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祖国的宝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可将“轻轻松松学地理”设为星标(或者置顶)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哦,看完如果能够给小轻松老师来个“赞”和“在看”那小轻松老师将会浑身充满力量,为大家奉送更多精彩的地理资讯和材料!

/ 台湾—祖国的宝岛 /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缘的海上,中间隔着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距大陆的平潭岛只有68海里(约为125.9千米)。台湾是祖国(大陆)的东南门户、海上屏障,又是从日本及琉球到菲律宾、印尼、马来半岛等一连串岛屿(第一岛链)的中枢,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航运往来必经之地,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兰屿“岛上丘陵起伏,被火山碎屑岩所覆盖”,我们可知当地火山活动频繁。再加上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消亡边界),则其成因或是火山活动。该岛屿多丘陵,而少高大山脉,且面积较小,可以排除地壳隆升(一般海洋地壳的隆起,形成的陆地较大,如果出露海面,则会引起海啸)、挤压碰撞及张裂形成等状况。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B

解析:从降“地下屋”深埋地下,地势较低,加上该地位于热带亚热带洋面之上,全年降水丰沛,易导致房屋被大雨冲毁。故A项错误。

兰屿四周环海,风力遒劲,对于房屋的影响较大(类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外,当地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地下屋深埋地下主要是为了避免被大风摧毁。故B项正确。

太阳辐射较强(太阳高度角大),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通病”。但实际上,低纬地区,阴雨天气较多,强太阳照射概率远不如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及其他干旱区域大。此外,即使低地没有强光照射,而低地集热大、散热慢的特点,也会让处于地下的居民感到煎熬。故C项错误。

“(兰屿)风景优美,有'世外桃源’之称”,我们可知当地野兽入侵,骚扰居民的概率不大。此外,结合历史常识,为了躲避野兽袭扰,原始人多居于树上或岩穴之中,而在地下居住,并不能有效避免野兽入侵。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台湾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较频繁,故多变质岩石。此外,受造山运动影响,地壳抬升较快,山地高峻。但是,“月世界”地质疏松,与“通常硬度大、坚硬致密”的变质岩特性有所不符。故A项错误。

台湾四面环海,降水丰沛,风力遒劲不假,但是依靠风力堆积形成“岩层”,然后变为一种地质景观的可能性不大。注意,风力作用(及其影响而成的地表形态)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故B项错误。

所谓的“月世界”地貌,实际上是流水在质地软弱且略含盐质的泥岩(一类黏土形成的沉积岩,颗粒细小,胶结性疏松,层理构造不显著)区,长久侵蚀而成的崎岖地形地貌,即与岩浆岩无直接关联。此外,台湾地处消亡边界,应为板块挤压碰撞,而非板块张裂。故C项错误。

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板块)运动活跃,特别是造山运动强烈,抬升速率快,出露地表。此外,又因台湾气候暖湿,降水丰沛,流水侵蚀显著,最终形成“月世界”地貌景观。故D项正确。

答案:A

解析:背斜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形成褶皱,其中的背斜一般向上拱起。由于背斜的上下部多为致密不透水的页岩等隔水层,再加上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此外,“泥火山”的喷发,多为泥浆和气泡,且其喷出物温度较低,与普通的火山喷发不同。

注意,向斜是向下弯曲的地质构造,与背斜相对。向斜的底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而易沉积,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由此可知,当地泥火山所在地质构造为背斜,而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受侵蚀(或张裂)。当背斜发生断裂时,地下的气体则会推动泥浆(源自风化、侵蚀泥岩而形成的碎屑物与水的混合体)喷出地表。因此,助推“泥火山”喷发的是地球内能(放射能),A项正确。

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但是“泥火山”的形成与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故B、C、D三项错误。

THE END
0.缝合后皮肤出现疤痕的原因问答频道就会生长出比较多的疤痕组织细胞,来弥合伤口,时间较长后,容易形成肉眼常见的蜈蚣疤;反之,若是缝合jvzquC41yy}/dxmg0et0c|p1xkkx1o5jy{9{wtxmzjkl0qyon
1.古亚洲洋与古特提斯洋关系初探即以夏林圻等为代表的新研究认识,主要证据是泥盆系与石炭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蛇绿岩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之前和石炭纪岛弧玄武岩被重新鉴别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等。关于石炭纪火山岩构造属性学术界还存在不同认识,就是石炭纪大量安山岩的形成环境归属。主张岛弧火山岩的认识仍占据着主流话语,但地幔柱动力作用导致消减物质在软流jvzquC41jvsm0{mj|0tfv8~uzd532:=2:27/j}r
2.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提要(3)4、海底扩张说的主要内容 ⑴、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 ⑵、海底在洋中脊处的扩张导致新大洋两侧的大陆逐渐彼此远离,也可能使老的洋壳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沿贝尼奥夫带(俯冲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从而完成对老洋壳的更新。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24A4331<92<7452e22::427?:47xjvor
3.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大全11篇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主要呈现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区内、带内集中分布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特点。受季风影响所造成降水条件变化而产生的灾害(洪涝、暴雨等)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地震灾害主要分布于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板块缝合线附近及地质构造带上,如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以及华北、西北和川西地震带等。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77;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