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秀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是海南古代宏大的军事设施,它与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并称中国晚清四大海岸炮台,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
海口古称海口浦,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海南岛北端,北临琼州海峡,与中国大陆雷州半岛相望。明代,筑城设防,称海口所城。清代,置海口水师营,在琼州海峡南岸控制海峡咽喉的秀英村金刚岭筑建炮台,巩固海防设施。
该炮台依240多米长的海岸小山丘东西直线而筑, 建筑规模宏大,呈长方形,由拱北、镇东、定西、振武和振威五座炮台组成。炮口朝北,面临大海,射程控制了整个海口港湾。四周由坚固的城垣环抱,内部有巷道,两侧有营房、火药库。炮台中部为练兵场,场东为指挥室,场南为营房。整个炮台连同附属建筑物占地总面积达50亩。
简介碑。
进门向北拾级而上金刚岭小山,就可看到五座炮台中的第一座──振威台。
五座炮台自西向东一字排列,依次是振威台、定西台、拱北台、镇东台、振武台。“拱北”是中心主炮,口径为0.24米,两侧主炮“定西”和“镇东”口径为0.2米,“振威”和“振武”口径为0.15米。
炮台旁有个长方形池子,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在网上查阅秀英炮台资料,看到这么一句话“又有引水池、水沟、摄水管、储水柜种种设备,”想必这是水池了,一定有它的大用场的。
五座炮台中有四座是明台暗室结构,它们的入口一开始不知在何处,所以木有进到内部。待我们先沿着北面的路看完五座炮台的外观,然后拐到南面的路才进入几座炮台的内部。为了介绍不至于重复交错而支离破碎,把后面拍的片子调到这里用吧。
图为定西台的南面入口。
其实,它在北面也有侧入口。
定西台内部。
五座炮台的大炮都产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可惜这些大炮在上世纪大跃进时被焚毁,现在看到的为按比例缩小的仿制品。
炮台内部采用红毛土(洋水泥)与青石筑成。每个炮台均设有指挥室、藏身洞、弹药库、送弹孔,兵房顶部设有空气流通孔。
定西台内部。
定西台内部。
中心主炮台──拱北台。
镇东台。
一株老榕树把镇东台的一角给包住了。
五座炮台周围全是茂盛的绿树和灌木,有很大的隐蔽作用,使人远远地很难发现大炮,只有走到跟前才能看清伸出的炮口。
镇东台背面。
五座炮台最东面的是振武台。这座炮台无顶,是当时就是这样,还是后来顶坍塌了,不得而知。还有一种说法是五座炮台原来都是露天的,抗日战争时才为前四座加了顶部。
进入振武台炮位的入口。
振武台。
振武台。
振武台。
至此五座炮台一一看完,在四周高楼大厦的包围下,这些炮台显得清幽宁静、独树一帜,仿佛一个百岁老人在静静地述说着昔日的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拐到南面去看看,炮台东南侧设有指挥所。
秀英炮台由海口水师营镇守,参将陈良杰曾任第一任台长。按清朝兵制,汉军用绿旗,通称“绿营”,分驻各省,最高的统军官叫提督,下设镇(总兵)、协(副将)、营(参将、游击、都司)、汛(千总、把总等)四级,逐级统属,参将是绿旗兵中“营”的主官。
查资料说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是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游击是师一级的军官,那参将在游击之上,应该位列副军级。一个炮台台长,就位列副军级(相当于今天海南军区副司令员),这足以说明秀英炮台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如今指挥所人去室空,老英雄陈台长也不知溜达到那旮沓休息去了,只有那些盘根错节的老榕夹裹着石砌外墙,依然再现往日的朦胧暗影。
与五座炮台平行的南面是一溜房屋。
这溜房屋是新建的,是展览区和办公区。
展览区和办公区。
从敞开的门口看,展览区正在内部装修,木进去。
秀英炮台南部是弹药库。
秀英炮台南部这一大块区域是练兵场,练兵场的东、南、西三面由坚固的石砌城垣怀抱,场东是指挥所,场南是弹药库,其余部分是营房,它们内部似乎都有巷道相通。
弹药库大门。
回望练兵场。
练兵场。
练兵场。
练兵场西部有一门复制的铁炮。
练兵场。
练兵场西部城垣。
练兵场西部营房的一个入口。
化戈为帛,乃是人类的伟大愿想,铸剑为犁,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愿秀英炮台永不轰响!
星 月 菩 提
星月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加上您的细心呵护和耐心盘玩,最后变得美轮美奂,让人无法自拔。这种美是需要功夫和时间的,所以文玩最忌急功近利,静下心来静静盘玩,感受着它的变化,磨练自己的性格,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文昌市会文佛珠协会
本会是覆盖文昌市会文镇佛珠行业的协会,主要是由会文镇辖区内从事佛珠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单位、个体户、相关机构及知名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