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如果改道流入黄海,每年能新增平方公里国土,可行吗渤海三角洲海岸线

渤海是我国第一大内海,也是我国当下出产石油最多的海域。数据表现,在上世纪50年代,渤海的面积为80851平方公里,到目前已缩减至7.5万平方公里,70多年间渤海缩小了5000多平方公里。这些缩减的面积全都成了陆地,接近北京三分之一的面积。

与此同时,黄河每年携带约近2亿吨泥沙涌入渤海,加速着这片海域的淤积。面对这一趋势,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让黄河改道注入黄海,以保护渤海并创造新的土地资源。

历史见证黄河的造陆能力

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有着强大的造陆能力,这在历史上有充分体现。1194年至1855年的661年间,黄河夺淮河河道注入黄海,在苏北地区塑造了广阔的古黄河三角洲。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黄河在苏北造陆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岸线向东推进了数十公里。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1023-1027年间任泰州盐监时倡修的范公堤,原为沿海修筑的海防工程,如今已远离海岸线数十公里,直观见证了黄河造陆的威力。黄河改道北归入渤海后,这片曾经的繁荣之地变成了“废黄河口”,海岸线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比之下,黄河在渤海造陆的效率远低于黄海。专家研究指出,如果黄河改道注入黄海,每年可造新领土约80平方公里,造陆效率提高约一倍。这主要因为黄海南部海底存在大型潮流脊群,由大小七十多个沙体组成,更有利于泥沙沉积和陆地形成。

改道的两种方案

支持黄河改道的专家主要提出两大方案。方案一主张从河南兰考原铜瓦厢处改道,让黄河干流沿1855年前的故道,由苏北废黄河口注入黄海。

方案二则建议保留现有河道,另开辟流入黄海的河道,形成南北两支干流并立的格局。支持者认为,黄河改道有诸多益处。首先,可增加国家领土面积,因黄海非内海,在此造陆可相应扩展海洋专属经济区。

其次,有助于 “地上悬河”的安全“落地” ,降低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同时,还可改善渤海海洋性气候对京津地区的调节作用。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员侯全亮认为,这种“改道论”是 “好心办坏事”。下游改道后,新河道不稳定,将会造成新的灾害;同时,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堤防工程和交通设施将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更为现实的是,黄河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一旦改道,现黄河河道两岸的山东大中小城市都将面临吃水问题,包括济南在内的城市可能因缺水而瘫痪。

面对渤海萎缩与黄河改道的复杂议题,我们需要更系统的思考。黄河水沙资源本身是一笔财富,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相当于3000多万吨化肥的养分。

关键是如何科学调配水沙资源,而非简单地将泥沙问题转移。从生态系统视角看,黄河改道将根本改变两大海域的生态格局。渤海作为封闭性内海,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黄河淡水注入量的变化将影响整个渤海生态系统。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黄河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依托现有河流格局的经济带和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沿岸需要有稳定的海岸和水深,这利于建设大港口及开发胜利油田和东营地区。

面对今日渤海面积的萎缩,任何重大改变都需慎之又慎。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改道与否的二元选择,而是更加精细化的水沙管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东营黄河口湿地拍鸟山东东营是黄河入海口,黄河水含有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大片的砂质湿地,成为我国每年土地面积增长最多的地方。海水涨潮时又会倒灌到湿地,因此水质含盐量高,盛产鱼虾和螃蟹,周围芦苇茂盛,适合鸟类觅食、栖息和繁殖,成为鸟的天堂。黄河口湿地处于东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是迁徙鸟非常重要的驿站。据保护jvzquC41yy}/onnrkct/ew45cow5fƒ9
1.黄河卷沙平畴沃,入海口处稻米香扫码看沿黄探“绿”·视频|于林村:黄河入海口,万亩稻田香 黄河自西向东,万里奔腾,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在我省的东营市流入渤海。 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于林村在黄河南岸,离黄河入海处很近,近到只需要20多分钟的车程。这个只有235户645口人的小村子,像黄河下游两岸众多普通村庄一样,沿黄河而建,靠黄河生存jvzquC41rcvft7i|yy}/exr1pej{1ltpvgtu1;5452:398Ftvkifn9<223SU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