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洲从现代化逻辑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创新

在以往党代会的报告中,“教育”常放在“社会”或“文化”领域中,“科技”常放在“经济”领域中,“人才”则是放在组织工作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中阐述,使三者从“幕后”转向“台前”,从“隐含”转向“突显”,而且从“并重发展”转向“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着重要意义。教育、科技、人才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性,共同发挥着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单列为党代会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中阐述,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任务,突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内在联系,其背后是有着现代化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刻逻辑的。

三者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链条式联系

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前提又是归宿

从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上看。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国民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它包括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法治化、国际化、人的现代化等。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是主体,是现代化活动的实际承担者。有了现代化的人,才会有现代化的活动,才会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发展。要完成现代化,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来完成,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演化。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表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都是指向人的现代化,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口规模巨大指向的是人的全体发展,走向共同富裕指向的是人的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向的是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统一的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指向的是人的全球发展。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前提又是现代化的归宿。人的现代化、人的发展都与教育有着密接的关联,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借助于教育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推进现代化所需要人才的涌现,从而推动现代化的实现,是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统筹安排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从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上看。创新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支撑,也是发展速度、质量、效能及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的发展理念,从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越发凸显。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拥有创新的主导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是人才实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得人才者,才能在科技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中占有先机,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和渴盼,反映在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筑牢各级各类教育基础,为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作出基础性全局性贡献。由创新驱动到人才驱动,由人才驱动到科技革命,由人才驱动和科技革命的双重效应到教育改革发展,人才、科技、教育高度融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一体化状态呈现出来。

教育要和产业变革、科技革命相结合

从现代化的要素聚集上看。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革,涉及多个领域和要素,观念更新、价值取向、制度建设、物质技术、行为方式等无不在其内。从现代化涵盖的社会范围上来考察,有些要素属于基础性要素,如教育、科技、人才,有些要素属于发展性要素,是建立在基础性要素之上的,如政治体制、产业结构、制度形态等。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要素,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打基础、促发展、利长远的角色。有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有101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目前只有十多个经济体进入高收入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国家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进步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拖了现代化的后腿。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相同属性,具备融合的相关条件。同时三者作为现代化的基础要素,具有多个交汇点和结合点,这为三者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操作层面的保证。

比如,从教育方针的角度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中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教育要和产业变革、科技革命相结合,而且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向来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式。比如,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反映新科技发展、新知识进展是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把科技创新成果纳入课程成为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人的必然需要。再比如,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空间交汇点。高等院校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政策指导下,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参与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及其后备军的全过程,就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体化最直接的体现。

教育、科技、人才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性,三者或统一于科技革命,或统一于人的现代化,或统一于创新,或聚合于教育、科技某一领域某一类型,既各有侧重又融合发展,共同发挥着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量。三者在现代化进程中,以循环互促、衔接互补、三角协调的逻辑关系运行,有时表现为一一对接、变量相称的线性逻辑,有时表现为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非线性逻辑。

THE END
0.2025考研政治综合:创新人才科技教育的关系考研考研政治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多做练习、熟记知识点等。为了让各位正在备考考研政治的考生高效复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归纳整理了“2025考研政治综合:创新、人才、科技、教育的关系”,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如何处理创新、人才、科技、教育的关系?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62;7:1:<787:70qyon
1.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中,教育是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基础,教育对于促进科技事业和人才事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1.教育以知识为介体,滋养科技创新是本能。首先,知识是教育的介体,也是科研的原料,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是科研jvzquC41yy}/unv0gjv0ls1h|mie8nphq522::139850qyo
2.阎光才:学校教育与科技人才培育从领域的活动逻辑角度审视,在不考虑特定教育阶段如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前提下,实际上完全可以将三者关系进一步简约化:归根结底,它主要指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指向与属性。如果转换为问题形式的表述,那就是教育如何去挖掘人的创新潜质与能力,造就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科技人才。 一、如何理解科技人才 在中文语境中,关于“人才 jvzquC41h|mi0sxwv0kew7hp14635862455d6=56c3=26B81rcmf0qyo
3.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推进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总而言之,三个“第一”的落脚点,归根为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这一深刻命题,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厘清职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努力践行。 要准确理解职业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发展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模式与产业形态变革jvzquC41yy}/eqnpc|/q{l1kplp1:5281758;70jvs
4.略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摘要: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与作用。处于现代教育体系最高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居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性、重要性主要在于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人才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数量规模已经超过众多高等教育发达国家jvzquC41jgxj0zrv0kew7hp1ktgq86236522?760jzn
5.观点|姚凯:如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研究院 :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整合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您认为教育在其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姚凯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布局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供实现路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jvzquC41hfjj0ozfcp4ff~3ep1;91?71e4737@f6:398:8ucig4ivv
6.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背景下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既是对世界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统筹实施科jvzq<84o0lc0ls1toz{ep4zy{5x||14285394v42853963a4723;:7248`yju0jvsm
7.李立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高教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与路径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jvzquC41il€y0w|w0gjv0ls1kplp1:53;1932B3jvo