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事实
结论
水能灭火
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水熄灭
点燃氢气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两个实验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
含有不同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试题分析:A、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水熄灭,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正确;C、含有不同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有可能是混合物,错误;D、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B
考点:灭火原理,物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为节约用水,将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通过活性炭吸附可将硬水软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笔不含铅 B.生铁不含铁 C.干冰不是冰 D.水银不是银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16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镁条燃烧后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轻了
(6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 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2013年8月起,浦东居民全部喝上了青草沙优质水。
①在图1中,氯气的作用是 ,出厂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图2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③青草沙水含氯化钠、氯化钾和硫酸锂等矿物质。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Ⅰ.随温度升高,硫酸锂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Ⅱ.40℃时,12g氯化钾固体溶于25g水中,成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Ⅲ.上图中P点的含义是 。
Ⅳ.分别将100g氯化钠、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80℃降温至1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均为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氯化钠<硫酸锂
C.溶剂质量:两者相等
D.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硫酸锂
A.+2 B.+3 C.+4 D.+5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0 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 g B.100 g C.150 g D.2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