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半岛都市报头版、A04~A05版报道了石老人海蚀柱2011年因风化严重进行精准体检。
报道见报后,引发社会反响与公众评论。读者孙先生称,既然从1990年到现在的30多年里,对石老人进行了两次体检,尤其是2011年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进行精准体检,获取8500万个数据点,这说明石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不得不体检”的程度。另一名读者则说,更关心石老人这11年来风化发育程度,“这11年来,相关部门为何没有就石老人的风化状况采取相关措施?”读者崔女士则称,早在11年前,她就知道石老人被体检的事情,相关部门公布了体检的消息,但后来就没消息了。
11年前,石老人的体检档案表明:石老人“风化裂缝严重,岩体破碎,属强风化状态”,头部处于“较破碎”状态。风化“不可逆转”并仍在持续的石老人,11年后的今天,身体状况如何?
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马利柱说,这11年来石老人一直在风化,石老人北侧中间部位出现的窟窿多了就是见证。11年来,风化程度的细节与详情需要进一步精准勘测。
“群体保护”还出于“科研价值”
马利柱表示,石老人连同周边共有的8个海蚀柱或海蚀蘑菇,在青岛和整个山东沿海为数不多,除此之外还有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平台等。而“石老人”具有较高景观美学和旅游资源价值。除此之外,石老人景点旁边还存在青山群的火山岩、崂山花岗岩侵位和地质构造的迹象。石老人海蚀崖岩性多变,构造复杂,是火山岩系特有的地质剖面,对于研究区域地质、全新世构造运动、全新世海侵和海洋动力环境以及基岩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科普价值。
马利柱向记者介绍石老人周边地质。
半岛全媒体记者在海洋地质勘察院11年前提供给相关部门的这份建议中发现:建议在岸边架设高光射灯,点亮石老人海蚀柱夜景。对石老人周边的海蚀地貌,作为自然历史遗迹加以开发。对海蚀地貌的景观空间进行整理,清理附近的垃圾杂石,清理海蚀崖的杂草、危岩,拆除废弃的养殖堤坝和砖墙,恢复其自然风貌。同时增加景观介绍,介绍其形成演化的自然历史和文化传说等。使之成为地穴旅游景区,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
这些建议发出后,岸边架设了高光射灯,石老人的夜景尽管点亮了,但石老人本身的风化状态没有阻止,而且在加剧。
海蚀柱体小洞(中间位置)频现。
岛城一相关单位负责人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这些年来,他们也深切意识到石老人海蚀柱不仅要加强防护,而且极有必要根据11年前的体检报告进一步论证,确定石老人“手术”的位置或“手术”的必要性。
这名负责人解释说,这一计划的搁浅发生在2019年。2019年11月,有3名游客爬上了石老人海蚀柱。事件经多家媒体报道后,他们曾向上级多部门反映石老人人防看管的问题,同时他们还将石老人持续风化并计划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汇报,但石老人由谁来管成了问题。
“涨潮时,石老人在海里;落潮后,石老人在陆上。”面对这一尴尬的问题,计划被搁置了。
据了解,早在11年前石老人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前,当时的属地海洋与渔业局对石老人行使管辖权。后来机构改革,该部门撤销,原局业务和职能被分流到了自然资源局与农业局。职能分流后,直到发生游人攀爬石老人事件,石老人所在的属地街道办和某主管部门,才在石老人旁边设置了“禁止攀爬”的警示牌。
石老人到底归谁管?本报报道见报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一负责人向半岛全媒体记者表示,石老人海蚀柱的管理部门是青岛市园林与林业局,这一问题需要该局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受理。
6月1日上午,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向记者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受理这一事件。当天下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向记者表示,将于6月2日上午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对石老人风化、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与研究。半岛全媒体记者将跟随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并报道相关事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