,后来被普鲁士统一成为德意志,但是这些名称保留下来了。画中这位女士的全名是Leonilla Bariatinskaia,她身穿雪白的长裙,左手拿着折扇,右手轻撩珍珠项链,悠闲地倚靠着床脚并坐在地毯上,有评论家评论这幅画:“乳白的肌肤和雪白的衣衫,形成难以名状的对比,作者对人体肌肤的表现能力,无人可以相比”。

258、手套作坊 朱尔·埃米尔·圣坦 1829-1894年 法国 画布油画 1872年 92.70×64.80厘米    朱尔·埃米尔·圣坦擅长肖像画。《手套作坊》取材于巴黎日常生活的场景,表现了19世纪西方社会朝现代化发展的审美趋向。画面上的两位少女身穿19世纪的时尚装束,但她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位是代表劳动妇女及社会现代化象征的商店售货员,另一位是上层社会的妇人。在刚刚兴起的消费潮流中,妇人正在购置显示自己社会地位的日用品。

259、瓦莱里娅 威廉·克拉克·沃特勒 1857―1930年 英国 画布油画 1916年 63.50×53.30厘米    沃特勒描绘最多、也最为成功的是东方风格的女性肖像画,这幅《瓦莱里娅》就属于这类作品。画面上是一位东方装扮的女性,背景也是东方风格的。在东方画派的作品流行期间,青年女性的这身装扮在当时的英国十分走俏。沃特勒利用这种风气不仅享受了在古典或东方的氛围里描绘窈窕女子带来的快乐,还借此机会用同时代的模特再现了古典题材。

作者:威廉·克拉克·沃特勒( William Clarke Wontner 1857―1930年),英国画家,是英国以阿尔玛-塔德玛(1836―1912)为先驱的新古典主义东方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60、德尔夫特风景 维米尔 1660年 布面油画 98×17.5厘米 藏海牙博物馆    维米尔在身后两百年里一直藉藉无名,直到19世纪才重新被世界发现。有趣的是,维米尔被再发现,却是缘于他的风景画。1866年,法国艺术评论家毕格在荷兰海牙美术馆闲逛时,无意中看到了维米尔的《德尔夫特风景》,一下子便被这幅画深深吸引。正是由于毕格其后的大力宣传,维米尔的才华才被世人所真正发现,对他绘画的研究成为了一时风潮。《德尔夫特风景》和稍早一些的《德尔夫特街道》,是维米尔仅有的两幅风景画。尽管维氏的作品中,显然以人物画最具代表性,但《德尔夫特风景》却被视作是“从未被超越的典范”。维米尔像所有荷兰风景画家一样,把地平线压低,画面的大部分留给了北欧宽广的灰色天空,其下的河流、城堡、民居,近处的人物,都以他独有的厚重笔触均衡地描绘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地包含在完整性之中。我们在这幅画里,丝毫看不到早期荷兰风景画的古板和小家子气,也没有鲁伊斯达那种火热的内心交锋。历史上从没有一幅荷兰风景画,能比《德尔夫特风景》更接近于彩色照片。产生这种效果,除了他对真实色调的非凡感觉之外,更在于他拥有一种超越对象之外的冷静。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维米尔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数都是绘画精品。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

261、西班牙舞女 乔瓦尼·博尔迪尼 1842―1931年 意大利 画布油画 1900年 205.70×120.60厘米    19世纪的巴黎由于西班牙明星的到来而充斥着西班牙文化热。《西班牙舞女》是画家乔瓦尼·博尔迪尼为西班牙著名女舞蹈家阿尼达所画的三幅肖像画中最大的一幅,这幅画曾丢失多年。舞者那微侧的身体,昂首挺胸的体态和稍稍低视的眼神,表现出一种冷漠的高傲;而高高架起叉在前腰的手臂,不停疾速晃荡扭动的丰臀,轻快灵活踢踏打点的脚步又散发出一种令人激动的活力。画家运用奔放的笔触,表现舞动的场面,让整个画面都有强烈的节奏感。画面的浓墨重彩又渲染了一种充满运动和激情的氛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西班牙舞蹈冰火相济的神奇魅力。

乔瓦尼·博尔迪尼(Giovanni Boldini,1842-1931),意大利画家。他出生于意大利,但是职业生涯基本上是在巴黎度过。在伦敦他也有一定知名度。在19世纪末的时候,他已成为巴黎最有名的人像画家之一。其声势与美国肖像画家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当时在伦敦的地位相差无几。他因为注重色彩和技巧的运用而成功。他的作品被认为非常具有巴黎风味。

262、收割麦子 本顿 美国 1938年 版画    在美国人心目中,小麦是与体面和勤劳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画家本顿1938年的名作《收割麦子》(Cradling Wheat)就描绘了这样的场面:收获时节,5个农民在金色的田野上用镰刀割麦,他们弯腰的曲线充满乐感,跟远处起伏的山坡融为一体。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刻意扭曲形象和灿烂的色彩。

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1889-1975年),美国画家。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尼欧肖县,是托马斯·哈特·本顿议员的外孙。他在贾柏林的报纸《美国》担任漫画创作,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本顿在芝加哥和巴黎学习美术,一战期间任职于美国海军。本顿曾经追随过立体主义及其他艺术风格的实验,但1925年后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他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和密苏里堪萨斯艺术学院任教。《一个艺术家在美国》(1937,1968年修订)是他的自传。他是20世纪30年代地方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该运动的画家专门刻画美国的乡村生活。本顿的壁画和版画同时惹来了先锋派和保守派的争议,但却赢得了大众的肯定。他的版画《收割麦子》和《七月的干草》和壁画等都充满律动,刻意扭曲形象和灿烂的色彩。

263、亲爱的鸟儿 Tête d'Etude l'Oiseau 布格罗 法国 1867年 69x87.5cm 布面油画    这件作品非常著名,但是作品的名称不知道怎么翻译。可能因为这个孩子太可爱了,所以各国的翻译都保留了作者的难以表述的原法文名称。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布格罗的画作里,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妇女,仙女和农村姑娘等人物。其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宁逸静谧,温馨妩媚,活色生香,略带一丝淡淡哀愁的气氛和情调。他笔下的孩子们天真纯洁,可爱至极。他精致细腻的画风和完美无瑕的技巧深受世人的青睐。

264、霍顿丝皇后肖像 特里奥松 法国 1808年 布面油画 巴黎卢浮宫藏

265、戴安娜和丘比特 庞培奥·巴托尼 意大利 油画    黛安娜是罗马神话中之处女的守护神。丘比特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是维纳斯的儿子。长着一双翅膀,背着一把弓,箭鞘里插着一支金箭和一支铅箭,他的金箭射给谁,谁就会得到爱与幸福。巴托尼的这幅作品中,展现黛安娜拿走丘比特的弓箭,在争斗玩耍中。画中黛安娜娇艳无比,红色的裙子醒目靓丽。丘比特五彩翅膀和关注争执的狗也是亮点。

庞培奥·巴托尼(Pompeo Batoni 1708-1787),意大利著名画家,被称为是18世纪罗马的“画家王子”。正如他为神话与寓言作画一样,巴托尼的艺术始终跟随着缪斯的优雅身影。他借鉴了提香的绘画风格,注重细节,色彩明丽,绘画技巧娴熟,画面无可挑剔。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把绘画技艺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地,是意大利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266、一个圣女 汉德森·塞耶 美国 1892-1893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圣母玛利亚连同天主圣言降生成人,童贞圣母自无始之始便被预定为天主的母亲;由于天主上智的措施,童贞圣母在人间作了救主的母亲。他的特出慷慨伴侣,及上主的谦逊婢女。她怀孕、生产、养育了基督,她在圣殿裹将基督奉献给圣父,与死于十字架的基督共受痛苦,以服从、信德、希望和炽热的爱情和救主超绝地合作,为重建人灵的超性生命。身边的两个孩子是耶稣基督和施洗约翰,画中背景白云被画家渲染成圣母的翅膀。洁圣的玛利亚与耶稣和约翰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真是振奋人心的画面!

267、岩间圣母 达芬奇 意大利 祭坛画 1500年 199x122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描绘的是宙斯化作金雨与达娜厄幽会的情景。她被描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躺卧在床上,脸上表情懒懒的看不出惊喜。光线全部聚集在她身上,周围则是暗部,白色床单更突出达娜厄的美丽。画家利用金雨反射的光泽,给画面增添了富贵雍福感。画中小天使惊讶欣喜的神色突出了宙斯降临的主题。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人类智慧的象征。他取得最大的成就是绘画,《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268、母爱 阿道夫·朱丹 法国 约1855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从题材来说,这是人间最普通的生活场景。母亲怀里的孩子甜甜地睡着,一个小姐姐模样的女孩亲吻这个孩子。画家笔下熟睡的孩子被绘制的非常开爱,两个短短的手臂曲卷着,肥肥的小脚丫和鼓鼓的小肚皮占据了这幅画的中心醒目位置,母亲慈祥的目光注视下,母爱主题被渲染得布满整个画卷。

阿道夫·朱丹(Adolphe Jourdan,1825-1889),是19世纪的法国画家,1825年在法国尼姆出生。1844年他进入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864年到1866年,他的画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855年在巴黎举行的展览和1876年在纽约举行的展览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阿道夫·朱丹的画作色彩运用的非常微妙,朴素的背景、明暗交错的光线,画面的整体给人一种祥和、宁静之感。1889年,画家朱丹逝世,享年64岁。

269、祈祷之手 丢勒 德国 1508年 素描 50x30cm 德国纽伦堡陈列馆    这幅画是丢勒的代表作,一双长满老茧、关节粗大、布满褶皱的手合起,安静而虔诚。画的背后记录了一个关于爱与付出的故事。丢勒的父亲是一名首饰工匠,和他出生的小村庄一样默默无闻。老丢勒夫妇一共生养了17个孩子,丢勒出生那年,老丢勒已经44岁了。为了养活诸多子女,老丢勒一天得工作18个小时。可因为贫穷,只有两个孩子活到了成年。丢勒和他哥哥,流传着一个故事。大意是兄弟俩都有绘画天赋,但父亲最多只能供其中一个去纽伦堡艺术学院学画。结果弟弟丢勒靠掷铜板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哥哥早早做了矿工分担家里的开销。弟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感恩哥哥的付出,愿意出钱供哥哥去美院深造。然而,哥哥的双手已经因为常年劳作而关节失灵,再也无法拿起画笔和刻刀了。弟弟只能将满腔深情化成了一副名为《双手》的画作。故事无关真假,画很真实,教你感恩,珍惜情谊。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德国最伟大的画家,德国文艺复兴的巨匠,是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及艺术理论家。他出生在德国纽伦堡,13岁时画了一幅自画像,形象逼真。19岁时他为父亲画的肖像,充分显示出成熟的素描功力。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木刻画、铜版画、油画和人物素描,现存的作品有1000余件,包括350幅木板画、100幅铜版画、100幅素描和60多幅色彩画。其代表作有油画《四使徒》、木版画《启示录》、铜版画《苦闷》等。著有《人体比例研究》四卷,对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颇有研究,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丢勒在德国,乃至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70、小帆船 林奇 秘鲁 约1880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这是一条小帆船,驶向海边停靠的大船。小帆船前舱坐着很像是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帅气硬朗女的娇美如花,穿着和身边放置的行李说明身份不一般,和后舱与水手调笑的妇女区别挺大的。画家笔下划船水手漫不经心看着这对夫妇,从水手脸部表情好像能窥视到他的内心世界,画家刻画得很传神。

阿尔伯特·林奇(Albert Lynch,1851-1912),是一个秘鲁的画家。他1851年出生于秘鲁特鲁希略,定居在巴黎,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在朱尔斯等画家指导下进步很快。他的作品在1890年沙龙和1892年的博览会上得到展示,在1900年,他的绘画作品获得一枚金牌。

271、海滩上的孩子们 巴斯蒂达 西班牙 1921年 布面油画 90x120cm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巴斯蒂达是西班牙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他的海滩风景画非常受欢迎,他在巴黎沙龙上屡次获奖,备受推崇。他的这幅画《海滩上的孩子们》,是一首欢乐的歌,描绘了一群男女孩子在海滩上游泳、戏水,人物有动态和情节,很真实生动。阳光,如此明媚绚烂,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们,快乐自在。海滩,如此魅惑,沙如黄金般灿烂,海如绸缎般多彩多变。画面景物充满清新、透明、鲜亮,给人轻松、灿烂、活泼的感觉。

272、梦 卡巴诺夫 俄罗斯 约1990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肖像画在画家的作品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他的肖像画作除了精准的表现外,更把人物呈现的如同照相一般。这幅画中的男孩在撅着屁股在睡懒觉,猫画的很传神。画面色彩鲜艳,人和动物和照片一样真实。

阿森·卡巴诺夫(Arsen Kurbanov 1969-),俄罗斯当代艺术家,任教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架上绘画系。他1969年出生于俄国Mahachkala,父母都是艺术家。1988年,他完成了在贾马尔达吉斯坦艺术学院的授课制硕士学位,拿到了红色毕业证书,一个学术卓越的象征。之后卡巴诺夫即刻进入了圣彼得堡的列宾美院,在那里他和已故的Neprintsov一起研究绘画艺术,在1994年完成毕业。卡巴诺夫努力使大师们的技巧、现代的画法、以及个人对肖像的理解结合起来。在他的画里,一些现代元素旁总有一些圣经和历史相关的东西出现,这往往使他的作品产生了神秘的气氛。

273、小园丁 吉普林斯基 俄国 1817年 布面油画 62x49.5cm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藏    1816年吉普林斯基有机会去意大利留学,在罗马时创作了这幅《小园丁》。这是一位意大利小园丁,他手执弯刀趴在石头上歇息,睁大一双眼睛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这是一幅有生活动态的肖像画,类似一位风俗画中人物形象的特写镜头。造型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画中人物有着柔和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造型。

奥列斯特·阿达莫维奇·吉普林斯基(O·A· Kiprensky 1782—1836年),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最杰出的肖像画家,他出身于农奴,毕业于彼得堡美术学院。由于1812年的卫国战争爆发,使他未能如期赴意大利留学。从他早期的肖像画中已可看出他豪放的笔触和熟练的油画技法。他所画的肖像都力图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并揭示出人物个性及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浪漫情调。他注重光和色彩的处理,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对象处于兴奋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中。吉普林斯基所作的肖像构图不重复,人物头部的动态、眼神的方向、姿式和情绪都因人而异。甚至穿戴服饰、色彩质地花纹变化都很讲究。他创造的人物形象总是用探索或毫不在乎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1816年画家34岁时去意大利留学,他在罗马一度倾心于古典主义,追求柔和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外形。因此,他后期的绘画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辉,但仍不失为俄罗斯伟大的肖像画家。

274、蓝绿色调的蓬巴杜夫人 布歇 法国 1756年 布面油画 100x80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布歇画过的最出彩的蓬巴杜夫人的肖像,画中人物高贵、典雅、妩媚,纤细优美的身体着瑰丽华贵服饰,娇嫩光泽的面部,双眼神情发着光芒,她侧身静坐于画面,在高贵华丽环境衬托下发出夺目光辉。布歇在这幅肖像中使用蓝绿色调,表现了贵族夫人的高雅,运用极细腻的笔法精微刻画衣着配饰的质量感,浮华的饰物被画得有触摸真实感 。

275、牧羊女 勒努瓦 法国 约1890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勒努瓦画中的牧羊女,披着脏旧的黄褐色大衣,不整齐的短发,落寞中又带有忍受苦难的韧劲,孤独地站在草原的旷野中。紧握在胸前的双手暗喻画中牧羊女是个胆小懦弱的女子。这幅画在色彩和人物形象上都处理得比较细致、真实,强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查尔斯·阿玛布尔·勒努瓦(法语:CharlesAmableLenoir,1860–1926),法国学院派画家,师从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勒努瓦创作了大量神话和宗教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两次荣获罗马大奖,一次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276、在橘园 佩鲁吉尼 英国 约1870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这幅画很美,佩鲁吉尼绘画的。画中橘园正是收获的季节,绿树荫荫,挂满了果实。白衣女子坐在橘园石凳上看书,手中橘树花和放在身边的橘果给画面增添了一股清香。一幅赏心悦目的作品。

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Charles Edward Perugini,1839-1918),意大利出生的英国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画家。

277、采摘啤酒花 佩鲁吉尼 英国 约1875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啤酒花是葎草,是被子植物门中的一个属,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其雌性的花朵通常被称为啤酒花,经常被用于啤酒酿造时的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佩鲁吉尼的这幅绘画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在葎草种植园内采摘啤酒花。这种植物叶子有些像我国的桑叶,花朵或者也称为果实的很像国内的棉桃,品尝有苦感。

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Charles Edward Perugini,1839-1918),意大利出生的英国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画家。尤以擅于绘画年轻女性和自然风光的作品。

278、井边的加百利 普桑 法国 1648年 布上油画 118×119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题材取自圣经《创世纪》第24章,亚伯拉罕委托老仆人(以利以谢)前往美索不达米亚为他的儿子以撒寻找一位妻子,老仆人来到了拿鹤的城,在城外的井边遇到了加百利,于是带回迦南与以撒成亲,加百利后来生了双胞胎以扫和雅各。这幅画是为一位银行家委托所做,路易十四的收藏,1665年由黎世留公爵处获得。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年),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

279、亲切的闲聊 布拉斯 意大利 约1875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画中场景是一间客厅,三个女子闲聊。在画家布拉斯的作品中,威尼斯女子服装很有特色,短衣长裙厚厚地长袜,裙子收腰比较细小,给人亭亭玉立美不胜收之感。这幅画的背景被画家布局得很巧妙:烛台、镜子、简易沙发,都是普通家庭常用的家具,简单实用。三位谈笑风生的女子激活了整个画面,从闻声赶来的男子推门的瞬间,观者好像能感受到她们的欢声笑语。

尤金·冯·布拉斯(Eugene von Blaas 1843 -1932),是19世纪晚期意大利学院艺术派古典主义画家,擅长创作以表现现实生活场面为主题的现实主义画作。通过他的画,人们可以对19世纪末欧洲平民阶层的生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布拉斯出生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阿巴诺,父母均为奥地利人。他的父亲卡尔·布拉斯也是画家,从小布拉斯就跟着父亲学画,可以说他的父亲一直是他的绘画老师。当布拉斯成为在威尼斯美术学院的教授时,布拉斯一家搬到威尼斯。布拉斯经常在威尼斯描绘那里众人们的生活场面。后来他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的终生教授。

280、手捧豌豆花的姑娘 pea blossoms 波因特 英国 1890年 布面油画 57x69cm 私人收藏

281、镜前的维纳斯 委拉士贵支 1656年 布面油画 112.5×177厘米 伦敦国家画廊藏    女子裸体绘画在17世纪封建专制的西班牙是极其罕见的,这幅《镜前的维纳斯》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委拉士开兹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绘画:这悠闲、侧倚的动势,这丰满、健美的身姿,使我们不禁想到威尼斯画派乔尔乔纳《沉睡的维纳斯》;但是,这扭曲而不失端庄的曲线美感,这背向观众而不失生命欲望的青春涌动,这寓世俗美于理想美的表现方式是富有创作性的,也是威尼斯画派中所没有的。这幅画标明了17世纪西班牙艺术家人本精神的觉醒,也标明了17世纪西班牙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上的独特显示。画家以充满节奏感的流动线条,塑造了女性人体美,如果以维纳斯身体环视一周,她的曲线起伏变化宛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缓。大师素来善用透明凝练的色彩和精到的笔触去描绘复杂的肌肤变化,细嫩的肉体富有勃勃生机,充满了青春气息。这是画家对人类自身美感的赞颂。这是宗教严厉的西班牙第一幅裸体像,也是西班牙历史上仅有的两幅裸体作品之一(另一幅是戈雅的《裸体的玛哈》)。

委拉斯贵支(1599-1660),是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杰出的绘画大师,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他24岁入宫,成了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家。但是,他的艺术并没有因身在宫内而受到束缚,他不仅画君王、王后、王子、公主,也画乞丐、侏儒、白痴和无权无势的朋友;他不仅画《圣经》主题,也借希腊神话主题画风情画、风俗画和人体画。代表作品有《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宫娥》等。

282、任第一执政官时的拿破仑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03年 147x227cm    安格尔在等待去罗马留学的这段时间,曾接受过今属比利时的列日城的一幅订件,为那里画一幅《第一执政波拿巴肖像》,此时正值1803年,即路易十六被处死之后,拿破仑又发动旨在推翻督政府的雾月十八日政变的重要时期。这位第一执政官要实行全国的军事独裁统治,人民无不切齿痛恨.安格尔却应允去完成这样一幅肖像画。1806年,他又画了《拿破仑一世在皇座上》,这后一件作品已是赤裸裸地为庆贺这个军事独裁者称帝而创作的歌颂性作品.安格尔不问政治,却在这两幅画上宣告了自己的立场。当作品于同年在巴黎沙龙展出时,受到了舆论界的冷嘲热讽。在罗马的安格尔获知这幅画的反应后,心情非常沉重,曾愤慨地表示:“人们总以为,沙龙是鼓励绘画的地方,其实不,它给绘画提供的是一条可悲的道路。”1813年,他与玛德莱娜·夏佩尔小姐结婚,总算使他得到一些慰藉。他说道:“夏佩尔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典范,她成为我生活中的安慰。”这时,他除了画神话题材之外,还画了几幅裸体题材的大画,准备送往巴黎再度露面。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是继大卫之后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代表。安格尔出生于法国西南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都颇有天赋。安格尔17岁到大卫画室学习,得到真传。两年后考入美术学院,获罗马大奖。5年后去罗马,把拉斐尔作为毕生崇拜的对象。其作品工整细致,用色鲜明和谐。曾两次去意大利长时间研究古典美术;在本国曾任巴黎艺术学院的教授多年。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洛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283、花园里的苦恼 贝利尼 意大利 1459年 木板蛋彩画 81.3x127cm 英国伦敦国家画廊藏    这幅作品《花园里的苦恼》(Agony in the Garden)是贝利尼早期以线描为主体的杰作,也是威尼斯风景画派中的第一幅画。耶稣被捕的前夜正跪在西马尼一角的橄榄山上一块突出的岩石山祈祷,在他的下方,原本应当醒着的三名门徒彼得、雅各、约翰正在沉睡。黎明即将来临,耶稣将要面临苦难与死亡,漫漫长夜即将结束。就在出现于云端的天使端岀象征耶稣受难的圣杯的同时,为一群士兵带路的犹大出现在远方,耶稣被出卖的时刻即将来临。故事背景的风景完全一新《新约圣经》里的描述,为整幅画增添了不少真实的气氛:朝阳将稀疏的云朵染成了橙色及粉红色,布满整个画面的黎明曙光,不仅表示夜晚即将结束,还为画面增加了些许神秘的效果,并象征着希望、复活、与救赎。

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威尼斯绘画派的创始人,文艺复兴后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父亲、哥哥及姐夫都是大画家。贝利尼早期作品受姐夫曼特尼亚影响,从他那里学到了如雕刻般的画像风格。在中晚期的作品中,乔凡尼的艺术逐渐表现出明朗和宁静的境界,画中色彩受到重视,表现出强烈而润泽的效果。他所描绘的人物蕴含深厚的人性,充溢着乐观的精神。他的艺术创造历程,表明他是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诗情横溢,富于幻想的风景画奠基人,卓越的色彩画家,为两位大弟子乔尔乔内和提香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1516年贝利尼在威尼斯逝世,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称他为威尼斯最卓越的画家,有人称他是米开朗琪罗的终身对手,也有人颂扬他可与达·芬奇并驾齐驱。

让·莱昂·热罗姆(Jean leon Gerome 1824-1904) 是法国十九世纪学院派的著名画家和雕塑家,表面上他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实际上他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虽然热罗姆并不有意识地在作品中揉进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在古典主义严谨的构图、色彩之中所表现的强烈的东方情调,异国气氛,又不得不让人感到他的浪漫主义倾向。热罗姆于1856年曾远赴埃及和近东旅行,对东方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因此画了许多描绘埃及和近东风土人情的作品。在巴黎沙龙展出后,轰动一时。1868年,他又随地质学家们穿过西奈沙漠,到达开罗的亚历山大港。这次游历,非常艰险,但是东方文化留给画家以深刻的印象,他对阿拉伯市场,土耳其浴室及宫女的沐浴,伊斯兰的宗教仪式,以及东方的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闺阁,这些在欧洲人的眼里深感神秘又深感奇特、有趣和美的事物,十分迷醉,以为深具魅力,从而频频入画,绘制了不少充满东方情味的佳作。

285、7月14日,勒阿弗尔 杜飞 法国 1906年 布面油画 46x38cm 私人收藏    勒阿弗尔是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杜飞的青少年时期在这里度过,这座小城在杜飞早期野兽派画作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06年夏天,艺术家阿尔伯特·马尔凯(Albert Marquet)来到勒阿弗尔与杜飞会合,两人于7月14日一同庆祝了法国国庆,杜飞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用色彩捕捉充斥整个勒阿弗尔林荫大道欢悦的节日气氛以及人们势不可挡的激动情绪。这个系列的作品体现了野兽派的精髓,也是杜菲激进的野兽派时期的最高潮。在这幅画中,杜飞以他酒店窗前的街景为焦点,描绘被彩旗装点的帕瓦塞大道,整条街都挂满了法国三色旗和各式各样的节庆横幅。画面的前景中,两个狂欢的行人被半透的彩旗隐约遮挡,给整个画面注入了鲜明透亮的色彩和喜庆的节日气氛,重现了杜飞当天的感受。

作者:齐内达·谢列布良科娃(Zinaida Serebriakova,1884-1967),是俄罗斯第一位女性画家,1884年出生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的涅斯库奇诺耶附近的村庄,父亲是著名雕塑家叶甫根尼-阿列山大罗维奇-琅舍雷,母亲是亚历山大本罗瓦的妹妹,擅长绘画。1901年在圣彼得堡泰尼谢娃公主艺术学校学习,1902-1903年住在意大利,1903-1905年回彼得堡,就读于Osip Braz (1872–1936)画室。1905-1906年又到巴黎的大茅舍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著名的法国艺术学院)学习。1910年她参加了在彼得堡举行的“现代女子画像”展览,并参加了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艺术家联盟”第七届展览会 (Soyuz Russkikh Khudozhnikov)。在彼得堡参展的作品“自画像:梳妆台边”使她一举成名。她所采用的薄图层技法以及显示出对古典画大师深刻理解的不寻常结合博得了他的舅舅(著名艺术家和评论家)阿列克斯山大-贝诺伊斯(Alexandre Benois)和“艺术世界”学派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并从此而闻名于艺术节。自此就建立了和Mir Iskusstva的紧密联系,但是,和该艺术团体的老成员相比,塞莱布里阿库娃和“新艺术派”以及“象征主义派”完全不一样的。她于1921年离开苏联,此后一直生活在巴黎,直至84高龄逝世。

287、穿夜礼服的少妇 莫里索 法国 1879年 71x54cm 布面油画 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画是她在1879年完成的。构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袒胸的少妇,完全被置于光色的氛围中,她的整个形态、姿式、表情都是通过和谐的笔触来构成,整个形象充满着光感,只有在相当的距离才能发现少妇的礼服和肉体的区别以及她的美丽和温情。

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是法国印象派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画家。莫里索1841年生于法国布兰热一个颇有声望的官吏家庭,其祖父为著名画家弗拉戈纳尔,父亲是高级军官。莫里索最初跟随学院派画家吉夏尔学画,后来师从卡米耶·柯罗。19岁时与画家德华·马奈相遇。马奈对莫里索高贵典雅的气质极为欣赏,从此莫里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马奈的作品中。而莫里索也深受马奈艺术观的影响,成为一位印象派画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笔触流畅,情感细腻,是位擅长撷取生活诗意的画家。

288、皮蓝色沙发上的小女孩 卡萨特 1878年 油画 89×130厘米 美国上维尔城的保罗·梅隆夫妇收藏    作品给人以近乎梦幻般的感觉,应该是卡萨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878年。这幅画的背后却充满着执着的故事。卡萨特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画上的女孩是德加先生一位朋友的孩子。本来我只画了沙发中的孩子,德加发现这幅画不错,就劝我放上背景,他甚至亲自帮我修改。我把这幅画送到1878年的展览会,但被拒绝了……我感到很气愤。”据说德加在蓝色沙发上添加了一只熟睡、可爱的小狗。这条小狗正好与小女孩对面,形成强烈对比。让构图变得匀称,画面变得温馨而富有情趣;深色的小狗与浅色的小女孩,在色调上也取得了平衡与照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女孩腰上盖的深色花巾,与左边小狗的色调一致,使整个画面在动荡中渐趋平静。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 1844—1926)是十九世纪未至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位杰出美国女画家。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工业区,她的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父亲既是个富有的资本家,也曾是当地的市长。但玛丽·卡萨特这位上流社会的小姐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她虽是美国画家和版画家,但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居住在法国,并成为印象派画家。卡萨特善于描绘女人,尤其是母子关系的作品。

290、年轻女子作画 薇乐思 法国 1801年 画布油画 161.3x128.6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18~19世纪,男人占据绝对地位的法国画坛上,这位女画家因为性别而受到诸多制约,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不为人知。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个女子倚窗而坐。从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将她的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晰。临窗远眺,一对恋人正在天台上耳鬓缠绵互诉着衷肠,女子却心无旁骛,全神灌注于手中的画作。她手持一本速写本,正在描画着某人。这幅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年轻女子作画》收藏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把它当作新古典主义巨匠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他的爱好者高度赞誉此画,说它充溢着诗意的“女性情怀”。法国文豪安德烈·马尔罗曾评价此画说,“逆光而坐的身影,一幅神秘知性而纯净的女人肖像画……色彩如维梅尔的画一样微妙奇特。如此完美,让人难以忘却。”不过这并不是大卫的作品。在20世纪中后期,研究者惊奇地发现,原来这真的出自一位女画家之手。画家名叫玛丽·丹尼斯·薇乐思。若不是人们误把它当作大卫的作品,这幅画还会如此出名吗?作为一幅“女性的作品”,它还会得到大家的赞誉吗?

玛丽·丹尼斯·薇乐思(Marie-Denise Villers 1774-1821),出生于巴黎,婚前的名字是玛丽·丹尼斯·路安。她师从于擅长描绘逆光的肖像派画家安·路易杰罗德特德·特里奥松,并于1799年发表了处女作自画像《沙龙》。薇乐思最著名的作品是《Young Woman Drawing(年轻女子作画)》,这幅画完成于1801年,是她的第二十七幅作品。在18~19世纪,男人占据绝对地位的法国画坛上,这位女画家因为性别而受到诸多制约,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不为人知。

291、摔跤 弗里恩特 法国 1889年 布面油画 113.9x180.3cm 私人收藏    画中正在摔跤的两个少年,让人感到年轻的生命力。看这样的场景,确实让人想起很多美好的东西,想起了小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兄弟之间争执和角力,相互不服气甚至几天都不理不睬。

293、红、黄、黑、灰、蓝组合 蒙德里安 荷兰 1921年 布上油画 96x95cm 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藏    这幅画使用三原色(红、黄、蓝)、基础明暗色调(黑、白、灰)、基本方向(纵、横)构建更为抽象的,表现大自然的平衡和秩序。黑色线条创造出现代生活的起落节奏,分割出分别由基础色填充的矩形;占主导的巨大红方块被其它颜色的矩形包围,构成整体和谐。蒙德里安的中期作品,使抽象艺术有别于立体派和野兽派。

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 杜斯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294、一个年轻女子的肖像 考特 法国 约1870年 布面油画 234.3x156.8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少女形象,食指紧贴下巴,斜睨的眼神放出光芒,电倒一片爱慕者。作者考特,法国学院艺术画家,绘画主要以神迹为主题,以肖像画著名。于1874年,他获骑士荣誉勋章。他创作了几个持久受欢迎的作品,包括《春光》和《暴风雨》。这两个作品,陈列在纽约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Pierre Auguste Cot,1837-1883),法国学院派画家,绘画主要以神迹为主题,以肖像画著名。他出生于法国,最初在法国图卢兹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然后来到巴黎。他师从雷欧、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和威廉-阿道夫 。从19世纪70年代,他的人气上升很快。于1874年,他获骑士荣誉勋章。他创建了几个持久受欢迎的作品,包括《春日》和《风暴》。这两个作品,分别陈列在纽约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库特大多数的工作是绘制肖像画,他也因此著名。

295、林边的花 希施金 俄罗斯 约1870年 布面油画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画家以抒情、欢快的手法,描绘了树林边的野花,表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美感。绿色的调子洋溢着生机,野花的欣欣向荣意味着活力,整个画面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抒情性。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是引人遐想、令人留恋的。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 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在他笔下的所体现出的森林之美,可谓是美不胜收,所以他有“森林之王”的称呼。希施金的大多数名作描写的都是松树和橡树,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喜爱雄壮、豪放、粗犷的俄罗斯森林。

296、布莱欣伯爵夫人 劳伦斯 英国 1822年 布面油画 67x91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的创作时期恰逢法国君主制萧条期,劳伦斯的画就把布莱欣伯爵夫人当时的状态刻画的栩栩如生。这幅作品的完成也使劳伦斯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著名的皇家学院也授予他“荣誉画家”称号。画中这个娇俏的夫人似乎有一种疲惫感,沉稳的人形构图,使这幅肖像画显得极富诗意,绚烂的色调使观者的视觉产生快感。

297、灰姑娘 普林西普 英国 约1880年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画家普林西普的这幅画令人惊喜。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轮廓也比较清晰。院子角落里一个简朴的空间,可能是一间临时的厨房,俊美的灰姑娘赤脚站在屋檐下避雨,胸前围裙里是刚刚拿来的潮湿木柴,吊锅里煮着食物。她在忙着准备午餐。左边墙角有一个大大的南瓜,墙上挂着一串洋葱和一束香草。一只木椅放在墙角供临时休息使用,这空间真算不上是厨房,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了。画中灰姑娘和摆放物品的质感给人印象深刻,虽然描绘的是普通的生活场景,但观者能感受到画面中的温暖和生活本身的美好。

瓦伦丁·卡梅伦·普林西普(Valentine Cameron Prinsep,1838-1904),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情人节出身的知识分子家族后代,沃茨是其启蒙老师,皇家艺术学院院士。

298、秘密 布格罗 法国 1876年 布面油画 85x130cm 私人收藏    布格罗的这幅画现藏美国德州的圣安东尼奥市的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描述的是仙女赞美一个孩子(丘比特)的情景,丘比特身后是他的母亲维纳斯。丘比特在众仙子的夸奖下有些羞怯。画中仙子的衣裙接近古罗马时期的服装,这是布格罗为了表现女体美而特意设定的。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布格罗的画作里,女性的形象非常恬美,有妇女,仙女和农村姑娘等人物。其环境多为乡间丛林,宁逸静谧,温馨妩媚,活色生香,略带一丝淡淡哀愁的气氛和情调。他笔下的孩子们天真纯洁,可爱至极。他精致细腻的画风和完美无瑕的技巧深受世人的青睐。

299、玛古拉达的玛丽亚 佩鲁基诺 油画 1469-1500年 47×34厘米 现藏佛罗伦萨皮蒂宫    有人认为玛古拉大的玛丽亚是蒙娜丽莎第二。这两幅画在构图、色彩及人物处理上有些相似的地方。虽然玛古拉达的玛丽亚没有神秘的微笑,但是嘴角同样是以奇怪的角度微微上扬,这算是神秘的微笑吗?

作者:彼德罗.佩鲁基诺(1450-1523)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壁画家。他出生在佩鲁贾附近的契达.特.庇奥,1472年他是佛罗伦萨圣路加画家组织的一员,并师从于韦罗基奥。1481年他因和波提切利等大师一同参加西斯廷李白教堂的装饰而获得声誉,他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看作是宗教艺术的顶峰。

THE END
0.🍭妙笔童心,绘画童年🍭肥城实验幼儿园桃花七班~夏日海滩绘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记忆、想象和观察能力,也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左右大脑一起"开工"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我们来画夏日的海滩🌟 夏天,沙滩,阳光,大海,每一处都是绝美的风景。 瞧!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抹淡彩,一点创意,与众不同。 jvzquC41yy}/onnrkct/ew46w{yqkxs
1.溥畔海滩风景装饰画大幅大海风景图海报沙滩碧海蓝天图财源滚滚图房溥畔海滩风景装饰画大幅大海风景图海报沙滩碧海蓝天图财源滚滚图房 140X210CM油画布+挂轴独立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jvzquC41kvkn0si0eqs0396;;3:19;73964ivvq
2.清水(FL)梦幻景观海滩酒店&度假村(DREAMVIEWBEACHFRONTHOTEL&住宿位于清水(FL)清水海滩的上佳位置,让您轻松探索热门景点和餐饮选择。 这家酒店提供室外泳池,给您舒适难忘的入住体验。 你搜索的日期正值旅游高峰平均每20分钟就有人在Agoda预订清水(FL)住宿 位置8.0 设施6.0 服务6.0 环境和清洁度 4.0 基于%@ 个真实评分 jvzquC41yy}/cptfc0ipo8j/et0f{jcoxofy6ggcengtxsv/juugu2tguusvh71jqzfn8hngcxxc}jt/hr.w|3jvor
3.湾景酒店(BayviewHotel)预订海滩景观 免费Wi-Fi 免费停车 水疗 24小时前台 餐厅 酒吧 高尔夫球场(3公里范围内) 关于我们 住宿提供免费 Wi-Fi 和免费停车服务,让您保持连通,并来去自如。 住宿位于普列登堡湾普列登堡湾的上佳位置,让您轻松探索热门景点和餐饮选择。 离开前,别忘了探访知名的普利登堡湾机场。 这家高品质住宿为客人提供餐厅、jvzquC41yy}/cptfc0ipo8j/et0dj~xkg}.jxygn1npvnq1rnkuvnsdgtm.dj~/|c4ivvq
4.Photoshop绘制天空,海水,海浪及沙滩美丽景色photoshop教程简介:本例介绍用PS绘制美丽夏日海滩风景,教程详细讲解了天空、海水、海浪以及沙滩的绘制过程,适合新手朋友学习,喜欢的朋友可以到论坛提交作业~~ 先来看下效果: 先做天空。新建文件,大小随意,再新建一层,设置前背景色如图,在小于画布的适当位置 GPT4.0+Midjourney绘画+国内大模型 会员永久免费使用! 【如果你想靠AI翻身,你 jvzquC41yy}/lk:30pku1ymqvqyiqy47;7<`cuq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