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可燃物燃烧后,由于燃素的释放,留下的灰烬重量减轻。论据:据此假说,可燃物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可燃物中会有一种可燃的要素即燃素。含燃素越多的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当燃烧现象发生时,可燃物中的元素和空气相互结合,从而发光发热。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燃素说使化学家完全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有化学家完全不相信燃素说,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化学家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分离出燃素,没有分离出,不代表没有,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有的可燃物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变重了,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削弱论证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第二步,森林火灾释放出的烟气是森林可燃物因受热分解或燃烧而生成的多种小分子气体和其他受热挥发产生的气体及微小颗粒物组成的,这些烟气里还含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一氧化碳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削弱血红蛋白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故而C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A项: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A项错误。B项: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可以供给呼吸。B项错误。D项:一氧化氮,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微溶于水,浓烟中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D项错误。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2022年吉林省社会化公开招聘林业基础知识和通用知识(考生回忆版)第72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物质发生燃烧,需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引起燃烧的能量。缺失任何一种条件,都将无法发生燃烧。①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碳、氢、硫、磷等元素组成的物质都可以燃烧。例如,木材、煤等都是可燃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比如水、石头等都不能燃烧。②氧气:氧气是燃烧的气体。在大气中,氧气占21%的比例,因此空气也可以作为燃烧时的氧气来源。在燃烧时,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如果氧气不足,就会出现不完全燃烧,产生有害物质。③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点火源或最低点火温度: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反应是否能够开始和持续进行。因此题干关于燃烧的表述正确。因此,本题正确。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物体燃烧是物体发光发热的物理现象,它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1)需要有可燃物;(2)需要达到着火点;(3)需要助燃剂。“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体现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原理。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
A项:“隔岸观火”最早出自于五代·乾康《投谒齐已》。隔岸观火指站在对岸观望火灾;用来比喻对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A项错误。C项:“煽风点火”的意思是扇起风,使点燃的火烧旺起来。说明助燃物的重要性。C项错误。D项:“燃眉之急”的意思是像火烧眉毛那样紧急。D项错误。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根据国家标准修订发布的《火灾分类》,火灾一般分为以下几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非法 科技 自然科技,生活常识
2018年0519交通银行招聘笔试试题-公基第17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燃烧”和“可燃物”的概念,接着列举“可燃物”的常见类型并说明很少有人将食物和燃烧联系在一起,然后指出很多食品含有碳和氢成分,符合可燃物定义,接着以头发、羊毛等物质燃烧为例进行论证,之后引出“干腐竹”的话题并详述其成分构成,最后通过“这样看来”总结上文,强调腐竹中含的基本都是可燃成分,而且干燥,因此可以燃烧。文段是“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一句话。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对应文段第四句和第五句,非重点。C项和D项:分别对应文段的第三句和第五句,为主旨句前面内容,非重点,且缺少话题“腐竹”,话题不一致。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行文脉络,分总
模拟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第二步,助燃物在火灾中不只是传递热量维持燃烧,更重要的是参与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以氧气为例,在燃烧过程中,氧气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夺取可燃物中的电子,使其被氧化,同时自身被还原,所以助燃物会参与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C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公基常识 科技 物理常识,其他(物理常识)
模拟题
7天会员权益 已发放至您的账户
您已发放过该活动免费会员 同一用户只能发放一次谢谢您的参与
第一步,确定题型。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燃烧条件。第二步,结合性质进行分析。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可燃物固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大,则物质的燃烧火势越大。所以由于⑤比④的温度高,氧气浓度大,所以火势更大,④和②的温度相同,但④的氧气浓度更大,所以顺序为⑤、④、②。因此,选择D选项。
判断推理 科学推理 科学推理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
2020年0809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乡镇)(网友回忆)第82题、2020年0809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县级)(网友回忆)第82题
本题考查的是可燃冰。B项正确,人们常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很多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项错误,“可燃冰”属于一次能源,还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项错误,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D项错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本题选B。
非法律部分 历史人文科技地理 科技常识,航天和能源
模拟题
本题考查的是可燃冰。B项正确,人们常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很多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项错误,“可燃冰”属于一次能源,还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项错误,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D项错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本题选B。
非法律部分 历史人文科技地理 科技常识,航天和能源
模拟题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存在错误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及其”的“及”为错别字,应改为“极其”。B项、C项和D项均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基础知识
2015年1024北京石景山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2题、2015年1024北京西城综合能力测试(考生回忆版)第32题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问题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及其”应改为“极其”。B项、C项和D项均无任何问题。因此,选择A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基础知识
模拟题
答案与解析正确答案:D各选项解析:A项错误可燃物的热值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它不会因燃烧方式改变而发生变化,“火要虚”不能增大其热值。B项错误着火点是物体燃烧所需达到的温度。该温度是固定的,不随燃烧情况改变,“火要虚”无法降低着火点。C项错误燃烧过程会消耗燃烧物周围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周围空气含氧量会相对减少,“火要虚”不能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D项正确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的剧烈化学反应。“火要虚”即把可燃物架空,可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因此,正确的是D选项。
常识判断 科技 化学常识,化学基础,物质性质,化学性质
2008年0412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18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才能燃烧更旺。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C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会因为可燃物架空一些而改变,故错误。D项:热值,又称卡值或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可燃物的热值一般不会改变,D错误。
常识判断 科技 化学常识,其他(化学常识)
2017年河北省唐山市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试题(综合岗)(考生回忆版)第24题
本题考查的是可燃冰。B项正确,人们常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很多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项错误,“可燃冰”属于一次能源,还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项错误,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D项错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本题选B。
非法律部分 历史人文科技地理 科技常识,航天和能源
2019年9月山西临汾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已修改)第37题
7天会员权益 已发放至您的账户
您已发放过该活动免费会员 同一用户只能发放一次谢谢您的参与
本题考查的是可燃冰。B项正确,人们常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很多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项错误,“可燃冰”属于一次能源,还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项错误,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D项错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本题选B。
非法律部分 历史人文科技地理 科技常识,航天和能源
2019年9月山西临汾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已修改)第37题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知识。第二步,隔离灭火指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题干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说明是隔离灭火,C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冷却灭火: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火即可熄灭,火灾就可消除。冷却法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火灾停止燃烧。A项错误。B项: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B项错误。D项: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D项错误。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1)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材料中,学生围绕问题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燃烧的概念,体现了讨论法。(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在学生面前做燃烧实验、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等方式体现了演示法。(3)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多次提问,学生回答体现了谈话法。(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条件后,找同学进行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体现了实验法。(5)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体现了讲授法。综上所述,孙老师综合使用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值得借鉴。
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1)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材料中,学生围绕问题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燃烧的概念,体现了讨论法。(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在学生面前做燃烧实验、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等方式体现了演示法。(3)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多次提问,学生回答体现了谈话法。(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通过燃烧条件得知灭火条件后,找同学进行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体现了实验法。(5)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体现了讲授法。综上所述,孙老师综合使用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值得借鉴。
中学教学 中学教学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30题
第一步,观察选项,判断首句。A、D项首句为⑤,B、C项首句为③。⑤句是在具体阐述不同颜色烟花所添加的金属盐,属于对前文内容的补充说明,不适合作首句。③句对一枚完整烟花的化学成分以及颜色来源进行介绍,引出“焰色反应”这一话题,适合作首句。所以排除A项和D选项,保留B项和C项。第二步,结合选项,关联验证。③句引出烟花化学成分及颜色来源后,①句对“焰色反应”展开具体说明,即不同金属盐释放不同波长光,二者话题紧密相关,故③①绑定,保留B项。C项中③后接⑤不符合此逻辑,排除C项。第三步,验证B项,①句说明了金属盐与光的关系,④句基于此得出向烟花添加不同金属盐会呈现不同颜色的结论,所以①④绑定。④句提及添加不同金属盐烟花有不同颜色,⑤句和⑥句分别具体列举不同颜色烟花添加的金属盐,是对④句的举例,因此④⑤⑥绑定。最后,②句总结不同金属盐焰色反应和增亮剂作用,适合做尾句,逻辑清晰合理。因此,选择B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7天会员权益 已发放至您的账户
您已发放过该活动免费会员 同一用户只能发放一次谢谢您的参与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故燃烧一定发光发热,A项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
B项:粉末钛会在常温下燃烧,B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误。C项:氧气属于助燃剂而非可燃物。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包括纸张、木材、布料、塑料、汽油、酒精、煤气等。C项错误。D项:燃点低的物质比燃点高的物质更易燃烧,D项错误。
常识判断 科技 化学常识,其他(化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