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向往地中海的阳光与古老文明的交汇,而Cyprus(塞浦路斯),正是一座兼具历史厚重与自然风光的岛屿。踏上这片土地,不只是为了漫步在金色海滩,感受温暖海风,更是为了穿越Cyprus的古城巷弄,触摸那些承载千年故事的城墙和教堂。每一次出行,我都希望去寻找一种沉浸感——既能感受当地人的生活节奏,又能体验历史的深度。于是,这次Cyprus之旅,从期待中出发,也带着对文化、海洋和阳光的好奇心。从德国居然没有直达Cyprus的飞机,哪都要从Vienna(维也纳)转机,很麻烦!四点钟夕阳余晖已洒满机舱,五点钟到达时天差不多全黑了。Austrian Airline有够扣扣搜搜,nothing for free,空乘都快忙成cashier!
第二天清晨,我从酒店出发,踏上Nicosia古城的石板街道。古城以威尼斯城墙为界,呈星形布局,环绕着老城区。城墙厚重而坚固,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沿着城墙走,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老城屋顶与狭窄巷弄,仿佛穿越数百年的历史时光。第一站是老城中心的Eleftheria Square(自由广场)。广场经过重新改造,现代雕塑与历史建筑交相辉映,是城市生活的心脏。
沿着广场向北步行,进入Ledra街(Ledra Street)商业步行街,两旁是各类小店、餐馆和纪念品商铺。街道尽头是联合国缓冲区(Green Line)的通行口,设着出入境点,凭护照可办去“北塞浦路斯共和国”的签证,是不是有点像德国柏林墙。Nicosia一分为二,分而治之的现状让我觉得很荒唐。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紧张气息,也让人更深刻理解Nicosia这座城市的独特性。
从Shacolas Tower远眺 ,红色屋顶、城墙轮廓和现代建筑交织成独特景致。只是Kyrenia mountains上硕大的TRNC“国旗”让人觉得无奈!虽无战事,但是停火线上的电线和铁丝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和平的脆弱!
随后,我前往Cyprus Museum(塞浦路斯考古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拜占庭时期的丰富文物。精美的雕像、陶器、马赛克和石棺展示了Cyprus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发展脉络。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讲述古代居民的生活、信仰与艺术追求。
离开博物馆,我来到城东的St. John’s Cathedral(圣约翰大教堂)。教堂外观低调古朴,内部却华丽异常,彩色马赛克和壁画讲述宗教故事,每一幅细节都精致到令人屏息。旁边的附属博物馆展示了古老的手稿和宗教艺术品,为Nicosia宗教历史增添了深度理解。
博物馆的入口是一扇木质拱门,走进去便是一个安静的石砌庭院。庭院被白墙围绕,铺着鹅卵石地面,中间摆着陶罐、旧式木桶和盛水的大缸,阳光透过葡萄藤的叶隙洒下,光影在地面跳跃,让人有种走进Cyprus老村庄的错觉。
拐过几条安静的小巷,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庄重而优雅的建筑——Archbishop’s Palace(大主教官邸)。这座融合了威尼斯风格与新古典主义的四方形宫殿式建筑,外墙呈温润的米黄色,在蓝天和阳光映衬下,既显得典雅,又带着一丝威严,仿佛在低语着Cyprus悠久的宗教与政治历史。官邸本身通常不对公众开放。大主教官邸是Cyprus东正教教会的总部,建于20世纪50年代,但设计灵感来自更古老的拜占庭传统。Cyprus在历史上曾先后受希腊、威尼斯人、奥斯曼帝国与英国统治,而大主教一直在国家独立与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建筑正门上方镶嵌着东正教标志,雕花拱门和整齐的石柱记录着教会在Cyprus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院子中央矗立着一座Archbishop Makarios III(马卡里奥斯三世大主教)的巨大铜像,他不仅是东正教领袖,更是Cyprus共和国的首任总统。铜像高大庄严,面向城市,像是在注视着整个国家的未来。
沿着老城东侧走,来到Laiki Geitonia(传统街区)。这里的石板小巷、手工艺店、咖啡馆和传统民居保存完好,仿佛带人回到百年前的Nicosia。
强烈推荐Hadjigeorgakis Kornesios民族博物馆,一座将Cyprus18世纪社会、政治与生活完整保存下来的时光之屋。这座低调的宅邸建于1793年,原本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希腊裔首席翻译官(Dragoman)Hadjigeorgakis Kornesios的私人府邸。Dragoman在当时的Cyprus拥有极高的地位——既是奥斯曼统治与当地希腊社区的桥梁,又掌管着行政和税收事务。凭借权势与财富,Kornesios建造了这座兼具奥斯曼、威尼斯与本地建筑风格的宅邸,成为当时尼科西亚最富丽堂皇的私人住宅之一。然而,权力伴随着风险。1818年,他因政治阴谋被处决,宅邸也几经风雨,最终成为今日的民族博物馆,向世人讲述那个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
推开厚重的木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型奥斯曼式庭院:中央是铺满鹅卵石的小广场,四周环绕着拱廊与两层石砌建筑,庭院中央还保留着古老的水井。阳光从廊柱间洒下,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时,仿佛可以听见两百年前主人家的脚步声。
沿着木制楼梯走上二楼,房间分布典雅而有层次。雕花天花板、彩色玻璃窗、壁炉与精美的木质镶嵌工艺,完美展现了18世纪Nicosia上层社会的生活品味。特别是接待厅(Selamlik),铺着厚实的地毯和低矮的软垫,是当年商议政务和款待宾客的核心空间;而家庭起居区(Harem)则保留着奥斯曼式的温柔与私密,木雕与刺绣细节处处透露出当年的富贵气息。
走出博物馆时,阳光下的Nicosia老城依然热闹。周围的小巷布满咖啡馆、手工艺品店和传统甜点铺。漫步在古老石墙与现代街头艺术之间,不难感受到这座城市从奥斯曼到英属再到今日Cyprus的多重历史层次。
夜幕降临,我在老城的餐厅享用晚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Cyprus的饮食融合了希腊、土耳其、中东和地中海风味,既有浓郁的橄榄油香气,也有炭火烤肉的热情,还有甜蜜的水果,让人心满意足。
总体来说,Nicosia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分裂首都,特别却乏善可陈。虽然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城墙、碉堡、清真寺和教堂,但是没有什么亮眼之处。hotel对面有家Corona Premium Caffe Lounge,算你狠。
从Nicosia出发,沿着缓缓起伏的乡村公路驶向Saint Herakleidios Monastery(圣赫拉克莱迪奥斯修道院),城市的喧嚣渐渐被抛在身后,车窗外的景色被橄榄树、葡萄园和石头房舍取代。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山谷间,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松香和泥土味,一路都像一幅缓慢展开的Cyprus乡村油画。修道院坐落在古老的Tamasos地区,供奉着Cyprus早期的基督教圣人——Saint Herakleidios,据传他是使徒保罗与巴拿巴在岛上传教时的第一位门徒,并最终成为Tamasos的第一位主教。修道院几经毁坏与重建,如今呈现的是17世纪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厚重的石墙、红瓦屋顶、木梁廊道,一切都散发着古朴的庄严。
走进修道院,空气瞬间静了下来。庭院中种满橄榄树与玫瑰花,阳光从拱廊间洒落,金色的光影映在石板地面上。教堂内部保存着拜占庭风格的圣像与壁画,其中一座安放Saint Herakleidios圣髑的小型石棺尤为神圣,许多信徒前来点烛祈祷。修女们热情地用蜂蜜柠檬茶和饼干招待了我,真的出乎意料。
离开修道院后,我继续前往附近的Pera Ouinis(又称Pera Orinis),这是一个典型的Cyprus山间小村,远离游客喧闹的海滨城市,保留着纯正的乡村风情。村子里的石板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是石砌小屋、花草点缀的木窗和安静的教堂,仿佛时光在这里停下脚步。
村子周围的山谷和果园适合悠闲徒步,沿着小径走,能看到散落在田野间的小教堂和放牧的山羊,宁静得像是一首无声的田园诗。
继续驱车沿着蜿蜒的乡间道路向东南前行,目标是Cyprus保存最完好的传统石屋村落之一——Fikardou(菲卡多)。海拔900米的Fikardou village得名希腊语中的“逃亡者的洞穴”(figaandron)。沿途,橄榄林和低矮的石墙像一条条古老的脉络,连接着每个安静的山谷与田野。踏入Fikardou,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村庄基本被废弃,如今保存了些18世纪的房屋,改造成博物馆,试图还原过去的乡村生活。村子依山而建,石灰岩和泥土色的房屋沿着狭窄巷道错落排列,屋顶覆盖着红色瓦片,窗框和门扇保留着古朴的木质纹理。每一栋房子都像是静默的历史讲述者,守护着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忆。
Fikardou最迷人的,是她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农庄建筑和乡村氛围。还有葫芦,挖空了种上多肉,有趣。走进村中心的小广场,可以看到一棵古老的橄榄树,树下是用石块铺就的座椅,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常在这里停下脚步,感受阳光洒落在古老石墙上的温暖。
村内还有小型民俗博物馆,展出传统的农具、手工织物和陶器,让人直观了解古代Cyprus农村生活的点滴。
我在村内一家小咖啡馆里品尝了一杯浓郁的Cyprus咖啡和甜美的冰淇凌蛋糕,很是惬意。
傍晚时分, 我来到了Cyprus中部的山间小镇——Pano Lefkara (班诺卢弗卡拉)。这座小镇以精美的刺绣(Lefkaritiko)和银饰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传统手工艺保护地。初入小镇,石板街道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房屋多为厚重的灰白石墙和红瓦屋顶,仿佛整个小镇都被时间慢慢雕刻。美中不足的是商业气息太浓。11月份到Cyprus旅游性价比不高,因为下午4点开始天就黑了。
沿着主街漫步,两旁是小巧的手工艺店,银匠敲打金属的声音和刺绣店里纤细的针线声交织在一起。店铺橱窗中,精致的银饰、镶嵌宝石的吊坠、手工刺绣的桌布和传统服饰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当地工匠热情地展示制作过程,每一件作品都像在讲述这个小镇数百年的历史与生活智慧。
在南塞,Cyprus和Greece国旗多是同时悬挂。北塞目前Covid情况依旧严峻,加之北塞入境政策一天一个变,原定的Famagusta(法马古斯塔)不得不取消,好折腾。
因为临时取消了Famagusta(法马古斯塔)的行程,今天只能改道去Larnaca(拉纳卡)的Cape Greko 国家森林公园!Cape Greko Park简直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沿着蜿蜒的小路走,灌木、野花和海岸悬崖相互交错,脚下的石板小道像是为探险者铺就的跑道。每转一个弯,就有惊喜出现——远处的海水蓝得像宝石,海鸥在空中盘旋,好像在给你加油打气。
海风呼啸,硬把我吹成了“乘风破浪的姐姐”。sea cave(海蚀洞)旁有个blue chapel,很出片,喵喵入镜加分!
sea cave的天然的海蚀洞像大海开的秘密之门,浪花拍打岩壁溅起水花,拍照的机会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忍不住蹲在洞口拍了好几张“浪花特写”,如果你喜欢刺激一点,可以沿着岩石小路走得更靠近海面,海风扑面而来,整个人都被蓝色包围。
世界各地的海看了不少,各有各的脾气和性格,暴躁的、柔情的、调皮的、忧郁的、艳丽的… 每种我都喜欢。登到山顶俯瞰长长的海岸线,真能让人豁然开朗,心向阳光。色彩鲜明的通透海水融合了活泼的海蓝色与深邃的蔚蓝色,很美。
中午,我开车来到了Agia Napa(阿依纳帕),这座小镇比我想象的还要热闹。如果说Larnaca是温柔的海港,Paphos是神话的摇篮,那么Agia Napa就是青春与活力的代名词:碧蓝到失真的海水、细腻到发光的白沙滩、热闹到深夜的酒吧街,从白天到黑夜都散发着迷人的能量。
当然,Agia Napa不仅有海滩和派对,也有历史的温柔一面。镇中心的Agia Napa修道院静静守望着这片喧闹的土地,石墙与拱门见证着从中世纪到今日的变迁。走进修道院庭院,阳光穿过葡萄藤,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花香,仿佛时光在此放慢,提醒旅人:在这片海风与音乐的世界里,也可以找到一份宁静。
找了一家海边餐厅,点了新鲜烤肉,开胃的希腊风味色拉(Cypriot salad),搭配奶香浓郁又带弹性Halloumi烤奶酪,味道太赞了。
回到Larnaca,首先参观Hala Sultan Tekke清真寺。这是伊斯兰教第四大圣地之一。传说这里安葬着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属Umm Haram,因而成为穆斯林朝圣的重要地点。细致的圆顶和尖塔让人感受到伊斯兰建筑的优雅与精致。金色的圆顶与棕榈树在湖畔倒映,构成一幅宁静而神圣的地中海风景画。
在清真寺门口,和门卫大叔因为裙子长短能否进入的问题讨价还价了半天。等终于进入院落,我只转了一分钟就撤了,因为日落太早太快,我还惦记着去清真寺旁的Larnaca Salt Lake拍夕阳。还好紧赶慢赶都赶上了,累死!
Larnaca Salt Lake是Cyprus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她由四个相互连通的湖泊组成(Alyki、Orphani、Soros 和 Spiro),在雨季与旱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冬季是闪耀的湿地天堂,夏季则化身银白色的盐晶世界。湖面广阔而平静,冬季这里还是火烈鸟栖息的地方。到了夏季,湖水因高温蒸发而逐渐干涸,湖底的盐分结晶成一片闪着银白光泽的盐壳。在阳光下,整片湖面像铺满钻石般闪烁,脚下的盐晶在微风中发出轻微的“咔嚓”声,让人恍若置身异星。
过去,这里曾是Cyprus重要的盐产地,如今虽然已停止商业采盐,但仍保留着自然奇观的原貌。阳光下的盐湖闪着银光,湖边偶尔有白色和粉色的鸟影掠过,让整个场景如梦如幻。
最后一站是位于老城中心的Agios Lazaros教堂(圣拉撒路教堂)——Larnaca最具象征性的地标之一,也是东正教信徒的重要朝圣地。她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和拜占庭式建筑闻名,更因与《圣经》中的拉撒路故事紧密相连而显得格外神圣。
教堂外观古朴低调,但走进里面才发现金碧辉煌的内部空间和精致壁画,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想多看几眼。教堂周围的小巷也很有趣,石砌的房屋、手工艺品小店,还有散步的当地人,让我感受到Larnaca最生活化的一面。
幸运如我,在这儿遇到一场盛大的婚礼。教堂厚重的钟声悠扬回荡,古老的钟楼与金色的十字架在阳光中闪烁,一瞬间,这座9世纪的教堂仿佛从静谧的历史遗迹变成了充满欢笑的节日舞台。新郎一身挺括的西装,新娘穿着洁白的长裙,头纱在地中海的微风中轻轻飘扬。石板广场两侧聚集着亲友和路人,孩子们手里拿着小花瓣跑来跑去,老一辈的长者则微笑着交谈。我也献上了我的祝福。
Cape Greko的悬崖、Sea Caves的海浪、Agia Napa的沙滩、Agios Lazaros教堂的庄严轮廓,都像一幅拼贴画,既自然又充满人文气息。一天走下来,心里满满都是阳光和海风的味道——这就是旅行最舒服的感觉吧。
今天安排了Troodos山脉的“教堂日”,一整天都在教堂与山间小村之间穿梭。首先路过一个正在举办周末的纪念礼拜的教堂,礼拜结束后,教堂将Kolyva分发给信徒与游客,因为宗教仪式讲求“分享恩典”,所以食物是完全免费的。我也领了一份。
Kolyva通常由小麦粒、石榴籽、坚果、芝麻、糖粉和香料混合而成。小麦粒象征生命与复活。石榴籽代表多子多福、灵魂得救。坚果与香料象征天堂的甜美与丰盛。所以,这种食物是悼念逝者的甜点,同时也传递着死亡不是终点、生命终将更新的宗教信念。在东正教传统中,人们在举行“纪念亡者”的礼拜或节庆时,会将Kolyva分给所有参加礼拜的人。这种分享象征着共同分担悲伤、共同期待复活,同时也是一种祝福——让每一个品尝的人都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Kolyva的口感有点像甜麦仁沙拉,麦粒Q弹、石榴籽清爽、坚果带脆,拌着肉桂粉和糖粉,甜中带着淡淡的果香,非常特别。
正式打卡的第一个教堂是anagia Asinou Church(阿西努圣母教堂)—一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拜占庭瑰宝。初见Asinou教堂,惊奇于她的平淡低调:一栋灰褐色的石砌小屋,屋顶覆盖着典型的木质双坡屋顶,与周围的松林完全融为一体。没有高耸的钟楼,也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若不是门口的小牌子,很容易错过她的存在。然而,这种“低调”正是Troodos山区教堂的独特风格:外简内华,将所有的惊艳都留在内部。教堂内部满墙都是拜占庭壁画,色彩虽略显暗淡,却透着几百年岁月沉淀的庄严感。可惜这里完全禁止拍照,虽然难免有人偷偷拍摄,但亲眼所见的那份震撼,比任何照片都更珍贵。
院子里地面上散落着五彩纸屑——那是Cyprus传统婚礼的标志。显然,这里刚刚见证过一场甜蜜的山中婚礼:彩纸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和周围的静谧形成一种温柔的对比,让这座千年古教堂多了几分浪漫气息。
拜访的第二个教堂是Agios Nikolaos tis Stegis(木顶圣尼古拉教堂)。乍一眼看到教堂时,就是一座不起眼的长方形石头小屋,顶着厚厚的木瓦屋顶,周围被松林环绕,完全不像人们印象中金碧辉煌的拜占庭教堂。这个“木顶”正是它的独特之处——木质屋顶覆盖在石结构之上,用以抵御山区严酷的雨雪与潮湿,保存教堂内部的珍贵壁画。推开厚重的木门,眼前立刻是一片令人屏息的色彩世界。墙壁、拱顶乃至每一根梁柱都覆盖着11至17世纪不同时期的拜占庭壁画这座木顶教堂显得格外朴素,但内部壁画同样精美。光线透过小窗洒在墙壁上,微微发光,仿佛在讲述千年前的信仰故事。因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内部严禁拍照,只能用眼睛去“存档”这些历史。
最后一个教堂是Panagia tou Araka(阿拉卡圣母教堂),教堂外墙由灰白色石块砌成,顶部是典型的塞浦路斯山地教堂双坡木顶,远看像一座普通的农舍。小教堂,周围只有橄榄树和野花,没有任何城市的喧嚣。她建于1192年,曾是拜占庭帝国晚期的重要宗教中心,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特罗多斯彩绘教堂群”中的明星成员之一。她的壁画保存得非常完整,每一幅都像在细语历史,令人忍不住驻足。
三座教堂串联起来,仿佛在重复着同一个主题:信仰、艺术与时间的厚重感。下午,驱车来到Kakopetria village(卡科佩特里亚村),这座Troodos山中的小村庄据说是全岛最古老的定居点。村庄四周环绕着Troodos山的绿意与松林,偶尔从村口俯瞰,可以看到远处小溪蜿蜒而下,阳光洒在红瓦白墙间,形成自然的色彩拼图。
石板路蜿蜒曲折,红瓦白墙的房子依坡而建,高低起伏,走在其中的感觉真的很“村”。没有什么特别景点,也没有热闹的市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山村氛围。偶尔有猫咪懒洋洋地趴在门口,空气里带着松针的清香。
街头偶尔有小店或咖啡馆,但多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刻意装饰,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总的来说,村落本身没什么特色,但正是这种原生态的宁静,让人暂时忘掉城市的喧嚣,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呼吸。
今天的重头戏是Paphos。清晨的海风带着咸味,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连空气都显得清新。一路看到不少别墅出售的广告都用的是中文,看来不少中国人在Paphos投资买房。可是一路多见东南亚人面孔,很少见国人,难道就是传说中度假别墅?豪!第一站是Aphrodite’s Rock(阿佛洛狄忒岩),Paphos的旅游宣传图就是她。这里是传说中爱与美之女神Aphrodite诞生之地,又名“送子观音”,没有孩子的夫妇向爱神祈祷,可以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海蚀岩孤立在碧蓝海水中,浪花拍打岩石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神话色彩浓厚。
站在岩石旁,脚踩在温暖的沙滩上,海风吹拂脸庞,仿佛被神话轻轻包裹。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白色浪花,海水蓝得让人眼睛都亮了。站在岩石旁,我忍不住脱鞋踩沙,感受浪花扑面而来的清凉,幻想自己也像神话里的女神一样,随时可能漂浮在海面上。
距离Paphos市中心约4公里的Geroskipou(耶罗斯基普)小镇,有一座低矮却格外引人注目的石质教堂——Byzantine Church of Agia Paraskevi。这座教堂没有宏伟的钟楼,也没有耀眼的金色圆顶,但那古老的五圆顶轮廓和厚重的石墙,在地中海的蓝天白云映衬下,透着一种不需言语的庄严与宁静。Saint Paraskevi教堂建于9世纪,是Cyprus保存最完好的早期拜占庭教堂之一。她供奉的是Saint Paraskevi(圣帕拉斯凯维)——东正教中守护视力的圣徒,因此当地人相信在此祈祷可以庇佑眼疾与健康。教堂曾历经十字军东征、奥斯曼统治与地震的考验,但始终静静守护着村落,成为Geroskipou最重要的精神地标。这座教堂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她独特的五圆顶设计——中央一座主圆顶,四角各有一个小圆顶,宛如一朵石雕的五瓣花。厚实的石墙、半圆拱门和简洁的外立面,没有过度装饰,却凭借比例的和谐美感散发出一种原始的力量。阳光在粗糙的石面上投下金色阴影,让人恍若置身中世纪的Cyprus。
接着,我来到Agios Neophytos修道院。修道院背靠山谷,面向开阔的橄榄林和远处起伏的丘陵,空气清新、微风徐来,很是空灵。修道院由12世纪的隐修士Saint Neophytos(圣尼奥菲托斯)创建,院内保存着拜占庭时期的壁画和宗教手稿。
最引人注目的是 “Enkleistra”岩洞——Saint Neophytos亲手凿出的石室。沿着狭窄的石阶步入岩洞,四周是低矮的拱顶和粗糙的岩壁,空气中弥漫着岁月的沉香。洞内保存了12—13世纪的拜占庭壁画,色彩虽略微褪去,却仍能感受到那份虔诚与精美。画面中耶稣、圣母及各位圣徒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千年前隐士的修行故事。
修道院主建筑位于岩洞入口附近,包括小教堂、僧侣住处和食堂。石砌的外墙、红瓦屋顶和朴素的木门透露着宁静与厚重感,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中世纪Cyprus修道生活的真实气息。
在这里似乎不用担心沉闷,小花园里种满了野花与香草,简单的长椅、石砌的座位和安静的角落,仿佛可以看见他们坐在这里修行、读经或冥想的身影。每一次鸟鸣、每一缕花香,都像在讲述千年前隐士们与自然共处的宁静日子。
沿着Paphos古城的海岸步行,不远处便出现了一片庄严而神秘的古迹——Tombs of the Kings(国王墓)。厚重的石墙和低矮的地下墓室入口让人忍不住感叹,这里曾是两千多年前的权贵安息之所。尽管名字中带有“国王”,实际上这里安葬的多为贵族和高级官员,而非真正的国王。墓葬群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属于古典和希腊化时期的建筑风格。墓室多数由整块石头凿成,部分外部装饰有柱廊和雕刻,反映出当时富庶阶层的生活与审美。考古学家发现的石棺、陶器和雕塑,也让人得以窥见古Paphos社会的文化面貌。
走入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地下墓室,每个墓室都有低矮的入口,需要微微弯腰才能进入。内部空间深邃而幽静,墙壁被细致凿刻出方形格子和小型石架,用于安放陪葬品。部分墓室中央设有石棺,周围的通道像迷宫般交错延伸,给人一种神秘的历史穿越感。
墓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带有柱廊的地面入口墓,外观宏伟,阳光照射下石柱投下斑驳阴影,仿佛在讲述两千年前的庄严仪式。
站在墓区高处远眺,Paphos的海岸线与远处的小镇尽收眼底,历史的厚重与地中海的开阔在这一刻完美融合。
离开考古公园,我直奔Paphos Castle(帕福斯城堡)。城堡始建于拜占庭时期,后来被十字军、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相继改建。红色砖墙在阳光下厚重而庄严,从城墙上俯瞰整个港口,停泊的渔船、游艇和碧蓝的海水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卷。城堡不仅是防御要塞,也是Paphos港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这座堡垒厚重而庄严,但站在城墙上俯瞰港口,眼前的景色让人完全忘记历史的严肃感:渔船轻轻摇晃,海面闪着银光,游客和本地人在港口散步,气氛慵懒而惬意。
中午想找家餐馆填饱肚子,结果一进门就被眼前一幕震住了:一只巨大的粉红色“东西”横在桌子之间,我忍不住凑过去问老板:“这是装饰品吗?”老板神秘一笑:“你摸摸就知道了。”好家伙,居然真的是只鹈鹕 Pelikan!睡得正香的它,被我这突如其来的打扰吓得醒来。随后,鹈鹕开始了她的“营业秀”:慢慢伸展巨大的翅膀,甩动颈项,咕噜咕噜地整理羽毛,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优雅,美得让人目不转睛。没想到中午的觅食之旅竟然变成了一场私人鹈鹕秀,简直妙不可言!
午后,我前往Paphos Archaeological Park(福斯考古公园),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古Paphos文明的宝地。公园内保存着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遗址,尤其以罗马别墅的马赛克地面闻名于世。
说实话,刚听到“考古公园”,我以为会很枯燥,但一进门就被那一块块保存完好的马赛克地板震撼到了!House of Dionysos(迪翁尼索斯别墅)、House of Theseus(奥林匹亚别墅)等地的马赛克栩栩如生,描绘了希腊神话、宴会场景和日常生活细节。走在这些图案间,你几乎能想象古罗马贵族在豪华大厅中举行宴会、讨论政务的场景。
除了别墅遗址,古剧场和罗马浴场的遗迹也令人感受到古代城市的宏大格局。走在这些古老的遗址中,我忍不住想象自己穿越回两千年前的贵族生活,顺便自拍几张“穿越感”十足的照片。
沿着公园的边缘走向海岸,一座小巧的灯塔出现在眼前。灯塔伫立在岩石上,面对无尽的地中海,成为古城与现代海港的交界。海浪拍打岩石,海鸥盘旋,微风中带着咸咸的海水味,我在灯塔附近坐下,望着远处的古遗迹和湛蓝的海面,仿佛时间被拉长,古罗马的喧嚣和今日的宁静在这一刻奇妙交融。
Paphos既有古希腊和罗马的辉煌遗迹,也有拜占庭和奥斯曼的宗教文化,更有Aphrodite’s Rock和地中海海岸带来的自然浪漫。考古公园的马赛克、城堡的港口风光、修道院的灵性、女神岩的神话以及盐湖与清真寺的宁静,每一个景点都让人感受到Cyprus历史、文化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今天的安排是出海。海岛的好处就是有爬不完的高山,吹不尽的海风。 Polis就是一个高山与大海完美结合的小镇。所谓靠天吃饭就是如此,得益于Akamas Island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绝对是hiking和camping的好地方!我前往Akamas半岛自然保护区,距离Polis不远。这里是徒步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沿着小径穿行,野花、灌木和橄榄树交错在脚下,远处悬崖和海湾形成壮丽景致。
站在岩石上俯瞰碧蓝海水,心里不禁惊叹:大自然的调色盘也太会配色了吧!
中午,我沿着半岛小路驱车,来到Latsi渔村。这是一个传统小渔村,港口小而温馨,海面上停泊着几艘小船。
找了家餐馆,点了一桌地道的传统美食:新鲜的番茄、黄瓜、红洋葱、橄榄、青椒和菲达奶酪组成的色拉,撒上橄榄油和少许香料,清爽脆口。主菜是软烂入味的洋葱炖牛肉和外皮微焦的烤鸡腿,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慢慢品尝。
酒足饭饱后,乘船从Latchi harbour出发去blue lagoon(蓝色泻湖),又一次乘风破浪。海水清澈见底,却万里无鱼,远不比在Galapagos浮潜时嬉戏鱼群时有趣!
所以中途停靠游泳时,我选择留在甲板上晒太阳。享用着船长给大家准备的果汁和苹果,感受着像摇篮一样晃着的船,谈不上多舒服。
回程时遇到大事件:起因是船上有一群犹太人,举止粗鲁,随便占座,往海里吐口水,丢水果皮。结果no zuo no die,这群人随便放无人机,结果失控砸到一个德国游客的眼睛,见了血。德国游客挺刚的,反手就把无人机祭了海,边大喊“murder”边报警!返航后警察已经出动,一片混乱,肇事者和受害者均被带回警局,后续不详。吃了个大瓜!真心讨厌低素质的游客(无关国籍)。
Akamas半岛的自然风光、蓝色泻湖的惊艳景致、Latsi渔村的美食与生活气息,以及海滨沙滩的悠闲散步,让人既能感受到地中海的自然魅力,也能体验当地的慢生活文化。无论是摄影、徒步还是放空心情,Polis都是完美的目的地。
继续深入Troodos Mountains(特罗多斯山),周围的橄榄树、葡萄园和石砌小屋构成典型Cyprus乡村景致。
抵达Omodos后,第一件事当然是沿着小镇的石板街道漫步。Omodos是Cyprus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小镇中心有着典型的中世纪风格建筑,街道两旁是小酒馆、手工艺品店和传统咖啡馆。小镇的节奏缓慢而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
在街角的一家咖啡馆停下,点了一杯本地葡萄汁,边品尝边看村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当地浓厚的生活气息。
村子的橘树处处都是,一路边摘边吃,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自己摘的格外酸甜可口,好吃至极。
小镇的中心是Omodos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Holy Cross),建于十世纪,是拜占庭时期的宗教遗迹。修道院内部保存着古老的圣物和精美壁画,尤其是修道院的木制天花板雕刻精致,墙面彩绘讲述宗教故事,让人仿佛穿越回中世纪。院子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据说曾经是修士和村民共同使用的水源,静静伫立在阳光下,透着历史厚重感。
小镇附近的Tzielefos桥(Tzielefos Bridge)可以去看看。这座桥建于19世纪,是连接Omodos与周边山谷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桥下的diarizos river流量不大,卷着秋季的落叶潺潺流淌,宁静又生动。两侧松树环绕,石拱桥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古朴而稳固。站在桥上拍照,溪水和林间光影交错,像是进入了一幅天然画卷,也让人忍不住想象百年前村民挑担过桥的情景。
下午,我驱车前往更高处的Kykkos Monastery(基科斯修道院)。由于山区常年被松树林覆盖,温度远低于塞岛其他地方,到达Kykkos Monastery时已经冻成狗,看我胡乱的穿搭就知道了。
修道院建于12世纪,是Cyprus最富盛名的,也是岛上最豪华、最有历史感的宗教圣地之一。这里供奉着圣母像(Panagia tou Kykkou),据传这是由圣卢卡绘制的圣像,被认为拥有神圣力量。信徒们常常围绕着圣像祈祷,希望获得保佑与奇迹。由于圣像十分珍贵,内部参观时游客需保持肃静,不允许随意拍照。
修道院金碧辉煌的内部装饰和珍贵圣物闪瞎我的眼,拜占庭时期的壁画、镀金圣像、古老手稿,每一件都承载着宗教与艺术的历史。修道院院子里的橄榄树和小花园,让人忍不住坐下休息,感受宁静与灵性的交汇。
回到Omodos小镇,在广场的一家小餐馆享用晚餐,每一口美食都那么让人心满意足。
终于来到Cyprus之行的最后一站—Limassol。首先打卡Kourion(库里翁古城)。一路上,地中海的碧蓝海水与蜿蜒的悬崖交错,让人感受到Cyprus海岸特有的壮丽风光。旅程半途被一片意外的绿意“拦截”。在起伏的山丘之间,一片色彩明亮的水果园静静铺展:橘子树挂满金黄的小灯笼,石榴在枝头绽放出深红的笑脸,葡萄藤沿着木架蜿蜒出一片浓荫。我停下车拍照时,园子里的老爷爷热情地招手,让我进去参观。还没来得及客气,一盘盘切好的水果已经摆在桌上。酸甜交织,仿佛整个地中海的阳光都浓缩其中。
老爷爷还带我走进园子,教我采摘橄榄。轻轻摇动枝条,看着一颗颗墨绿色的小橄榄掉落在帆布上,仿佛参与了一场地道的Cyprus秋日劳动。
到达Kourion后,我首先参观了古城的主要遗址。Kourion是古代Cyprus重要的城市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历经希腊、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繁荣。
这里最著名的当属Ancient Theatre of Kourion(古剧场),她坐落在悬崖边,俯瞰地中海,保留至今仍可举办演出。站在剧场的台阶上,圆形石阶沿山坡层层展开,阳光洒在古老石阶上,站在中央轻轻说话,声音会在石壁间回荡。我在最高处眺望,蓝色海面和金色石墙交织成一幅令人屏息的风景。
除了剧场,Kourion还有保存完好的罗马别墅遗址和马赛克地面,譬如曾经的贵族府邸——House of Eustolios(欧斯托利奥斯别墅)。马赛克地板图案讲述着希腊神话与日常生活:狩猎场景、海神波塞冬、优雅的几何图案,每一片石块都闪烁着古人的艺术灵魂。别墅旁的浴场遗迹仍能看见排水系统的痕迹,想象昔日贵族在此享受温泉与社交的场面,仿佛一幅鲜活的生活剪影。
这里的马赛克地板和部分遗址被木质顶棚保护着,不受阳光侵蚀,所以遗迹保存良好,不至于太过废墟,后期全部要靠脑补。这个真不多见,点赞。
往西走,视野豁然开朗,我来到了大教堂遗址和早期基督教教堂。残破的石柱静静矗立在阳光下,地面的马赛克隐约闪着微光,仿佛在诉说从异教到基督教的时代变迁。再往下,沿着小径走向海岸,能看到一处古老的角斗场与公共浴场遗迹,昔日的喧嚣早已散去,只剩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为这片废墟增添几分庄重与浪漫。
参观完Kourion后,返回Limassol。Limassol是塞浦路斯第二大城市,既有现代化都市风貌,也保留了古老的历史遗迹。Limassol最美的要数其绵延十几公里的Limassol Marina(海滨大道),沿海木甲板栈道和供人们活动的场所很具代表和特色。
Limassol Marina不只是一个码头,更是一个小型城市。步道两侧是高端精品店、艺术画廊和精致的餐厅。无论是想买一瓶本地葡萄酒、挑选地中海珠宝,还是简单享用一顿新鲜的海鲜大餐,这里都能满足。
市中心的Limassol Castle(利马索尔城堡) 也值得一看,城堡灰白的石墙在晨光中泛着柔光,见证着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传说。这座中世纪城堡现在是塞浦路斯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内部已改建为中世纪博物馆,展示盔甲、陶器、旧币和古地图,漫步其间,仿佛置身骑士与海盗的传奇时代。
Old Town(老城区)的小巷是另一番风情。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两旁分布着咖啡馆、酒吧和小型手工艺店,转角处总有不经意的惊喜。
顺着石板路来到Molos海滨长廊,这里是Limassol最具活力的地标。长长的木质步道沿着地中海展开,棕榈树随风摇曳,海浪轻拍岸边,骑自行车的人与散步的家庭构成一幅悠闲的城市画卷。
Limassol是一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海滨生活的城市。Kourion古城的古剧场和罗马马赛克,让人触摸到两千年前的文明辉煌;市区的Limassol城堡、海滨大道和现代港口,则展示了地中海都市的活力与悠闲。不过我总觉得各种风格和元素凑在一起, 倒有点不伦不类!Cyprus的旅程就这样缓缓落下帷幕。古老的城堡与拜占庭教堂诉说着千年的历史,碧蓝的地中海与金色的沙滩让人心神放松,葡萄园、橄榄林和宁静的山间小镇则带来别样的乡村风情。每一座古城、每一条海岸、每一次日落都像是一幅画,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离开这里时,心中满是阳光、海风与故事的味道,仿佛带走的不仅是回忆,还有Cyprus独有的宁静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