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给基础教育划重点,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效果「双增」教学教研教师

2 月 15 日,教育部召开 2022 年首场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会上不仅介绍了「双减」后学校在作业总量管理、课后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还重点介绍了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有关工作要求。

从数据上看,「双减」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效果显著,对学校的发展成效也同样显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到:「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73% 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比『双减』实施前明显减少,85.4% 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作业管理方面,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比例有所提升。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业总量时长有效控制,作业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 46% 提高到 90% 以上。

课后服务方面,相应课后服务项目的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学期末的 49.1% 提高到秋季学期末的 92.2%。

另据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褚新红介绍,该校利用南开大学、天津美院、天津音乐学院等专业力量,聘请了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等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 20 多门课后服务的课程,并且亲自为孩子们授课。在上学期,岳阳道小学依托优质的资源的吸引力,全校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 100%,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达到 99.2%。

在重点工作任务方面,下一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委托有资质的、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并利用督导监管的平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吕玉刚介绍,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基础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出应有贡献。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积极落实基础教育「十四五」重要部署,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 年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围绕「巩固提高、深化落实、创新突破」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抓巩固提高,聚焦「双减」,重点提高「四个水平」

经过各地各校共同努力,2021 年秋季学期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明显。作业总量时长有效控制,作业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 46% 提高到 90% 以上。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学期末的 49.1% 提高到秋季学期末的 92.2%。教学管理明显加强,学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强化了校本教研、落实了「零起点」教学和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等制度,绝大多数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观念积极转变,广大教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大家长逐步树立「健康第一」育儿理念,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减负提质受到好评,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3% 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 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按照中央提出的「双减」工作目标任务,2022 年,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

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推动各地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提高作业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推动各地各校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有效性。督促尚未落实课后服务经费的地方逐县逐校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好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积极性。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指导作用,推动各省制订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推广应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认真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

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出台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意见,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研究制订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第二,抓深化落实,聚焦重大部署,重点落实「四个文件」

一是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推动各地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一校一案」积极稳妥实施。研制中小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等配套文件,着力健全学校领导体制机制。

二是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做好入园需求预测,以县为单位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进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和科学保教质量。

三是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县中托管帮扶工程;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四是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发展,持续做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加快特教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第三,抓创新突破,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在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上突破。研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二是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突破。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有效形成育人合力,为落实「双减」、提高育人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突破。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

四是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上突破。认真总结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推动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切实发挥质量评价导向作用。

此外,2022 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即,希望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开学工作。

一是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要严格按照课标制订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确保开学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认真分析每名学生上学期学习情况,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做好辅导答疑工作;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冬奥会的宝贵教育资源,认真做好学生开学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二是积极开展家校沟通。学校在开学后,要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全面介绍去年秋季学期学校「双减」工作成效,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情况,积极听取家长对本学期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增强家校协同做好「双减」工作的合力。

三是全力做好学生工作。学校要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开展学生返校情况摸排,对未返校的学生,按照控辍保学联控联保规定,切实做好劝返复学工作。认真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学生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有序。

在教育部公布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介绍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和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褚新红分别从区域、学校层面介绍「双减」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

北京西城:构建「1+3+N」课后服务总体课程框架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介绍北京市西城区 2021 年秋季学期落实「双减」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

西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据西城区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睡眠时长显著增加,例如,我区睡眠时长9小时以上(含 9 小时)的人数占比提升了 16 个百分点;我区体质健康监测优秀率、良好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作业时长明显降低、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家长对课后作业形式满意度高达98.3%。依据课程标准,高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业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

一、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

成立了由主管区领导任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整体统筹协调我区「双减」工作,确保重点问题齐抓共管,难点问题集体研究,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1. 健全四大工作保障机制。即协同联动机制、典型案例推广机制、专业支持机制、督查调研机制。如,通过工作例会、专题工作会、主任办公会等方式,部门协同,群策群力,共同推进。通过《西城区中小学「双减」工作简报》发布区域工作动态、分享学校典型经验;通过行政、教研、科研、督导四部门联动,下沉学校,具体指导支持学校深入开展工作。

2. 系统设计「2+X」政策支持体系。「2」指两大标准,即《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工作评估要点》《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评估要点》。「X」指系列「双减」政策文件,我区聚焦课程、课堂、教材、作业、评价等教学基本要素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如《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为学校推进「双减」工作提供标准化参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校结合校情,一校一案,打通「双减」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共建共享,激发主体发展活力

1. 凝聚思想共识,提升学校创造力。在区域层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强化对学校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双减」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召开 4 次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举办两届小学校长论坛,就作业提质、教学评价、「一体化构建课内、课后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研讨;组织「围绕落实‘双减’ 推进高质量义务教育」为主题的区教育科研月专场活动,展示了 8 所学校单元作业设计以及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实践案例。

2. 关爱教师成长,让教育有温度。以创新教师评优、管理、激励机制,教师轮岗,弹性上下班制度,教师健康行动,为教师提供加餐等为抓手,关爱教师成长。如,2021 年底,在市财政拨付的课后服务绩效基础上,适当增加区级教育经费投入,用于提高教师课后服务的补贴。

三、立足「形成性评价+作业研究+课堂教学」联动优化,打造「规范+高效」教学管理

西城区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校内减负的切入点,秉承「教委行政推动——教科研部门行动研究——学校行为改进」的 工作策略,实现对全区学校进行教学引领和质量监控。

1. 深化研讨,构建高效课堂。构建了以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启航杯」「西城杯」「金秋杯」等为抓手的教学研究体系。例如,今年第十九届「金秋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员参与、率先垂范,围绕「双减」背景下形成性评价、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进行先行研究和示范打样。活动期间,共开放 13 个学科的 415 节课堂、6 场次专业论坛,较好发挥了教学研究、学术引领、辐射带动的功能。

2. 开展三加联动式研究,实现作业的「个性」和「弹性」。立足作业检测教学效果、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的功能,开展「形成性评价+作业研究+课堂教学」三加联动式研究。出台单元知识图谱和作业图谱示例,研发单元作业设计思维模型,构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作业体系。

四、实施「升级版」课后服务,护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上学期初,盘点 12 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为学校提供 200 余门课程的课后服务「菜单」,学校按需「点餐」。我区「双减」工作案例《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入选教育部首批 10 个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同时,积极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家长委员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借助教师流动,打破学段、校际壁垒,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

同时,我区以「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优质供给」为基本价值追求,构建了「1+3+N」课后服务总体课程框架。在此框架之下,指导各校 「一校一案」「一校一策」设计课程内容,实施「升级版」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五、凝聚育人合力,家校社协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从区域层面通过区家长学校网上课堂推送「国家和北京市『双减』政策分析」「家校社联动做好生命守望者」等课程,就「双减」政策进行深度解读。从学校层面全面加强家校沟通,召开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等为主题的家长会以及家长沙龙。通过「志愿者」「家长讲堂」等途径,让家长走进校园,增进家长对「双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正在探索以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为导向的「五育融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引导「双减」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推进。

「双减」关键在校内,成败在校长教师。西城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双减」向纵深发展,努力让每一名孩子在全面健康成长中体验到幸福,让每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获得发展,让广大百姓在教育改革成果中获得满意,努力做「有温度」的西城教育。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树立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大质量观」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褚新红介绍岳阳道小学 2021 年秋季学期落实「双减」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岳阳道小学始终注重「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强化校内「三个提高」,实现了学生和家长双满意,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绿色转型,形成「乐学习,快成长;全发展,行致远」的教育共识,树立起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大质量观」。

一、向优质课程要质量

一是强化五育并举。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了五育并举「融慧」课程体系,全面建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尚品、硕学、卓能、强体、崇劳」优质课程。持续探索「小场地、大体育」,以「项目引领、竞赛承载」为运行机制,唱响「每人每年一专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21 年度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达标率达到 99.56%。引导每个学生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全校学生每周 10 个班级一人一岗参加「共创整洁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年度聘用的物业保洁人员减少 45%。

二是强化育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着眼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需求,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创新校本课程。学校利用五年来不断完善的自选课程平台,开设了自主阅读、红色教育、巧手劳技、艺术审美、体育健康、未来创客六大类 82 门课程和 11 门非遗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同时,诚邀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学校,带领学生深度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风云」「脱贫攻坚」「360行最美劳动者」等项目研究,共同搭建起课程育人的多维时空。

三是强化课程整合。将课后服务与课程计划进行科学整合,遵循「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本,活动育人」的原则,以学科延展、素质拓展、综合实践、德育主题及「爱的陪伴」家长课程相融合的形式,打通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课程有效整合、合理延伸,使学习与实践、体验与探索紧密结合。利用南开大学、天津美院专业力量,聘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20 多门课后服务优质课程建设并授课。上学期,依托学校优质课程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全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 100%,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率达到 99.2%。

二、向优质教学要质量

一是强化「学为中心」。针对减负提质整体要求,通过持续开展序列化、专题化、全员化的课堂观察和名师课例研究,引导全校教师自觉从教为中心转型到学为中心。采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在用好预学(先学后教)、组织好探学(深度学习)、设计好拓学(深化表达)上做足功课,聚焦学生高质量学习的「三个维度」(不在于被告诉了多少,而在于主动建构了多少;不在于记住了多少,而在于体验了多少;不在于知道了多少,而在于理解了多少)、关注高质量教学的「三个细节」(学生思维的深度、课堂的开放度、处理生成和不同见解的方式)、创造高质量互动的「三种声音」(发表见解的辩论声;发自内心认同的掌声;因生动精彩而发出的笑声),以实实在在的行为转变,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收获成长。

二是强化信息化赋能。开展数据支持下教学实践研究,应用「听课本」软件,对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师生互动问答方式等教学行为进行观察测评;使用「教学助手智慧卡」等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智能分析,有效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同时,建立全学科线上「学科工作坊」,每周聚焦「双减」重难点问题不断拓展线上研修模式。一个学期,开展直播观课、主题研讨、学科活动发布等研修活动百余场,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3000 余件,线上直播课 315 节,评出校级推优能力点作业 283 份、优秀课例 46 节、优秀教研坊 7 个,实现了线上教研经常化、数据化,形成教师研训新样态。教师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在线「答疑解惑」,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强化作业管理。严格作业「六级监管」,从预报、申报到协调、审批,再到公示、回访,构建科学的作业管理机制。从「管理部门研制度、学科备课研分层、师生互促研效果」三个层面,形成作业共研模式。开展「科学有效作业设计」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及全学科的特色作业展览。每日课后服务为学生合理安排自主作业时间,教师走班,面批面改,并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一对一精准指导,确保每个孩子当日作业当日清。同时,将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拓展性难点问题,录制成具有学法指导功能的「微课胶囊」,在各学科弹性作业中供学生个性化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向多元评价要质量

一是创新实施全要素的综合评价。「双减」下,我们从过去只看重冷冰冰的「分」到现在更多关注活生生的「人」。开展兼具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全学科「闯关嘉年华」,更多融入游戏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们在玩中体会思考的乐趣、感受学科的魅力、感悟合作的意义。通过 2700 名学生全员参与的「习惯养成 T 台秀」,全面展示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效果和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良好习惯示范星」。

二是更加注重充满挑战的快乐评价。基于课程的学科技能延展,线上线下结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举办每周一个主题内容的「一站到底,为你喝彩」岳小吉尼斯小项目挑战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让作业量减少后空闲下来的时光更加充实有趣。语文学科「拼音王国」,数学学科「数字大拼抢」,英语学科「秀出『融慧』国际范儿」,道德与法治学科「祖国的成就我来赞」,劳动学科「擦玻璃大赛」,科学学科「小小纸飞机 放飞大梦想」,信息学科「『信息达人』争霸赛」等,一系列挑战赛彰显了小游戏大智慧,在欢声笑语中激发了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的热情。

三是强化激励与改进导向的过程性评价。「双减」实施后,我们精心设计实施学生「每周成长记录」,学生将一周的学习、生活、劳动、体育锻炼、特长发展等整理成册,从静态的量化结果评价转向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有关作业的评价方面,特别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表现,从「基础全对」「及时改错」「自我梳理」三个层次进行自我星级评价,并按照相应积分,兑换岳小专属手绘校园明信片,激发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教师进行鼓励性述评,在日积月累中持续激励学生发展与成长。此外,定期为学生搭建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绽放自己的别样精彩。

「双减」以来,家长们对孩子学业负担的减轻、学习兴趣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普遍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长远发展需要。漫漫「双减」之路,我们会进一步关注成长幸福,用专业态度创造教育智慧,用教师担当探寻育人新途。这一路,我们五育同行,携手共进,研思并重,共绘宏图。

中国青年报记者:

吕司长您好,您刚才提到了,2022 年要「一校一策」稳妥实施《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想问您这个意见核心的要求是什么?咱们怎么落实呢?谢谢。

吕玉刚:

谢谢我们中青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也是一项重大改革。我刚才在介绍情况的时候讲过,今年 1 月份,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这是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一个重要文件。推动中小学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这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文件落实好。

这个《意见》重点对发挥中小学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支持和保障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明确提出中小学校的党组织要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校长要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对学校内部的包括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等重要工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改革稳妥落实到位。

一是抓好学习贯彻。要推动各地各校认真学习领会文件重要精神,深入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培训,加强文件宣传解读。

二是加强工作部署。指导各地要认真制定落实《意见》实施方案,全面了解中小学党组织的建设现状,书记、校长的配备情况,摸清底数,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一校一案」积极稳妥推进实施。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要研究制订中小学校议事规则的示范文本、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清单等配套制度,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完善议事规则,着力健全学校内部运行机制。

四是开展跟踪指导。建立基层联系点,特别是我们要总结前期一些地方试点工作的经验,加强工作交流,总结经验成效,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宣传一批典型案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记者:

请问西城区教委王攀主任,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作业的设计水平,在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请问西城区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王攀:

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关注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和问题。从「双减」实施以来,西城区就把「一率两性」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作业质量的提升工程。「一率」就是课后服务时段的作业完成率,「两性」是指作业的弹性和个性,以优化作业管理来撬动「双减」向纵深发展。应该说,实施半年以来,在压总量、控时间和提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更是课程、课堂教学和评价反馈的关键连接点,也只有把我们学习的目标、作业的目标和评价的目标一体化统筹设计,才能更好的巩固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也才能改进教学方法。也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西城区依托教研部门开展了「课程+作业+评价」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下一步如何落实,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要继续规范教学行为。这一块刚才向各位作了介绍,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学校做好落实《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等。

第二,抓准作业设计的根本。我们也是以单元和知识领域为基本单位,梳理了单元的知识脉络和要点,形成了知识图谱。根据这样的知识图谱,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再到作业的目标、作业的内容、难度的结构以及评价反馈,来进行作业的分层分类设计,力争实现作业的个性和弹性。

第三,要引领学校深入做好作业内容的设计和实践。在全区已经开展了优秀案例征集推广活动的基础上,下一步教研员将带领各年级的老师,深入到课堂开展实践式的研究,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在课后服务阶段,我们会根据学生学情的特点去匹配课后答疑课程、学习指导课程、拓展学习空间的课程,多措并举地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跟踪评价「双减」的成效?谢谢。

朱东斌: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问的是一个「双减」的核心问题,也是广大家长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双减」,减负是治标,目的是为了提质,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去年秋季学期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文件精神,把落实课程标准、保障教学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断提升「三个水平」,就是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刚才我们西城的王主任和天津的褚校长反映了学校层面、区域层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方面,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学科制定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强化教师的备课和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要精准分析教情学情,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作业、期末考试、学业质量监测等途径,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

第二个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要求各地各校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保障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关键。一是要加强教师培训,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和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教师的「六种能力」,包括教师育德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课后服务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二是要提高教研实效。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各级教研机构的专业支撑作用。今年我们还将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强化课堂教学指导,积极开展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三是要强化展示交流。做好「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工作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应用,今年还要评选第三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积极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和举办作业设计大赛。四是要通过信息化赋能。刚才吕司长也介绍了,我们今年要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个方面,加强质量评价和检测。一是要求各地各校进一步做好教学质量监测,注重质量分析和结果反馈。根据质量监测的结果,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是要求各地各校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去年教育部等六个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体现问题导向,改进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三是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各地各校「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教育部也将委托第三方开展「双减」落实情况的独立调查,进行跟踪评价。

人民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实施「双减」之后,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请问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激发和调动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谢谢。

褚新红: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可以这样说,教师是落实「双减」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性的保障。我们学校也一直秉承着「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的理念,通过多措并举,不断促进教师参与「双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素养。我们学校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六层+四格」教师研训体系,这样可以做到教师的培训分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教师培训无死角。同时,在我们的培训体系当中,还有教师们非常喜欢的「悦享教师」课程,我们通过这些课程,引导教师提高站位、放大格局,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再一个,帮助教师提升六种能力,我们搭建各种立体化的教师展示平台,让老师在「双减」工作中积极作为,同时在工作中也充分感受成长的幸福。

第二,还应该强化机制的保障。学校会统筹安排整体工作,建立课后服务的教师团队,健全教师的考核办法,提高我们的管理实效。通过科学的安排课表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日程表,还有教师在学校内对学生进行执勤护导的时间,科学安排这些时间,我们尽量做到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量达到基本均衡。同时,如果教师因病请假,我们的中层干部和校领导会第一时间走进课堂,为教师进行代课,我们不鼓励教师带病工作。我们还为每一个级组安排了一位中层干部,包联这个级组,协助各班班主任,协调解决各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还优化了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做到了课后服务费用百分之百用到教师身上。

同时,刚才我也介绍了,充分利用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包括大学生,还有有热情、有能力的家长资源,走进我们的课后服务进行授课,以此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有他们的压力。再一个,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用心用情用力去关注每一位教师,关注他们情绪的变化,关注他们家庭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说老人的生病、老人的照看,还有子女的接送等等,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会有年级主任反馈给学校,第一时间去协调解决。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了学校工会的作用,工会会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根据需求为教师采买最实用的用品。再一个,工会在积极宣传教师取得成绩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工会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公众号和宣传栏、校园海报等栏目,积极弘扬教师师德的正能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让取得工作成绩的这些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封面新闻记者:

近期辽宁葫芦岛、广西百色等地由于疫情暂停了开学,可能要先线上学习。我们知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保障线上教学也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刚刚也提到了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这样的形势和「双减」的大背景下,将如何更好发挥这个云平台的有效作用,来推进我们的优质资源共享呢?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是在 2020 年疫情突然暴发的情况下开发建立起来的,这个平台在建设和资源开发当中,紧急依托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团队,共同开发建设而成的,提供了丰富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两年来,这个平台不仅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超过 60 亿次,可以说发挥作用非常广泛,应用效果也普遍受到了好评。

面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的现代化,并把加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建设与应用作为重要举措,使其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部里专门对这项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抓好这个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第一,坚持需求牵引,突出「五个服务」。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它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云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服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应急状态下的「停课不停学」工作。这两年来,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在一些地区疫情散发的情况下,停课的时候,各地都普遍使用了这个平台。

第二,坚持质量至上,汇聚优质资源。严格资源质量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健全资源质量的审核机制,确保资源的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要重点建设汇聚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等六类资源。原来这个平台主要是专题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我们做了新的研究和设计,现在有六个板块的资源,其中课程教学资源要覆盖各个教材版本的全部课程。原来的课程资源主要是依靠了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的教材,下一步要覆盖各个教材版本的课程教学资源。

第三,坚持应用为王,完善推进机制。要把应用工作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把工作落到实处。要把平台资源的应用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加大部署推动使用的力度。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将云平台资源的常态化使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办学质量评价重要内容。要加强使用培训的指导,将云平台资源的有效使用纳入各级教师培训,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

要健全应用激励机制,这个平台从一开始就有一项很好的制度,所有的资源全部免费使用,今后仍然是全部免费使用,鼓励大家使用。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借鉴云平台的资源案例,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辅助教学,重点推广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国家级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也是推进云平台资源使用的一个重要抓手,带动我们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新产生的、新遴选的国家级的精品课将源源不断地提供到这个平台上去,实现资源的更新迭代。

各地各校要坚持把云平台资源的充分应用与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统筹加强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等多场景的应用,加快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今年教育部将召开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的推进会,全面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工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话题1幼儿园游戏概述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 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第__1-8_课时 课型___新授课___ 教学目标 1、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能对幼儿的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作出区分。 2.了解常见的游戏分类,理解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权力,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31714:4371=7:@5377e2295934=447xjvor
1.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理论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这既指出了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明确了学校在解决学生学业负担上的方向和要求。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IK4p31814:4274;0e=5753344:64547/j}rn
2.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总结(通用17篇)总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乡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自身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思路,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局面。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总结 篇4 jvzquC41o0jj{rkcpyko0lto1hgoyns1cpwvcwlqpi€vqƒtpilof1:86249547mvon
3.在主题教育中强化县级机关党建引领作用摘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县级机关党组织直接面向基层、面对群众,在县域范围内发挥着风向标作用,开展好主题教育有助于强化县级机关党建引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县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为此,应当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提jvzquC41yy}/tvqv0eun0ls1428419>441<95?870unuou
4.​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须激活“内在动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须激活“内在动力” 办学活力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双减”持续深化的力量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办学活力集中体现在校长的自主管理中,体现在教师的自觉实践中,更体现在孩子的自由思维与活泼成长中。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从微改革入手,努力在校长领导力、校园学习文化和课程jvzq<84yyy4k{k3ep1xnvƒhi1z}z1€zy1814;541v814;5439e79B;490nuou
5.评论解读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身边开展,越到基层越要突出一个“实”字。乡镇、街道要围绕推动政策落地、强化基层治理、为民办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建强基层组织等方面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2023-12-12 16:25:38 【地评线】飞天网评:深耕主题教育之“犁” 用好巡视督导之“剑” 事实证明,巡视督导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jvzq<84|jwgovr3jgdtfy|3ep1tpfnd58673;7mvo
6.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总结(精选15篇)教育好学生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如何带动家长发挥对孩子教育的作用,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真正办好家长学校,真正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我校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举办家庭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提升经验,使家庭教育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系jvzquC41yy}/qq6220ipo8~wgt565;76434ivvq
7.2023中国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贺祖斌:高等教育只有融入时代、服务社会,才能真正发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教育强国,要求广大高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包括变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系、制度、内容和方法等,特别是要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围绕教育强国总体目标推进自身的jvzquC41iculcx3ejuo/exr0ep5hm}1|e5nqn442492487245733B444;935@9:90nuou
8.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景的展望与思考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转型发展、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湟源县职业教育坚持从宣传引导入手,从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从提高教育质量上发力,从落实上下功夫,确保职业教育为全县脱贫攻坚和追赶超越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政策保障 1.加强领导,营造制度环境。积极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通过jvzq<84sj0vfqyqg0eun0ls1p4532;6134711l923986/<:2676:67mvon
9.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总结(8篇)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学校党支部通过发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加强党组织建设,有效促进了队伍建设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教育活动,提升队伍形象 为抓好全体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区委、区直机关工委的统一安排,制订了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制度,对校教职工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校教职工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教jvzquC41yy}/eqnpgukk{7hqo1yjzrfpiiuoiƒzq|qthlrj186<427mvon
10.刘国瑞22.《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力、能力与效力》,合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四、主要学术成果(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高等教育研究事业发展若干问题探微》,《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2期;被《教育科学周报》摘转 2.《浅论教育在促进经济转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jvzquC41ifpz{sx0np{/gmz0ep5jpot132861:54:0nuo
11.【北京教育高教版】加强和改进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的通过积极参与并引导教研室(研究所)的中心工作,强化党支部在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握教书育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 不断加强教师党员的思想建设 必须把教师党员的思想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提高党员教 jvzquC41pg}t0lzrn0kew7hp1ktgq862375999:0jvs
12.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专题讨论、启发式讲授、团体辅导并重;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掌握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jvzq<84vgciig{3twk}fp7hqo1yik‚tpiykofjsi1lobqzglknvc87::6730qyon
13.河南:创作自己的微电影唱好德育“重头戏”河南教育宣传网“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德育活动大主题的范围内,引导中小学校微电影创作聚焦党史、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功勋模范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主题,突出学生主体,要求微电影创作以中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为主,持续强化影视教育立德树人作用,使中小学生在参与微电影创作中促进身心健康和jvzq<84yyy4tj~wgp3610lto1lye87245731;<1:6<90qyon
14.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全球视野中校外补习的发展趋势及治理全球视野中校外补习的发展趋势及治理经验 秦 琳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收入差距扩大、育儿方式变迁、教育结构和政策演变以及技术和商业影响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校外补习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成为各国教育治理的新课题。各国对校外补习进行治理多以规范引导和综合施策为方向,完善法律框架、约束校外jvzquC41yy}/elh0qtm/ew4ctv532;7151:0c{ya74e48@=20jznn
15.劳动教育通用12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却在逐渐淡化,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被重视,而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的高校,其劳动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在现阶段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并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是同志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jvzquC41ou€z0zguj{/exr1jcuxgw432298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