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艺术|地学中的赏石艺术:
崂山绿石
崂山绿石已有数百年的赏玩历史,是中国主要观赏石种之一,也是山东知名观赏石品种,2008年6月被山东省观赏石协会评定为山东八大名石品种之一。
历史文化
/ 崂山绿石
崂山绿石又名崂山绿玉,旧称崂山石,因其佳品多蕴藏于海底,俗称“海底玉”,亦称“卜落青”。
崂山绿石,久负盛名。神话传说,崂山绿石是女娲补天所剩之石遗于东海幻化而成。据明代黄宗昌《崂山志》、黄守湘《绿石滩》和清代《即墨县志》等史料记载,崂山绿石在宋代即有人将其加工制作为供石和文房用具;元代用崂山绿石制作的“墨砚”曾名扬天下;清代即墨参将白璧曾将两枚崂山绿石作为贡品奉献康熙皇帝,得到赏识,崂山绿石也因此而身价倍增。王公大臣、文人墨客也争相求取。清代沈心在其所著《怪石录》中写道:“崂山石产即墨县崂山下海滨,质甚坚,其色如秦汉鼎彝,土花堆涌,最可爱间有白理如残雪,如瀑泉者,具有岩壑状。小者作砚山,大者可充堂室中清供。直与英德,灵璧石相颉颃”。清代著名书画家,杨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用崂山绿石制作的“青山挂雪”、“六雁屏”、“山高月小”等观赏石佳品一直流传至今。朱德元帅、郭沫若、赵朴初、李苦禅、王雪涛、刘海粟、黄胄等学术泰斗和艺术大师均给予高度评价。
资源分布与地质成因
/崂山绿石
崂山绿石产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村以东仰口景区峰山西南方向陆海相连的区域,分布面积大约一平方千米,即自古以来所称的“绿石滩”。峰山山脚延伸于海湾中,有两条绿石脉,一条石色黑而泛绿,人称“崂山黛玉”;一条石色绿中带黑,被称为“崂山翠玉”。
崂山绿石在矿物学中叫蛇纹玉或鲍纹玉,是海底岩浆喷出后,在特定环境下沉积生成。崂山绿石属于岩浆岩中超基性岩,产于白垩纪。是来自上地幔超基性岩浆,沿断裂构造上升结晶冷凝而成的岩脉,或称岩墙。其岩石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其后橄榄石普遍发生蛇纹石化,并有晚期岩浆热液沿已成岩的岩石原生裂隙渗入、沉淀、结晶生成新的矿物。致使崂山绿石的矿物成分变为以蛇纹石为主,杂以叶蜡石、角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磁铁矿等。有的还含有石棉、磷灰石。特别是成岩之后沿裂隙充填的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形成薄膜状“翠面”,使其色彩更加丰富。翠面的分布及变化,还会影响到观赏石的形态。借此制作出如峰峦竞秀、翠巅堆雪、云雾飘渺、春黛秋韵等观赏石佳作。
崂山一带区域地质简图
(据刘瑞国等,2004;刘德成,2024修改)
特色应用
/ 崂山绿石
崂山绿石一般是因材而用,除获取的自然观赏石和制作的观赏石外,还可用于制砚及其他石质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